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案例.doc
《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案例.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案例.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案例題目:《克和千克的認識》 作者:楊火平 武漢市江夏區(qū) 聯(lián)系電話:xxxxxxxxxxxx 人教版《克和千克的認識》教學案例 主題詞: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zhì)量問題,但質(zhì)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用眼睛觀察得到,只能用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zhì)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gòu)知識。 設計思路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nèi)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依據(jù)新課標提出的兩個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 一、用活教材,誘發(fā)學習的動機 教材呈現(xiàn)給我們是一個靜態(tài)的知識,它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些離本地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qū)”,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在本節(jié)課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fā)現(xiàn),學生學會了認識商品的質(zhì)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數(shù)學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為學生提供“做數(shù)學”的機會 傳統(tǒng)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zhì)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教學準備:天平 、彈簧秤 、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實錄: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diào)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zhì)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師:同學們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1:有的后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桿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齊聲說:一只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么我們選什么秤來稱呢? 生:天平。 (教師示范操作,學生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游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只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學生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測)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學生操作活動,稍后,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zhì)量,你有什么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扣子。 生4:1個小發(fā)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須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稱一稱。(如果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shù))(學們紛紛稱方便面、數(shù)學書、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質(zhì)量標注: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學生掂量) 師:如果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學生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里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于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材料袋里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學生相互傳遞,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為什么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出自己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并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 88頁第一題。 2.出示健康秤,同學們排隊稱一稱,并記錄下自己的體重。[小精靈兒童網(wǎng) (五)教學總結(jié):說一說你在這一節(jié)課中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一、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gòu)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shù)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書包等,對克與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zhì)量,這些生活中的數(shù)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拓寬學生體驗的自由空間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潛能,調(diào)動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學生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shù)學書、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著又分小組稱了稱超過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同學換物品,有的同學看指針,活生生的一幅“購物場面”得到了再現(xiàn)。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學生體驗的空間。-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克和千克的認識 人教版 千克 認識 教學 案例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942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