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三則》

上傳人:san****019 文檔編號:15828143 上傳時間:2020-09-09 格式:PPT 頁數(shù):28 大?。?.47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朱子語類〉三則》_第1頁
第1頁 / 共28頁
《〈朱子語類〉三則》_第2頁
第2頁 / 共28頁
《〈朱子語類〉三則》_第3頁
第3頁 / 共28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朱子語類〉三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朱子語類〉三則》(2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朱子語類三則,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謚文,世稱朱文公,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宋代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又獨立發(fā)揮、完善,后人稱為程朱理學。朱熹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tài),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tǒng)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影響中國社會長達九百年之久。它強化了“三綱五?!?,對后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被譽為繼孔子后最博學的儒家代表人物。 朱熹受教于父,聰明過人。四

2、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朱熹則問:“天上有何物?”其父大驚。他勤于思考,學習長進,八歲便能讀懂孝經,在書題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歲時父親去世。當時的道學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學佛,他們皆屬后者。因此朱熹既熱衷于道學,同時于佛學也有濃厚興趣。十八歲的朱熹參加鄉(xiāng)貢,據(jù)說就是以佛學禪宗的學說被錄取的。,朱子語錄是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匯編,是朱熹一生從事教育所保留下來的師生問答記錄。南宋景定四年(1263)由黎靖德以類編次,咸淳六年(1270)刊刻為朱子語類大全140卷。語類以口語式的文體記錄下來,內容生動豐富,析理精密,極具魁力,使朱子精深細致的哲學觀點,變得極為平易而實用

3、。,朱子語類 第一則 讀書須讀到不忍舍處,方是見得真味。若讀之數(shù)過,略曉其義即厭之,欲別求書看,則是于此一卷書猶未得趣也。蓋人心之靈,天理所在,用之則愈明。只提醒精神,終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窮得多少義理!徒為懶倦,則精神自是憒憒,只恁昏塞不通,可惜!,翻譯: 第一則 讀書應該讀到不忍釋手之時,才能領略到書中真意。如果只是粗讀幾遍,大概了解書中大義就感到滿足,然后就去找其它書來看,那么,就是連看過的這一卷書,其實也沒有真正明白其中含義。人心是天理所在,勤于用心才會明白事理。如果讓頭腦清醒,整日用心,那么,會看多少書,理解多少義理。如果懶惰,那么精神就會混亂不清,只是如此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

4、惜了。,在這一則中,朱子講讀書方法。 在朱子語類當中記載有“讀書法”兩卷,朱子門人還將老師的讀書法作了歸納,稱為“朱子讀書法”,共有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課文所選的這一則語錄,中心思想就是熟讀精思。,所謂得“真味”,即對書中的義理有深刻的體會。朱熹所講的讀書方法,并不僅僅是一種讀書的方法,而與他的哲學思想有密切的關系,他主張通過讀書來“窮理”,來體認天理 ,即人倫、圣言、世故等儒家所講的仁義禮智等道德規(guī)范,窮理的最終目標不是要增加知識,而是要達到道德品質的完善,提高精神境界。,第二則 問:“尋常遇事時,也知此為天理,彼為人欲。及到做時,乃為人欲引去,

5、事已卻悔,如何?”曰:“ 此便是無克己工夫。這樣處,極要與他埽除打疊,方得。如一條大路,又有一條小路。明知合行大路,然小路面前有個物引著,自家不知不覺行從小路去;及至前面荊棘蕪穢,又卻生悔。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戰(zhàn)之機。須是遇事之時,便與克下,不得茍且放過。此須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資質,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若賢人資質次于圣人者,到遇事時固不會錯,只是先也用分別教是而后行之。若是中人之資質,須大段著力,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治,始得。曾子曰: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又曰: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直是恁地用功,方得?!?/p>

6、,翻譯 第二則 (弟子)問道:“一般遇到事情的時候,也知道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做事情時,卻又被人欲所引誘,事后卻后悔莫及,怎么辦呢?” 朱子回答說:“這便是缺乏克己的功夫。對待情況,特別需要給他把問題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條大道,又有一條小道一樣。心里明知應該要走大道,卻被小道上的東西吸引著,自己不知不覺地走到小道上去了;等到前面遇到荊棘雜草,卻又心生后悔。這便是天理與人欲斗爭的關鍵所在。所以,必須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就要克制自己。不可以姑且放過。這就要先明白事理,接著勇敢地去做。,如果是圣人那樣的資質,他就不用努力,自然按照天理去做,而不會流于人欲。假如資質僅次于圣人的賢人,他

