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白居易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白居易詩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白居易與元 白詩派的詩歌風(fēng)格 與韓孟詩派同時稍后 中唐詩壇又崛起了以白居易 元稹為代表的元白詩派 這派詩 人重寫實 尚通俗 走上了一條與韓孟詩派完全不同的創(chuàng)作道路 清人趙翼說 中唐詩 以韓 孟 元 白為最 韓 孟尚奇警 務(wù)言人所不敢言 元 白尚坦易 務(wù)言人所共欲 言 元白詩派的重寫實 尚通俗的詩風(fēng) 其遠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 風(fēng) 詩和漢魏樂 府民歌 其近源則是安史之亂以來一批具有寫實傾向的詩人創(chuàng)作 尤其是偉大詩人杜甫的 創(chuàng)作 如有名的 三吏 三別 兵車行 悲陳陶 哀江頭 等 這些詩作有兩點 最值得注意 一是繼承了古樂府的形式 自擬新題 緣事而發(fā) 寫真實實事 親身見聞 二是以樸實真切的語言乃至口語入詩 力求通俗淺顯 白居易繼承杜甫寫實傳統(tǒng)的意識是 非常明確的 元稹則更欣賞杜詩通俗化的傾向 在這一詩歌通俗化的過程中 張籍 王建 元 白等人由于詩風(fēng)相近 成為元白詩派的主要成員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重要的大詩人 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 以其對通俗性 寫實性 的突出強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 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詩 2800 余首 有 詩王 之稱 他將自己的詩歌分為四類 諷諭詩之外 還 有閑適詩 感傷詩 雜律詩 前兩類體現(xiàn)著他的兼濟 獨善之道 所以最受重視 白居易的詩 在他在世時便已廣泛流傳 甚有影響 使他頗感自豪 白居易在 與元 九書 中說 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千里 凡鄉(xiāng)校 佛寺 逆旅 行舟之中 往往有題仆詩 者 土庶 僧徒 孀婦 處女之口 每每有詠仆詩者 元鎮(zhèn)也說白居易之詩 二十年間 禁省 觀寺 郵候 墻壁之上無不書 王公 妾婦 馬走之口無不適 至于繕寫模勒街賣 于市井 或持之以交酒茗者 處處皆是 白居易的詩在當(dāng)時流傳廣泛 上自宮廷 下至 民間 處處皆是 一個人的詩作 在當(dāng)代即產(chǎn)生這樣的社會效果 在古代是極少見的 不 但如此 白居易詩當(dāng)時還獲得了很大的國際名聲和眾多的國外讀者 日本 新羅 今朝鮮 日南 今越南 等國 都有傳寫 據(jù)史料載 當(dāng)時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經(jīng)抄寫過許多白居易 的詩 藏之秘府 暗自吟誦 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 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 人 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梢砸姷揭盟脑娢?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 中國唐代詩歌的風(fēng)云人物 契丹國王親自將白詩譯成契丹文字 詔番臣誦讀 2 白詩對后世文學(xué)影響巨大 晚唐皮日休 陸龜蒙 聶夷中 羅隱 杜荀鶴 宋代王禹 偁 梅堯臣 蘇軾 張耒 陸游及清代吳偉業(yè) 黃遵憲等 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 從白居易一生仕途看 雖多為官 但總不順利 老是處于一種憂憤不安的狀態(tài)中 作 為一個詩人 卻成就極大 可以說名動朝野 甚至婦孺皆知 大概因為他青少年時期的顛 沛流離和以后的數(shù)次被貶 多為外官 經(jīng)歷極廣 對社會有較深刻的了解 才使他得以成 為千古不朽的大詩人 在詩風(fēng)上 繼承了 詩經(jīng) 樂府古詩和杜甫歌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又采 用了當(dāng)時民歌的自由句法 形成了自己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風(fēng)格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 長恨歌 琵琶行 賦得古原草送別 錢塘湖春行 暮江 吟 憶江南 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直中書省 長相思 題岳陽樓 觀 刈麥 宮詞 問劉十九 買花 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 等 二 白居易詩歌的風(fēng)格 一 通俗 敘事直切 描繪真實 明白曉暢 平易淺顯 叫做通俗 白居易有意識地追求通俗 蘇軾評之曰 白俗 王安石評之 白俚 高棅在 唐詩 品匯總序 中美之為 務(wù)在分明 清代的沈德潛稱之為 淺易 說詩晬語 平易近 人 唐詩別裁評語 宋代惠洪 冷齋夜話 云 白樂天每作詩 令老嫗解之 問曰 解否 嫗曰解 則錄之 不解則易之 可見白居易的通俗 是經(jīng)過修改加工的產(chǎn)物 