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特訓總復習 第一部分 必考點專練 考點2 細胞代謝
《高考生物考前特訓總復習 第一部分 必考點專練 考點2 細胞代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生物考前特訓總復習 第一部分 必考點專練 考點2 細胞代謝(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考點2 細胞代謝 1.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組成酶的基本單位都是氨基酸 B.低溫、高溫、過酸、過堿都會使酶失活 C.酶只能在生物體內發(fā)揮作用 D.酶具有高效性是因為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 2.把一個已經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放入清水中,在其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中,細胞的吸水能力將 ( ) A.逐漸增強 B.先減弱再增強 C.逐漸減弱 D.先增強再減弱 3.下列關于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核苷酸 B.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易水解 C.ATP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A—P—P—P D.細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學性質十分穩(wěn)定 4.下列有關酶和ATP的說法合理的是( ) A.效應B細胞形成過程中酶的種類和數量會不斷發(fā)生變化 B.ATP分子中的兩個高能磷酸鍵所含的能量相同,穩(wěn)定性也相同 C.骨骼肌細胞吸收周圍組織液中氧氣的過程不消耗ATP,但需要酶 D.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時,一般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實驗結果 5.下列生物的反應式錯誤的是( ) A.藍細菌進行光合作用:CO2+H2OC6H12O6+O2 B.植物吸收無機鹽時消耗ATP:ATPADP+Pi+能量 C.酵母菌進行發(fā)酵: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馬鈴薯塊莖進行厭氧呼吸:C6H12O62C3H6O3+能量 6.關于葉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含有鎂元素 B.被葉綠素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合作用 C.葉綠素a和葉綠素b在紅光區(qū)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現綠色是由于葉綠素能有效地吸收綠光 7.處于平靜狀態(tài)和劇烈運動狀態(tài)下的骨骼肌細胞,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的CO2 mol數與消耗的O2 mol數的比值,分別是( ) A.等于1.0、小于1.0 B.等于1.0、等于1.0 C.小于1.0、小于1.0 D.等于1.0、大于1.0 8.下列關于物質跨膜轉運實例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小分子物質都能通過細胞膜,大分子物質則不能 B.細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選擇透性膜 C.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順相對含量的梯度跨膜轉運的過程 D.物質跨膜轉運并不都是順著相對含量的梯度進行 9.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下列關于水在光下分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中 B.產物為氫氣和氧氣 C.所需能量來自ATP D.需要光合色素參與 10.如圖是細胞代謝中某些物質變化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中催化過程①②③的酶都在細胞溶膠中 B.酵母菌細胞中,過程③⑤進行的場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TP C.過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氣的參與才能正常進行 D.葉肉細胞中,過程⑤產生的ATP用于過程⑥中三碳酸分子的還原 11.現測得某植物種子在不同條件下O2和C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種子一直保持著活力)。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條件 O2吸收量 CO2釋放量 a 0 10 b 3 8 c 4 6 d 7 7 A.該植物種子在a條件下會產生乳酸 B.在b條件下,該植物種子厭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需氧呼吸少 C.該植物種子在c條件下進行呼吸的場所是線粒體和細胞溶膠 D.在d條件下,該植物種子能同時進行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 12.如圖是胡蘿卜在不同的含氧情況下從硝酸鉀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線。影響A、B兩點和B、C兩點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別是( ) A.載體蛋白數量、能量 B.能量、載體蛋白數量 C.載體蛋白數量、離子濃度 D.能量、離子濃度 13.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在實踐中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長期施用農家肥比施用化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長 B.