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困境的大不列顛》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身陷困境的大不列顛(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身陷困境的大不列顛不幸的是,英國的經濟話語中充斥著誤導公眾的對預算赤字的癡迷。更糟的是,這種錯誤的觀點已經影響了本應客觀的報道,各種媒體經常把有爭議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觀點當做事實來呈現。 毋庸置疑,這種事情絕不僅僅發(fā)生在英國。幾年前,當我們對赤字的癡迷達到高潮時,美國的新聞媒體也表現出一些相同的惡習。那些自詡基于事實的文章聲稱,人們對債務的恐懼會抬高利率,但卻找不到任何證據支持這種說法。記者們會摘下中立的假面,為削減福利的提案歡呼。美國好像已經度過那個階段了,但英國似乎還沒有。 我所指的媒體宣揚的觀點是:在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的幾年里,英國政府不負責任地大舉借貸,導致國家入不敷出。結果,到201
2、0年,英國面臨著迫在眉睫的希臘式危機,緊縮政策,尤其是削減開支就變得至關重要了。此外,英國的借貸成本較低,加上經濟在經過了艱難的幾年之后開始快速增長,這證明了這種緊縮的政策轉向是正確的。 牛津大學的西蒙雷恩-劉易斯將這種觀點稱之為“媒體宏觀經濟”(Mediamacro)。正如這個新造詞所暗示的那樣,無論在英國的電視上還是報紙上,人們會一直看到這種觀點,媒體并沒有將其看成是政治辯論的一方觀點,而是把它當成簡單的事實呈獻給公眾。但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是危機前執(zhí)掌英國的工黨政府揮霍無度嗎?當時沒有人這樣想。2007年,英國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接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于美國),而預算赤字
3、規(guī)模卻很小。讓這些數字看起來很糟的唯一途徑,就是宣稱2007年的英國經濟在遠超其容量的情況下運行,導致稅收增加。但如果是這樣的話,英國應該出現高通脹,而事實并非如此。 那么,英國是否面臨著希臘式的危機,投資者是否對政府債券失去信心,從而使利率飆升呢?根本不存在任何這樣的理由。與希臘不同,英國保留了本國貨幣,并且用這種貨幣進行借貸,而符合這種條件的國家沒有一個經歷過這種危機。想想日本的例子,其債務和赤字規(guī)模遠高于英國歷史上的任何水平,但現在它仍然能夠以區(qū)區(qū)0.32%的低利率進行長期借貸。 再來看看緊縮政策已經得到證明的說法。的確,英國的利率一直很低,但幾乎其他所有國家都是如此。例如,法國的借貸水
4、平就處在歷史最低水平;甚至連意大利和西班牙這樣經歷了債務危機的國家,其借貸利率也低于英國。 如果這也算是政策成功,那不如持續(xù)打自己的臉,打上幾分鐘,畢竟,只要不再打了就會感覺好極了。 鑒于此,你可能想知道“媒體宏觀經濟”是如何主導英國經濟話語權的。別怪經濟學家。正如雷恩-劉易斯指出的那樣,同意緊縮政策已經得到證明這種說法的英國學者(不是金融業(yè)雇傭的經濟學家)寥寥無幾。這種媒體的正統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而嚴肅經濟學家的觀點其實與這種觀念背道而馳。 美國基本上已經度過了這個階段。這背后有很多原因,我猜想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分析性新聞的興起。但英國缺乏這種因素。英國大選本應聚焦現實的問題,但現在卻很有可能被“媒體宏觀經濟”的幻想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