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第二版 李齊云 課后題答案
《財政學第二版 李齊云 課后題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財政學第二版 李齊云 課后題答案(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后題答案: 第二章財政與財政職能 1. 簡略的財政概念。 答:財政作為一個經濟范疇,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的分配活動,是國 家(或政府)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通過多種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國民生產總 值或國民收入,用于滿足實現(xiàn)其職能需要的收支活動。 2. 市場失效的主要表現(xiàn)。 答:(1) 市場低效, 它是指現(xiàn)實市場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競爭假定條件的方面, 而由于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場機制無法實現(xiàn)對資源的高效配置。主要表現(xiàn)在競 爭失靈或壟斷、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外部效應和信息不對稱等方面。(2)市場 無效,即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失效。主要表現(xiàn)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 觀經濟
2、失調等方面。 3. 如何辨別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并舉例說明。 答:區(qū)分或辨別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標準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 性,消費的競爭性或非競爭性。純粹的私人產品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純粹的公 共產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公共產品的例子,只要從定義出發(fā)舉例就可以, 比如國防、天氣預報、普通公路等;私人產品的例子,私人產品的例子不勝枚舉, 只要是符合定義的就好了,比如蘋果、梨子等。 4. 舉例說明負外部效應及其主要治理方式。 答:負外部效應(外部成本),指產品或服務給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帶來了 損害,但受損者同樣得不到應有的損失補償。負外部性的例子很多,比如污染、 噪音
3、等。治理負外部性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的管制、收費等,比如拿污染來說,可 以征收排污稅或者限制污水排放等。 5. 您認為混合產品應如何提供。 答:既具有私人產品的特性,又具有公共產品特性的產品為“混合產品” 。 由于混合產品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面臨著市場供給不足的問題;因此,提供混 合產品應采取市場和政府相結合的方式??梢砸暬旌袭a品的具體情況,采取市場 為主政府為輔的攻擊方式或者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的供給方式。 6. 政府的優(yōu)勢及其經濟職能。 答:政府一般是指由公共當局及其通過政治程序設立的機構組成,并在它的 疆域內或管轄地區(qū)實施強制的壟斷權力,政府具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有利于保持社 會
4、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二,是有助于解決社會公共性問題。 政府的職能可以概括為三項:政治職能、社會職能和經濟職能。 8. 財政的三大職能。 答:財政的三大職能為:政府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wěn)定與發(fā)展。 (1)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預資源的配置所產生的,它的特點和作用就是通過財政本身的收支活動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提供財力,在一定程度上糾正外部效應,引導資源的流向,彌補市場的失效,最終實現(xiàn)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yōu)效率狀態(tài)。市場經濟中財政配置資源的機制應當包括:(1)實現(xiàn)資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門之間的合理配置。(1 分)。(2) 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1 分)。(3) 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guī)模、
5、結構。(1 分)。(4) 合理運用財政收支政策,間接調節(jié)社會投資方向。(1 分)。(5)提高財政配置資源的效率(1 分) 。 (2)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就是要求財政運用多種方式,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和調節(jié),以期達到收入分配的經濟公平和社會公平。財政進行收入分配的邏輯前提之一是首先劃清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原則界限。(1 分)主要運用政府稅收調節(jié)企業(yè)收入和個人收入,使之符合社會公平。(1 分)國家作為全民資產的所有者代表,應遵循市場原則,依據(jù)財產權力,以股息、紅利、利息、上繳利潤等形式取得所有權收人(1 分)規(guī)范工資制度。(1 分)保證因無勞動能力和其他要素而無收入或收入甚少者的最基本生活需要。(1
6、 分) (3)經濟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都是政府希望實現(xiàn)的目標,財政作為政府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要通過多種財政手段,有意識地影響和調控經濟,以實現(xiàn)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經濟穩(wěn)定包含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多重含義。(1 分)財政實現(xiàn)該職能的機制和手段主要有:(1)運用各種收支手段,逆經濟風向調節(jié),促進社會總供求的平衡。(1 分)(2)運用財政收支活動中的制度性因素,對經濟發(fā)揮“自動”穩(wěn)定的作用。(1 分)(3)通過合理安排財政收支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1 分)(4)財政應切實保證那些非生產性的社會公共需要,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環(huán)境。(1 分) 9. 您認為我國財政職能有否
7、特殊性?為什么? 答:我國財政職能也可以概括為政府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wěn)定與發(fā) 展這三個方面。對本問題的回答可以結合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現(xiàn)實,具體的 分析我國財政的職能,可以作為我國財政職能的特殊性, 因此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首先必須明確我國財政職能與其他國家財政職能之間的共性,即財政的三大 職能。 第三章 1.簡述財政支出按支出用途分類和按費用類別分類 答:在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財政支出按直接用途的不同一般分為:1.公共 部門的消費性支出;2.公共部門投資;3.補貼支出;4.經常性撥款;5.政府債務 利息支出;6.資本轉移支出;7.政府貸款這七類。而我國財政支
