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 一、對本節(jié)課的基本認識與理解 本節(jié)課的性質(zhì)、在教材中地位與作用 性質(zhì):對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過給出實驗原理的信息和圖示實驗步驟等方法,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 2.新教材16頁習題“整理本課題的探究活動記錄,寫出探究報告”很重要,這是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的重要一步。 作用:新教材中對這個探究活動的小結很重要,要引導學生親自感受化學學習的以下特點:(1)關注物質(zhì)的性質(zhì);(2)關注物質(zhì)的變化;(3)關注物質(zhì)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引導學生積累對物質(zhì)的一些具體性質(zhì)和變化的認識,為后續(xù)單元學習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有利因素:本課題易激發(fā)起學生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 不利因素:學習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不完善,對所學探究過程有不良影響,需教師及時點撥、指導。 教學目標 1.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并寫出實驗報告。 2.學習對化學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化學探究學習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重點 認識通過科學實驗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探究結果。 難點 收集呼出氣體的操作。 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 儀器藥品 集氣瓶、水槽、玻璃片、飲料管、膠頭滴管、小木條、澄清石灰水 演示文稿 PPT 其他資源 學案 二、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宗旨與意圖 導課 現(xiàn)在請每位同學做兩次深呼吸,同學們感覺如何?那么同學們是否想過,我們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學生做兩次深呼吸后,猜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 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實驗探究的概念 閱讀 指導閱讀 閱讀新教材14頁閱讀有關資料 對所探究實驗在知識點上有前期準備 實驗探究的步驟 提出猜想 指導學生結合閱讀新教材知識點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猜想提出問題: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 提出猜想: 1.人呼出的氣體中全部是二氧化碳; 2.我們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比空氣中的多。 3.我們呼出的氣體中,水蒸氣比空氣中的多。 4.我們呼出的氣體中,氧氣比空氣中的少。 5.我們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中氮氣含量不同。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猜想 培養(yǎng)學生對新問題的探究意識 探究 實驗 實驗設計 如遇到困難教師指導幫助結合新教材提供的信息和設計實驗方法中的步驟1、步驟2,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 學生活動時間為5分鐘 鍛煉學生動腦思考能力 進行實驗 教師指導如何利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氣體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分析或結論 (1)取四只容積相同的集氣瓶,分別收集兩瓶空氣和兩瓶呼出的氣體 瓶內(nèi)都是____ 色、___味的氣體 (2)分別在空氣和呼出氣體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蕩 1.空氣瓶中現(xiàn)象: 2.呼出氣體瓶中現(xiàn)象: 猜想____成立 (3)分別在空氣和呼出氣體中插入燃著的木條 1.空氣瓶中現(xiàn)象: 2.呼出氣體瓶中現(xiàn)象: 猜想____成立 (4)將一塊干燥玻璃片放置于空氣中,對著另一塊干燥玻璃片呼氣 1.一塊:________ 2.另一塊:______ 猜想____成立 利用所得的用品完成探究實驗 鍛煉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 依據(jù)實驗現(xiàn)象作出合理判斷 教師點撥 教師應強調(diào)控制相同變量根據(jù)猜想,所有學習小組均完成設計實驗 傾聽 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 實驗難點的解釋 教師應適時指導 1.向呼出氣體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若不變渾濁的原因 2.氮氣在吸入和呼出之后的量、體積分數(shù)是否變化 激發(fā)探究實驗的興趣 結論 氧氣 二氧化碳 水蒸氣 氮氣 吸入的空氣 較多 較少 較少 體積量幾乎不變 呼出的氣體 較少 較多 較多 課堂練習 見PPT 課堂 小結 本課題探究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比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感性經(jīng)驗怎樣上升為理性知識,實驗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流程。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好基礎。學習方法: 勤于觀察,分組學習,當堂積分,達成共識。 課后作業(yè) —— 三、板書設計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 一、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閱讀內(nèi)容:新教材14頁信息(1)-(4) 詳見PPT 探究實驗方法:對比 1.排水法收集氣體 2.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空氣樣品和呼出氣體的樣品中 (1)現(xiàn)象: (2)結論: 3.向一瓶空氣樣品和一瓶呼出氣體的樣品中滴入相同滴數(shù)的澄清石灰水,振蕩 (1)現(xiàn)象: (2)結論: 4.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的一塊哈氣,對比觀察 (1)現(xiàn)象: (2)結論: 四、自主學習 課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課型:預+展 內(nèi)容:第14至第16頁。 1.閱讀教材第14頁,你能得到哪些關于二氧化碳、氧氣和氮氣的性質(zhì)的信息。 1) 2) 3) 4) 2.本堂課我們要用到哪些實驗器材和其他物品? 3.你知道什么叫排水法收集氣體嗎?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方法是怎樣的?用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應該具備什么物理性質(zhì)? 4.向1瓶空氣和1瓶呼出的氣體中各滴入數(shù)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5.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6.取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著其中一塊呼氣,觀察玻璃片上水蒸氣的情況,并與另一塊放在空氣中的玻璃片作對比。 7.本堂課小結: 8.問題和建議: 五、教學反思: 1.實驗之前先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了解人體吸入和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哪些氣體,從而使學生明確本實驗主要探究的是人體吸入和呼出氣體中氧氣、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的不同。 3.學生第一次進行化學實驗,可能不知道要干什么,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作好實驗記錄。在學生收集“呼出的氣體”時,教師要演示,讓學生根據(jù)示范收集,不然學生收集的氣體可能是剛吸進的空氣而使實驗失敗。實驗結束后要組織學生分析實驗并總結實驗,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進行自主探究和分析。 4.從探究實驗成功方面判斷學生學有所得,能較好地對新教材合理的理解,把握知識的重、難點,較成功的學習化學知識點及探究實驗的方。這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能加深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使學生在后面的實驗探究中的思路更清晰,目的更明確。 5.本節(jié)課有以下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實驗興趣;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學好化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 六、點評與分析 【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熟悉的呼吸入手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活動來研究,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真切的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學方法】 運用系統(tǒng)原則,“感知----深化---運用”,循序漸進的學習模式,既有知識的剖析,又有深化和拓展,還有知識的遷移,這樣既符合學習規(guī)律,又能有效地提高教與學的質(zhì)量與效果。 【教學手段】 根據(jù)學生的潛在水平和表現(xiàn)水平之間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來設計問題,是推動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強大動力,“設疑誘導”必須把握適度”原則,本節(jié)課所設置的問題均切實可行,符合學生實際,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教學過程】 引課自然,且直奔主題。請學生們做兩次深呼吸,進而引出呼出與吸入的氣體有什么不同,使學生很快進入教師設置的學習情景中,易于學生接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第一 單元 課題 是一門 實驗 基礎 科學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3260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