中耕松土、合理密植均有利于植物對CO2的吸收 C.連續(xù)陰雨天時適當提高溫度有利于大棚植物生長 D.荔枝在干燥、低溫和無氧環(huán)境中,可延長保鮮時間 14.下圖為某植物葉肉細胞中兩種膜結構以及發(fā)生的生化反應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2中的兩種生物膜上都發(fā)生能量的轉換,且轉換形式相同 B.兩種生物膜除了產生上述物質外,還均可產生ATP C.圖1中的A是NADPH,圖2中的B全來自丙酮酸和H2O D.由于圖1、圖2中的生物膜來自不同細胞器,所以它們的主要成分不同 15.用相同的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時間后,測定培養(yǎng)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結果如圖1所示。圖2表示植物根細胞對離子的吸收速率與氧氣濃度之間的關系。據圖不能體現出的信息是( ) A.由圖2可知,植物根細胞吸收離子的方式為主動轉運 B.由圖1可知,水稻對SiO需求量最大,番茄對SiO需求量最小 C.圖2中b點,離子吸收速率受載體蛋白數量的限制 D.圖1水稻培養(yǎng)液里的Ca2+濃度高于初始濃度,說明水稻不吸收Ca2+ 16.如圖所示為細胞呼吸過程,敘述合理的是( ) A.需在有氧條件下進行的過程是①② B.需氧呼吸第二階段需要H2O作為原料且僅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 C.①④過程僅發(fā)生在動物細胞中 D.若蘋果進行厭氧呼吸和需氧呼吸產生的CO2相等,則兩者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3∶1 17.現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圖所示(假定兩種呼吸作用產生CO2的速率相同,a對應的CO2數量為18),在氧濃度為a時發(fā)生的情況是( ) A.100%的酵母菌進行發(fā)酵 B.30%的酵母菌進行發(fā)酵 C.60%的酵母菌進行發(fā)酵 D.酵母菌停止發(fā)酵 18.離體的葉綠體在光照下進行穩(wěn)定的光合作用時,如果突然中斷CO2氣體的供應和突然增強光照,短時間內葉綠體中三碳酸分子與RuBP相對含量的變化分別是( ) A.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減少;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減少 B.三碳酸分子減少、RuBP增多;三碳酸分子減少、RuBP增多 C.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增多;三碳酸分子減少、RuBP減少 D.三碳酸分子減少、RuBP減少;三碳酸分子增多、RuBP增多 19.下圖甲表示某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與光強度的關系,圖乙表示該植物葉肉細胞的部分結構(圖中M和N代表兩種氣體的體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注:不考慮厭氧呼吸)( ) A.圖甲中的縱坐標數值即為圖乙中的m4 B.處于圖甲中A、B、C、D、E任意一點,乙圖中都有m1=n1>0,m2=n2>0 C.圖甲中E點以后,圖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圖甲中C點時,圖乙中有m1=n1=m4=n4 20. 如圖為一個滲透裝置,假設溶質分子或離子不能通過半透膜,實驗開始時是液面a和b平齊。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濃度低于乙,則液面a會下降,液面b會上升 B.如果甲、乙分別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兩者的質量分數相同,則液面a會上升,液面b會下降 C.當半透膜兩邊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甲、乙溶液的濃度不一定相等 D.當半透膜兩邊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甲、乙溶液的滲透壓一定相等 21.將某綠色植物的葉片放在特定的裝置中,用紅外線測量儀進行測量,測定的條件和結果見下表: 黑暗時O2吸收量(mg/h) 6 000勒克斯光照時O2釋放量(mg/h) 10 ℃ 0.5 3.6 20 ℃ 1.2 3.1 若將該葉片先置于20 ℃、6 000勒克斯光照條件下10小時,然后置于10 ℃黑暗條件下,則該葉片一晝夜葡萄糖積累的量為( ) A.33.75 B.22.5 C.11.25 D.2.91 22.下列有關生命活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過程中丙酮酸的消耗途徑不同 B.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進行翻譯的細胞器不同 C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中合成有機物的能量來源不同 D.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產生時細胞內外的K+/Na+比值不同 23.將一植株放在密閉玻璃罩內,置于室外一晝夜,獲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圖甲中的光合作用開始于C點之前,結束于F點之后 B.到達圖乙中的d點時,玻璃罩內CO2的濃度最高 C.圖甲中的F點對應圖乙中的g點 D.經過這一晝夜之后,植物體的有機物含量會增加 24.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 ℃、30 ℃,如圖所示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 ℃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強度的關系。若將溫度調節(jié)到25 ℃的條件下(原光強度和CO2濃度不變),從理論上講,圖中相應點的移動分別是( ) A.a點上移,b點左移,m值增大 B.a點不移,b點左移,m值不變 C.a點上移,b點右移,m值下降 D.a點下移,b點不移,m值上升 25.