8、出按用途分類, 主要有基本建設支出、流動資金、挖潛改造資金和科技三項費用、地質勘探費、 工交商部門事業(yè)費、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yè)事業(yè)費、文教科學衛(wèi)生事業(yè)費、 撫恤和社會救濟費、國防費、行政管理費、價格補貼支出、債務支出等。 按費用類別分類,實際上就是按照政府職能的不同,對財政支出作出劃分, 所以又可稱為按政府職能所做的分類,一般分為: 1.經濟建設費; 2.社會文教費; 3.國防費;4.行政管理費;5.其他支出。 2.財政支出按經濟性質分類對經濟分析的意義 答: 財政支出按照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不同,可分為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這種分類對經濟分析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
9、面: 首先,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在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對 社會經濟的影響也有差異。消耗性支出對于社會的生產和就業(yè)有直接的影響,但 對分配的影響是間接的。轉移性支出對社會的生產和就業(yè)的影響是間接的,但對 分配有直接的影響。 其次,由于消耗性支出是在市場上進行的,故而政府在進行消耗性支出時必 須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因此,通過購買性支出體現(xiàn)出的財政分配活動對政府形成 較強的效益約束。而在安排轉移性支出時,政府并沒有十分明確和一貫堅持的原 則,而且,財政支出的效益也極難換算。由于上述原因,轉移性支出的規(guī)模及其 結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據(jù)政府同微觀經濟主體、中央政府與地
10、方政府的談 判情況而定,顯然,通過轉移性支出體現(xiàn)出的財政分配活動對政府的效益約束是 軟的。 第三,微觀經濟主體在同政府的消耗性支出發(fā)生聯(lián)系時,也需遵循等價交換 原則。因此,消耗性支出對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微觀經濟主體在同 政府的轉移性支出發(fā)生聯(lián)系時,它們的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同政府討 價還價的能力。顯然,轉移性支出對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軟的。 3.從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分析中國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 答:從文中“中國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表上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不 包括債務及利息支出的財政總支出中,消耗性支出從建國以后一直到“五五”時 期占了90%以上,
11、而轉移性支出僅占很小的比重。但自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隨 著國民經濟迅速發(fā)展和國家財力擴大,支出結構發(fā)生變化。在全部支出中,消耗 性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而轉移性支出有所上升,上世紀整個80 年代,轉移 性支出的比重比“五五”時期的6%左右,提高了10 個多百分點。這說明,進 入20 世紀80 年代之后,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減弱,收入分配能力增強。但自上 世紀80 年代中期即“七五”時期之后,轉移性支出的比重又有所下降,主要原 因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yè)制度改革的深化,原來在轉移性支出中占重要 地位的各項補貼支出有所控制,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有所下降,這是財政支出結 構優(yōu)化的表現(xiàn)。
12、另從表“我國財政支出中轉移性支出及其比重”還看出,在包括 了債務支出的國家財政支出結構構成中,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之后債務支出的比 重急劇增長,由此而導致轉移性支出的比重從1996 年又開始回升。今后隨著改 革的深化,我國的社會保障支出將納入政府預算,以及隨著財政逐步減少以至退 出一般競爭性和經營性投資,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兩者的相對比重還會發(fā)生 變化??偟内厔菔寝D移性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達到一定程度相對穩(wěn)定下來。 4.從政府職能角度分析中國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 答:從表“我國各時期及近年來財政支出按費用類別的比重”中可以看出,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職
13、能發(fā)生重大轉變,財政支出結構 也在變化, 突出表現(xiàn)在經濟建設支出占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從實行改革之前的平 均60%左右,下降到“九五”時期的38.34%,2004 年的27.8%,下降了30 多個百分點;相反,社會行政管理支出則大幅度提高,從實行改革之前的5%左 右上升到“九五”時期的15.7%,2004 年的19.4%。 5.如何優(yōu)化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 答: 正確的財政支出結構政策是國家調節(jié)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優(yōu)化經濟結構的強 大杠桿,也是提高支出效益的關鍵。現(xiàn)階段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優(yōu)化,必須根據(jù) 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要求和政府宏觀調控職能的需要,對財政支出結構進行戰(zhàn)略性調 整,主要包
14、括:1、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提高科學教育支出的比重;2、增加財 政的經濟建設性支出;3、增加財政的社會保障性支出;4、清理和減少財政補貼 支出;5、整頓壓縮行政管理費支出。 6.為什么說財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更能反映客觀實際? 答:所謂財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更能反映客觀實際是相對于財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而言的。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財政支出進化論取何種形式,無一例外地都表現(xiàn)為財政對GDP 的實際 使用和支配的規(guī)模。而財政收入則只是表明了財政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規(guī)模,它常 常并不代表實際發(fā)生的規(guī)模。 第二,財政收入反映的是財政參與GDP 分配過程的活動,財政支出反映的則 是
15、財政在GDP 使用過程的活動。從社會再生產過程來看,是財政支出通過它的規(guī) 模和結構實現(xiàn)資源的配置,直接影響社會再生產的規(guī)模和結構。財政分配的全過 程固然始于財政收入,但通過財政支出才最終完成。 第三,雖然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都體現(xiàn)了財政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調控,但財 政支出更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財政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調控能力。因為,財政的各項 職能的行使,大都是通過財政支出實現(xiàn)的。 7.影響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主要因素。 答:影響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經濟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 會性因素。其中經濟性因素指代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是財政支出的財力 保證;政治性因素的表現(xiàn)主要在三個方
