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doc

上傳人:good****022 文檔編號:116548229 上傳時間:2022-07-05 格式:DOC 頁數(shù):13 大?。?7.52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1頁
第1頁 / 共13頁
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2頁
第2頁 / 共13頁
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doc_第3頁
第3頁 / 共13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感染科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傳染病房的醫(yī)院感染管理除了按普通病房管理外,病房內污染區(qū)、潛在污染區(qū)、相對清潔區(qū)分區(qū)必須明確,標識清楚。病房必須設置完善的洗手設施。二、原則上必須以病種為單位收治病人,同一病種安置在同一病室,重危、有烈性傳染性的疾病應單獨隔離收治。三、所有工作人員在診治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并做好自我防護。四、每季對工作人員的手、無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做培養(yǎng)一次。五、嚴格探視陪住制度。探視陪住者限制活動區(qū)域,不得隨意串其他病室。甲類傳染病以及其它有烈性傳染性的疾病禁止探視;對危重病人的探視,可在征得醫(yī)生同意后,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后方可進入病室探視。六、

2、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病室空氣每天用紫外線循環(huán)風定時進行消毒;桌、椅、診療床、門把手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每天濕式拖地,有污染時及時用消毒液擦拭消毒;聽診器、血壓計、手電筒用75%酒精進行擦拭消毒。七、病人使用的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呼吸機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濕化瓶應每日更換濕化液。呼吸機的螺紋管、濕化器以及接頭、活瓣通氣閥等可拆卸部分應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處理。八、對出院(轉科、轉院、死亡后)病人,必須做好終末消毒處理。九、所有垃圾都按醫(yī)療垃圾處理,用黃色垃圾袋封裝,銳器裝入利器盒,統(tǒng)一放入密閉轉運箱由專人負責統(tǒng)一焚燒處理。醫(yī)院隔離預防制度隔離原則:應遵循“標準

3、預防”和“基于疾病傳播途徑的預防”的原則。標準預防:認定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如:手衛(wèi)生、手套、口罩、護目鏡、隔離衣、防護服、安全注射等技術的應用。隔離的管理要求:1、有相對固定的房間作為隔離房間,標識清楚,限制人員探視。床頭卡上有隔離標識:空氣傳播的隔離(黃色),飛沫傳播的隔離(粉色),接觸傳播的隔離標識(藍色)。2、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同種感染性疾病、同種病原體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床間距宜大于1.1米。3、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

4、易感人群。加強傳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離患者、嚴格限制探視制度;加強病室的消毒和管理,診療用品盡可能專用或用后消毒;醫(yī)務人員做好標準預防和手衛(wèi)生等工作,各項操作和護理放在最后進行。4、按傳染病室管理,嚴格終末消毒。一、空氣傳播:帶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過空氣流動導致的疾病傳播。如:開放性肺結核、麻疹、水痘等空氣傳播的疾病。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隔離措施:1、患者的隔離:11若無條件收治時,應盡快轉送至有條件收治的醫(yī)院,并注意轉運過程中醫(yī)務人員、駕駛員的防護。12限制探視,減少或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如需要轉運或外出時,患者病情允許應戴外科口罩。并通知相應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其他患者

5、、醫(yī)務人員和環(huán)境表面的污染。13嚴格病室的空氣、物體表面消毒,按傳染病室管理。14產生的醫(yī)療廢物按感染性廢物處置。2、醫(yī)務人員的防護:21進入病室戴帽子、口罩,有可能產生噴濺時,戴護目鏡或面罩、穿隔離衣。當接觸患者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戴手套。22離開病室前按要求摘脫,進行手衛(wèi)生,防止病原體擴散。二、飛沫傳播:接觸經飛沫傳播的疾病,如:病毒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經飛沫傳播的疾病。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隔離措施:1、患者的隔離:應遵循隔離的管理要求。2、醫(yī)務人員的防護:2.1 1米以內近距離操作時,應戴帽、外科口罩,進行有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護理操作時

