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功率 同步練習蘇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功率 同步練習蘇科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功率課堂鞏固1.把1t混凝土搬運到3m高的樓層面上,可以用人力搬,也可以用吊車吊。搬完這批混凝土人所做的功吊車對混凝土做的功。但完成這項工作,吊車比人需要的時間。這表明:做功的問題不僅有做多做少之分,還應該有之分。物理學里引入功率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做功的。2.我們把物體在所完成的,叫做功率。功率的計算公式是。3.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率的單位是。另外,功率還常用和做單位。4.完成下列單位換算100WJ/s, 2.5MWkWW。5.用100N的力拉小車,小車10s內(nèi)在力的方向上前進了50m,拉力做的功是J,拉力的功率是W。6.馬拉著重1000N的車在5min里勻速前進了2000m,如果車受到的阻力
2、是車重的0.1倍,則在這段時間內(nèi),馬拉車做了J的功,馬的功率是W。7.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時的功率可達1kW。若某運動員以此功率騎車1min,他能夠做功J。8.起重機在5s內(nèi)將一個重2104N的集裝箱勻速提高2m,在這個過程中起重機的拉力做了J的功,它的功率是W。若起重機又將集裝箱水平移動了3m,此時拉力做功J,它的功率是W。9.下列單位中,不是功率單位的是A.瓦特B.焦耳C.千瓦D.焦耳/秒10.下列關于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體做功時間越長,功率越大C.物體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體做功時間越短,功率越大11.甲、乙兩位體重相同的同學,利用跳臺階測量自己身體的輸出
3、功率,測出甲跳20個來回所花的時間比乙多,如果他們做的功和做功的功率分別是W甲、P甲和W乙、P乙,那么下列關系中正確的是A. W甲W乙P甲P乙B. W甲W乙P甲P乙C. W甲W乙P甲P乙D. W甲W乙P甲P乙12. 兩臺機器同時做功,甲機器做的功是乙機器做的功的2/3,甲做功所用的時間與乙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值是43,則甲、乙兩臺機器的功率之比是A.21B.12C.89D.9813.一臺機器的功率是750瓦,它表示的意思是:( )A.這臺機器1分鐘做的功是750瓦 B.這臺機器1分鐘做的功是750焦耳C.這臺機器1秒鐘做的功是750焦耳D.這臺機器1秒鐘做的功是750瓦14.體育課上,甲、乙兩同學
4、進行爬竿比賽,甲從某一位置勻速爬上竿頂用時9s,乙從同一位置勻速爬到竿頂用時10s。若甲、乙兩人體重之比為5:6,則他們爬竿的功率之比是A.4:3B.3:4C.27:25D.25:2715.一輛汽車以36千米/時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發(fā)動機的功率是60千瓦,求:(1)10分鐘內(nèi)汽車發(fā)動機做了多少功?(2)這輛汽車受到的阻力是多少牛?課后提升16.甲、乙兩輛功率相等的汽車,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勻速通過的路程之比為2:1,那么A.它們的牽引力之比為1:2B.它們的牽引力之比為2:1C.它們做的功之比為1:2D.它們做的功之比為2:117.小華同學騎著自行車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的功率約
5、為70W,則他騎車時所受的阻力約為A2000N B200N C20N D2N圖118. 小明同學用一個距離手3m高的定滑輪拉住重100N的物體,8s內(nèi)從滑輪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動4m,如圖所示,若不計繩重和摩擦,他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別是 A200J ,25W B300J 37.5WC400J ,50W D500J62.5W19.用拖拉機耕地時,一般都行進得較慢,這是為了A.減少機器損耗B.獲得較大的牽引力C.節(jié)省燃油D.減小阻力20.如圖11.5.1所示的裝置中,重30牛的物體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以10厘米/秒的速度沿水平桌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半分鐘,此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2牛,(不計機械內(nèi)部摩擦和機械
6、自重)求:(1)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2)拉力所做的功(3)拉力的功率圖11.5.121.一輛大型運輸車,長40m,質(zhì)量為30t,勻速通過長260m的山洞時,所用時間為30s,它以同樣速度通過一座橋時,所用時間為24s,若車行駛時所受阻力為車重的02倍,g取10Nkg,求:(1)橋的長度。(2)運輸車過橋時的功率。課堂鞏固1. 等于; 短; 快慢; 快慢2。單位時間; 功; P= w / t3. 瓦特(瓦) 千瓦; 兆瓦; 填“馬力”也可4. 100; 2500 ; 2.51065. 5000; 50006. 2105; 666.7 7. 6104 8. 4104 , 8000; 0; 09. B 10. C 11. C 12. B 13. C 14. D15. 3.6107 J ; 6000 課后提升16. A 17. C 18. A 19. B20. (1) 6 N; (2) 18 J ; (3) 0.6 W21. 200 m ; 6104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