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2課時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4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2課時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2課時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創(chuàng)新設計】(浙江專用)2016-2017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2課時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4 一、選擇題 1.“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史上為政寬容、對外開放和國力強盛的時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誰的英明統(tǒng)治(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解析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時期創(chuàng)造的盛世局面。 答案 B 2.誰當?shù)闷稹扒Ч乓坏邸??中國歷代帝王吧發(fā)起的網上投票活動。數(shù)據如下:秦始皇(28.9%)、唐太宗(69.5%)、明成祖(14.4%)。唐太宗高居榜首的依據不包括( ) A.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局面 B.靈活有效的民族政策 C.完善科舉制、三省六部制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解析 A、B、C三項都體現(xiàn)了唐太宗的歷史貢獻,D項是漢武帝的舉措。 答案 D 3.唐太宗分析隋朝滅亡的教訓,得出的結論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里的“水”和“舟”是指( ) A.人民群眾和封建君主 B.大運河和隋煬帝的龍舟 C.國家政策和經濟發(fā)展 D.封建暴政和農民起義 解析 唐太宗所言“水”和“舟”的關系,顯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是個普遍規(guī)律而非特指,選項A更合適。 答案 A 4.唐太宗自評:“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繼位)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边@段話體現(xiàn)的唐太宗的統(tǒng)治思想是( ) A.“存百姓” B.知人善任 C.濟世安民 D.輕刑薄賦 解析 據“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可判斷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故選B。 答案 B 5.唐太宗時期開始設置的羈縻府州,是唐代管轄民族地區(qū)的一種地方制度。這一制度( ) ①是唐政府對民族地區(qū)實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②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鄣玫搅松贁?shù)民族首領的擁護?、艽龠M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在羈縻府州,少數(shù)民族首領擔任都督、刺史,并且這些官職子孫世襲,因此,該制度是唐朝對民族地方的一種間接統(tǒng)治形式,①說法錯誤,排除含①的選項。 答案 B 6.右圖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當年玄奘西游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唐太宗在洛陽親自召見了玄奘。這說明唐朝當時采取的對外政策是( ) A.重視與印度發(fā)展友好關系 B.唐太宗崇佛 C.唐太宗看重玄奘的個人才華 D.唐朝采取對外開放的政策,兼收并蓄 解析 唐太宗的對外開放政策中對待外來文化兼收并蓄,A、B、C項表述都是片面的。 答案 D 7.唐太宗一反前代“貴中華,賤夷狄”的做法,而撫九族以仁,這一政策說明當時( ) A.統(tǒng)治者放棄了對邊疆用兵 B.統(tǒng)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較開明 C.各族之間關系一直非常和睦 D.統(tǒng)治者通過冊封各族首領以鞏固邊防 解析 唐太宗實行開明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答案 B 8.《步輦圖》描繪了松贊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A.采用冊封的方式迫使少數(shù)民族政權臣服唐政府 B.憑借先進的經濟文化形成對周邊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C.通過互派使者的方式維持與少數(shù)民族的友好關系 D.通過和親的手段有效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 解析 注意題干限定“實質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B項正確。 答案 B 9.魏征曾寫詩言道:“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表達他深感皇帝與他意氣相投,因此為國家做事并不計較功名的情志。“魏征”這兩個字總是使我們想起唐太宗的( ) A.勇猛強悍、機敏智慧 B.輕徭薄賦、去奢省費 C.知人善任、兼聽納諫 D.兼容并蓄、博大開放 解析 可由魏征是著名的諍臣入手分析得出答案。 答案 C 10.據史書記載:“貞觀六年,右衛(wèi)將軍陳萬福……違法取驛家麩數(shù)石,太宗賜其麩,令自負出以恥之?!贝耸卤砻魈铺? ) A.不因臣下貪污額較小而姑息掩蓋 B.不注重維護官吏的形象 C.注意滿足臣下的實際需求 D.注意防止貪污,做到官民一視同仁 解析 本題為材料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從材料中的“麩數(shù)石”可知陳萬福貪污額較小,但“令自負出以恥之”又表現(xiàn)出唐太宗對他的懲罰,故A項最符合題意。 答案 A 11.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唐代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B.對外交通發(fā)達 C.統(tǒng)治階級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 D.唐代重視對外貿易 解析 注意把握題干關鍵信息“最根本的原因”,唐朝中外交流十分頻繁,最根本的原因是唐代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答案 A 12.貞觀年間中外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說法不符合史實的是( ) A.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間傳入中國 B.朝鮮、日本的僧人來中國求學 C.長安成為西來佛教東傳的中轉圣地 D.玄奘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 解析 佛教早已于西漢末年傳入中國,而景教、回教、摩尼教則是貞觀年間傳入國內的外來宗教。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 1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貞觀之治”的顯著特色就是“創(chuàng)新”、“和諧”、“有節(jié)”。 貞觀之治的“創(chuàng)新”特點體現(xiàn)在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等多個層次、多個方面……貞觀時期進步民族政策的制定與推行,也植根于唐太宗在民族觀念上的“創(chuàng)新”。 ——《貞觀之治的三大特征》 材料二 “和諧”是“貞觀之治”的理想境界。 ——《貞觀之治的三大特征》 材料三 經歷從馬背到龍庭的轉變,唐太宗開始改變統(tǒng)治策略。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說:“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边@確實是很識時務的看法! ——《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 請回答: (1)根據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民族觀念上的‘創(chuàng)新’”是指什么? (2)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二概括說明“貞觀之治”時期君臣關系、君民關系和對外關系和諧的具體表現(xiàn)。 (3)根據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唐太宗是怎樣以文治國的? 解析 第(1)問,難度較低,主要運用教材相關知識進行概括。第(2)問,考查基本概括能力,其中君臣關系從納諫和用人兩個角度作答;君民關系從經濟政策和法律政策來作答。第(3)問,運用教材知識作答即可。 答案 (1)由傳統(tǒng)的“貴中華,賤夷狄”轉變?yōu)椤皭壑缫弧薄? (2)君臣關系:唐太宗鼓勵進諫、善于納諫;求賢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不避親仇,揚長避短。 君民關系: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慎用刑法。 對外關系:實行積極友好的開放政策。 (3)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太宗對大臣們說)“……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則民愁,民愁則國危,國危則君喪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縱欲也?!? 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不必猜忌異類……四夷可使如一家。” ——《貞觀政要論安邊》 (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并結合經濟方面的有關史實加以說明。 (2)從材料二判斷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是什么? (3)除此之外唐太宗還制定了哪些政策和措施來治理國家?結果怎樣?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要根據材料信息歸納概括;第二小問要根據所學知識回答。第(2)問,要從材料信息出發(fā),得出其處理民族關系的政策。第(3)問,要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答案 (1)治國思想:為君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負擔,以致國危君亡,要以民為本。史實:均田制、租庸調制、“輕徭薄賦”的措施。 (2)團結少數(shù)民族,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3)政策或措施:發(fā)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重視法制建設,修訂頒行《唐律》,教化與刑罰相輔相成;不拘一格,廣招人才等。結果: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第2課時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課時作業(yè) 人民版選修4 第一 單元 古代 中國 政治家 課時 大唐 盛世 奠基人 唐太宗 作業(yè) 人民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196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