16、面:一是政局是否穩(wěn)定;二是政體結構和 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預政策。而社會性因素主要指代人口、就業(yè)、教育、醫(yī)療 衛(wèi)生、社會救濟、社會保障等因素。 8.經濟發(fā)展的財政支出增長理論對財政支出增長趨勢的解釋。 答:經濟發(fā)展的財政支出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提出。經濟發(fā)展的早期階段,政府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占有較高的比重。這 是因為這一時期各種基礎設施十分落后,公共部門要為經濟發(fā)展提供社會基礎設 施方面的投資。因此,在這一階段財政支出中用于公共 投資部分的比重很大,增長速度也很快。經濟由起飛階段進入中期階段之后,私 人產業(yè)部門已經發(fā)展起來,資本存量不斷擴張,那些需由政府提供的具
17、有較大外 部經濟效益的基礎設施已經建成,對它們需求的增加也逐漸變緩了,此時私人資 本積累開始上升,政府公共性投資雖然仍繼續(xù)進行,但只是對私人投資的補充。 這一時期人們在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同時,開始關注其他方面的需要,對政府所 提供的公共性消費支出的需求擴大了,相應地,政府用于教育、衛(wèi)生和安全等方 面的消費性支出,以及用于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轉移性支出開始增加。當經濟進 入成熟階段后,政府公共性投資支出又呈增長勢頭,此時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 提高,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參與進行。這一時期公共性投資的特點表現(xiàn)為一種對私人消費品的補償性公共投資。但從總體而言,公共性投資占G
18、DP 的比重會趨于下降。公共支出將從基礎設施支出轉向不斷增加的對教育、保健與福利服務的支出,且這方面的支出增長將大大超過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長,也會快于GDP 的增長速度。 9.財政部門成本-效益分析要考察的成本和收益的類型主要有哪些? 答:對財政支出項目進行評估要考慮的成本和收益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 以下一些類型: 1.真實的和貨幣的。真實收益是指支出(投資)項目的最終消費者獲得的收 益,它反映了社會財富和福利的增加。真實成本則是支出項目所利用資源的實際 成本。貨幣收益與成本則是受到市場上相對價格的變化影響的收益或成本,價格 的變化可能使一部分人的收益或損失增加,又為其他人的損失
19、或收益所抵銷,所 以,從整體上看,它無法反映社會的凈收益或凈損失,因此又被稱作虛假收益和 成本。 2.直接的和間接的。直接的成本和收益是與項目主要目標密切相關的成本和 收益。如直接成本包括為建設、管理和維護某工程項目而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的價 值;直接效益則指該工程直接增加的商品量和勞務量,以及使社會成本得以降低 的價值。而間接成本和效益則是屬于項目的副產品,與項目的非主要目標有關。 如間接成本主要指由于進行某工程項目而附帶產生的人力和物力的耗費,以及通 過連鎖效應而引起相關部門產生的人力和物力的耗費;間接效益主要包括與該項 目相關聯(lián)部門的產量的增加以及得到的其他社會福利。 3
20、.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的成本和收益是能夠以市場價格計量的且按慣例應 記入會計賬目的成本和收益。無形的成本和收益是指不能經由市場估價的,因而 也不能入賬的成本和收益。 4.中間的與最終的。中間成本與效益,系指在工程項目成為最終產品之前加 入的其他經濟活動所產生的一切成本與效益。最終成本與效益則指工程項目作為 最終產品所產生的一切成本與效益。 5.內部的與外部的。內部的成本和效益主要指項目所在轄區(qū)范圍內發(fā)生的成 本和收益。而外部的成本和收益是指項目范圍外發(fā)生的成本和收益。 10.正確選擇貼現(xiàn)率對財政支出項目評估的意義? 答:貼現(xiàn)率的選擇對項目的取舍有很大的關系。過高的貼現(xiàn)率會使一
21、些有效 率的項目被否決;過低的貼現(xiàn)率會使政府的某些支出(投資)項目受到過分的鼓 勵,從而使過多的資源用于公共部門,其結果是扭曲了資源合理配置。 11.政府采購制度可從哪些方面提高財政支出效益? 答:政府采購制度可從三個層次上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益: 1、從財政部門自身角度來看,政府采購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門強化支出管理, 硬化預算約束,在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下,降低支出費用,提高財政資 金使用效率。 2、從政府部門的代理人角度看,通過招標競價方式,優(yōu)中選優(yōu),具體的采 購實體將盡可能地節(jié)約資金,提高所購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質量,提高政府采購 制度的實施效率。 3、從財政部門代理
22、人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角度看,由于政府采購制度引入 了招標、投標的競爭機制,大大減少了采購實體與供應商之間的共謀和腐敗現(xiàn)象,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供應商和采購實體是最大利益者而國家是最大損失者的問 題。 第四章 2、談談近年來國防支出的發(fā)展趨勢。 答:就我國來看,國防支出從上世紀80 年代開始基本上呈明顯下降的趨勢。 我國國防支出占GDP 的比重(見表4—4), 1980 年為4.3%, 到1997 年下降為1.1%, 直到近幾年才回升到1.6%以上;國防支出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重1980 年為 15.8%,到1997 年則下降為8.8%。盡管2004 年國防支出的絕對額比上年增長
23、 15.3%,達到2200 億元,但其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重僅為7.72%。 3、為什么說教育是一種混合產品?我國教育支出的現(xiàn)狀和改革方向是什 么? 答:教育是一種混合產品,具有較大的外部效益。一方面,受教育者學到知 識和技能以后,增強了競爭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獲得相對較高的收入,在 生活中能夠獲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因而,它具有私人產品的性質,即排斥性和競 爭性,從這一角度來看,個人或家庭可以通過市場來獲得教育利益;但是,另一 方面,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教育利益通過受教育者外溢給了社會,從而提高了整個 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民族文化與道德素養(yǎng),保證了國家的民主制度得以在 一個
24、更為良好的環(huán)境中運行,促進了社會交流與經濟發(fā)展,因而,它又具有公共 產品的性質,即非競爭性和非排斥性。 我國教育支出的現(xiàn)狀:1、財政性教育投資不足;2、教育投資結構不夠合 理。 改革方向:1、加強教育事業(yè)的立法與監(jiān)督工作;2、加大財政支持教育的 力度;3、優(yōu)化教育投入結構;4、動用社會力量廣開辦學渠道。 4、說說政府參與科技支出的理由。 答:政府之所以在推動科技進步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科技領域的特 性密切相關。傳統(tǒng)經濟理論以完全競爭為前提,但現(xiàn)實的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 的市場,且這種不完全競爭不完全是傳統(tǒng)經濟學所指的那種壟斷、政府管制和專 利保護的結果。在知識經濟中,