下圖表示某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氧濃度為a時最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 B.氧濃度為b時,厭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5倍 C.氧濃度為c時,厭氧呼吸最弱 D.氧濃度為d時,需氧呼吸強度與厭氧呼吸強度相等答案解析 1.D [酶大部分是蛋白質,少數是RNA,所以組成酶的基本單位應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故A錯誤;低溫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會使酶失活,故B錯誤;酶在生物體內和體外都能發(fā)揮作用,故C錯誤;酶具有高效性是因為酶能顯著降低化學反應所需要的活化能,故D正確。] 2.C [因為細胞是在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復原,細胞的吸水能力是逐漸減弱的,故C正確。] 3.B [ATP中的“T”代表三個,A項錯誤;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易水解,也易形成,B項正確;ATP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A—P~P~P,C項錯誤;細胞中ATP的含量少、化學性質不穩(wěn)定,細胞中的ATP與ADP的相互轉化時刻不停地發(fā)生,D項錯誤。] 4.A [效應B細胞形成過程是細胞分化的過程,酶的種類和數量會不斷發(fā)生變化,A正確;ATP中的兩個高能磷酸鍵的穩(wěn)定性不同,其中遠離腺苷的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穩(wěn)定性較弱,B錯誤;骨骼肌吸收氧氣是擴散,不消耗ATP,也不需要酶,C錯誤;由于蔗糖及其水解產物都不與碘碘化鉀溶液反應呈現一定的顏色,因此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時,不能用碘碘化鉀溶液檢測實驗結果,D錯誤。] 5.A [藍細菌屬于原核生物,雖然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但是細胞結構中沒有葉綠體,因此反應式中不應有葉綠體,A項錯誤;植物細胞吸收無機鹽的方式屬于主動轉運,主動轉運需要消耗ATP水解提供的能量,B項正確;酵母菌既能進行需氧呼吸,也能進行厭氧呼吸,其厭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項正確;馬鈴薯塊莖進行厭氧呼吸產生的是乳酸,D項正確。] 6.D [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含有鎂元素,A正確;被葉綠素吸收的光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B正確;在紅光區(qū)葉綠素a比葉綠素b的吸收峰值高點,C正確;植物呈現綠色是因為葉綠素基本不吸收綠光,D錯誤。] 7.B [骨骼肌細胞進行需氧呼吸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且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的CO2 mol數與消耗的O2 mol數相等,厭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因此,處于平靜狀態(tài)和劇烈運動狀態(tài)下的骨骼肌細胞,分解葡萄糖過程中產生的CO2 mol數與消耗的O2 mol數的比值均等于1,B項正確,A、C、D三項均錯誤。] 8.A [細胞膜是選擇透性膜,水分子可以通過,細胞需要的小分子物質能通過,而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質和大分子物質則不能通過,A項錯誤;細胞膜、核膜和細胞器膜等生物膜都具有選擇透性,B項正確;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都是滲透,動力都是濃度差,所以水分子順相對含量梯度進行跨膜轉運,C項正確;無機鹽離子跨膜轉運的方式是主動轉運,可以在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下,消耗能量,從低濃度向高濃度轉運,所以無機鹽離子可以逆相對含量梯度進行跨膜轉運,D項正確。] 9.D [水在光下分解屬于光反應階段中的物質變化之一,其發(fā)生的場所是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其分解的產物是H+和O2和e-;所需能量來自光能;需要光合色素吸收、傳遞和轉換光能。] 10.A [過程①為需氧或厭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過程②和③為厭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厭氧呼吸過程中的酶都在細胞溶膠中,因為厭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溶膠,A項正確;過程⑤是需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均在線粒體中進行,均能合成ATP,過程③為厭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其場所是細胞溶膠,不能合成ATP,B項錯誤;過程①不需要氧氣的參與,過程④⑤都需要氧氣的參與才能正常進行,C項錯誤;葉肉細胞中過程⑤(需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階段)產生的ATP不能用于過程⑥(碳反應)中三碳酸分子的還原,D項錯誤。] 11.C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a條件下O2的吸收量為零,說明種子只進行厭氧呼吸,其產物是CO2和酒精,A項錯誤;b條件下O2的吸收量與CO2的釋放量不等,說明種子既進行需氧呼吸又進行厭氧呼吸,依據細胞呼吸的相關反應式可推知:需氧呼吸消耗O2的相對值為3,同時產生的CO2的相對值也為3,消耗葡萄糖的相對量為0.5,厭氧呼吸產生的CO2的相對值為5,消耗葡萄糖的相對量為2.5,所以在b條件下,該植物種子厭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需氧呼吸多,B項錯誤;同理,該植物種子在c條件下需氧呼吸和厭氧呼吸同時進行,因此進行呼吸的場所是線粒體和細胞溶膠,C項正確;d條件下O2的吸收量與CO2的釋放量相等,說明種子只進行需氧呼吸,D項錯誤。] 