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ppt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石鐘山記》ppt人教版.ppt(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石鐘山,石鐘山,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蘇軾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他的詩,善用夸張比喻。他的詞,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開創(chuàng)了豪放一派的詞風.,蘇軾,其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題材廣泛,清新豪健,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 本文是他由黃州團練副使調任汝州團練副使時,順便送他的長子蘇邁到饒州德興縣任縣尉,途徑湖口,游覽了石鐘山,寫下了這篇文章。,字詞正音: 蠡(l) 酈(L
2、 ) 桴(f) 鏗(kn) 莫(m) 棲鶻(qh) 磔磔(zhzh) 噌吰(chnhn) 罅(xi) 窾坎(kunkn) 鏜鞳(tnt)識(zh) 無射(wy),1、解釋文中重點詞語,1、微風鼓浪,2、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3、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4、汝識之乎,5、酈元之所見,殆與余同,(振動),(往),(其中),(記得),(大概),2、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古之人不余欺也!,(賓語前置句),研習課文第一段,探討,下臨深潭,微風鼓浪, 水石相搏,聲如洪鐘。,人 常 疑 之,今以鐘磬置水中, 雖大風浪不能鳴 也,而況石乎!,得雙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聲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響騰, 余韻徐歇。,
3、余 尤 疑 之,石之鏗然有聲者, 所在皆是也,而 此獨以鐘名,何 哉?,研讀課文第二段,回答下列問題:,1、文中是怎樣描寫月夜絕壁下的情景的?,2、作者認為石鐘山得名由來是什么?,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塔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研讀課文第三段,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哪句話表達了本文的中心思想?,2.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是什么?,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作者懷疑古人
4、關于石鐘山得名的有關說法??甲C石鐘山得名的由來。,研習課文第三段,思考問題,1.在作者看來,世人為什么不能準 確知道石鐘山得名的由來?,2.作者對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態(tài)度?,酈 元,士大夫,漁工水師,陋者,言之不詳,不肯夜泊絕壁下,知而不能言,(李渤),考擊以求,(嘆),(笑),所以不傳,(惜),游因質疑,酈說,游歷解疑,看法,因聲命名,方法,游感結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抒發(fā)感想,記,李說,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實地考察,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可乎?,板書:課文結構,比 較 異 同,作業(yè):品味、探討,1.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 表現了怎樣的精神?對此你有什么感想?,2.由課文題注可知,其實蘇軾關 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看法也是錯誤的, 那么怎樣理解本文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表現作者反對主觀臆斷、有疑必察的求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