白居 易的好友 新樂府運動的參加者張籍的詩 也平易曉暢 王安石在 題張司業(yè)詩 中說 看似尋常最奇崛 成則容易卻艱辛 這就表明 通俗是來之不易的 在唐代詩人中 從理論到實踐都提倡通俗的 是白居易和元稹 他倆是詩友 又是摯 友 世稱元白 他們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 由于他們主張通俗 就大大促進了中唐詩歌 的改革 特別是白居易 影響最大 他的 與元九書 可以說是中唐詩歌改革的綱領(lǐng) 其 中 生動地描繪了他的詩對當(dāng)時社會各階層的巨大影響 上至王宮貴族 達官顯要 下至 黎民百姓 販夫歌伎 無不喜誦白詩 為何白詩能產(chǎn)生如此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呢 其中一 個重要因素 就是通俗 那么 通俗的特點究竟何在呢 在 新樂府序 中 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biāo)準(zhǔn)是 其 辭質(zhì)而徑 欲見之者易諭也 其言直而切 欲聞之者深誡也 其事核而實 使采之者傳信 也 其體順而肆 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 新樂府序 這里的 質(zhì)而徑 直而切 核而實 順而肆 分別強調(diào)了語言須質(zhì)樸通俗 議論須直白顯露 寫事須言必有據(jù) 形式須流利暢達 具有歌謠色彩 也就是說 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 又淺顯易懂 還 3 便于入樂歌唱 才算達到了極致 這里提出的質(zhì) 徑 直 切四條標(biāo)準(zhǔn)都有來歷 其涵義 與所謂 俚俗 絕不相同 根據(jù)典據(jù) 可知 質(zhì) 的意思是質(zhì)實 真實 徑 的意思是不 費言 不迂曲 直 的意思是坦直真率 切 的意思是表達 包括運用比興等手法 真 切易曉 簡言之就是 質(zhì)樸 率真 切實 作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 白居易所提倡的通 俗 開一代詩風(fēng) 成為中唐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巨大潮流 白居易不僅在理論上提倡通俗 而 且在創(chuàng)作上也實踐通俗 他的 秦中吟 新樂府 就是推行通俗詩風(fēng)的力作 通俗既追求藝術(shù)表達的淺顯 又追求思想內(nèi)容的深刻 因此 它淺而深 而不是淺而 薄 它淺中藏深 寓深于淺 淺 顯示出它的通脫 俗拙 深 表明了它的深刻 充實 葉燮 原詩 云 白居易的 重賦 致仕 傷友 傷宅等篇 言淺而深 意微而顯 薛雪 云 元白詩言淺而思深 意微而詞顯 一瓢詩話 這都道出了通俗的妙處 言淺意 深 平易近人 是通俗的最高境界 俗有通俗和庸俗之分 平易淺顯是通俗 俗不可耐是 庸俗 唐代許多民歌都通俗而有情致 是詩人學(xué)習(xí)的范例 白居易和他的詩友元稹 張籍 李紳 劉禹錫都吸收了民歌的精華 如劉禹錫的 竹枝詞 這是一首明朗流暢 情趣誘人 的好詩 可見通俗的詩是不卑俗也不淺薄的 在詩歌批評領(lǐng)域里 俗 是一個應(yīng)用對象十分寬泛甚至隨意而且隨時間間距而變動 隨評價者的趣味和古典意識的變化而變化的負面評語 接近世情 內(nèi)容普通 情調(diào)不高的 被稱為俗 新興的 特別是有民間下層背景的理所當(dāng)然地被稱為俗 使用過多 老套的形 式和手法也被稱為俗 任何形式和手法 任何題材 只要在評論者看來使用不當(dāng) 太冒險 或太一般 都可能被視為俗氣 鮑照曾被齊梁人視為俗 李白 杜甫也曾被宋人視為俗 其他小一些的詩人更不必說了 白居易詩歌淺切平易的語言風(fēng)格是大家公認的事實 用語流便 平常事 口頭語 眼 前景 意到筆隨 稱心而出 隨筆抒寫 意深而詞淺 很少使用典故 僧惠洪 冷齋夜 話 甚至說 白居易詩成之后 老嫗解則錄之 不解則易之 此話雖不能視為信談 但 至少可以說明白詩的通俗平易 應(yīng)該指出的是 白居易詩歌語言的平易曉暢 是千錘百煉 后達到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 并非信手拈來 正像趙翼所說 看是平易 其實精純 劉熙載 藝概 詩概 也曾經(jīng)指出這一點 常語易 奇語難 此詩之初關(guān)也 奇語易 常語難 此詩之重關(guān)也 香山用常得奇 此境良非易到 宋人周必大也曾經(jīng)指出 香山 詩語平易 文體清駛 疑若信手而成者 閑觀遺稿 則竄定甚多 由此可見其良苦的匠 心 而袁枚的 平淡 也并非矢口而道 他所追求的是大巧之樸 濃后之淡 慘淡經(jīng)營之 后的不經(jīng)意 4 元 白之詩 之所以能風(fēng)靡天下 雄視百代 同詩人錘煉字句有關(guān) 因此 元 白之 通俗 絕非粗制濫造 而是千錘百煉的 在錘煉過程中 詩人盡量采用民間語言 以口語 入詩 并對口語進行加工改造 惟求詞能達意 明白曉暢 所以白詩能夠雅俗共賞 俗與 雅 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而是相反相成的 要俗中有雅 雅中有俗 有雅有俗 方 為上乘 元白之詩 就是如此 長恨歌 就是這樣的作品 上至王公貴族 文人雅士 下 至黎民百姓 凡夫俗子 無不喜愛 故吏部 禮部選舉人才 常以白居易的詩為評判的標(biāo) 準(zhǔn) 而廣大的人民則以會吟詠白詩為榮 連長安的歌伎都以會吟誦白詩而抬高了身價 由 此可見 白居易的詩風(fēng)是俗中有雅 雅中元 白之通俗 絕非粗制濫造 而是千錘百煉的 在錘煉過程中 詩人盡量采用民間語言 以口語入詩 并對口語進行加工改造 惟求詞能 達意 明白曉暢 所以白詩能夠雅俗共賞 