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文化

上傳人:san****019 文檔編號:21424335 上傳時間:2021-04-30 格式:PPT 頁數(shù):76 大?。?.29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文化_第1頁
第1頁 / 共76頁
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文化_第2頁
第2頁 / 共76頁
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文化_第3頁
第3頁 / 共76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4.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文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文化(7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中國文房四寶書案用品 人類文明自誕生時起,人們便以各種方式將文明的果實保留下來,使我們能夠領略到先輩的風采與創(chuàng)造,同時也使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寶”,作為文明的載體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稱,筆、墨、紙、硯則被譽為“文房四寶”。在用于書法、繪畫的文化藝術工具中,僅這四樣寶,就已備受文人的喜愛和珍藏。這四寶是最基本的工具。 筆的起源我國的書法和繪畫是世界文化史上獨具風格的優(yōu)美藝術,而用來書寫和繪畫的工具筆也是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古時候對筆的稱呼,楚稱“聿”,吳稱“不律”,燕稱“弗”。秦統(tǒng)一六國后,才統(tǒng)一稱“筆”。古

2、代制筆的原料,主要是獸毛,人類最初曾經(jīng)利用過各種禽、畜毛來制筆,如鵝毛、雞毛、雉毛、羊毛、羊須、鹿毛、豬毛、豹毛、虎毛,有的還用人須和胎發(fā)等。從長期實踐中逐漸得出兔毛是最好的制筆原料,選用兔毫時,又以秋冬為上,取其健堅,春夏兔毛則不堪用。至魏晉又出現(xiàn)用鼠須制筆,世所謂鼠須栗尾者也,共鋒健于兔毛,唐人制筆仍以兔毫為主,還出現(xiàn)紫毫名稱,就是韌性較強的老兔毫。到宋代以后,吳興的湖筆才大量用羊毫制作,吳興的山羊毛,毛細,鋒嫩、色白、質凈,是極好的制筆原料,湖州除生產(chǎn)最負盛名的羊毫筆,同時開始生產(chǎn)狼毫、紫毫、兼毫筆。我國制筆的歷史悠久,一般地說,自有書契以來,便開始使用筆了,早在新石 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

3、出土的新陶器,其表面所繪動物圖案及幾何紋樣,筆觸清晰流利,可見那時就已應用毛筆了。至商代,在安陽殷墟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一片寫有“祀”字的陶片,筆鋒宛然,后來又出土過寫有朱筆痕跡的陶器和一些先寫后刻卜辭文字的甲骨片。并且在甲骨文中出現(xiàn)相當多的“聿”字,也就是筆字,以上說明,我國的毛筆起源于新石器時代,至商代已經(jīng)使用得較為普遍了。 墨的起源中國書畫墨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特種工藝品文房四寶珍品之一。是我國文化發(fā)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之重要工具。墨是由碳素單質(煙、煤)與動物膠相調合,經(jīng)和劑、蒸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墨具有色澤黑潤,歷久不退,舐筆不膠,入紙不暈,香味濃郁,書畫自如的特點,特別是桐油、脂油、漆煙墨等高級產(chǎn)品

4、,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豬膽汁等十幾種貴重原料制成,產(chǎn)品尤為稱著。使用時,墨色能分濃淡層次,剛柔相濟,得心應手,因此成為歷代藝術家們抒發(fā)聰明才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世界美術史上樹立了中國畫的獨特風格。墨還是中國印刷術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因素之一,我國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著它流傳于世,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內容。墨的造型中匯集了中國繪畫、書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工藝品。追溯墨的起源,可分為天然墨和人工墨兩類,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時代,如1980年陜西臨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繪畫工具,有石硯、研石、水盂和黑紅色氧化鐵礦石。使用時是用研石壓住礦石在硯上兌水研磨,這塊黑紅色氧化

