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第1課時)》教材分析和重難點突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第1課時)》教材分析和重難點突破(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第1課時)》教材分析和重難點突破
一、教材分析
例1教材分析:
例1:理解“平均分”。本節(jié)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對于除法含義的理解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平均分”的學習對后繼學習至關重要。其實“除”就是“分”, “分”的方法有很多種,“平均分”是多種分法中的一種。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就是理解“平均分”。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觀察、動手實踐、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體驗。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如何讓學生理解理解平均分上,進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觀表象。而平均分活動對于突破
2、重點提供直觀支持,所以,分糖果的操作活動對于學生的認知活動來講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理解,為學生理解平均分奠定基礎。
具體分析:
1.分糖果情境。
?教材創(chuàng)設了分糖果情境,在教學時,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充分利用本課的教材資源,盡可能多地貼近本班或其他班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
2.分糖果結果表現(xiàn)。
教材用上圖將分糖果的3種結果直觀表現(xiàn)出來,這樣能夠讓學生通過對比更清楚地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分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得到課本中展示的三種分糖果的結果,杜絕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直接分成同樣多的三份。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教師能夠安排小組
3、合作活動,比一比哪組分糖果的方法多。也能夠參照《教師教學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先復習6的組成,再動手分一分。
3. 平均分概念。
教材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學時教師可采用直觀描述的教學方法,也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實行直觀描述,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教材的良好習慣。
4.練習做一做。
教材“做一做”第一題,表現(xiàn)了四種分糖果的結果,第一種把9塊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3塊,每份分的同樣多,是平均分;第二種分成4份,每份分別為2塊、2塊、2塊和1塊,每份分得不一樣多,不是平均分;第三種分成3份,每份分別為2塊、2塊和3塊,每份分得不一樣多,不是平均分;第四種平均分成2份,每份4
4、塊,每份分得一樣多,是平均分;教材通過直觀對比,使學生對平均分的含義實行鞏固。教學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獨立實行判斷,集體訂正時,必須要讓學生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增強語言表達水平。
教材“做一做”第二題,完整表現(xiàn)了表達平均分結果的文字,讓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語言對平均分的結果實行表述,為后面學習除法含義的教學做好鋪墊。教學時,能夠讓學生獨立填寫。訂正時,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填?并著重練習敘述表達。為了學生能夠表達得更加熟練,教師還可適當加練一道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能夠熟練表達平均分
例2教材分析
第9頁例2,內(nèi)容重點是教學“平均分”的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體現(xiàn)分法的
5、多樣化。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形成相對應的表象,不但注重“分”的結果,“分”的過程,同時更加注重“分”的方法,從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上,進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觀表象。而平均分活動對于突破重點提供直觀支持,所以,這個活動對于學生的認知活動來講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歷,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理解,為學生理解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奠定基礎。
具體分析:
1.分橘子情境。
教材在繼分糖果情境之后,又設計了分橘子情境。教學時,教師要協(xié)助學生理解“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即:要把橘子分成6份,而且每份要同樣多。
2.分橘子方法表現(xiàn)。
教材用三種
6、形式表現(xiàn)了分橘子的方法:第一種分法完整表現(xiàn),能夠一個一個地分;第二種分法表現(xiàn)了一半兒,也能夠先每份放2個,再……引發(fā)學生去實踐探究;第三種分法完全沒有表現(xiàn),只提出問題:還能夠怎樣平均分?以此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動手分一分,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體會平均分的過程與分法的多樣化,切記不可出現(xiàn)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xiàn)象。
3.平均分結果的表現(xiàn)。
教材圖文并茂地表現(xiàn)了“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的結果。上方的圖不但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平均分的特點:每份分得同樣多,還要注重份數(shù):6份。下方的文字能讓學生注重平均分的表達,會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分均分。
4.練習做一做。
教材“
7、做一做”用實物圖的方式設計了一道分酸奶的練習題。此題要讓學生會觀察圖意,重點知道兩個箭頭、兩個盤子表示把酸奶平均分成2份。教學時,要讓學生用學具實際分一分,還要注重分的過程與方法,不要直接得出每份5盒的結果,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方法的多樣化。
二、重難點突破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學難點: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難點突破建議:
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jīng)歷,但缺少平均分的實踐經(jīng)驗。因此,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成為本
8、節(jié)課的重點,亦是關鍵所在。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教學要始終圍繞學生的活動展開,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理念,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空間。教師要盡量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在動手分一分,圈一圈,說一說,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義,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在匯報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例如:本節(jié)內(nèi)容例1中的分糖果:把6塊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多數(shù)學生受平時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往往都會把6塊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2塊。這樣的話,平均分的概念中心:“每份分得同樣多”就不能通過直觀對比而得到,學生很難建立平均分的直觀表象。因此,在教學時,
9、可以采用小組活動方式來分糖果,并且提出“看哪個小組分的方法多?”這一帶比賽性質的活動要求,就會很容易得出三種不同的分配結果。從而使學生通過直觀對比,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3.注重平均分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例2時,讓學生動手分橘子(用學具代替),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物品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在實際操作時,學生可能受乘法口訣“三六十八”的影響,直接每盤放3個。這時教師可以追問:你為什么這樣分?讓學生講明分的道理。然后教師再問全體學生:如果在我們不明確每份分幾個的情況下,怎樣分才能保證做到平均分呢?引導學生找到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先2個2個地分的平均分方法。通過充分參與平均分的過程,學生會意識到被分物體總數(shù)較小的時候,為確保做到平均分,可以一個一個地分;如果被分物體總數(shù)較大的時候,為確保做到平均分,也可以多個多個地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掌握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4.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要有機地結合。在教學時,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動手去分、去操作,還要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不要成為“啞巴數(shù)學”,光會做不會說。因此在每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要讓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過程、方法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