12.B [胡蘿卜細胞是通過主動轉運的方式吸收K+和NO,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和消耗細胞呼吸所提供的能量,氧濃度通過影響需氧呼吸而影響胡蘿卜細胞對K+和NO的吸收。分析曲線圖可知,A、B兩點在同一條曲線上,吸收的離子相同,因此所需要的載體蛋白相同;A、B兩點所對應的氧濃度不同,則細胞呼吸強度不同,提供的能量不同,即影響A、B兩點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能量。B、C兩點所對應的氧濃度相同,則細胞呼吸強度相同,提供的能量相同;B、C兩點不在同一條曲線上,吸收的離子不同,因此所需要的載體蛋白不同,即影響B(tài)、C兩點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載體蛋白的數量。綜上所述,A、C、D三項均錯誤, B項正確。] 13.A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將農家肥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鹽和CO2等,供作物生長利用,A項正確;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離子,B項錯誤;連續(xù)陰雨天時光強度較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少,適當降低溫度可減少細胞呼吸對有機物的消耗,有利于大棚植物生長,C項錯誤;荔枝在濕潤、低溫和低氧環(huán)境中,可延長保鮮時間,D項錯誤。] 14.B [圖1、2中的兩種生物膜上都發(fā)生能量的轉換,但轉換形式不同,前者是光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后者是穩(wěn)定的化學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A錯誤;圖1膜是類囊體膜,能發(fā)生ATP的合成;圖2膜發(fā)生的是還原氫的氧化,發(fā)生在線粒體的內膜上,能夠形成大量的ATP,B正確;圖1中的A是NADPH,圖2中的B來自葡萄糖、丙酮酸和H2O,C錯誤;圖1、圖2中的生物膜來自不同的細胞器,但其主要成分相同,都是蛋白質和磷脂分子,D錯誤。] 15.D [分析圖2可知,植物根細胞吸收離子的速率與O2濃度有關,說明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其方式為主動轉運,A項正確;分析圖1可知,水稻對SiO需求量最大,番茄對SiO需求量最小,B項正確;主動轉運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需要消耗能量,圖2中b點,離子吸收速率不再隨氧氣濃度的增加而增加,說明能量不再是限制因素,因此離子吸收速率受載體蛋白數量的限制,C項正確;圖1水稻培養(yǎng)液里的Ca2+濃度高于初始濃度,說明水稻吸水的速率大于吸收Ca2+的速率,D項錯誤。] 16.D [需氧呼吸只有第三階段才需要氧氣參與,①過程以及②過程產生CO2都不需要氧氣,A錯誤;需氧呼吸第二階段需要水的參與,水與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NADH和二氧化碳,在真核生物中,需氧呼吸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中,但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B錯誤;①④過程產生乳酸也可以發(fā)生在植物的某些部位,C錯誤;蘋果進行需氧呼吸過程與厭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釋放的二氧化碳之比是3∶1,因此若二者產生等量的二氧化碳厭氧呼吸與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為3∶1,D正確。] 17.C [分析題圖可知,當氧氣濃度為a時,酵母菌產生的酒精是6,產生的二氧化碳是18,由于厭氧呼吸過程中產生酒精與產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因此此時酵母菌既進行需氧呼吸也進行厭氧呼吸,需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是18-6=12,酵母菌厭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3,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2,因此酵母菌厭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60%,即60%的酵母菌進行發(fā)酵。] 18.B [二氧化碳含量的改變直接影響的是碳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這個反應,二氧化碳含量由高到低時,二氧化碳的固定這個反應變弱,則這個反應的反應物RuBP消耗減少,剩余的RuBP相對增多;生成物三碳酸分子生成量減少,由于三碳酸分子的生成量減少,則又影響了三碳酸分子的還原,使得三碳酸分子的還原反應減弱,則消耗的NADPH和ATP量減少,所以NADPH和ATP剩余的量增多,所以突然中斷CO2氣體的供應,短時間內葉綠體中ATP的含量增多、三碳酸分子的含量減少、RuBP的含量增多。 光照突然增強:由于光照突然增強,會使光反應加快,三碳酸分子的還原增加,又由于二氧化碳固定繼續(xù)按原來速度進行,所以三碳酸分子含量不斷減少;RuBP的形成增加,而碳反應不變,即RuBP的消耗速率不變,故RuBP的含量增加。] 19.D [從圖示知,M表示CO2,N表示O2。圖甲中的縱坐標數值表示植物從外界環(huán)境中吸收的CO2量,相當于乙圖中的m3,A錯誤。甲圖中C點為光補償點,該點光強度下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等于光合作用強度,即呼吸作用釋放的CO2剛好供光合作用使用,圖乙中有m1=n1=m4=n4>0,m2=n2=0,其他點對應的圖乙中m2不一定等于n2,B錯誤,D正確。