俗與雅 沒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而是相反 相成的 要俗中有雅 雅中有俗 有雅有俗 方為上乘 元白之詩 就是如此 正如葉燮 在 原詩 中所說 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 至于元稹詩風(fēng) 也是如此 二 輕艷 通俗 在不同詩人的筆下 會有不同的色彩 雖然元白都以通俗著稱 但因他們氣質(zhì) 性格 出身 經(jīng)歷 習(xí)慣 興趣等等的差異 其詩風(fēng)也迥然有別 蘇軾說 元輕白俗 這里用了一個 輕 字就把元白的詩風(fēng)區(qū)別開來了 元稹雖也通俗 但卻俗而輕 白居易 則俗而不輕 所謂輕 絕非輕薄 輕佻 而是輕淺 輕艷 它雖也尚俗 但色澤鮮潤 色 彩斑斕 兼纖秾 繁縟之美 而白居易則崇尚一個 淡 字 故元稹為艷俗 白居易則淡 俗 白詩的通俗是淺 淡 清 元詩是輕 濃 艷 元稹的輕艷自有特色 它色彩濃 密 度稠 層次厚 甚至給人以膩的感覺 并時有雕琢的痕跡 唐代的李肇在 國史補 中說 學(xué)淺切與白居易 學(xué)淫靡于元稹 俱名為 元白體 這種評價對元稹雖有微詞 但的 確指明了元白之間詩風(fēng)的區(qū)別 元 白詩風(fēng) 對于新樂府運動起過巨大的促進作用 元 白詩派的四人中 風(fēng)格也各 有特色 成就也自有不同 張 王成就遜于元 白 影響也不及元 白 就元 白而言 則元遜于白 白詩質(zhì)樸平實 剴切深刻 一針見血 一目了然 平淡自然 活潑自如 現(xiàn) 實主義精神很強 剴切 諷喻 下面重點賞析幾首白居易的代表作 秦中吟 是組詩 共十首 一吟悲一事 集中暴露了官場的腐敗 權(quán)貴們的驕奢 淫逸及其對勞苦民眾的多重欺壓 如 重賦 直斥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剝奪 奪我身上 暖 買爾眼前恩 傷宅 揭露達官貴人為富不仁 廚有臭敗肉 庫有貫朽錢 卻 忍 5 不救饑寒 如 輕肥 意氣驕滿路 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 人稱是內(nèi)臣 朱紱皆大夫 紫綬悉將軍 夸赴軍中宴 走馬去如云 樽罍溢九醞 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 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 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 注釋 朱紱 f 古代貴族穿的一種禮服 擘 b i 分開 衢 q 秦中吟 十首之一 詩題 輕肥 輕裘肥馬 取自 論語 雍也 中的 乘肥馬 衣輕裘 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開頭四句 先寫后點 突兀跌宕 繪神繪色 意氣之驕 竟可滿路 鞍馬之光 竟可 照塵 這不能不使人驚異 正因為驚異 才發(fā)出 何為者 干什么的 的疑問 從而引出 了 是內(nèi)臣 的回答 內(nèi)臣者 宦官也 宦官不過是皇帝的家奴 憑什么驕橫神氣以至于 此 原來 宦官這種腳色居然朱紱 紫綬 掌握了政權(quán)和軍權(quán) 怎能不驕 怎能不奢 夸赴軍中宴 走馬去如云 兩句 與 意氣驕滿路 鞍馬光照塵 前呼后應(yīng) 互相補充 走馬去如云 就具體寫出了驕與夸 這幾句中的 滿 照 皆 悉 如云 等 字 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出赴軍中宴的內(nèi)臣不是一兩個 而是一大幫 軍中宴 的 軍 是指 保衛(wèi)皇帝的神策軍 此時 神策軍由宦官管領(lǐng) 宦官們更是飛揚跋扈 為所欲為 前八句 詩 通過宦官們 夸赴軍中宴 的場面著重揭露其意氣之驕 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義 緊接六句 通過內(nèi)臣們軍中宴的場面主要寫他們的奢 但也寫了驕 寫奢的文字 與 鞍馬光照塵 一脈相承 而用筆各異 寫馬 只寫它油光水滑 其飼料之精 已意在言 外 寫內(nèi)臣 則只寫食山珍 飽海味 其腦滿腸肥 大腹便便 已不言而喻 食飽心自若 酒酣氣益振 兩句 又由奢寫到驕 氣益振 遙應(yīng)首句 赴宴之時 已然 意氣驕滿路 如今食飽 酒酣 意氣自然益發(fā)驕橫 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 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內(nèi)臣行樂圖 已具有暴露意義 然而詩人的目光并未 局限于此 他又 悄焉動容 視通萬里 筆鋒驟然一轉(zhuǎn) 當(dāng)這些 大夫 將軍 酒醉肴 飽之時 江南正在發(fā)生 人食人 的慘象 從而把詩的思想意義提到新的高度 同樣遭遇 旱災(zāi) 而一樂一悲 卻判若天壤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方法 把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現(xiàn)象并列在一起 詩人不作任何說 明 不發(fā)一句議論 而讓讀者通過鮮明的對比 得出應(yīng)有的結(jié)論 這比直接發(fā)議論更能使 人接受詩人所要闡明的思想 因而更有說服力 末二句直賦其事 奇峰突起 使全詩頓起 6 波瀾 使讀者動魄驚心 確是十分精采的一筆 買花 帝城春欲暮 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 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 