6、,應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穿隔離衣;當接觸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戴手套。2.2離開病室前按要求摘脫,并正確處理使用后物品,進行手衛(wèi)生,防止病原體擴散。2.3嚴格限制探視,必要時探視者戴外科口罩,保持與患者相隔距離1米以上。三、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手、媒介物直接或間接接觸導致的傳播。如: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等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隔離措施:1、患者的隔離:11應限制患者的活動范圍,減少探視。必要時探視者應穿隔離衣,離開前洗手。12應減少轉運,若需要轉運時,應通知相應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對其他患者、醫(yī)務人員和環(huán)境物體表面的污染。13使用過的病號服和被服

7、,應另外放置于黃色垃圾袋內,扎緊袋口,外貼“感染”字樣,送洗衣房先浸泡消毒后清洗。14加強病室通風,按傳染病室管理,加強物體表面消毒和清潔工作,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15產生的醫(yī)療廢物按感染性廢物處置。2、醫(yī)務人員的防護:21接觸隔離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在執(zhí)行操作和進行護理活動的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飛濺時,應戴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時,應穿隔離衣。22離開隔離病室前,應摘除手套,洗手或手消毒。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更換清洗與消毒。備注:1、當患者有多種傳播途徑的疾病時,應兼顧多種隔離措施。2、急性傳染性非典型

8、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的隔離措施按相關文件要求執(zhí)行。醫(yī)院消毒隔離制度一、醫(yī)護人員上班時應衣帽整潔,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遵守消毒滅菌原則,接觸病人前后應及時洗手,進行無菌操作必須戴口罩、帽子。二、室內布局合理,分區(qū)明確,標志清楚。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或備有手消毒設施。三、無菌物品按滅菌日期依次放入專柜,過期重新滅菌; 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常用無菌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棉球、紗布等)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提倡使用小包裝。四、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9、最好采用小包裝。五、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次,容器每周滅菌次。六、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y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y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癥病人用過的醫(y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七、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體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時,應即時以用含有效氯500mg/L 1000mg/L含氯消毒劑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應先消毒、洗凈、再晾干。不同的區(qū)域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

10、,定期消毒。八、彎盤、治療碗、藥杯、體溫計等用后應立即消毒處理。九、加強各類監(jiān)護儀器設備、衛(wèi)生材料等的清潔與消毒管理。十、連續(xù)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未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十一、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必須進行終未消毒處理。十二、病人被服每周更換l次,特殊情況下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的衣物。十三、餐具、便器應固定使用,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和終未消毒。十四、垃圾置塑料袋內,封閉運送。醫(y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應分開裝運;感染性垃圾置有明顯標識的黃色塑

11、料袋內,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十五、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jù)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隔離措施。患者的安置原則應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十六、各種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未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漏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十七、對傳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傳染病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傳染性引流液、體液等標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醫(yī)院醫(yī)療廢物管理制度1、醫(yī)療廢物先由產生科室應按感染性

12、、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等分類收集裝入黃色廢物袋內,再由后勤處專人每日上、下午各收集1次。2、SARS等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yī)療廢物使用雙層黃色廢物袋,注明“高度感染性廢物”,并及時密封。3、廢棄的細胞遺傳毒性、放射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裝入紅色廢物袋內。4、損傷性廢物裝入防滲透、防銳器穿透的密閉容器內。5、盛裝的醫(yī)療廢物達到包裝袋3/4時,將包裝的袋口封嚴密,外貼醫(yī)療廢物專用標簽,并注明產生科室、日期和廢物類型。6、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等醫(yī)療廢物按“一次性使用無菌醫(yī)療用品管理制度”執(zhí)行。7、隔離的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排泄物,按照國家規(guī)定嚴格消

13、毒,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8、醫(yī)療廢物由后勤處指定專人負責運送,每天從各科室將分類包裝的醫(yī)療廢物運送至醫(yī)院內醫(yī)療廢物暫時貯存點。9、運送人員先檢查包裝物的標簽及封口等是否符合要求,運送過程中禁止丟棄醫(yī)療廢物。10、醫(yī)療廢物由后勤處專人負責保管;轉交市定點醫(yī)療廢物處置中心焚燒處理。11、醫(yī)療廢物存放處應有防鼠、防蚊蠅、防蟑螂的安全措施;并設有明顯的醫(yī)療廢物標識和“禁止吸煙、飲食”的警示標識。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12、嚴格實行醫(yī)療廢物轉移聯(lián)單制度。醫(yī)療廢物轉移聯(lián)單由臺州市醫(yī)療廢物處置中心和我院醫(yī)療廢物專職人員交接時共同填寫,資料保存5年。13、醫(yī)療廢物轉運出去后,及時對