25、不完全競爭已成為經濟的內在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 1、基礎性科學研究成果具有公共產品的特性;2、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fā)具有外 部效應;3、風險貸款市場的不完善。 5、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各有何特點?談談政府介入基礎設施投資的原 因。 答:和非政府投資相比,政府投資具有不同的特點。其一,政府居于宏觀調 控主體的地位,它可以從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角度來評價和安排自己的投資。政 府投資可以不盈利或低利,但是,政府投資項目的建成,如社會基礎設施等,可 以極大地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其二,政府財力雄厚,而且資金來源多半是 無償?shù)?,可以投資于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其三,政府可以從事社會效益好而經
26、 濟效益一般的投資。 政府介入基礎設施投資的原因主要有:1、基礎設施消費中存在外部效益; 2、基礎設施的生產與消費有著與其他產品不同的特點;3、基礎設施配置存在 著地區(qū)公平問題。 6、從產品性質上說,農產品屬于典型的私人產品,但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 家的政府都承擔了對農業(yè)的大量投資,這是為什么? 答: 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政府承擔對農業(yè)的大量投資這一現(xiàn)象與農業(yè)生產 所固有的特點和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眾所周知,農業(yè)是 國民經濟的基本,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現(xiàn)階段農業(yè)生產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 在:1、農產品的供給彈性與需求彈性具有不對稱性;2、農業(yè)比較利益較
27、低; 3、農業(yè)經濟中存在外部效益;4、地區(qū)之間農業(yè)資源稟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 農業(yè)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很難得到快速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而必須依靠政府的扶 持。政府發(fā)展農業(yè)的政策,重點應放在市場存在缺陷的領域內。 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采用財政補貼手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采用財政補貼手段的主要原因有: 1、存在某些需要鼓勵生產,但容易導致生產企業(yè)虧損的產品;2、為了維 系某些非市場價格的存在;3、為了配合產業(yè)政策發(fā)展的需要。 8、有人說社會救濟是純公共產品,社會保險是準公共產品,你同意這種認 識嗎? 答: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從外部效應角度來分析的,他們
28、認為社會救濟只 有外部收益而沒有內部收益,或者說外部收益非常大,屬于純公共產品的范疇, 適合于政府提供;而社會保險既有社會收益,又有生產者個人收益的特點,屬于 準公共產品的范疇。 9、如何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答:從近、中期看,深化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支出管理應重點從以 下幾個方面展開: 1、以完善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等社會保險體系為重點,深化各項社會保障制 度改革;2、逐步實現(xiàn)社會保險籌資方式由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向部分積累制過渡,加強 和改進社會保險基金的征收與營運管理;3、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理 順社會保障管理體制;4、加強和完善對社會保障支出的財政管理與監(jiān)督。
29、 第五章財政收入總論 1.財政收入的形式是指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具體方式,即來自各個部門、單位和個人的財政收入通過什么方式上交給國家。目前,財政收入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稅收收入。稅收收入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取得的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政府活動的主要財力支柱。(2)債務收入。債務收入是國家以信用方式從國內、國外取得的借款收入。(3)國有資產收益(4)政府收費 2.答:財政收入的基本分類及其分類意義如下: (1)按價值構成分為V 和M。V 是社會總產品中用來補償勞動消耗的部分,來自于V 部分的財政收入主要有:第一,直接向個人征收的稅收,第二,直接向個
30、人收取的規(guī)費收入和使用費收入等,第三,居民個人購買的國庫券,第四,國家出售高稅率消費品所獲得一部分收入,實際上是由V 轉移來的;第五,服務行業(yè)和文化娛樂業(yè)等企事業(yè)單位上繳的稅收。 M 是勞動者為社會創(chuàng)造的剩余產品價值,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財力保證,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按價值構成分類的意義:從根本上說明影響財政收入的基本因素,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財政收入。由于M 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收入規(guī)模直接受到M 多少的制約,因此要增加財政收入,就必須增加M。而影響M 增減變化的因素為生產、成本和價格。其中,生產是從絕對量上影響M,生產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以及實現(xiàn)的產品產量
31、和產值是決定財政收入規(guī)模和增長速度的基礎。在產品產量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成本和M 成反比例變化,財政收入隨M 相應增減。因此,要增加財政收入,根本的途徑就是增加生產和厲行節(jié)約,即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2)按收入來源分為:一是以財政收入的所有制結構為標準,將財政收入分為國有經濟收入、集體經濟收入、中外合營經濟收入、私營經濟收入或外商獨資經濟收入、個體經濟收入等;二是以財政收入來源中的部門結構為標準,將財政收入分為工業(yè)部門和農業(yè)部門收入,輕工業(yè)部門和重工業(yè)部門收入,生產部門和流通部門收入,第一產業(yè)部門、第二產業(yè)部門和第三產業(yè)部門收入等。 按收入來源分類的意義:有助于研究財政與經濟之間的制衡關
32、系,有利于合理調整財政收入的規(guī)模和結構,并建立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影響經濟的和諧運行機制。 (3)按收入形式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稅收收入是政府憑借其政治權力無償占有的一部分社會資源或收入。非稅收入是指國家稅收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具體包括債務收入、國有資產收益、政府收費和其他收入等。 按收入形式分類的意義:突出了稅收收入在財政收入中所占據(jù)的主體地位。雖然各種非稅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在財政收入中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獨特地位。 政府收入分類的意義:是政府收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析政府收入的前提和條件,收入形式、構成的復雜性。政府收入分類也具有自身的實踐價值,有利于尋求增加政府收
33、入的有效途徑,加強對政府收入的組織和管理。 3.制約財政收入規(guī)模的基本因素有:(1)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影響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經濟發(fā)展水平高,國民生產總值就多,一般而言,則該國的財政收入總額較大,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也較高。(2)生產技術水平。技術進步導致生產速度加快和產品質量提高,帶來物質消耗的降低和經濟效率的提高。(3)收入分配體制。第一,國民收入分配政策決定剩余產品價值占整個社會產品價值的比重,進而決定財政分配對象的大??;第二,財政分配政策決定財政集中資金的比例,從而決定財政收入規(guī)模的大小。F/N=(M/N)*(F/M)剩余價值率*政府集中率(4)價格水平。財政收入是一定量
