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峰鄉(xiāng)育才中學九年級語文上冊 26 魚我所欲也教案 語文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廣西中峰鄉(xiāng)育才中學九年級語文上冊 26 魚我所欲也教案 語文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魚我所欲也》
項目
設(shè)計內(nèi)容
備 注
課時
第 1 課時
課 型
新課
教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語。 2、準確的翻譯課文。
3、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過程與方法
態(tài)度與情感
認識舍生取義的現(xiàn)實意義,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翻譯課文。2、理解舍生取義的觀點。
難點
對論證方法的理解
教學手段方法
討論法、朗讀法、質(zhì)疑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或
設(shè)計意圖
新
課
導(dǎo)
入
看多媒體顯示;這幾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價
2、值取向?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xiàn)了孟子怎樣的道德主張。
學生思考并回答:生為尊嚴,生為自由,生為名聲,生為正義。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授
新
課
一、了解作者作品
孟子 名軻,字子輿,鄒人,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的言論和行動,記載保留在《孟子》一書中。此書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fù)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二、展示自學提綱
三、朗讀課文,讀準字
3、音和句子的節(jié)奏。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④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
之美/為之
⑤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⑥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⑦是 / 亦不可以已乎
四、結(jié)合注釋,翻譯課文。
五、分析課文
1、 思考“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中“所欲”“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欲”應(yīng)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謀福利,為了國家建設(shè),為了別人的安危等。
這里的“所惡”應(yīng)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殺人放火等。
2、 “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
明確:指
4、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
3、 “非獨賢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明確: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4、 “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么? 這與“舍生取義”有何聯(lián)系?
明確:“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chǎn)生于“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才會按“義”的原則行事,才有可能在關(guān)鍵時刻舍生取義。
5、 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shè)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
5、“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6、 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明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辨禮義而受萬鐘之祿的對照,論述逐層推進,可以看出作者設(shè)喻的巧妙,
7、 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確:魚和熊掌價值不同,魚普通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8、 這篇
6、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明確: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耙缓勈常欢垢币彩潜扔?,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shè)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
7、辯力量。
學生回答后老師再概括
摘錄相關(guān)文學常識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課文,老師糾正讀不準的地方。
要求學生劃出多媒體展示的句子的節(jié)奏
先分小組分段朗讀課文,再請學生結(jié)合注釋逐句翻譯(一人一句),老師糾正不準之處。
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哈爾濱的一倉庫發(fā)生火災(zāi),趙子龍等五位消防戰(zhàn)士在此次大火中殉職。還有在科研中在工作崗位上忘我的那些人等等
是心:這種思想。
學生找出具體指課文中的哪句話?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
8、于死者。
本心:天性,天良。
提示學生結(jié)合之前所舉的舍生取義的事例來思考回答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論點,朗讀第一段,看作者在提出論點之前還談到什么?
學生找出本文的論證方法
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
學生掌握用類比推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的方法。
請學生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同時注意不要混淆修辭方法和論證方法
加強記憶
讓學生
9、學習有目的性
讀準字音和句子的節(jié)奏
積累重要字詞,會翻譯課文
通過設(shè)計的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明白什么是舍生取義。
明確本文的論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和論證過程
拓展延伸
請列舉出歷史上“舍生取義”
的英雄
10、人物(至少兩位)
文天祥 夏明翰 劉胡蘭
趙子龍等等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小結(jié)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
它告誡我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yīng)有高尚的追求與信仰,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服務(wù)社會,造福未來。
板書設(shè)計
提出主張——舍生取義 比喻論證
正面分析舍生取義的原因
反面論證“義”的價值和作用 對比論證
不食嗟來之食------人雖饑餓,仍將“義”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寧死不食。
不辨禮義接受萬鐘------指出為物欲所蔽是喪失了羞恥之心,對自己沒有好處。 舉例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