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設計(文獻綜述) 第 6 頁
卷揚機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卷揚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卷揚機傳動方案的選擇和主要的結構組成。 同時對其制動器、鋼絲繩的選擇做了簡單的分析。最后對卷揚機在實際應用中常遇到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并介紹了在實際應用中必須遵守的安全使用規(guī)程。
關鍵詞:卷揚機,傳動方案,制動器,安全規(guī)程
前言:
卷揚機是建筑工地上最常見、最普通的一種施工機械,也稱絞車??梢詥为毷褂?,也可以作為起重機的組成部分,卷揚機主要以電動機為動力,經(jīng)過減速裝置后,驅(qū)動卷筒牽引鋼絲繩,以實現(xiàn)重物的垂直與水平運輸。卷揚機分為手動卷揚機和電動卷揚機兩種?,F(xiàn)在以電動卷揚機為主。電動卷揚機由電動機、聯(lián)軸節(jié)、制動器、減速器和卷筒組成,共同安裝在機架上。對于起升高度和裝卸量大工作頻繁的情況,調(diào)速性能好,能使空鉤 快速下降。
電動絞車廣泛用于工作繁重和所需牽引力較大的場所。單卷筒電動絞車的電動機經(jīng)減速機帶動卷筒,電動機與減速器輸入軸之間裝有制動器。為適應提升、牽引和回轉(zhuǎn)等作業(yè)的需要,還有雙卷筒和多卷筒裝置的絞車。一般額定載荷低于10T的絞車可以設計成電動絞車。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行各業(yè)都有飛速發(fā)展,近些年數(shù)控機床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和數(shù)控技術日趨成熟,使得機械制造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這些都將推動卷揚機工業(yè)的發(fā)展。提升重物是卷揚機的一種主要功能,所以各類卷揚機的設計都是根據(jù)這一要求為依據(jù)的。雖然目前塔吊、汽車吊等取代了卷揚機的部分工作,但由于塔吊成本高,一股在大型工程中使用,而且靈活性較差,故一般中小型工程仍然廣泛應用卷揚機,汽車吊 雖然靈活方便,但也因為成本太高,而不能在工程中廣泛應用,故大多設備的安裝仍然是由卷揚機承擔的。卷揚機除在工程、設備安裝等方面被廣泛應用外,在冶金、礦山、建筑、化工、水電、農(nóng)業(yè)、軍事及交通運輸?shù)刃袠I(yè)亦被廣泛應用,還可作現(xiàn)代化電控自動作業(yè)線的配套設備。
1、結構組成:
主要結構有卷筒,減速機,制動器,電氣系統(tǒng)。其中卷筒的安裝的基本原則有“水平放線”和“垂直放線” 兩種應用方式。
(1)橫向電纜安裝:可以向1或2個方向出線。鋼絲繩在連續(xù)平面上拖拽或用間隔小于1m的支撐將鋼絲繩撐離地面。安裝高度從電纜拖拽平面到卷筒中心不超過1m。不考慮鋼絲繩的轉(zhuǎn)向, 運行速度為: 10米/分鐘--60米/分鐘,最大加速度可達0.3 m/s
(2)垂直電纜安裝:若卷筒安裝在頂端,鋼絲繩出現(xiàn)方向垂直向下,運行速度為: 10米/分鐘--40米/分鐘,最大加速度可達0.3 m/s²,自由下垂的鋼絲繩的長度L0不考慮。
2、卷筒和電纜的選擇
(1)運行速度小于10 m/min的情況
若發(fā)生強烈震動或應用在海上,鹽含量高或者腐蝕性空氣中,溫度低于-15 °C急彎路徑時需要強制導向。如果安裝了強制導向器必須保證導向器與卷筒之間的距離為卷筒寬度的6倍。彈簧卷筒必須安裝在電纜可以自由放出和卷起,并且沒有障礙物的位置上。強制導向和尺寸太小的導向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的。
(2) 電動機的調(diào)速方法很多,能適應不同生產(chǎn)機械速度變化的要求。一般電動機調(diào)速時其輸出功率會隨轉(zhuǎn)速而變化。從能量消耗的角度看,調(diào)速大致可分兩種 :
