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學設(shè)計1.1趙軍.doc
《《水滴里的生物》教學設(shè)計1.1趙軍.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水滴里的生物》教學設(shè)計1.1趙軍.doc(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水滴里的生物》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gòu)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xiàn)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shù)是不斷發(fā)展的;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制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匯報:觀察燒杯里的水,你觀察到水里有什么?這些結(jié)果你是用什么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么才能知道這杯水里有沒有我們剛才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lǐng)?。?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gòu)造。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diào)節(jié)螺旋(調(diào)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強調(diào) ①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②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③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④輕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①談話:顯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畫在活動記錄上。 ②學生分組觀察。(在學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③匯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匯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并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組制作小組采集水樣觀察玻片 ②自主觀察 ③匯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采集的水樣中有什么 (3)教師小結(jié):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jié)構(gòu)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gòu)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guān)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談話: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嗎?②學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問:通過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huán)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水滴里的微生物》是一堂鮮明的科學探究課??茖W學習要以學生的探究為核心,這是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設(shè)計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果斷單刀直入地設(shè)計問題,直奔主題,就可能保證把握探究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為重點環(huán)節(jié)的探究活動留出大塊時間,自然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這節(jié)課,我設(shè)計了一個主要的探究實驗活動——通過顯微鏡來觀察平時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探究。這個探究活動緊緊圍繞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來設(shè)計,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真刀真槍地搞科學,體驗到探究科學的樂趣。在快樂的探究學習中,學生自己知道了在平時常見的水中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微生物。 這堂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做”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科學和理解科學,并從課題研究目的出發(fā),提升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新課程倡導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里我只告訴學生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又以實驗記錄的形式告訴學生基本的實驗步驟和操作要點,實驗過程由學生自己控制完成。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做酸奶》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制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能夠通過收集資料,模擬細菌的繁殖來探索細菌的特點。 學會一些防止病菌傳播的方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發(fā)孝而變成的; 3.學會對有害細菌的預防措施。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學知識。2.通過搜集資料,能更好的學習知識。 3.關(guān)心科學和人類相關(guān)的社會問題。4.體驗科學技術(shù)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好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粉筆灰、黃豆、試驗記錄紙、紙杯。 學生準備:做好的酸奶、課前收集的各種細菌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學習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師:你們吃過酸奶嗎?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誰能說? 2.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 (讓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提醒學生回去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許會有所發(fā)現(xiàn)) 3.教會學生學習動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鍋里放入一些鮮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 ②消毒保溫杯和勺子。(可用開水燙一燙) ③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 ④保溫8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強調(diào)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衛(wèi) 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 布置作業(yè) 1.制作酸奶,下次帶來和大家一起品嘗。 2.為什么鮮奶會變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關(guān)的資料,下次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組織學生開展酸奶品嘗會 1.師:上節(jié)課,同學們回家后親自做了酸奶(板書課題)。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親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就舉行一個酸奶品嘗交流會。 要求:在酸奶品嘗交流會上,你可以品嘗其他同學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選出你認為最好喝的酸奶。 2.學生分組進行品嘗并交流。 3.全班匯報并交流。 4.質(zhì)疑問難:在做酸奶和品嘗酸奶的過程中,你產(chǎn)生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5.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認識細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師指導并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 2.學生針對問題討論并猜測。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通過網(wǎng)絡、書本收集有關(guān)細菌的資料。 4.學生進行組內(nèi)交流,然后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民主評議小組研究情況。 6.教師小結(jié): (1)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2)細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3)細菌與人和自然界的關(guān)系。 7.模擬細菌的繁殖試驗: l 介紹模擬細菌繁殖的實驗,并讓學生說出試驗中各種物品環(huán)節(jié)模擬的是什么? l 進行試驗,試驗到細菌繁殖到第八代。 l 預測第二十一代細菌的數(shù)量。 l 填寫試驗紀錄,匯報實驗后的結(jié)論和感受。 8.討論和交流:1.