酬值看花數(shù) 灼灼百朵紅 戔戔五束素 戔 ji n 堆積的樣子 上張幄幕庇 旁織笆籬護 水灑復(fù)泥封 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xí)為俗 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 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 此嘆無人諭 一叢深色花 十戶中人賦 秦中吟 十首之一 別名 牡丹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 唐國史補 里說 京城貴游 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 車馬若狂 以不耽玩為恥 執(zhí)金召鋪宮圍外寺觀 種以求利 一本有值數(shù)萬者 這首詩 通過對 京城貴游 買牡丹花的描寫 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某些本質(zhì)方面 表現(xiàn)了具有深刻 社會意義的主題 詩人的高明之處 在于他從買花處所發(fā)現(xiàn)了一位別人視而不見的 田舍 翁 從而觸發(fā)了他的靈感 完成了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shù)構(gòu)思 全詩分兩大段 人人迷不悟 以上十四句 寫京城貴游買花 以下六句 寫田舍翁看買花 一開頭用 帝城 點地點 用 春欲暮 點時間 春欲暮 之時 農(nóng)村中青黃不接 農(nóng)事又加倍繁忙 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長安城中 卻 喧喧車馬度 忙于 買花 喧 喧 屬于聽覺 車馬度 屬于視覺 以 喧喧 狀 車馬度 其男顛女狂 笑語歡呼 的情景與車馬雜沓 填街咽巷的畫面同時展現(xiàn) 真可謂聲態(tài)并作 下面的 共道牡丹時 相隨買花去 是對 喧喧 的補充描寫 借車中馬上人同聲相告的 喧喧 之聲點題 用 筆相當(dāng)靈妙 這四句寫 買花去 的場面 為下面寫以高價買花與精心移花作好了鋪墊 接著便是 這些驅(qū)車走馬的富貴閑人為買花 移花而揮金如土 灼灼百朵紅 戔戔五束素 一株開 了百朵花的紅牡丹 價值竟相當(dāng)于二十五匹帛 其昂貴何等驚人 那么 上張幄幕庇 旁 織笆籬護 水灑復(fù)泥封 移來色如故 其珍惜無異珠寶 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只作客觀描繪 直到 人人迷不悟 才表露了作者的傾向性 然而那 迷不悟 的確切含義是什么 仍有待于進一步點明 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 往往在結(jié)尾抽象地講道 理 發(fā)議論 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 當(dāng)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 發(fā)出 人 人迷不悟 的感慨之時 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位從啼饑號寒的農(nóng)村 偶來買花處 的 田舍翁 看見他在 低頭 聽見他在 長嘆 這種極其鮮明 強烈的對比 揭示了當(dāng)時社會生活 7 的本質(zhì) 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 低頭獨長嘆 的特寫鏡頭 并從 低頭 的表情與 長 嘆 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臺詞 僅僅買一叢 灼灼百朵紅 的深色花 就要揮霍掉十戶 中等人家的稅糧 這一警句使讀者恍然大 悟 那位看買花的 田舍翁 倒是買花錢的 實際負擔(dān)者 推而廣之 這些 高貴 的買花者 衣食住行 不都來源于從勞動人民身上 榨取的 賦稅 詩人借助 田舍翁 的一聲 長嘆 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 敢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譜寫人民的心聲 這是十分可貴的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 817 初夏 當(dāng)時白居易在江州 今江西九江 司馬任上 這 是一首紀游詩 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 全詩短短四句 從內(nèi)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 奇警的地方 只不過是把 山高 地深 時節(jié)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 的景物節(jié)候 做了一番記述和描寫 但細讀之 就 會發(fā)現(xiàn)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 卻寫得意境深邃 富于情趣 詩的開首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兩句 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 正 屬大地春歸 芳菲落盡的時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 