① 保持輸入功率不變 。通過改變調(diào)速裝置的能量消耗,調(diào)節(jié)輸出功率以調(diào)節(jié)電動機的轉(zhuǎn)速。
②控制電動機輸入功率以調(diào)節(jié)電動機的轉(zhuǎn)速。 控制電機有:電機、電動機、制動電機、變頻電機、調(diào)速電機、三相異步電動機、高壓電機、多速電機、雙速電機和防爆電機。
(3)絞車采用電動機通過減速器,開式齒輪傳遞扭矩到達主軸,通過離合器帶動卷筒工作。
3、傳動方案
傳動方案1:減速器采用展開式二級閉式齒輪傳動,結構簡單,在滿足中心距的條件下,由于齒輪和軸的數(shù)量減少,傳動效率較高,但齒輪直徑大,加工精度不高,而且噪聲較大,大齒輪在經(jīng)濟方面不理想,加工起來又比較困難,減速箱的體積比較大,不利于安裝。它的結構簡圖如圖1-1所示:
圖1-1
1、電動機 2、聯(lián)軸器 3、制動器 4、減速器 5、絞筒 6、軸承 7、開式齒輪
傳動方案2:減速器采用展開式三級閉式齒輪傳動,特點:結構簡單、效率高、容易制造、使用壽命較長、維護方便,裝拆容易,工作可靠。高速級齒輪布置在遠離轉(zhuǎn)矩輸入端,這樣,軸在轉(zhuǎn)矩下產(chǎn)生的扭轉(zhuǎn)變形與軸在彎矩下產(chǎn)生的彎曲變形可部分地相互抵消,以減緩沿齒寬載荷分布不均勻的現(xiàn)象在滿足中心距的條件下,傳動的齒輪的直徑可以取小,這樣可以使傳動的傳動比較精確可靠,壽命長,結構緊湊,而且滑移齒輪操作方便不費力。其結構簡圖如圖1-2所示:
圖1-2
1—高速齒輪 2—軸承 3—齒輪 4—齒輪 5—軸承 6—齒輪 7—軸承 8—軸承 9—軸承 10—輸出齒輪 11—齒輪 12—軸承 13—軸承 14—軸承2
比較起來,方案2的三級閉式齒輪傳動比較適合錨絞車的減速傳動,該機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傳動方案即:三級圓柱齒輪減速器+開式直齒輪
4、制動器
制動器是具有使運動部件(或運動機械)減速、停止或保持停止狀態(tài)等功能的裝置。是使機械中的運動件停止或減速的機械零件。俗稱剎車、閘。制動器主要由制架、制動件和操縱裝置等組成。有些制動器還裝有制動件間隙的自動調(diào)整裝置。為了減小制動力矩和結構寸制動器通常裝在設備的高速軸上,但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大型設備(如礦井提升機、電梯等)則應裝在靠近設備工作部分的低速軸上。
制動器(brake staff)可以分兩大類,工業(yè)制動器和汽車制動器,汽車制動器又分為行車制動器(腳剎),駐車制動器(手剎)。在行車過程中,一般都采用行車制動(腳剎),便于在前進的過程中減速停車,不單是使汽車保持不動。只有行車制動失靈時才采用駐車制動。當車停穩(wěn)后,就要使用駐車制動(手剎),防止車輛前滑和后溜。停車 后一般除使用駐車制動外,上坡要將檔位掛在一檔(防止后溜),下坡要將檔位掛在倒檔(防止前滑)。
使機械運轉(zhuǎn)部件停止或減速所必須施加的阻力矩稱為制動力矩。制動力矩是設計、選用制動器的依據(jù),其大小由機械的型式和工作要求決定。制動器上所用摩擦材料(制動件)的性能直接影響制動過程,而影響其性能的主要因素為工作溫度和溫升速度。摩擦材料應具備高而穩(wěn)定的摩擦系數(shù)和良好的耐磨性。摩擦材料分金屬和非金屬兩類。前者常用的有鑄鐵、鋼、青銅和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等,后者有皮革、橡膠、木材和石棉等。
起重機用制動器對于起重機來說既是工作裝置,又是安全裝置,制動器在起升機構中,是將提升或下降的貨物能平穩(wěn)的停止在需要的高度,或者控制提升或下降的速度,在運行或變幅等機構中,制動器能夠讓機構平穩(wěn)的停止在需要的位置。