5、鐵礦石,就是天 然墨。人工墨,從最早的文獻記載看,尚書伊訓篇中說:“臣下不匡,其刑墨”。又尚書說命上篇中說:“惟正從繩則正?!倍Y記玉藻篇中說:“史定墨揚火以作龜,致其墨。”以上墨刑、墨繩、墨龜三種不同的用途,都是以墨為主體,有著不同的用途,說明人工墨的起源,始于甲骨文時期,即商代。對甲骨上書寫的紅字和黑字,美國人曾在1937年的工業(yè)及工程化學(分析版)上作了顏料的微量化學分析,結果證明,在甲骨上書寫文字的顏料,紅色是朱砂,黑色是碳素單質(現(xiàn)在制墨的原料)。經(jīng)過化驗證實朱砂和墨創(chuàng)始于殷代,即公元前十二世紀以前,已用于書寫甲骨文字。 紙的起源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的。它與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

6、并稱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fā)明,給中國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促進我國圖書由“簡牘”時代迅速發(fā)展到“卷軸”時代,更由“卷軸”時代迅速發(fā)展到“雕版”時代。它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與交流,也同樣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我國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號稱“紙中之王”的宣紙,具有細薄、緊密、均勻、潔白、堅韌、耐久的特點。從它誕生時起就和我國書畫藝術結合在一起,為歷代書法家和畫家表達藝術情趣提供了方便。同時,又由于它獨領“紙壽千年”之譽,所以古代大量用宣紙所作的書畫名跡和木版善本書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民族文化遺產(chǎn)中的珍品。目前,對有關的考古發(fā)現(xiàn)成果,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西安灞橋紙不是紙,而是一種自

7、然堆積的麻纖維在銅鏡壓力下壓成的;至于內蒙居延地區(qū)的金關紙和陜西扶風縣的中顏村紙雖具備紙的初步形態(tài),但沒有經(jīng)過抄造的過程,紙質粗糙,不能書寫。只能算是紙的雛形或原始紙,不是真正的紙。因此得出一個結論,認為蔡倫仍是發(fā)明造紙術的代 表人物或發(fā)明者。另一種意見認為西安灞橋紙是中國最早的紙,他們認為灞橋紙是經(jīng)過造紙基本工序造出來的,銅鏡的重量是不可能把堆積的麻纖維壓成薄片的,灞橋紙出土時可以分層揭開,灞橋紙是分散的單一纖維不規(guī)則異向交織的薄片,具有紙的典型結構。至于金關紙和扶風紙,經(jīng)檢驗證明它們都經(jīng)過全部造紙基本工序,而且纖維短細柔軟,質量比灞橋紙還要好,經(jīng)過試驗,可以用毛筆在上面寫字。根據(jù)上面的分析

8、,有理由認為上述古紙都是真正的紙,說明蔡倫以前已能造紙。 硯的淵源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書寫所用的器具之一。漢劉熙釋名釋書契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許慎說文云:“硯,石滑也?!薄盎庇栕鳌袄保c研磨同義??梢?,中國自古以來就把硯解釋為研磨的工具。一塊精美的硯石,應該具備發(fā)墨而不損筆,貯墨而不易干,磨之無聲等優(yōu)點,同時又是將詩詞、書法、繪畫與雕刻藝術等結合于一體的藝術品,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在我國燦爛悠久的文明史上,硯臺對傳播文化起過重要作用。硯的歷史很早,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西安半坡、寶雞北首嶺等地都曾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時期的研磨器。例如出土的磨盤上帶著槽臼,槽臼內還殘留著研磨過顏料的痕跡,說明新

9、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有了研磨器具。1980年又在臨潼姜寨遺址發(fā)現(xiàn)一套完整的彩繪陶器的工具其中包括石硯、石蓋、磨棒、黑色顏料(氧化錳)以及陶質水盂等五件。這套姜塞石硯的發(fā)現(xiàn),把硯的歷史上推到五千年以前。 端石福壽萬年硯 明 紅絲硯 盧葵生款漆砂硯 掐絲琺瑯暖硯盒與硯 清 蟹青石硯 提起中國古代的文房用品四寶,大家都知道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而筆墨紙硯以外的文房用品就知之不詳了。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本文在這里對部分常見的文房用品(筆筒、筆洗、筆舔、筆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鎮(zhèn)紙)進行介紹,經(jīng)過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們的發(fā)展,這些文房用品的文化品位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古代書案用品欣賞 筆筒