34、的貨幣收入,它是在一定的價格體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時點的現(xiàn)價計算的,所以,價格變動必然會影響財政收入的規(guī)模。(價格總水平,通貨膨脹率;商品比價,財源分布結構變化) 4.我國收入規(guī)模的增長變化趨勢(1)從財政收入的絕對數(shù)額看,財政收入規(guī)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而增長,近年來呈高速增長態(tài)勢。(2)從我國自身的縱向比較看,相對于GDP 的增長而言,我國財政收入的相對比重表現(xiàn)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3)從國際橫向比較來看,我國的財政收入規(guī)模明顯偏低,既低于發(fā)達國家,也低于發(fā)展中國家。 5.從政府收入結構分析我國增加政府收入的途徑: (1)從財政收入的形式結構來看,我國財政收入的形式結構以上繳利潤
35、為主逐步轉變?yōu)槎愂諡橹?。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收入對國有企業(yè)主要采取上繳利潤和稅收兩種形式。實行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經濟運行機制轉變,要求稅收成為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和調節(jié)經濟的杠桿。 (2)從財政收入的所有制結構來看,財政收入由不同所有制經營單位上繳的利潤、稅金和規(guī)費等共同組成。自改革開放以來,集體經濟以及其他非國有經濟所提供的財政收入雖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但與這些經濟成分的增長速度相比則相對緩慢。 (3)從財政收入的部門結構來看,第一產業(yè)是財政收入的基礎;第二產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對財政收入的狀況起決定作用;第三產業(yè)創(chuàng)造的價值也構成國民生產價值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構成財政收入的重要來
36、源。長期以來,中國工業(yè)和農業(yè)兩大生產部門提供的財政收入在財政收入總額中占據(jù)較高的比重,但近年來工農業(yè)以外的其他部門提供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很快。 第六章稅收理論 8.以商品購買為例分析稅收的兩大效應。 1.稅收的基本特征:也稱稅收的形式特征,指稅收在任何社會形態(tài)下所共有的、區(qū)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特征。具體包括:(1)強制性。稅收的強制性,是指稅收是以國家的行政權力為依托、按照法律規(guī)定強制進行的征收。(2)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是指稅款一經征收不再直接歸還給納稅人,國家征稅不支付任何報酬,也不必立即向納稅人提供相應的服務或給予以某種特許權力。(3)規(guī)范性。稅收的規(guī)范性是指國家運用法律、法令、
37、法規(guī)的形式預先規(guī)定征稅對象、計稅依據(jù)和征收比例或數(shù)額,納稅人只要取得了應納稅收入,或者發(fā)生了應納稅的行為,就必按照規(guī)定的標準納稅,一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2.現(xiàn)代稅制原則的主要內容: (1)稅收的效率原則。稅收的效率原則要求國家征稅要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稅務行政的管理效率。分為稅收的經濟效率原則和稅收的行政效率原則。稅收的經濟效率原則是通過稅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減少效率損失。當以價格為核心的資源配置作為最基本的資源配置方式已經使資源處于最優(yōu)配置狀態(tài)時,政府稅收對資源的重新配置都將干擾經濟效率的有效發(fā)揮,使經濟變得低效或無效,此時應避免或減少稅收的干預。稅收行政效率是從稅務行政管理角
38、度分析稅收的成本效益,主要是分析稅收的征收管理成本。 (2)稅收公平原則。稅收對收入的再分配應依據(jù)公平準則和公平目標,為市場經濟主體創(chuàng)造平等的競爭環(huán)境,按受益征稅,依據(jù)能力負擔。分為競爭原則、受益原則和能力原則。稅收的競爭原則是著眼于收入分配的前提條件,通過稅收為市場經濟的行為主體——企業(yè)和個人創(chuàng)造競爭環(huán)境,鼓勵平等競爭。稅收的受益原則是根據(jù)市場經濟則確立的等價交換原則,把個人向政府支付稅收看作是分享政府提供公共品利益的價格,因此個人稅收負擔應根據(jù)個人分享的公共品受益大小來確定。稅收的能力原則是以個人納稅能力為依據(jù)行使征稅,即以個人收入或財富作為衡量能力的標準,使負擔能力比較強的人承擔較多的
39、納稅義務,負擔能力比較弱的人承擔較少的納稅義務,通過稅收調整個人收入和財富分配結果,實現(xiàn)均等收入的公平目標。 (3)稅收的穩(wěn)定原則。稅收對經濟發(fā)展的宏觀調控應依據(jù)穩(wěn)定準則,實現(xiàn)穩(wěn)定目標,促使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稅收對經濟的穩(wěn)定可分為稅收自動穩(wěn)定機制和稅收政策抉擇兩種穩(wěn)定方式。稅收自動穩(wěn)定機制是稅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穩(wěn)定經濟的方式,是稅收制度對經濟的一種自動反應能力。稅收政策抉擇是政府根據(jù)經濟形勢的變化所作出的稅收政策變動及其選擇,其任務就在于消除稅收自動穩(wěn)定機制所無法消除的經濟波動。 3.稅收分類: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和目的,對復雜多樣的稅種進行歸類。 (1)以課稅對象的性質為標準,可分為流轉稅、
40、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流轉稅是對以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營業(yè)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種的總稱,如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關稅等。所得稅是以收益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稅收統(tǒng)稱,包括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所得稅。財產稅是指以各類動產和不動產為課稅對象的稅收,如一般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資源稅是對納稅人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征收的稅,可分為普遍征收的絕對收益資源稅和調節(jié)級差收入的級差收益資源稅。行為稅指對某些特定行為征收的稅收,它帶有明顯的政策目的性和較大的靈活性 (2)以稅收負擔是否轉嫁為標準,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直接稅是由納稅人直接負擔的稅收,它是不能轉嫁的,納稅人就是負稅人,如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
41、等。間接稅是指由納稅人墊繳稅款,然后將稅款轉嫁給他人負擔的稅收,如以商品流轉額或勞務收入為征稅對象的消費稅、營業(yè)稅、增值稅、關稅等。 (3)以計稅依據(jù)為標準,可分為從量稅和從價稅。前者是指以征稅對象的重量、容積、面積、件數(shù)等數(shù)量單位為計稅依據(jù)的稅種,后者是以征稅對象的價格、價值或金額為計稅依據(jù)的稅種。 (4)以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為標準,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當一種稅的稅額構成納稅對象價格組成部分時,這種稅就屬于價內稅;反之,當一種稅的稅額作為納稅對象價格的外加部分時,這種稅就屬于價外稅。 (5)以稅收形態(tài)為標準,可分為貨幣稅和實物稅。實物稅采取實物形態(tài),貨幣稅采取貨幣形態(tài)。從實物稅向貨物稅的