7、們遇到這種情況固然不會做錯,只是他們需要首先分辨天理與人欲,然后才去行動。假如是普通人的資質,那就需要仔細用心,每時每刻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時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誤導。“曾子說:以實行仁德作為自己一生的使命,這不是很沉重嗎?為了這個使命到死方休,這不是很遙遠嗎?他又說正如詩經所說的那樣,小心謹慎,好像面臨深淵,又好像在薄冰上行走。從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可以免于禍害刑戮的了!學生們,應該要這樣下大功夫才行。”,第二則討論天理與人欲的問題。 天理與人欲,或理與欲的問題,是宋明理學家所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問題之一。簡單說,就是道德規(guī)范與人的物質欲望之間的關系。,儒家一貫認

8、為,天理與人欲是對立的,人欲橫行則天理滅。程朱理學繼承并進一步發(fā)揮和論證了這種看法。理學家所講的天理,首先指宇宙萬物的本源和世界的根本規(guī)律,同時,也指儒家所主張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理學主張的人的修養(yǎng)目標,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儒家的道德倫理學說去規(guī)范人的行為,也就是用天理格去人欲。又由于人對天理的稟賦不同,對于普通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后天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中,就要更加用力,時刻要“克己復禮”,以便不為人欲所牽引,這也就是后天修養(yǎng)功夫。,在其理學思想中,一個重要的哲學命題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人不能不吃飯,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過高

9、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認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對的兩個方面,即道德規(guī)范與物質欲望之間的關系問題,從孔子的“克己復禮”,到孟子的“舍生取義”,到宋明理學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都真實地反映了儒家在處理這種關系的態(tài)度與主張。,第三則 廷秀問:“今當讀何書?”曰:“圣賢教人,都提切己說話,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紙上讀了便了。自家今且剖判一個義利。試自睹當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為己?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又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孟子曰:亦有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雖是為時君言,在學者亦是切身事。大凡為學,且須分個內外,這便是生死路頭!,今人只一言一動,

10、一步一趨,便有個為義為利在里。從這邊便是為義,從那邊便是為利;向內便是入圣賢之域,向外便是趨愚不肖之途。這里只在人札定腳做將去,無可商量。若是已認得這個了,里面煞有工夫,卻好商量也。”,翻譯: 第三則 廷秀問:“現(xiàn)在我們應該讀什么書?”朱子回答說:“古代的圣賢教育人,都是用自己切身的體會來說教,不是讓人只求表面,只滿足于讀了書而已。今天自己暫且分辨一個義利之別。試著察看自己,是要求得別人了解自己,還是為了自己呢?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說:古代的人學習的目的是提高和充實自己,現(xiàn)在的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裝點門面做樣子給別人看。孟子說:只講仁義就可以了,為什么一定要講利呢?孟子雖然

11、這是對當時的梁惠王說的,但是,對學者來說也是切身大事。,一般來說,學習、做學問,就要分清內外,這是最緊要的問題!現(xiàn)在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存在一個為義還是為利的問題。從這邊就是為義,從那邊就是為利。向內就是走向圣賢之路,向外就是走向愚昧不才之路。在這個(分辨內外、義利、為人還是為己)的問題上,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已經認識清楚這個問題了,深入下去還需下大功夫,但是,這還可以進一步討論?!?本章討論的主旨是義利之辨,這與前章的理欲之辨是相關的,也是儒家思想當中重要的問題。 義就是道義原則,利就是利益。重義輕利,是儒家一貫的立場,也是朱熹在這一章語錄當中要講明的問題。,“君子喻于

12、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 孔子把義與利對立起來,看做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 “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認為“舍生取義”,要舍棄利,選擇義。,朱熹繼承了儒家重義輕利的傳統(tǒng),并作了進一步的闡發(fā)。他一方面認為,作為政府和地方官吏,應該實行獎勵生產、開荒救災、薄賦賑濟以及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等措施,這個角度的“利”不能否定;另一方面,從每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來說,應該重義輕利,講義不講利。 朱熹特別強調義利之辨,嚴守義利之分別。,本則門人向朱熹問的是關于讀書的問題,朱熹卻回答義利之辨,是否答非所問?,明確:朱熹回答義利之辨看起來好像是答非所問,但其實是朱熹所認為的關于讀書的大事

13、情。讀書首先要明辨義利,是“為人”還是“為己”,是為了成圣成賢,還是趨于愚昧不肖,這是讀書的原則,朱熹認為,這是個是非分界的問題,不容討論,認清了這個問題,讀什么書,“卻好商量也”。所以,整段語錄也是和讀書密切相關的,他說的是讀書的一個原則性問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義且富貴,于我若浮云。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見利思義。論語 人到無求品自高。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仲 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啟示: 在各種利益泛濫的今天,我們應鼓勵人們在不違背法律道義及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積極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天理”與“人欲”上實現(xiàn)雙贏。然而,當二者不可調和,必須在其中作出抉擇時,我們必須努力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堅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線。,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