10、:筆筒的出現(xiàn)最早也應在毛筆出現(xiàn)之后,漢及漢以后就有了貯筆的器具,筆不用時插放其內?;驁A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其他形的。筆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觀賞。宋代出現(xiàn)陶瓷筆筒。到了明代,文人對文具愛好之風興盛,書房的陳設高雅成為品評文采的標準,因此各種式樣精美的筆筒應運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質都可用來制作。到了清代,筆筒制作工藝更為講究,許多供皇室御用的筆筒,成為中國歷代工藝品寶庫中的精品。清代乾隆時期的蘇州,曾用玉雕鏤出各種山水、花鳥圖案,并刻上皇帝寫的詩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還出現(xiàn)用象牙刻成的筆筒,將中國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亭臺樓閣等章法再現(xiàn)在筆筒表

11、面,表現(xiàn)出當時文人隱逸的思想情趣。而一般文人還是喜歡用竹木來制作筆筒,木制筆筒尤以用珍貴硬木雕刻成的筆筒更受藏家青睞,硬木的品種主要以紫檀、烏木、紅木、黃花梨木、楠木等為貴。紫檀素有木中之王的美稱;烏木、鐵力木價值相當;黃花梨木、紅木略遜。木制筆筒講究以整塊木挖雕而成,若是拼接、修補或加底均大大影響其價值。對雕花的筆筒,要講究紋飾、布局和雕工。也有木鑲五彩玉石、螺甸,更顯得富貴雅致。筆筒造型多數(shù)為圓筒形,大口大腹易于置筆,也有器口為梅花、葵花、云頭、卷 書、八方不規(guī)則等不同形態(tài)的。表面紋裝飾一般為文人雅會圖或魁星站鰲魚等,也有山水花鳥等圖案,經(jīng)過文人和藝匠的合作,筆筒更顯現(xiàn)其豐富的藝術魅力。它

12、能給主人的案頭及書齋平添一種不可言喻的高雅之氣,也一向為鑒賞者所珍愛和收藏。 清光緒 豆青釉加彩梅竹紋筆筒 清中期 花梨百寶嵌筆筒 清乾隆 粉彩人物故事圖筆筒 牙雕開光進寶圖轉芯式筆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徑8.5cm。清宮舊藏。 黑漆牙雕梅花筆筒,清中期 清康熙 青花圣主得賢臣頌題詩筆筒 碧玉雕云龍紋筆筒 明末 御制白玉鏤雕竹林七賢圖方筆筒 清乾隆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圖筆筒 清十七世紀 黃楊木雕蒼松形筆筒 清初 筆洗:筆洗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筆使用后用以濯洗余墨之具。古用貝殼、玉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筆洗問世;明代還用銅制的小盂作筆洗;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

13、致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歷代筆洗有很多種質地,包括瓷、玉、瑪瑙、琺瑯、象牙和犀角等豐富多彩,基本都屬于名貴材質。各種筆洗中,最常見的是瓷筆洗,多為扁圓形,以青花瓷為多,上飾各種花紋圖案,極富樸素、文雅和莊重感。瓷筆洗傳世量最多。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窯的產(chǎn)品。這些瓷筆洗一般為敞口,淺腹,形狀多種多樣,包括花果、魚、獸等形象。如桃式洗做成半個桃實形,一端有枝莖,桃葉包繞,造型飽滿,風趣,討人喜歡。宋代官窯、龍泉窯都燒有這種桃式洗,但傳世品不多見?,F(xiàn)在能見到的桃式洗,大都是明清景德鎮(zhèn)、宜興窯及廣窯的產(chǎn)品??晗赐w呈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

14、之分。宋代官窯、哥窯有此類型筆洗燒制。明清景德鎮(zhèn)也有,但一般為青花瓷,以青花魚藻紋為多。蓮花筆洗器身為蓮花形,明清兩代均有燒制。蔗段洗是將洗的形狀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樣。這種形式的筆洗基本上是宋元時期產(chǎn)品,以景德鎮(zhèn)青白釉和龍泉青釉的產(chǎn)品為多。堪稱瓷洗中佳作的傳世品有:汝窯青釉三足瓷筆洗,官窯青釉瓷筆洗,哥窯米黃色五足瓷洗,青灰釉海棠式筆洗等。 玉筆洗是在數(shù)量上僅次于瓷筆洗的一個品種,但它最大的特征是一洗一模樣,沒有雷同。由 于傳統(tǒng)琢玉技術相當成熟,玉工們的藝術修養(yǎng)也很高,玉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玉筆洗各個雕琢得生動活潑,玲瓏有加,藝術性遠遠超過實用性。美輪美奐的造型帶給人們的豈止是一點感官的愉悅?說

