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練習: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精校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練習: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品地理資料·精校版
第四章檢測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下圖為“某河段示意圖”,箭頭表示河流流向。讀圖,完成第1~2題。
1流水侵蝕作用最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符合①②連線處河流斷面的剖面是( )
解析: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故②處流水侵蝕作用最強,河床較深,坡度陡;①處為凸岸,泥沙淤積,河床淺,坡度緩。
答案:1.B 2.A
3下圖所示的外力作用過程稱為( )
A.風化作用 B.侵蝕作用
C.變質作用 D.堆積作用
解析:該過程表示地表巖石在溫度和水的影響下發(fā)生
2、的崩解和破碎現(xiàn)象,屬于風化作用。
答案:A
下圖為“某地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第4~5題。
4圖中巖石和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5該類地貌發(fā)育典型的山區(qū)( )
A.風蝕現(xiàn)象顯著
B.巖石類型是花崗巖
C.土層較薄,土壤貧瘠
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
解析:第4題,該地巖石為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在石灰?guī)r形成后,地下徑流侵蝕巖石形成溶洞①或②,然后溶洞①內(nèi)發(fā)生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石鐘乳、石筍,因此先后順序為④①③。第5題,石灰?guī)r地區(qū)土壤易被侵蝕,土層薄,肥力低。
答案:4.D 5.C
下圖為“某種地形的示
3、意圖”。讀圖,完成第6~8題。
6該地區(qū)的地質演變過程可能是( )
A.水平擠壓——巖層下降——外力侵蝕
B.巖層下降——外力侵蝕——水平運動
C.水平擠壓——巖層上升——外力侵蝕
D.巖層下降——水平運動——外力侵蝕
7若乙、丙、丁分別表示巖漿巖、石灰?guī)r、變質巖,則要在甲處修建鐵路,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是( )
A.火山噴發(fā)
B.斷層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凍土融化
8若乙?guī)r層為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巖漿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東非高原上的巖漿巖與該地巖石的噴出條件相同
B.此火山和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C.該種巖石不能直接轉化為巖漿
D.該處
4、巖石是巖漿沿地殼線狀裂隙流出冷卻凝固形成的
解析:第6題,巖層發(fā)生彎曲變形說明受水平擠壓力;頂部巖層缺失,說明巖層上升遭受侵蝕。第7題,甲處為可溶性石灰?guī)r,且為向斜盆地,容易受地下水溶蝕而形成溶洞。第8題,巖漿易在地殼薄弱處噴出,沿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可形成火山。沿線狀裂隙流出一般形成熔巖高原,如東非高原,而此處的巖漿巖是巖漿沿中央管道噴出冷卻凝固而形成的。
答案:6.C 7.C 8.B
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huán)境、熔融環(huán)境和變質環(huán)境,箭頭線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完成第9~10題。
92008北京奧運金牌上鑲的昆侖玉和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同屬(
5、 )
A.② B.③
C.④ D.⑤
10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地質環(huán)境和過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解析:第9題,根據(jù)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規(guī)律可知,②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③代表巖漿活動,④代表地殼運動,⑤代表變質作用。昆侖玉和大理巖都是變質作用形成的。第10題,化石存在于沉積巖中。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環(huán)境為沉積環(huán)境,并通過箭頭①固結成巖作用完成。
答案:9.D 10.A
(2016·北京文綜,4)下圖示意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讀圖,完成第11題。
11平頂海山( )
A.為褶皺山
B.由沉積巖構成
C.頂部形態(tài)由內(nèi)
6、力作用塑造
D.隨著板塊的移動沒入水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形成地表形態(tài)的地質作用。由圖中平頂海山的形成過程圖可以看出,此山屬于巖漿噴發(fā)后形成的火山,在海水的侵蝕作用下形成平頂,其隨著板塊的移動而沒入水下,形成平頂海山。
答案:D
12下面兩幅圖分別是兩條大河的河口圖,圖中小島因泥沙不斷堆積而擴展,最終將與河的哪岸相連?( )
①甲岸 ②乙岸?、郾丁、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由緯度數(shù)值變化判斷,左圖所示地區(qū)位于南半球,右圖所示地區(qū)位于北半球。受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影響,左圖小島將和甲岸相連,右圖小島將和丁岸相連。
答案:C
7、下圖是“我國某歷史遺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3~14題。