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一片始盛的桃花 我們從緊跟后面的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一句可以得知 詩人在登臨之 前 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 而惱怒 而失望 因此當(dāng)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 眼簾時 該是使人感到多么的驚異和欣喜 詩中第一句的 芳菲盡 與第二句的 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yīng)的 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 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 突變到驚異 欣喜 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開頭 詩人著意用了 人間 二字 這意味著這一奇遇 這一勝景 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 即仿佛從人間的現(xiàn)實世界 突然步入到一個什么仙境 置身于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fā)下 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 此中來 他想到 自己曾因為惜春 戀春 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 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 原來春并未歸去 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 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 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 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 形象美麗 而且還把春 光擬人化 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 可以轉(zhuǎn)來躲去 不 豈只是有腳而已 你看它 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 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 天真可愛 活靈活現(xiàn) 如 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 熱愛 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 是寫不出來的 這首小詩的佳處 8 正在立意新穎 構(gòu)思靈巧 而戲語雅趣 又復(fù)啟人神思 惹人喜愛 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 的又一珍品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這首詩可以說是邀請朋友前來小飲的勸酒詞 給友人備下的酒 當(dāng)然是可以使對方致 醉的 但這首詩本身卻是比酒還要醇濃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酒是新釀的酒 未濾清時 酒面浮起酒渣 色微綠 細 如蟻 稱為 綠蟻 爐火又正燒得通紅 這新酒紅火 大約已經(jīng)擺在席上了 泥爐既小 巧又樸素 嫣紅的火 映著浮動泡沫的綠酒 是那樣地誘人 那樣地叫人口饞 正宜于跟 一二摯友小飲一場 酒 是如此吸引人 但備下這酒與爐火 卻又與天氣有關(guān) 晚來天欲雪 一場暮 雪眼看就要飄灑下來 可以想見 彼時森森的寒意陣陣向人襲來 自然免不了引起人們對 酒的渴望 而且天色已晚 有閑可乘 除了圍爐對酒 還有什么更適合于消度這欲雪的黃 昏呢 酒和朋友在生活中似乎是結(jié)了緣的 所謂 酒逢知己千杯少 所謂 獨酌無相親 說明酒還要加上知己 才能使生活更富有情味 杜甫的 對雪 有 無人竭浮蟻 有待至 昏鴉 之句 為有酒無朋感慨系之 白居易在這里 也是雪中對酒而有所待 不過所待的 朋友不像杜甫彼時那樣茫然 而是可以招之即來的 他向劉十九發(fā)問 能飲一杯無 這是生活中那愜心的一幕經(jīng)過充分醞釀 已準(zhǔn)備就緒 只待給它拉開帷布了 詩寫得很有誘惑力 對于劉十九來說 除了那泥爐 新酒和天氣之外 白居易的那種 深情 那種渴望把酒共飲所表現(xiàn)出的友誼 當(dāng)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 生活在這里顯示了 除物質(zhì)的因素外 還包含著動人的精神因素 詩從開門見山地點出酒的同時 就一層層地進行渲染 但并不因為渲染 不再留有余 味 相反地仍然極富有包蘊 讀了末句 能飲一杯無 可以想象 劉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 詩之后 一定會立刻命駕前往 于是 兩位朋友圍著火爐 忘形到爾汝 地斟起新釀的酒 來 也許室外真的下起雪來 但室內(nèi)卻是那樣溫暖 明亮 生活在這一剎那間泛起了玫瑰 色 發(fā)出了甜美和諧的旋律 這些 是詩自然留給人們的聯(lián)想 由于既有所渲染 又簡 練含蓄 所以不僅富有誘惑力 