起重類制動器如標準規(guī)定:起升機構、變幅機構必須設置常閉式制動器,行走或回轉(zhuǎn)機構可選用常閉式制動器??紤]使用場所,如制動器安裝有足夠的空間,可選用塊式、帶式制動器或臂式盤形制動器;空間受限值時,可選用內(nèi)蹄式或鉗形盤式制動器??紤]配套主機的使用環(huán)境,對滲漏油有嚴格要求的場合應選用電磁或氣動制動器,對環(huán)境溫度較高的冶金場所可選用絕緣等級較高的電力液壓制動器或冶金型電磁制動器。在環(huán)境溫度較低或較高,且露天場所選用電力液壓制動器時,應注意更換相應牌號的液壓油。在含鐵屑、粉塵嚴重的環(huán)境中,應避免使用電磁鐵制動器,防止粉塵進入電磁鐵間隙影響電磁鐵的吸合。對于特殊或重要的場合,應根據(jù)需要增設制動器的附加功能。在溫度較低的環(huán)境中,可使用電力液壓推動器的加熱器。對于啟動與制動過程轉(zhuǎn)換有嚴格要求時,加裝行程開關以了解制動器的開閉狀態(tài)。對于維護、調(diào)整較難實施的環(huán)境,可加裝制動間隙均等裝置和摩擦片磨損自動補償裝置。增設手動松閘裝置可在特殊情況下人工打開制動器。
5、絞車安全使用規(guī)程
(1)絞車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設置。其規(guī)格凈高不低于2.0米凈寬為2.4米,凈深為2.0米。沿空送巷巷道根據(jù)巷道的實際情況而定,以不影響安全操作為原則。
(2)絞車施工盡可能采用風鎬掘進,根據(jù)巷道的不同支護型式可采用木棚或工字鋼棚支護。頂板完好時采用錨網(wǎng)支護,頂板破碎時采用架棚支護
(3)11.4KW小絞車基礎均要采用砼澆注,其基礎規(guī)格為1.0×1.0×1.0米。砼中水泥、黃沙、石子(瓜子片)的配合比為1:2:2;水與之灰比為0.4。
(4) 絞車采用架棚支護時,要由外向里逐架進行,棚與棚之間要用撐木或拉桿連成一個整體,腰與幫要接嚴背實。棚距不超過0.7米。采用錨網(wǎng)支護時,錨桿的排間距為800×800mm。
(5)絞車電機應安裝在小絞車窩的里側,操作空間距離不得少于0.8米;操作按紐上架,開關擺放整齊且不得妨礙人員操作。
(6)其它按作業(yè)規(guī)程中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參考文獻
[1] 盧玉明. 機械零件的可靠性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徐灝. 安全系數(shù)與許用應力[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1.
[3]劉鴻文. 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羅宗澤.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孫恒,葛文杰. 機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王步瀛. 現(xiàn)代機械設計方法綜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7]濮良貴. 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朱冬梅.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鄭修本,機械制造工藝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9.
[10]天津大學機械零件教研室編,機械零件,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
[11]崔廣椿,安全系數(shù)與可靠度。機械設計,1985.
[12] 張世昌.機械制造技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Cross ,N,Engineering Dsign Metheods , John Wiley&sons 2000
[14]Ullman ,D,G Mechanical Design Processes , McGraw-Hill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