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誡子書》(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doc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誡子書》(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誡子書》(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誡子書第二課時教案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2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4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yǎng)料。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意圖:檢查上節(jié)課所學文言實詞的掌握情況,及背誦情況。1、解釋加點的字2、句子停頓3解釋加點詞語4、指名背誦二、走近諸葛亮 介紹諸葛亮高潔品質,讓學生對誡子書有初步印象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lián)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tǒng)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lián)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研讀文本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領,指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了解文中的論證結構和“志、學、才”之間的關系。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以一系列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在這段話中,哪句話勸勉兒子要珍惜時光,把握現(xiàn)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詩句? 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明確(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這一問題在于引導學生理清本文的層次關系,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弄清本文的邏輯層次。 明確諸葛亮認為,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須努力學習,要想學有所得,就必須確立大志(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那么如何培養(yǎng)志向呢?必須“寧靜”,即清心寡欲、專心致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如此說來,一個人要想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必須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養(yǎng)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看來,“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養(yǎng)德”是成才的關鍵。這也正是諸葛亮的觀點所在。 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边@幾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皟€以養(yǎng)德”與“靜”有何關系?這一問題由學生自由發(fā)言。 明確看似無關,實則關系密切。因為節(jié)儉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四、背誦積累學生背誦課文。提醒學生:注意一句話一句話地背,要注意句間停頓,開始時,要慢背,心里裝著現(xiàn)代文,嘴里說著古文。根據理解,背誦文中句子1、諸葛亮在信中對兒子的殷殷教誨是 。2、在誡子書中,諸葛亮用 一句論述了學習,成才,立志三者之間的關系。3、文中勸勉人珍惜時光,為社會多做貢獻的句子是 !4、文中有兩句常被人用作“志當存高遠”座右銘的句子是 。五、探究文章的結構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六、名句賞析(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xiàn)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暗础?、“寧靜”正是韜光養(yǎng)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yè)-更加有所為?!暗础迸c“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xiàn)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暗疵髦?,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fā)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保☉?zhàn)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yè)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吧砜晌R?,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胺虬笥谛乃?,而人死亦次之?!弊畲蟮谋^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這些含義,學生只要有初步理解就行。五、拓展遷移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搜集并理解警句,其實也是學生接受自覺思想教育的一個過程。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啟發(fā)。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jié),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于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fā)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著他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六、課堂小結: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采取讓學生談收獲的形式來進行。學生可以從寫作特點上,也可以從思想內容上來談。 1.學習精辟嚴密的論證。2.從總結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中感受諸葛亮的高潔的人格魅力。作業(yè)與板書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3同步練習二、課內語段閱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1)廣大: (2)成學: (3)勵精: (4)年與時馳: (5)意與日去: (6)遂成枯落: 6.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7.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8.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9.為本文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10.本文表明中心論點的句子是什么?三、課外類文閱讀【甲】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刹簧鳉e?”(周公誡子)【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11.說說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1)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2)非學無以廣才(3)悲守窮廬(4)又相天子12.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內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乙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13.將下列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1)夫此六者,皆謙德也。(2)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答案與解析】1.(1)品德高尚的人(2)用、憑借、依靠(3)實現(xiàn)遠大目標(4)放縱懈怠(5)修養(yǎng)性情(6)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2.(1)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2)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3)年華隨著光陰逝去,意志隨著歲月消磨。3.D4.(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2)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3)險躁則不能治性5.(1)使廣博(2)成就(3)振奮(4)年華(5)意志(6)最終6.作者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7.告誡兒子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9.示例:薛譚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10.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11. (1)見聞廣博,記憶力強(2)擴展(3)屋子(4)輔佐12.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要立德、修身13.(1)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2)(如果)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后悔也來不及了。附【甲】文譯文: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fā)。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容,并用謙遜的品行來保有它的人,必會得到榮耀;封地遼闊,并憑借行為約束而有節(jié)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顯赫,并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貴;人口眾多、軍隊強大,并用威嚴來統(tǒng)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見識廣博,并用淺陋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擁有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謹慎嗎?”板書設計提出論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誡子書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誡子書第2課時教案 新人教版 江蘇省 鹽城市 大豐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四 單元 15 子書 課時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47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