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II)19.報任安書(節(jié)選)訓練 粵教版必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II)19.報任安書(節(jié)選)訓練 粵教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II)19.報任安書(節(jié)選)訓練 粵教版必修5.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II)19.報任安書(節(jié)選)訓練 粵教版必修5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找出表明作者生死觀的句子;并用這種生死觀來分析作者的發(fā)憤著書。_二、聯(lián)系時代背景,說說第2自然段援引西伯、李斯、淮陰王、彭越、魏其、灌夫等人的實例有什么作用?_三、讀課文第3自然段,找出表明作者忍辱茍活的原因的句子。_四、讀課文第4、5自然段,說說作者歷引古代一些仁人志士被辱著書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_五、說說下面的句子表明了什么?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_六、最后一段里,哪些句子寫作者當時的處境和心情?_一、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暴肌膚,受榜箠魏其,大將也Apq Bpj Cboj Dboq二、下列詞語,加粗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曩(nng)者闕(qu)然螻(lu)蟻詘(q)體B箠(chu)楚檻阱(jng)槍(qing)地楮(zh)衣C絳候(hu)縲(li)紲閨閤(g)剌(l)謬D強(qing)顏羑(yu)里將相(xing)鉗(qin)奴三、加粗解釋有誤的一組是()A倡優(yōu)畜之(畜養(yǎng))理色(顏面)關木索(繩)檻阱(獸圈)B所趨異也(趨求)嬰金鐵(繞)箠楚(荊條)系獄抵罪(抵當)C權傾五伯(傾斜)受械(刑具)鉗奴(以鐵束頸)下至于茲(現(xiàn)在)D彌甚(更加)若有所亡(失)累百世(積累,經(jīng)歷)曼辭(美好)四、為下列每組句子中的加粗詞選擇正確的解釋(把答案的序號寫在括號里)。1相:副詞,表示彼此對待的關系,互譯為互相副詞,表示彼此接續(xù)接替的關系,可譯為“遞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為,兼有替代賓語的作用,可依上下文譯為“我”、“你”等。副詞,表示同時間做某件事,“一同”、“共同”xing,仔細看,審察,觀察xing,相貌,容貌,xing,輔助,幫助特指扶助盲人的人,即給盲人帶路的人官名,輔助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國相,丞相(1)若望仆不相()師(2)王侯將相()寧有種乎(3)未得與項羽相()見(4)然亡國破家相()連屬(5)嬉戲莫相()忘(6)使子嬰為相()(7)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8)則將焉用彼相()矣(9)兒已薄祿相()(10)茍富貴,無相()忘2與:給予,授與結交,親附贊許,稱許幫助副詞,通“舉”,全,都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偕同者,可譯為“和”、“跟”、“同”介詞,引進比較的對象,可譯為“和”、“跟”、“同”、“比”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給”、“替”等連詞,表示聯(lián)合,可譯為“和”、“跟”、“同”y,語氣詞,后來寫作“歟”11 y,參加,參與(1)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2)蹇叔之子與()師(3)與()嬴而不助五國也(4)遂與()外人間隔(5)則與()斗卮酒(6)呼爾而與()之(7)嘗與()人傭耕(8)彼與()彼年相似(9)與()爾三矢(10)豈無山歌與()村笛3以:用認為,以為通“已”,已經(jīng)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工具或手段等,可譯為“用”、“拿”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憑借、前提、標準等,可譯為“憑”、“按照”、“根據(jù)”等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的,可譯為“因為”、“由于”或“為了”介詞,引進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或地點,可譯為“在”連詞,表示目的或結果,可譯為“來”、“以便”或“才”、“以致”連詞,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又”、“而且”11連詞,表示修飾關系,與“而”的用法相同(1)及以()至是(2)忽魂悸以()魄動(3)君臣固守以()窺周室(4)不賂者以()賂者喪(5)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6)然后以()六合為家(7)舟遙遙以()輕飏(8)屬予作文以()記之(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皆以()美于徐公4卒:步兵古代軍隊編制,一百人為卒死完畢,結束副詞,終于,到底c,通“猝”,突然,倉猝(1)不能自免,卒()就死耳(2)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3)供養(yǎng)卒()大恩(4)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5)卒()買魚烹食(6)率疲病之卒()(7)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8)魯肅聞劉表卒()5視:看,察看看待,看作比,比照(1)視()徒隸則心惕息(2)吾視()其轍亂(3)子孫視()之不甚惜(4)窺鏡而自視()(5)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6)瞋目視()項王6且:副詞,表示行為或情況在不久以后發(fā)生,可譯為“將”、“要”、“將要”副詞,表示數(shù)目的接近,可譯為“將近”副詞,表示在短暫的時間以內,可譯為“姑且”、“暫且”連詞,表示并列或同時,用在兩個形容詞中間可譯為“而且”、“又又”,用在兩個動詞中間,可譯為“一邊一邊”連詞,表示進一層,可譯為“況且”、“而且”、“再說”連詞,表示陪襯,以引起推論,可譯為“尚且”、“還”連詞,表示選擇,可譯為“還是”、“或是”連詞,表示假設或讓步,可譯為“如果”、“假使”語氣詞,用在句首,表示申述理由,不必譯出。(1)且()西伯,伯也(2)若屬皆且()為所虜(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5)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6)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7)吾今且()赴府(8)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9)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10)死且()不朽7傳:傳遞,傳送傳授,傳達傳布,流傳驛舍,客舍驛車,傳達命令的馬車文字的記載,古書傳記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文字(1)傳()曰:“刑不上大夫?!保?)世傳()呂覽(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4)朔氣傳()金柝(5)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6)師道之不傳()也久矣(7)傳()以示美人及左右(8)此世所以不傳()也8誠:真心,真誠,不虛偽副詞,確實,的確,究竟,到底連詞,果真,假如,如果(1)仆誠()以著此書(2)帝感其誠()(3)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4)誠()宜開張圣聽(5)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6)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7)悉以心誠()之話告之(8)臣誠()知不如徐公美五、把下列各組句子,分別按加粗詞的義項分類(把句子的序號寫在相應義項后面的橫線上)。