而且耐人尋味 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 而是醇醪 可以 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9 暮江吟 是白居易 雜律詩 中的一首 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 在一 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 前兩句寫夕陽落 照中的江水 一道殘陽鋪水中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 不說 照 卻說 鋪 這是因為 殘陽 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 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 確像 鋪 在江上 很形象 這個 鋪 字也顯得平緩 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 給人以親切 安閑的感覺 半江瑟瑟半江 紅 天氣晴朗無風(fēng) 江水緩緩流動 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 受光多的部分 呈現(xiàn)一片 紅 色 受光少的地方 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 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xiàn)出的兩種顏色 卻表現(xiàn)出殘 陽照射下 江上細波粼粼 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 詩人沉醉了 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 景物描寫之中了 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 詩人流連忘返 直到初月升起 涼露下降的時候 眼前呈 現(xiàn)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 詩人俯身一看 呵呵 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 這綠 草上的滴滴清露 多么像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 用 真珠 作比喻 不僅寫出了露珠的 圓潤 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 露珠閃爍的光澤 再抬頭一看 一彎新月初升 這真 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 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 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 壓縮在一句 詩里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 想起此時正是 九月初三夜 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 直接抒情 把感情推向高潮 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 露 月 視覺形象的描寫 創(chuàng)造出多么和諧 寧靜的意境 用這樣新穎 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 描容繪形 令人嘆絕 由描繪暮江 到贊美月露 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 而 九月初三夜 的 夜 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 它 上與 暮 接 下與 露 月 相連 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 一直玩賞到月上露 下 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 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 822 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當(dāng)時朝政昏暗 牛李黨 爭激烈 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 自求外任 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 愉快的心情 途次所見 隨口吟成 格調(diào)清新 自然可喜 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詩是長慶三或四年春 823 824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提起西湖 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 10 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湖上初晴后雨 讀了白居易這詩 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 