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輸出理論與漢語第二語言教學.doc
《輸入輸出理論與漢語第二語言教學.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輸入輸出理論與漢語第二語言教學.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輸入輸出理論及其對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 自從美國應用語言學家 Krashen 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語言習得輸入理論后,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反響,使人們對外語教學理論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探討。Swain 就是在 Krashen 的“可理解性輸入學說”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的基礎上提出了“可理解性輸出學說”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筆者認為這些理論于漢語第二語言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及研究價值。本文擬就語言輸入和輸出學說展開討論并就其對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的啟示及應用做初步的探討。 與輸入輸出理論相關的概念 一、Krashen. 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學說 輸入學說旨在回答人們是怎樣習得語言的,它認為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是習得者理解稍高于他現(xiàn)在水平的語言輸入。如果學習者習得了 i 條規(guī)則,那么他要習得的下一條規(guī)則便叫 i+1。Krashen. 給輸入學說定義時說:“人們習得 i+1,即自然法順序中的‘下一條’規(guī)則,是通過理解含有其規(guī)則的語言輸入實現(xiàn)的”。 Krashen 認為有效的語言輸入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可理解性。他認為,如果學生不能理解語言輸入的信息,就不能習得語言。不可理解的輸入簡直就是噪音。他還舉例說,語言的初學者聽外語廣播及談話是浪費時間。孩子們?nèi)绮焕斫怆娨暪?jié)目的語言,從中受到“教育”也徒勞無益的。相反第二語言教室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在教室里教師可提供可理解性的輸入。 2,趣味性或恰當性。要想使輸入對語言習得有用,就需對其內(nèi)容進行加工,使習得者對之感興趣。Krashen 認為:“要使學生對語言輸入感興趣,最好使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學外語,把其注意力放在意義上”。這就是所謂的“無意識”學習。Krashen 把“無意識學習”語言的過程叫做語言的習得 (Language Acquisition)。他還強調(diào),有意識的學習只能使學習者“認識” (knowing about) 一門語言,或者說有了該語言的有關知識。而要讓學習者能使用它,則必須由習得過程來完成。就像兒童學母語一樣,外語學習也應該用語言進行社會性的交際,從而使學習者習得該語言。 3,非語法程序安排。有足夠的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i+1 便可自然完成。如果其目的是習得而不是學得語言,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4,足夠的輸入量。該學說認為要習得一個新句型單靠幾個練習甚至幾段語言材料是遠遠不夠的,這還需要數(shù)小時的泛讀以及許多的討論才能完成。初學者還要進行大量的消遣性閱讀,每晚至少保證一個小時。 Krashen 對以上特點還做了兩項補充:一是要注意使情感過濾 (Affection filter) 最弱,而不是處于防御狀態(tài)。他認為我們的目的不是檢測,也不是讓學生暴露缺點,而是提供足夠的語言輸入以進一步習得語言。二是幫助學生從課外獲得更多地輸入,他還認為要使學生從非正式的環(huán)境中自我提高,僅有課堂內(nèi)的教學是不夠的。 從認知的視角,以上強調(diào)的是注意到的輸入 (apperceived input) 和理解了的輸入(comprehended input) 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作用和區(qū)別。我們認為學習者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面對眾多的輸入,可能攝入 (intake) 的是注意到的并理解了的那部分輸入,也只有這部分輸入才對學習者的輸出起作用。 二、Swain 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出學說 雖然 Krashen 的語言習得理論在語言學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該理論存在著較大的漏洞。Swain 通過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創(chuàng)立了“可理解性輸出學說”(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她認為,語言輸入對語言習得很重要,但它還不能使二語學習者準確而又流利地使用語言;成功的二語學習者既需要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又需要產(chǎn)出可理解性輸出。語言的輸出或產(chǎn)出同樣有助于增進語言的習得?!翱衫斫庑哉Z言輸出”對學習者達到更高的語言及應用語言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Swain 指出,輸出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注意” (noticing) 功能。語言輸出能幫助學習者發(fā)現(xiàn)他們想要表達的語言與實際能夠表達的語言之間存在的差距。對語言差距的注意通??梢酝ㄟ^對話者(如教師、同伴或聽話者)的反饋獲得,也可以在說話者無法找到合適的目標語表達形式(如詞語、語法結(jié)構(gòu))來表達想說的意思時獲得。不管以何種途徑,對語言的注意能經(jīng)常激活學習者內(nèi)在的與二語習得有關的認知過程。 2,反思或元語言功能 (reflective or metalinguistic function)。對語言的注意能夠幫助學習者積極反思已經(jīng)掌握的有關目標語的知識,并有意識地解決他們中介語 (interlanguage) 中存在的問題。并且輸出可以使學習者更多地參與句法認知處理,而不是僅僅參與理解所需的語義認知處理,從而提高學習者語法或句法上的準確性。 3,假設驗證 (Hypothesis testing) 功能。語言輸出可以給學習者提供一個驗證平臺。當他在進行語言產(chǎn)出時遇到困難,就會運用其母語或二語的交際能力和認知機制對目標語不斷做出假設并對此假設不斷檢驗和修改的過程。這一過程可提供給學習者一個嘗試新規(guī)則并加以修正的機會。 對于漢語二語習得的啟示: 基于可理解輸入的啟示 1,分級,分班教學。二語學習者的基礎不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動機不同,因而水平并不是相同的。要實現(xiàn)足夠量的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輸入,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前了解學生的水平,并進行分級教學,使每個班學習者的水平不會相差太大,這樣有利于選擇語言輸入材料,確定授課語言,組織課堂教學。 2,全面了解學生。作為對外漢語教師,在接手學生前,最先做的事應該是了解學習者,不僅僅是學習者的漢語水平,還包括學習者的動機,性格,學習風格等。對學生的了解有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語言輸入環(huán)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互動。 3,充分準備輸入材料。克拉申指出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語言習得的關鍵,非可理解的語言輸入是不可能產(chǎn)生語言習得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所有的授課時間來提供更多的可理解輸入,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根據(jù)學習者的水平準備充分的語言輸入材料,教師要拋開教學參考書,甚至可以自己選擇或編寫教材,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電臺、電視、雜志等途徑找到最新的適合學習者的輸入材料。