15、玉筆洗各個優(yōu)秀一點都不過分。犀角、象牙和瑪瑙筆洗幾乎都是明中晚期和清代的制品,這與當時朝廷的奢靡風氣有關。明清兩代都有特別愛附庸風雅的皇帝,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不論多么貴重的材質,只要能夠雕琢,都可以成為制作珍玩的原料。幾種珍貴質地的筆洗就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犀角的,這種由蕃國進供的材料原本是作為藥材的,有人用它作槎杯等酒器還可以說得過去,用它作筆洗就真正太奢侈了。可能因為材料貴重吧,犀角、象牙和瑪瑙的筆洗雕琢得都非常精細。除此之外,還有用竹根雕的筆洗,這種洗雖然用料一般,制品卻都出自名家之手,因此一點不比其他類的遜色。 清乾隆 仿汝釉桃式洗(款) 清乾隆 斗彩纏枝蕃蓮紋洗 北宋汝窯青蛙臥荷筆洗

16、 宋代哥窯筆洗 清代 青白玉松鼠葡萄筆洗 筆舔:又稱筆硯,用于驗墨濃淡或理順筆毫,常制成片狀樹葉形。通常為玉石、水晶、象牙等自然色彩單純而淺的質料,且質細密不吸水色。筆舔造型式樣往往很精美,務求典雅,意取吉祥。筆舔一般較小,一掌可握,但也不可太小。 清 牙雕葫蘆形筆舔 清 黃楊木雕筆舔 明 仿官釉葉形筆舔 清乾隆 象牙蓮藕筆舔 清嘉慶 松石綠釉筆舔 清乾隆 白玉瓜果筆舔 筆格:筆格亦稱筆架、筆擱,即架筆之物也,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書畫時在構思或暫息藉以置筆,以免毛筆圓轉污損他物。為古人書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筆格質料玉石、陶瓷、象牙、金銅、瓷、木無不具備。式樣則尤為繁多。玉筆架有山形者、臥仙者

17、、舊玉子母貓、十二峰頭為格者、也有單螭起伏為格者;瓷則有哥窯三山五山者、白定臥花娃;木則有老樹根枝蟠屈萬狀;石者有峰嵐起伏者。 清 白玉鏤雕松柏人物筆架 清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花紋筆架 明晚期 銅鎏金臥羊筆格 明晚期 沉香木圓雕靈猿筆格 清乾隆 紫檀仿靈壁石山子筆架 清 象牙雕人物山形筆架 民國 宜興紫砂竹蟬筆架 清 琥珀雕山子形筆架 水盂:水盂起源于漢魏,發(fā)展至明清兩代。宋人趙希鵠在沿天清錄集中注:“晨起則磨墨,汁盈硯池,以供一日之用,墨盡復磨,故有水盂?!笨芍蹫槭⒛ツ盟氖⑺?,以玉、瓷、紫砂等常見。一般配有銅或玉質的小水匙。目前所見實物以魏晉時為最早。晉代、南北朝時水盂多為青瓷?;蚬?/p>

18、腹似罐,或為動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無不精巧雅致。明、清兩代水盂傳世品較多。品種豐富,有玉、石、瓷、料、紫砂等。除瓷制品外,其他多為觀賞器而非實用品。瓷制水盂的實用性較強,其形多為圓形。盂口富有陳設性和工藝性,這也是明、清代兩代水盂與以前水盂的本質區(qū)別。一般來講,在注重實用性的同時,利用釉色及紋飾增強觀賞性,常見有青花、粉彩、單色釉等品種。古代水盂在當年讀書人文房用具中為必備,雖盛水不過數(shù)滴,卻有積水成淵的雅趣。 清 文竹貼花水丞 清末民初 鳴遠款紫砂刻“連生樂事”水盂 清乾隆 藍釉青花喜上梅梢馬蹄水盂 清 嘉慶款珊瑚紅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蓮蝠紋水盂 元 龍泉貼