1亡A、逃跑,逃亡:_B失掉,丟失:_C消滅,消亡:_若九牛亡一毛居則忽忽若有所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廣故數(shù)言欲亡此亡秦之續(xù)耳秦無亡矢遺鏃之費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亡走趙然亡國破家相連屬亡其六郡2然A是,對:_B代詞,指代上文所述的情況,可譯為“如此”、“這樣”:_C連詞,表示轉折,可譯為“然而”、“但是”、“可是”:_D詞綴,嵌在狀態(tài)形容詞的后面,翻譯時可依上下文靈活處理:_素所自樹立使然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理固宜然石之鏗然有聲者天下物皆然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然天子讀書者有幾嘩然而駭者不以為然六、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1若望仆不相師() 2請略陳固陋()3幸勿為過() 4用之所趨異也()5其次詘體() 6關木索()7心惕息() 8及罪至罔加()9以稍陵遲() 10恨私心有所不盡()11稽其成敗興壞之紀()12亦以究天人之際()七、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_2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_3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_4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_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題。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1對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摩:通“磨”B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稱:稱道C仲尼厄而作春秋 厄:困窮D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 失:失去2下列句子中,“會”的用法與“會遭此禍”的“會”相同的一組是(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會天大雨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會征促織會不相從許 俱會大道口會其怒A BCD3句式與“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項是( )A石之鏗然有聲者B洎牧以讒誅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D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4聯(lián)系上下文,寫出下面句中“此”指代的內容。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_5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_(2)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_ (3)雖萬被戮,豈有悔哉!_ 6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文中談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發(fā)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況。B作者身受“腐刑”卻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C在作者看來富貴順達者難成大事,唯有歷經(jīng)磨難、卓越非常之人才能發(fā)憤而有所成就。D司馬遷著史記的目的在于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見解。參考答案基礎練習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作者如為了避辱而死,就輕于鴻毛;而作者寧愿忍辱受污也矢志不移地發(fā)憤著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死也必重于泰山。二、作者在提及自己遭遇的極大不幸時,援引西伯、李斯、淮陰王等人的實例,用所謂“古今一體”四字虛飾過去,即可以避免引發(fā)文字獄,也可以使后世的讀者從這種筆法中看到作者的個人悲劇乃是整個古代封建社會的罪惡之一,從而強化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藝術表現(xiàn)力。三、“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彼?、作者歷引古代一些仁人志士被辱著書的例子來自比,說明著作史記的目的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蔽濉⒈砻髯髡呷倘柝撝厥菫榱酥鴷?,書著成就可洗清下獄受腐刑的恥辱。六、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身直為閨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綜合練習一、B 二、D 三、C四、1相:(1) (2) (3) (4) (5) (6) (7) (8) (9) (10)2與:(1) (2)11 (3) (4) (5) (6) (7) (8)(9) (10)3以:(1) (2)10 (3) (4) (5) (6) (7)11 (8)(9) (10) 4卒:(1) (2) (3) (4) (5) (6) (7) (8)5視:(1) (2) (3) (4) (5) (6)6且:(1) (2) (3) (4) (5) (6) (7) (8)(9)(10)7傳:(1) (2) (3) (4) (5) (6) (7) (8)8誠:(1) (2) (3) (4) (5) (6) (7) (8)五、11亡A:A: B:10C:2然A:10B:C:D:六、1望:怨望,埋怨2固陋,固塞鄙(的意見)3過:責備4用:因為5詘體:卑躬屈膝6關:指戴上7惕:恐懼8罔:同“網(wǎng)”,法網(wǎng)9稍:漸10恨:遺憾11稽:考訂12,究:推斷,研究七、1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殺,就像在九頭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與殺死一只螻蟻有什么區(qū)別呢?2所以,在地上劃圈為牢,氣節(jié)之士勢必不肯進去;用木頭削成獄吏,氣節(jié)之士也認為不可受它審訊,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殺。3我雖然怯弱,想茍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會自甘沉溺于牢獄的侮辱之中呢?4時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飾打扮,用美妙的言辭為自己解脫也無濟于事,一般人不會相信,只不過自取侮辱罷了。八、1D2D 3B 4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辱,豈有悔哉。5(1)詩經(jīng)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賢士為抒發(fā)憤懣之情而寫作的。(2)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間的關系,弄通由古至今的變化規(guī)律,自成一家之言。(3)即使被千刀萬剮,我難道會后悔嗎?6B(據(jù)文中“則仆償前辱之責”可知B項中“不以為辱”不符合文意。)-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文言文II19.報任安書節(jié)選訓練 粵教版必修5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第四 單元 文言文 II 19. 報任安書 節(jié)選 訓練 粵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250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