教師提供一些適當?shù)恼鎸嵉穆犠x材料,可以引導學習者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 4,合理使用母語和目標語。研究表明母語的使用并非只起干擾作用 (Krashen,1980)。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習者的不同水平來調(diào)整語言的使用。在目標語的使用當中,教師常常疏忽學習者的反映,很少顧及學習者是否理解,這就違背了有效的教學應該是教師和學習者的互動作用。創(chuàng)造一個目標語環(huán)境是輸入假說所要求的,但在目標語無法被很好的理解,輔以母語也是必要的。 5,注重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策略??死曛赋稣Z言輸入要有多樣性。在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避免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動靜結(jié)合”,“學用結(jié)合”,“師生配合”以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促進學習者的語言學習。 6,注重學生情感因素,降低情感過濾。高情感過濾會阻礙語言的吸收,從而給語言習得造成困難。在外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友好、舒適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習者樹立自信心,克服緊張、焦慮、害羞等消極情感,降低他們的情感過濾,使學習者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基于輸出理論的啟示: 1,轉(zhuǎn)換教學模式,重視語言輸出 對外漢語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說英漢語,教授他們學習方法,在長期的語言輸出練習中提高漢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口語輸出,教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語言上的缺陷,幫助其改正,并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提高語言輸入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資源加以練習,從而達到流利的語言輸出。 2,設計合適的語言輸出活動 輸出是學習者對目標語持有的假設,但是,受語言學習水平的限制,學習者可能會形成不正確的假設。因此,注意到這些不正確的假設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尤其重要。在口語課堂上,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活動形式鼓勵學習者進行語言輸出,從而提供反饋,使他們能夠修正不正確的假設。 (1)小組討論或?qū)υ?。對給定的題目進行討論或編簡短的對話。學習者在意義協(xié)商的過程中會修改不正確的假設,從談話對象得到相應的反饋,并且這種形式更加自由,能夠引導出更多的輸出內(nèi)容。 (2)復述課文。這種語言學習形式非常有效。因為學習者可以根據(jù)學過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加工處理,既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基礎。 (3)辯論。這種活動適合于漢語水平中等以上的學習者,因為辯論需要更多的語言輸入基礎和靈活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辯論之前,學習者要搜集資料,從而得到了更多的語言輸入。而辯論過程本身就能使學習者最大限度地輸出語言。 3,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輸出環(huán)境 教師要轉(zhuǎn)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角色,啟發(fā)誘導他們開口說話。有些學生不喜歡當眾發(fā)言,教師可以深入到每個小組的討論中去,在小組成員的范圍內(nèi)進行指導,確保每個學生的語言輸出。老師的親近程度也會影響學生的輸出活動,和藹可親,愿意隨時提供幫助的老師更容易鼓勵學生的輸出活動。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圖片或者影片,找到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使學生有話可說。 語言輸出的基礎是輸入,輸出是對輸入知識的檢驗和強化。在加強聽讀訓練的同時絕不能忽視說和寫的培養(yǎng)。學生要順暢流利地表達自己,首先要牢固掌握基本語言知識和口語語言的特點,然后通過大量的口頭練習內(nèi)化知識,真正掌握其用法,提高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結(jié)語 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的本質(zhì),是建構(gòu)認知結(jié)構(gòu),學生就是認知結(jié)構(gòu)中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外語知識和教學實踐,而且要不斷吸收新的二語教學理論,以滿足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的要求。教師不應該從主觀愿望出發(fā)來建構(gòu)學生對輸入信息的認知結(jié)構(gòu),而應當從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出發(f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和語言教學的正確定位,來構(gòu)建和傳輸給學生新的信息和形成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同時,與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一起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技能訓練,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看,輸入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占重要地位,是輸出的基礎。沒有輸入的輸出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在大量輸入的前提下進行的輸出操練,能夠迅速提高語言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提高輸入質(zhì)量,充分運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指導輸出實踐。有效的語言吸收,不僅依賴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講解教材內(nèi)容,更有賴于學習者的積極主動。只有進行不斷實踐和大量的操練,語言輸入才能被更多的吸收,才能使語言學習水平得到提高。 “輸入、攝入和輸出”是語言習得的三個過程,而教學活動對輸入和輸出起著較大的影響作用。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法是絕對完美無缺的,語言的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習者使用該種語言。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是能靈活運用該種語言。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吸收大量語言知識的基礎上,能熟練自如地使用目的語。所以,在語言教學中要注重有效的輸入,使學生在其基礎上進行內(nèi)化。要進一步強調(diào)其語言能力的輸出,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的習得。要從側(cè)重于語言形式向側(cè)重于語言的意義和功能轉(zhuǎn)變,讓語言的交際功能、認知功能和創(chuàng)作功能在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劉頌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一版。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趙金銘,商務印書館,2004 年 7 月,第一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輸入輸出 理論 漢語 第二語言 教學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891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