13宮室遺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诤恿髯蟀丁、郾欢逊e的河岸?、鼙磺治g的河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便于觀測水情?、诶谌∷喔取、弁寥婪饰?適宜農(nóng)業(yè)發(fā)展?、艿V產(chǎn)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13題,根據(jù)圖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宮室遺址位于河流的右岸;由于該遺址位于河流曲流處的凸岸,受彎道環(huán)流的影響,易發(fā)生堆積。第14題,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區(qū)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答案:13
8、.D 14.B
讀下表,完成第15~16題。
河床物質顆粒劃分標準表
粒級
膠泥
泥
沙
礫
卵石
細
中
粗
細
粗
小
大
0.001~
0.01
0.01~
0.1
0.1~
0.2
0.2~
0.6
0.6~
2
2~6
6~
20
20~
60
60~
200
15圖中的a、b、c表示一條河流的上、中、下游,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
A.a—上游 B.b—中游
C.c—上游 D.a—中游
16下列現(xiàn)象與材料表示的原理不相關的是( )
A.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懸河
B.東非大裂谷兩邊的懸崖峭壁
9、C.萊茵河上游的“V”型谷
D.港口防風堤壩內(nèi)要經(jīng)常清淤
解析:第15題,根據(jù)顆粒物大小順序可以判斷,b河段表層為礫層,顆粒較大,位于上游;c河段表層為泥層,顆粒最小,位于下游;a河段位于中游。第16題,該材料可以解釋水、風力、海浪等的侵蝕、搬運、堆積現(xiàn)象,東非大裂谷是板塊張裂形成的。
答案:15.D 16.B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diào)查了我國東部河流某河段的情況,并繪成“該河段示意圖”(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圖”(乙)和“A、B兩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圖”(丙)。據(jù)此完成第17~18題。
17甲圖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東南
B.由東流向西
C.水位A處低于B處
10、
D.不能確定
18關于甲、乙兩圖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確的是( )
A.F岸對應C岸,以侵蝕作用為主
B.E岸對應C岸,以堆積作用為主
C.F岸對應D岸,以堆積作用為主
D.E岸對應D岸,以侵蝕作用為主
解析:第17題,由圖丙可知,B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比A水文站測得的水位變化平緩,應是經(jīng)過湖泊調(diào)節(jié)的結果,故B水文站位于A水文站下游,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第18題,圖甲中EF處河道彎曲,河流在凹岸(E岸)侵蝕,凸岸(F岸)堆積。圖乙中C岸以堆積作用為主,對應F岸;D岸以侵蝕作用為主,對應E岸。
答案:17.A 18.D
墨脫公路建成通車后,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實現(xiàn)公路
11、通達。結合圖示完成第19~20題。
19關于在墨脫縣修建公路的區(qū)位因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夏季是墨脫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節(jié)
B.資金不足是該地交通建設的最大障礙
C.該地修建的公路為縣級公路,等級較低,對技術條件要求不高
D.該地地質條件復雜,有河谷堆積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峽谷地貌等
20關于該地聚落分布特點及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布在北部 地勢低,氣溫高
B.分布在河谷 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運
C.分布在北部 地勢抬升,降水較多
D.分布在河谷 地勢低,氣溫較高,是主要農(nóng)業(yè)分布區(qū)
解析:第19題,該地位于雅魯藏布大峽谷,夏季多雨,不適合施工
12、;該地經(jīng)濟落后,但由于公路為國家投資,故資金不是最大障礙;該地地質條件復雜,自然條件惡劣,對公路的建設和維護的技術條件要求高。第20題,該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氣候寒冷,熱量不足是其發(fā)展種植業(yè)的最大限制因素。故地勢較低、氣溫較高的河谷地帶是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聚落也多分布于此。
答案:19.D 20.D
二、綜合題(共50分)
21(13分)下圖為“北半球某熱帶海島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該島山脈從成因上看屬 山。戊處的地貌類型是 ,結合地質構造分析其成因。(4分)?
(2)結合圖示分析丁處的巖石類型屬 巖,形成該類巖石的地質作用是 作用
13、。(2分)?
(3)丙處外力作用與河流對岸有何差異?簡要說明。(2分)
(4)乙處地貌名稱為 ,其成因是 ? 。(2分)?
(5)影響甲處城鎮(zhèn)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3分)
答案:(1)褶皺 山谷 背斜頂部受到張力,巖石破碎易被侵蝕成谷地。
(2)變質 變質
(3)丙處以堆積為主,因為該處位于河流的凸岸;丙處河流對岸位于凹岸,外力作用以侵蝕為主。
(4)三角洲 河流入??谟捎谒缕露绕骄?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堆積
(5)氣候適宜、地勢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土壤肥沃。
22(11分)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三大類巖石名
14、稱。(3分)
a和b是 巖,c是 巖,d是 巖。?
(2)把圖中數(shù)字與其對應的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用直線連接起來。(4分)
① 固結成巖
② 上升冷卻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變質作用
(3)從褶曲的彎曲形態(tài)判斷,圖中甲地是 ;從地表的形態(tài)判斷,該地的地貌是 。(2分)?
(4)丙地巖體相對兩側巖體的位移方向是 (填“上升”或“下降”)。(1分)?
(5)乙地的地貌最可能是下圖中的 圖。(1分)?