42、轉變,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6)以稅收管理權限為標準,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凡是按照財政管理體制的規(guī)定劃歸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稅種屬于中央稅。凡是按規(guī)定歸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支配的稅種屬于地方稅。屬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管理權、按照一定比例分別支配收入的稅種劃為共享稅。 4.稅收負擔的主要類型有: (1)按層次劃分,稅收負擔分為宏觀稅負和微觀稅負。宏觀稅負(總體稅負)指一定時期內國家參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分配過程中,以稅收形式所集中的價值總量。它表現(xiàn)為一定時期內一國的稅收收入總額。微觀稅負(個體稅負)指某個納稅人(法人或自然人)的負稅程度,它反映稅收負
43、擔的結構分布和各種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狀況。指標:國民生產總值稅負率、國內生產總值稅負率。企業(yè)稅收總負擔率、企業(yè)所得稅負擔率、個人所得稅負擔率 (2) 按納稅人負稅的現(xiàn)象與實質劃分, 稅收負擔分為名義稅負與實際稅負。名義稅負是指納稅人按照稅法規(guī)定應該交納的稅款額與其所得或收益的比率,實際稅負是指納稅人實際交納的稅款與其所得或收益的比率。 (3)按稅款是否轉嫁劃分,稅收負擔分為直接稅負與間接稅負。直接稅負指納稅人向政府交納的稅款不能轉嫁給他人,由納稅人直接負擔,間接稅負指納稅人將其交納的稅款部分或全部通過各種方式或途徑最終轉嫁給他人負擔。 影響稅收負擔的主要因素: (1)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生產
44、力發(fā)展水平是影響稅收負擔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說來,隨著一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稅收負擔水平也會呈上升趨勢。 (2)政府職能范圍。政府職能范圍廣,則需要的稅收量大,稅收負擔也就較重;反之,政府職能范圍窄,則需要的稅收量小,稅收負擔也相應較低。 (3)財政收入手段選擇。如果其他手段取得的收入較多,稅收負擔水平就會相對較低,稅收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相對較高,稅負水平也較高。 (4)稅收制度本身的因素。首先,稅種的設置影響稅負水平。在不同的國家及一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由于社會經濟狀況、政府宏觀管理水平各異,因而稅收的覆蓋面寬窄不一,稅種的設置各不相同,不同稅收制度下稅收的相對數(shù)量也不同,稅負水平也
45、因此有高有低。其次,稅收優(yōu)惠政策影響稅負水平。出于鼓勵投資、吸引外資、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縮小地區(qū)差距等方面的考慮,各國政府均實行若干稅收優(yōu)惠政策,如減免稅、優(yōu)惠稅率、稅收扣除、加速折舊等,形成巨額稅式支出,從而減少政府實際征收的稅收數(shù)量,降低稅負水平。 (5)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還有一些原因也會對稅負水平產生影響,政府的主觀意圖和稅收征管水平會影響稅負水平。 6.影響稅制結構的因素主要有(稅制結構的決定因素): (1)經濟發(fā)展水平。是決定一國稅制結構的重要因素,它制約著稅收收入總量。(2)國民經濟結構。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組織結構,它以產業(yè)結構為中心,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力構成及其
46、比例關系。它對稅制結構的影響表現(xiàn)在產業(yè)結構、產品結構和生產組織結構對稅制結構有制約作用。(3)社會經濟形態(tài)。社會經濟形態(tài)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稅制結構的不同。(4)經濟運行機制。在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下,稅收發(fā)揮職能作用的經濟條件是有差別的,因而所要求的稅制結構也就有一定的差異。不同的稅制結構與不同的經濟運行機制相適應,前者受后者的制約。(5)管理水平。稅收的管理能力對稅制結構也會產生一定影響。流轉稅一般對商品銷售或經營取得的收入征稅,征收管理比較簡單;而所得稅一般對企業(yè)利潤所得或個人收入征稅,征收管理比較復雜。因此,征收所得稅往往受到征收管理水平、征收管理能力和征收管理成本的制約而難以推行,
47、流轉稅的推行就相對容易。 7.稅制結構的發(fā)展模式: (1)以古老的直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國家以征收直接稅為主,雖然也對城市商業(yè)、手工業(yè)和進出口商品征稅,但稅額很少。此時的直接稅大都按課稅對象的外部標志定額征收,這種以原始的直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是與當時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農業(yè)生產占絕大多數(shù)、收入水平不高的狀況相適應的。 (2)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資產階級力圖將稅收負擔加于封建貴族和廣大勞動人民,保護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國家增設或擴大征收消費稅、營業(yè)稅、關稅等商品課稅,使間接稅逐漸上升到主要地位,形成了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
48、 (3)以現(xiàn)代的直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所得稅的開征是資本主義國家稅收制度發(fā)展明顯變化的轉折點。所得稅是在資本主義經濟有了長足發(fā)展、國民收入有了明顯增多的條件下產生的,它符合量能負擔的原則,對經濟發(fā)展無明顯的消極作用,是一個較為合理的稅種。 8.答:(1)收入效應。稅收對納稅人在購買商品方面的影響,表現(xiàn)為政府課稅之后,會使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下降,從而降低商品的購買量和消費水平,而不改變購買兩種商品的數(shù)量組合。 (2)替代效應。替代效應對納稅人在商品購買方面的影響,表現(xiàn)為當政府對不同的商品實行征稅或不征稅、重稅或輕稅的區(qū)別對待時,會影響商品的相對價格, 使納稅人減少征稅或重稅商品的購買量,而增加
49、無稅或輕稅商品的購買量,即以無稅或輕稅商品替代征稅或重稅商品。 第七章課后答案 3、簡述我國增值稅的征收范圍、稅率(征收率)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增值稅的征收范圍 增值稅征收范圍包括:1、貨物;2、應稅勞務;3、進口貨物。 (2)增值稅的稅率 增值稅稅率分為三檔:基本稅率17%、低稅率13%和零稅率。 (3)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一般納稅人的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2、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應納稅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征收率 3、進口貨物的應納稅額=(關稅完稅價格+關稅十消費稅)×稅率 4、簡述我國消費稅的納稅義務人、稅目、稅率及應納稅額的計
50、算方法。 (1) 消費稅的納稅義務人 消費稅的納稅人是我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零售和進口規(guī)定的應稅 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 (2) 稅目和稅率 消費稅共設置了11 個稅目,在其中的3 個稅目下又設置了13 個子目, 列舉了25 個征稅項目。實行比例稅率的有21 個,實行定額稅率的有4 個。共有14 個檔次的稅率,最低3%,最高45%(2008 年9 月1 日起排 氣量在1.0 升(含1.0 升)以下的乘用車,稅率由3%下調至1%)。 (3) 計算方法 與消費稅的稅率相適應,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也分為從價定率、從量 定額以及從量定額與從價定率相結合三種。計算分別公式如下:
51、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數(shù)量×單位稅額 實行從量定額與從價定率相結合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數(shù)量×單位稅 額+銷售額×稅率 5、簡述我國營業(yè)稅的納稅義務人、稅目、稅率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營業(yè)稅的納稅人 營業(yè)稅的納稅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 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 (2) 、營業(yè)稅的稅目、稅率 營業(yè)稅的稅目按照行業(yè)、類別的不同分別設置,現(xiàn)行營業(yè)稅共設置了交通運 輸業(yè)、建筑業(yè)、金融保險業(yè)、郵電通信業(yè)、文化體育業(yè)、娛樂業(yè)、服務業(yè)、轉讓 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等9 個稅目。
52、營業(yè)稅按稅目不同采用不同的稅率,其中交通運輸業(yè)、建筑業(yè)、郵電通信業(yè)、 文化體育業(yè)的稅率為3%;服務業(yè)、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的稅率為5%;金 融保險業(yè)的稅率2001 年為7%、2002 年為6%,從2003 年開始為5%;娛樂業(yè)執(zhí)行 5—20%的幅度稅率,其具體適用的稅率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jù)當 地的實際情況在此幅度內決定,但其中的的部分娛樂業(yè)如夜總會、歌廳、舞廳、 射擊、狩獵、高爾夫球、游戲等全國統(tǒng)一按20%的稅率執(zhí)行,保齡球、臺球的稅 率為5%。 (3)、營業(yè)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營業(yè)稅的應納稅額等于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營業(yè)額 與適用稅率的乘
53、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營業(yè)額×稅率 6、簡述我國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計稅依據(jù)、稅率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義務人 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yè)或其他組織, 包括以下6 類: (1)國有企業(yè); (2)集體企業(yè); (3)私營企業(yè); (4)聯(lián)營企業(yè); (5)股份制企業(yè);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2)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 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是企業(yè)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是扣除成本 費用后的純收益,可以來源于中國境內和中國境外,但必須具有合法來源。 (3)企業(yè)所得稅的稅率 企業(yè)所得稅實行
54、33%的比例稅率。此外,稅法還規(guī)定了兩檔照顧性稅率,即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 萬元以下(含3 萬元)的企業(yè),暫減按18%的稅率征收所 得稅;年應納稅所得額在3 萬元以上10 萬元以下(含10 萬元)的企業(yè),暫減按 27%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4)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7、簡述我國外商投資企業(yè)的納稅義務人、計稅依據(jù)。 (1)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人 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人有兩類:一類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 外商投資企業(yè),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和外資企業(yè);另一類 是外國
55、企業(yè),指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和雖未設立機構、 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外國公司、企業(yè)和其他經濟組織。 (2)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 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是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的 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外商投資企業(yè)應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 納所得稅,而外國企業(yè)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所得稅。 8、簡述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計稅依據(jù)、稅率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業(yè)戶以及在中國有所得的 外籍人員(包括無國籍人員)和香港、澳門、臺
56、灣同胞。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 業(yè)不再繳納企業(yè)所得稅,而由其投資者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納稅 義務人依據(jù)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分為居民和非居民。 (2)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jù)為納稅義務人的各項所得,具體包括: (a)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1600 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 所得額。(b)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 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c)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 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 所得額。(d)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
57、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 次收入不超過4000 元的,減除費用800 元;4000 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 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e)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 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f)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 和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a)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最低5%、最高45%的9 級超額累進稅率。(b)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最低5%、最高35%的5 級超額累進稅率。(c)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58、 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故其實際稅率為14%。( d)勞務報酬所得,適用20%、 30%、40%的3 級超額累進稅率。(e)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 (4)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適用比例稅率的所得,其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的所得,可使用速算扣除數(shù)以簡化計算過程,其計算公式 如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9、簡述我國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稅目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 資源稅的納稅義務