19、塑雙鼠刻花水盂 明初 舊玉雕花卉福桃水盂 墨床:亦稱墨架、墨臺。研磨墨時稍事停歇,因墨錠磨墨處濕潤,亂放容易玷污他物,故為供臨時擱墨錠用的用具。多為玉、瓷所制,通常不會太大,寬不過二指,長不過三寸。造型一般為幾案式或床式,或曲折,或簡練。目前所見最早的為明代器物,明代由于制墨業(yè)的繁榮,墨床也隨之流行,它的外形常與墨形相吻合,又因明代尚樸素渾厚之風,因此明代的墨床大都線條勁挺,棱角分明,表面紋飾極淺,呈平面化,有的干脆制成光面通體不加任何雕飾。清代是文房雅玩的鼎盛時期,墨床的制作材質,也從古銅、玉器,發(fā)展到紫檀、陶瓷、漆器、琥珀瑪瑙、翡翠、景泰藍。它從單純的承墨用具,發(fā)展到既實用又可賞玩的藝術品

20、。 清 碧玉鑲白玉墨床 明 黃玉墨床 清 紫檀墨床 明 銅刻山水墨床 清嘉慶 青花粉彩開光人物紋墨床(一對) 清中期 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 民國 象牙雕人物墨床 印泥盒:亦稱印奩、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因宋以前用印一般為泥封、色蠟、蜜色、水色等沒有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印泥。宋以后油印的使用為了防止油料的揮發(fā)遂以婦女存放水粉胭脂的瓷質粉盒保存印泥,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箋中將印泥盒列為專項。印泥盒形式不一,以扁圓矮小者為常見,內盛印泥處十分平淺。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銀、銅、鐵、象牙等多種,造型各異,雕琢精妙,可用可賞,以瓷質者為最佳。前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說。 清 乾隆 白玉

21、嵌寶石印盒 元 青花花卉印盒(二件) 明中期 剔紅山水人物印盒 清 瓷胎掐絲琺瑯印盒 清嘉慶 雕瓷竹段式印盒 鎮(zhèn)紙:所謂鎮(zhèn)紙又叫紙鎮(zhèn)、文鎮(zhèn)或鎮(zhèn)尺、書鎮(zhèn)等,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xiàn)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zhèn)尺、壓尺。最初的鎮(zhèn)紙是不固定形狀的。鎮(zhèn)紙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對小型青銅器、玉器等的珍賞,常放置在案頭把玩,因其有一定的份量,往往隨手拿過來壓紙、壓書,久而久之,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文房用具。在文房用具中,鎮(zhèn)紙的傳世品較少。鎮(zhèn)紙材質選用很寬泛,有銅、玉、石、瓷、木、竹等多種材質。鎮(zhèn)紙常做成禽獸鱗介諸形,明代鎮(zhèn)紙多為尺狀,明朱之蕃詩:“文木裁成體直方,高齋時半校書郎?!便~因其體重為鎮(zhèn)紙較為普遍,就目前所見明代鎮(zhèn)紙來看,其形多為尺狀,上有獸鈕,與文獻記載相符,清代鎮(zhèn)紙材質較明代增加了瓷、象牙、琺瑯等,仍以尺形為主。清代銅鎮(zhèn)紙在沿襲明代風格的同時有所創(chuàng)新,特別是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裝飾味道十分濃郁的鎮(zhèn)紙開始出現(xiàn),可謂集觀賞性與實用性于一器。 清 掐絲琺瑯鎮(zhèn)紙 明末清初 鑲嵌寶石鎏金銅瑞獸鎮(zhèn)紙 清田黃石雕異獸書鎮(zhèn)紙 清乾隆 烏金釉瓷塑捆竹鎮(zhèn)紙 清道光 白芙蓉淺浮雕魚龍變化紋鎮(zhèn)紙 清 銅鎏金螭龍紋鎮(zhèn)紙(一對) 清 黃楊木刻庭院仕女紋鎮(zhèn)紙(一對) 清乾隆 象牙刻“賞心惟物”鎮(zhèn)紙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