解析:該題主要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和對地質構造的判讀。第(1)(2)題,結合示意圖可知:①為巖漿上升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a、b,②為固結成
15、巖作用,使沉積物形成沉積巖d,③為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c,④為重熔再生作用。第(3)題,甲地巖層向下彎曲可判斷為向斜,從地表形態(tài)上看甲處為山嶺。第(4)題,丙地的巖體相對于兩側的巖體來看產(chǎn)生向上的位移。第(5)題,乙處的地貌是由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山體,與圖中C日本的富士山成因相同。
答案:(1)巖漿 變質 沉積
(2)①——上升冷卻凝固?、凇探Y成巖?、邸冑|作用?、堋厝墼偕?
(3)向斜 山嶺
(4)上升
(5)C
23(12分)某校興趣小組查閱資料時發(fā)現(xiàn),在圖甲中①處有一瀑布,有史為證,此瀑布“激流翻滾,驚濤怒吼,其聲方圓十里可聞,其形恰如巨壺倒懸,場面極為壯觀”。然而同學們
16、在秋游時,并未欣賞到如此壯觀的場面。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試分析該瀑布景觀最為壯觀的季節(jié)及原因。(2分)
(2)依據(jù)圖乙中信息,試說明該瀑布形成的地質作用。(2分)
(3)秋游時,同學們對圖甲中②河谷的成因產(chǎn)生了好奇,紛紛發(fā)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種假設,請你將下面的假設補充完整。(6分)
假設一:向斜成谷。
假設二: 。?
假設三: 。?
假設四: 。?
(4)如果要驗證上述假設,同學們必須尋找的資料或證據(jù)是 。(2分)?
答案:(1)夏季。該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水量很大。
(2)流水侵蝕作用(巖性差異造成流水的差異侵蝕,較堅硬的礫巖受侵蝕弱,較松軟的砂巖受侵蝕強,
17、形成斷面和水潭,發(fā)育成瀑布)。
(3)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巖層松散易被侵蝕成河谷
斷層兩側的巖體相對上升,中間的巖體相對下降形成河谷 河流侵蝕下切形成河谷
(4)河床及其兩側的巖石性質和形成年代或當?shù)氐牡刭|構造
24(14分)讀“某區(qū)域圖”,完成下列各題。
(1)圖中的地質構造是 ,判斷依據(jù)是 ?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3分)?
(2)丁地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勝地。據(jù)圖判斷該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觀可能是 。(1分)?
(3)如果要在A、B兩處選一處建水庫,以解決甲鎮(zhèn)的缺水問題,應該建在何處比較合理?理由是什么?(3分)
18、
(4)分析影響圖示中鐵路選址的原則。(2分)
(5)簡述影響該區(qū)域聚落形態(tài)呈帶狀分布的自然條件。(2分)
(6)圖示甲、乙、丙三個聚落中,易發(fā)展成較大城市的是 ,分析其區(qū)位優(yōu)勢。(3分)?
答案:(1)背斜 中間巖層老,兩翼巖層新 外力侵蝕(溶蝕)
(2)喀斯特地貌
(3)A處。雖然A、 B兩處均為口袋形洼地的狹窄出口處,地形條件都適合修建水庫,但A處建水庫,水可以順流至甲鎮(zhèn);在B地建水庫就會淹沒甲鎮(zhèn)。
(4)在山區(qū)修建交通運輸干線不僅成本高,難度也比較大,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難度,在丘陵山區(qū),鐵路應選址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
(5)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
19、流谷地影響,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帶狀分布。
(6)甲 地形平坦開闊;河流交匯處,水源豐富;交通便利,對外聯(lián)系方便。
創(chuàng)新探究題(附加題)
25(10分)實驗探究:內(nèi)力作用過程和地質構造。
(1)設計實驗過程及預測的現(xiàn)象:(在方框內(nèi)畫上相對應的示意圖)(2分)
(2)實驗過程:
①兩手握住竹片兩端加力,竹片產(chǎn)生變形。
②繼續(xù)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斷。
(3)實驗現(xiàn)象:竹片折斷瞬間,斷裂口有震感。
(4)實驗結果分析:
①褶皺、斷層和火山(地震)都是內(nèi)力作用的結果。
②竹片向上彎曲部分代表 (地質構造),易形成 (地貌),向下彎曲部分代表 (地質構造)
20、,易形成 (地貌)。(4分)?
③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知地球上容易發(fā)生地震和火山活動的部位是 。(1分)?
(5)實驗總結與思考:
①做該實驗,你認為除了用(2)中提供的材料外,還可用哪些材料?(1分)
②若在實驗過程中,在竹片已變形,但未折斷時,將兩枚釘子釘入竹片向上彎曲、向下彎曲兩處地方,請你思考哪枚釘子易釘入竹片當中,并分析原因。(2分)
答案:(1) (褶皺要體現(xiàn)出巖層連續(xù)和彎曲,斷層要體現(xiàn)出斷裂和上下錯動)
(4)②背斜 山嶺 向斜 谷地或盆地 ③活躍的斷層處或板塊交界處
(5)①木片、塑料泡沫板或三合板(材料需要既有剛性又有塑性)。②向上彎曲處。頂部受張力作用,材料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