59、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采應稅礦產品或者生產鹽 的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yè)、外國企業(yè)及外籍人員。 (2)資源稅實行從量定額的辦法征收,其稅目有:原油、天然氣、煤炭、其 他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鹽。 (3)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課稅數(shù)量×單位稅額 10、簡述我國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稅率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 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是負有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義務的單 位和個人,但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不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 (2)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稅率 城
60、市維護建設稅按納稅人所在地不同,設置了三檔比例稅率:(a)納稅人所 在地為市區(qū)的,稅率為7%;( b)納稅人所在地為縣城、鎮(zhèn)的,稅率為5%;( c) 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qū)、縣城或者鎮(zhèn)的,稅率為1%。 (3)應納稅額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納稅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稅額×適用稅率 11、簡述我國關稅的征稅對象和納稅義務人。 (1)關稅的征稅對象和納稅義務人 關稅的征稅對象包括兩類:(a)貨物,即貿易性商品;(b)物品,即入境旅 客隨身攜帶的行李和物品、個人郵遞物品、各種運輸工具上的服務人員攜帶進口 的自用物品、饋贈物品及以其他方式進入國境的個人
61、物品。 關稅的納稅義務人也包括兩類:(a)貿易性商品的納稅人,即經營進出口貨 物的收、發(fā)貨人,具體包括外貿進出口公司、工貿或農貿結合的進出口公司、其 他經批準經營進出口商品的企業(yè);(b)物品的納稅人,包括入境旅客隨身攜帶的 行李、物品的持有人、各種運輸工具上的服務人員入境時攜帶自用物品的持有人、 饋贈物品及其他方式入境個人物品的所有人、進口個人郵件的收件人。 12、我國現(xiàn)行稅收制度存在那些主要問題?應如何進行完善? 一、我國現(xiàn)行稅收制度的主要問題 (一)稅制結構不當 1、就稅制結構總體而言,流轉稅比重偏大,所得稅比重過小 2、就流轉稅內部結構而言,增值稅比重偏大,消費稅比重
62、過小 3、就所得稅內部結構而言,個人所得稅比重過小,社會保險稅缺失 4、就財產稅內部結構而言,現(xiàn)行財產稅課征不適當,同時,遺產稅與贈與稅缺失 (二)稅種設置上內外有別,性質相同的稅種并存 (三)部分稅種的制度設計存在缺陷 (四)稅收缺位與收費越位并存,費擠稅現(xiàn)象嚴重 二、我國稅收制度的完善 完善我國的稅收制度必須將適當調整稅收管理體制與完善各稅種有機結合, 并將“費改稅”貫穿其中。 (一)適當調整稅收管理體制 (二)完善各稅種 1、完善流轉稅(1)完善增值稅。第一,轉換增值稅的類型。第二,拓寬增 值稅的征稅范圍。(2)完善消費稅。(3)完善營業(yè)稅。 2、優(yōu)化所得稅(1
63、)改革企業(yè)所得稅。(2)改革個人所得稅。(3)開征社會 保險稅。 3、加強財產稅(1)改革房產稅、土地使用稅。(2)改革車船使用稅。(3) 開征遺產稅與贈與稅。 4、改革其他稅種(1)改革城市維護建設稅。(2)開征環(huán)境保護稅和教育稅。 (3)改革資源稅。(4)促進城鄉(xiāng)稅制一體化。 13、談談你對稅費錯位現(xiàn)象的認識。(稅費錯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收費 膨脹迅速?如何治理收費? 14、如何促進城鄉(xiāng)稅制一體化? “城鄉(xiāng)稅制一體”是“城鄉(xiāng)二元稅制”的對稱。因為,新中國建國50 多年來, 一直實行的是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全方位的城鄉(xiāng)不同 政策。稅收也是二元
64、稅制結構,城市是工商稅制體系,農村是農業(yè)稅制體系。城 鄉(xiāng)稅制一體化,是要廢除農業(yè)稅制體系,城鄉(xiāng)統(tǒng)一實行工商稅制。 城鄉(xiāng)不同的二元稅制結構,是與我國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相伴而生的。這種稅 制結構,從表面看,是適應農村的農業(yè)產業(yè)與從事這一產業(yè)的農民客觀實際—— 相對傳統(tǒng)、生產力落后狀態(tài)相匹配的。其實質是,通過過度提取農業(yè)剩余,為工 業(yè)積累資本和對城市補貼的偏向城市的分配政策。在改革開放前的1950~1978 年的29 年中, 國家通過工農產品“剪刀差” (暗稅) 大約取得了5100 億元收入, 同期農業(yè)稅(明稅)978 億元,財政支農支出1577 億元,國家通過農村征收制 度提取農業(yè)
65、剩余凈額4500 億元。改革開放后的1979~1994 年的16 年間,這種 狀況并未有多少改變,政府仍通過工農產品“剪刀差”取得了大約15000 億元收 入,同期農業(yè)稅1755 億元,財政支農支出3769 億元,國家提取農業(yè)剩余凈額 12986 億元,平均每年從農業(yè)部門流向城市部門的資金高達811 億元[4]。 城鄉(xiāng)稅制一體化的內涵,不是為取消農(牧)業(yè)稅后,農村成了“無稅空間”, 研究再次找到在農村征稅的對象與依據(jù)。而是要從稅收制度與體制上,徹底消除 二元稅制的虹吸效應,給鄉(xiāng)村人口以國民待遇。并針對農業(yè)——人類生存必須的 弱勢產業(yè)以最優(yōu)惠的稅收政策,促進農村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
66、與城市發(fā)展趨于同 步,在新農村建設中凸顯稅收杠桿調節(jié)功能的發(fā)揮。 從稅收角度出發(fā),認為我國鄉(xiāng)村經濟改革的思路是:人口向城市轉移,多建中 小城市;鄉(xiāng)村實行一村一品,宜農則農,百業(yè)并主;土地多種形式集中,成立企 業(yè)或經濟組織,自愿組合與保留小農經濟并主;全國一盤棋,政策傾斜,依法辦 事;稅制統(tǒng)一,保護土地,優(yōu)惠農業(yè);國家實行三級預算,地方分解成省(都) 和縣、市兩級財政體制,按東、中、西分別實行三種轉移支付辦法。 第十章 4.政府收費存在的根據(jù)是什么?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之所以需要政府及某些職能部門收費,是出于以下 幾方面的需要: 第一,規(guī)范社會秩序、保障公眾利益的需要。 第二,提供公共產品并調節(jié)其供求關系的需要。 第三,是消除“外部負效應”的需要。 第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的需要。 5.如何遏制行政事業(yè)單位亂收費的傾向? 因此,應將行政性收費全部納入預算內管理。文教科衛(wèi)、社會 福利類的事業(yè)性收費是與事業(yè)單位提供對社會發(fā)展有重要意義、且普遍需要的社 會公共產品密切相關的,按照補償性和政策性(公益性、福利性)原則征收。考 慮到管理的有效和便利,對這部分收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