14、貯存點、運送工具等設施進行消毒、清潔處理,即每日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噴酒消毒,半小時后清掃沖洗。14、加強對人員醫(y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理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要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yè)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臺州市中心醫(yī)院醫(yī)療廢物處理流程臨床、醫(yī)技科室后勤處醫(yī)療廢物處置中心院感科2、分類收集1、臨床、醫(yī)技科室醫(yī)療廢物產生開 始4、專用通道、工具,專人轉運結束6、醫(yī)療廢物接收、雙簽名確認7、焚燒處理5、院內醫(yī)療廢物暫存處暫存3、醫(yī)療廢物接收、雙簽名確認全程監(jiān)控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管理制度一、用于洗手的皂液應當置于潔凈的容器內,容器應當定期清潔和消毒,使用的固體肥皂應保持干燥;二、外

15、科洗手,用于盛裝皂液的容器應當每周進行清潔消毒,對容器進行清潔消毒時,棄去容器內剩余的皂液;三、用于外科刷手的海棉、毛刷及指甲刀等用具應當一用一滅菌或者一次性使用,洗手池應當每日清潔;洗手后使用無菌巾擦手,盛裝無菌巾的容器應當干燥、滅菌;四、手衛(wèi)生基本原則: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可見污染時,應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動水洗手。2、如果手部沒有可見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五、下列情況下醫(yī)務人員應先洗手,然后再進行衛(wèi)生手消毒: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為傳染病病人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病人污物之后。六、醫(yī)務人員外科手消毒:1、

16、基本原則:先洗手,后消毒:不同病人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2、洗手方法:1)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洗手前先摘除手部飾物,修剪指甲。2)取適量清潔劑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認真揉搓。清潔雙手時,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膚的皺褶處。3)在流動水下沖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4)用干手物品徹底擦干。3、手消毒方法:、1)根據(jù)廠家的建議,取適量的手消毒劑。2)認真揉搓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包括指尖、指縫和拇指等:揉搓時間按照產品的使用說明,一般揉搓26分鐘。3)流動水下沖凈,無菌巾擦干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的皮膚?;虬磸S家的建議自然干燥

17、。七、手衛(wèi)生必備設施:A應用流動水洗手:B水龍頭應該為肘式或非手觸式:C清潔劑宜選用皂液:D 配備合格快速手消毒劑;E干手物品宜使用紙巾。八、注意事項:1、沖洗時避免水濺濕洗衣服。2、在整個手消毒過程中應保持手指朝上,使手的位置高于肘部。3、用后指甲清潔器、揉搓用品應放到指定容器中,一用一滅菌。4、不能佩戴假指甲、戒指。5、摘除手套后應清潔雙手后再進行其他操作。醫(yī)務人員職業(yè)暴露防護制度一、醫(yī)務人員常發(fā)生的意外損傷醫(yī)務人員最常發(fā)生的損傷是銳器傷,尤其是針刺損傷,常見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職業(yè)經驗;心理壓力過重等。二、預防醫(y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應堅持標準預防原則。1、標準預防的核心內容

18、包括:認定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y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yī)務人員傳至病人。據(jù)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2、標準預防的具體措施包括: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y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y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

19、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fā)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y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醫(y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fā)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護理操作時必需戴雙層手套。醫(y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y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對病人用后的醫(yī)療器械、器具應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三、發(fā)生

20、意外損傷后的處理程序:1)保持鎮(zhèn)靜2)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污染的粘膜。3)如有傷口,應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4)受傷部位的消毒: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5)發(fā)生意外損傷后,立即報告醫(y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yè)暴露報告表,以便進行調查、監(jiān)控、隨訪。6)感染風險的評估及提出整改措施。7)高風險時藥物預防:例如:被HBV陽性病人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損傷,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同時進行血液乙肝標志物檢查,陰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間隔)。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