圖甲中E點所對應的光強度為光飽和點,光合作用強度的限制因素為外界環(huán)境的溫度和CO2濃度等,圖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可能是m3值太低,C錯誤。] 20.D [根據滲透作用原理: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不相等時,能透過半透膜的物質會從單位體積含量多的一側向含量少的一側滲透。結合題意和圖示,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濃度低于乙,則水分子會從甲側滲透到乙側,導致液面a下降,液面b上升,A正確;如果甲、乙分別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兩者的質量分數相同,由于葡萄糖的分子質量小于蔗糖,所以單位體積的溶液中甲側水分子少于乙側,導致水分子從乙側滲透到甲側,液面a上升,液面b下降,B正確;當半透膜兩邊的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如果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不相等,則甲、乙溶液的滲透壓不相等;而左右兩側液面高度相等時,則甲、乙溶液的滲透壓一定相等,所以C正確、D錯誤。] 21.B [解答本題需要掌握:(1)凈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2)白天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3)黑暗條件下只能進行呼吸作用;(4)呼吸作用中葉片消耗產生的葡萄糖。 由題意可推: (1)葉片置于20 ℃、6 000勒克斯光照條件下10小時,O2的凈釋放量=3.110=31 mg; (2)葉片置于10 ℃黑暗條件下(24-10)小時,O2的吸收量=0.5(24-10)=7 mg; (3)葉片一晝夜O2的凈釋放量=31-7=24 mg; (4)根據光合作用反應式中產生6 mol O2產生1 mol葡萄糖,得知該葉片一晝夜葡萄糖積累的量=18024(326)=22.5 mg。 故B選項正確。] 22.B [需氧呼吸時丙酮酸和水進入線粒體,參與需氧呼吸第二階段,厭氧呼吸時丙酮酸在有關酶的作用下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A正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翻譯的細胞器都是核糖體,B錯誤;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是光能,化能合成作用的能量來源于無機物的氧化,C正確;靜息電位時受到刺激后,Na+大量內流形成動作電位,兩種電位狀態(tài)下,K+/Na+比值不同,D正確。] 23.C [圖甲中,玻璃罩內的CO2濃度的變化是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的綜合作用的結果,AC段和FG段的光合作用強度均小于呼吸作用強度,CF段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而 C點和F點,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圖甲中的光合作用開始于C點之前,結束于F點之后,A項正確;圖乙中的d點之前,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玻璃罩內的CO2濃度逐漸增加,d點之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少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玻璃罩內的CO2濃度逐漸減少,因此d點時玻璃罩內的CO2濃度最高,B項正確;在圖甲中的F點,由于光強度較弱,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所以對應圖乙中的h點,C項錯誤;比較圖甲中的A、G兩點,G點的CO2濃度低于A點,說明經過這一晝夜之后,植物體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大于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有機物含量會增加,D項正確。] 24.A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 ℃、30 ℃,圖示曲線表示該植物在30 ℃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強度的關系,其中的a點表示細胞呼吸強度,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細胞呼吸強度,m點表示光飽和點(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最大值時的最小光強度)。若將溫度由30 ℃調節(jié)到25 ℃,則光合作用強度增強,m值增大,而細胞呼吸強度減弱,所以a點上移;若保持b點的含義不變,即光合作用強度=細胞呼吸強度,需降低光合作用強度,所以b點左移。綜上分析,A項正確,B、C、D三項均錯誤。] 25.B [氧濃度為a時,植物只進行厭氧呼吸,會產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濃度下不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故A錯誤;氧濃度為b時,厭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為(8-3)2=2.5,而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為36=0.5,可見該濃度下,厭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5倍,故B正確;氧濃度為d時,植物只進行需氧呼吸,此時無厭氧呼吸,即厭氧呼吸最弱,故C、D錯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生物考前特訓總復習 第一部分 必考點專練 考點2 細胞代謝 高考 生物 考前 特訓總 復習 第一 部分 考點 細胞 代謝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198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