笑的西施的面影 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樂天在杭州時 有關(guān)湖光山色的題詠很多 這詩處處扣緊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 把剛剛 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 描繪得生意盎然 恰到好處 孤山寺北賈亭西 孤山在后湖與外湖之間 峰巒聳立 上有孤山寺 是湖中登覽勝 地 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biāo)志 賈亭在當(dāng)時也是西湖名勝 有了第一句的敘述 這第二句 的 水面 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 春水新漲 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 太空里 舒卷起重重疊疊的白云 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 故曰 云腳低 水面初平云 腳低 一句 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 接下兩句 從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中 把春的活力 大 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鶯是歌手 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 光 燕是候鳥 春天又從北國飛來 它們富于季節(jié)的敏感 成為春天的象征 在這里 詩 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 而他的用筆 則是細致入微的 說 幾處 可見不是 處 處 說 誰家 可見不是 家家 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jié) 這樣 早鶯 的 早 和 新燕 的 新 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 把兩者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因為是 早鶯 所 以搶著向陽的暖樹 來試它滴溜的歌喉 因為是 新燕 所以當(dāng)它啄泥銜草 營建新巢的 時候 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 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 園柳變鳴禽 登池上樓 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 為人傳誦 正由于他寫出了季節(jié)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 這詩在意 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 范圍上寬廣的 它從 孤山 一句生發(fā)出來 后四句專寫 湖東 景色 歸結(jié)到 白沙堤 前面先點明環(huán)境 然后寫景 后面先寫景 然后點明環(huán) 境 詩以 孤山寺 起 以 白沙堤 終 從點到面 又由面回到點 中間的轉(zhuǎn)換 不見 痕跡 結(jié)構(gòu)之妙 誠如薛雪所指出 樂天詩 章法變化 條理井然 一瓢詩話 這種 章法 上的 變化 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 倘不細心體察 是難以看出它的 條理 的 亂花 淺草 一聯(lián) 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 然而它和 白沙堤 卻有緊密的聯(lián)系 春天 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 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 游人來往最為頻繁 唐時 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fēng)俗極盛 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 詩用 沒馬蹄 來形容這嫩綠的 淺草 正是眼前現(xiàn)成景色 初平 幾處 誰家 漸欲 才能 這些詞語的運用 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 一條線索 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 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 正在急 11 劇發(fā)展之中 從 亂花漸欲迷人眼 這一聯(lián)里 透露出另一個消息 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 開遍 湖上鏡臺里即將出現(xiàn)濃妝艷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 象中有興 有人在 不比死句 續(xù)昭昧詹言 這是一首寫景詩 它的妙處 不在于窮形盡相的工致刻畫 而在于即景寓情 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 寫出 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 所謂 象中有興 有人在 所謂 隨物賦形 所在充滿 王若虛 滹南詩話 是應(yīng)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上陽白發(fā)人 愍怨曠也 白居易 上陽人 紅顏闇老白發(fā)新 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 一閉上陽多少春 玄宗末歲初選入 入時十六今六十 同時采擇百馀人 零落年深殘此身 憶昔吞悲別親族 扶入車中不教哭 皆云入內(nèi)便承恩 臉?biāo)栖饺匦厮朴?未容君王得見面 已被楊妃遙側(cè)目 妒令潛配上陽宮 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 秋夜長 夜長無寐天不明 耿耿殘燈背壁影 蕭蕭暗雨打窗聲 春日遲 日遲獨坐天難暮 宮鶯百囀愁厭聞 梁燕雙棲老休妒 鶯歸燕去長悄然 春往秋來不記年 唯向深宮望明月 東西四五百回圓 今日宮中年最老 大家遙賜尚書號 小頭鞋履窄衣裳 青黛點眉眉細長 外人不見見應(yīng)笑 天寶末年時世妝 上陽人 苦最多 少亦苦 老亦苦 少苦老苦兩如何 君不見昔時呂向美人賦 又不見今日上陽白發(fā)歌 離思 五首 其四 作者 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從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 詩人運用 索物以托情 的比興手法 以精警的詞句 贊美 了夫妻之間的恩愛 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念之情 首二句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是從 孟子 盡心 篇 觀于海者難為 水 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 但 孟子 是明喻 以 觀于 12 海 比喻 游于圣人之門 喻意顯明 而這兩句則是暗喻 喻意并不明顯 滄海無比深廣 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 巫山有朝云峰 下臨長江 云蒸霞蔚 據(jù)宋玉 高唐賦序 說 其云為神女所化 上屬于天 下入于淵 茂如松榯 美若嬌姬 因而 相形之下 別處的 云就黯然失色了 滄海 巫山 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 詩人引以為喻 從字面上看 是說經(jīng)歷過 滄海 巫山 對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了 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 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 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 因而除愛妻之外 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難為水 不是云 情語也 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 但像他們那樣的夫 妻感情 也確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 遣悲懷 詩中有生動描述 因而第三句說自己信步 經(jīng)過 花叢 懶于顧視 表示他對女色絕無眷戀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說明 懶回顧 的原因 既然對亡妻如此情深 這里為什么卻說 半緣 修道半緣君 呢 元稹生平 身委 逍遙篇 心付 頭陀經(jīng) 白居易 和答詩十首 贊 元稹語 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 這里的 修道 也可以理解為專心于品德學(xué)問的修養(yǎng) 然而 尊佛奉道也好 修身治學(xué)也好 對元稹來說 都不過是心失所愛 悲傷無法解脫的 一種感情上的寄托 半緣修道 和 半緣君 所表達的憂思之情是一致的 而且 說 半 緣修道 更覺含意深沉 清代秦朝釪 消寒詩話 以為 悼亡而曰 半緣君 是薄情的表 現(xiàn) 未免太不了解詩人的苦衷了 元稹這首絕句 不但取譬極高 抒情強烈 而且用筆極妙 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 舊悼亡之情 滄海 巫山 詞意豪壯 有悲歌傳響 江河奔騰之勢 后面 懶回顧 半緣君 頓使語勢舒緩下來 轉(zhuǎn)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張弛自如 變化有致 形成一種跌 宕起伏的旋律 而就全詩情調(diào)而言 它言情而不庸俗 瑰麗而不浮艷 悲壯而不低沉 創(chuàng) 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曾經(jīng)滄海 二句尤其為人稱誦-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白居易 詩歌 藝術(shù)風(fēng)格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979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