酸奶是怎樣制成的。 2.你能說出那些細菌有用、那些細菌有害? 三、了解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病毒 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生物都是由細胞構(gòu)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成員,它就是病毒。 2.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jié):病毒個頭很小,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病毒單獨存在時,不會生長、繁殖,像一個沒有生命的非生命體。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就能夠生長繁殖,對生物體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細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桿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 6.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 四、認識病菌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1.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 2.學生猜測。 3.模擬病菌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活動:一位同學用沾粉筆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學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也是這個道理。 4.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 5.學生交流。 6.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 7.教師補充介紹有關(guān)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 8.教師介紹幾種常見的病菌預防方法。 《饅頭發(fā)霉了》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 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 能夠設(shè)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fā)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xiàn)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對霉菌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假設(shè),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對霉菌產(chǎn)生的條件進行假設(shè),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教學過程: 1.通過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見過沒有?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fā)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fā)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3.學生匯報、小結(jié):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wǎng)狀、絮狀等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5.討論:根據(jù)生活中物體發(fā)霉的事例,探究饅頭在什么條件下會發(fā)霉。其他物體發(fā)霉的條件和饅頭發(fā)霉一樣嗎?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jié):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fā)霉的條件有哪些? 第2課時 一. 復習 1. 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fā)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fā)生嗎? 2. 霉發(fā)生的條件有哪些? 3. 交流,根據(jù)實驗說明霉發(fā)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guān)。 二. 根據(jù)發(fā)霉的條件說明應該怎樣防止發(fā)霉 1. 隔絕空氣。2.保持干燥。3.高溫滅殺。4.低溫保存。 三. 教師輔導學生學習霉的功過。 1. 可以用霉制止食品。2.制作藥品.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四. 學習科學家發(fā)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 小結(jié):應該怎樣防止有害的霉發(fā)生?應該創(chuàng)造什么條件讓有益的霉發(fā)生。 教學反思: 1. 讓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 在教學《做酸奶》第一課時,因為考慮到時間的關(guān)系,決定讓學生把做酸奶這一實踐活動延續(xù)到家里進行。第二課上作了一次調(diào)查,卻發(fā)現(xiàn)回家做酸奶的同學寥寥無幾,難得有個別同學做了卻沒有成功。因此決定和學生一起再經(jīng)歷一次做酸奶的過程。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我們教師應該做一個科學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領(lǐng)者。 2.在實驗前讓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與方向。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應該了解實驗變量的控制問題,但是真要做起實驗來,他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而導致實驗數(shù)據(jù)的誤差或直接的失敗。作為我們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在學生實驗前將這一技能有目的地進行滲透,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實驗過程中知道如何對實驗變量加以控制。 3.實驗后及時地作出總結(jié) 每一個實驗都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但對于小學生來講要自己悟出其中的涵義還是比較困難的,作為一個教師就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這樣一來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會得到提升,科學素養(yǎng)就會得到鍛煉與提高。 《蠟燭的變化》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從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物質(zhì)變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搜集物質(zhì)變化的證據(jù),并能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 知識與技能 ●知道物質(zhì)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變成新的物質(zhì);另一類會產(chǎn) 生新的物質(zhì)。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物質(zhì)是在不斷變化的。 ●體驗實驗獲得證據(jù)、交流獲得結(jié)論的重要。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實驗用的鐵三角架、酒精燈、火柴、干燥的燒杯、鐵片、試管夾、澄清的石灰水、攪拌棒、白醋、堿塊、白糖。 學生準備:廢舊易拉罐、生雞蛋、塑料管、蠟燭。 教學活動建議: 1.單元教學的導入。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從這一單元開始,我們將學習物質(zhì)變化的有關(guān)知識,緊接著問:同學生,你們能舉出物質(zhì)在變化的例子嗎?學生可能舉出動植物生長變化的例子,人的長高長胖的例子,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例子等等。教師告訴學生:這一單元我們將學習沒有生命的物質(zhì)會發(fā)生哪些變化?今天我們以蠟燭為例,研究它在加熱和燃燒時,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2.首先引導學生預測。蠟燭在加熱和燃燒時,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待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帶領(lǐng)學生實驗驗證。第一個實驗:把蠟塊放在鐵片上加熱,觀察變化;離開火焰冷卻,觀察又有什么變化。由于學生已往見到過這樣的現(xiàn)象,因此實驗不必花太多的時間,主要是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恼Z言描述。如蠟燭加熱時,由固體(蠟塊)變成能流動的液體(蠟油),停止加熱,冷卻后,流動的液體又慢慢地變成了有一定形狀的固體。第二個實驗:燃燒蠟燭,觀察所發(fā)生的變化。這個實驗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帶領(lǐng)學生分步操作,搞清蠟燭燃燒后變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五年級上學期在學習《呼吸和循環(huán)》單元時,學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別。這個實驗,教師要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干燥的燒杯、內(nèi)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燒杯底部的一些現(xiàn)象,并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驗記錄歸納:蠟燭被加熱時,僅僅是外形和狀態(tài)的變化,沒有變成新物質(zhì);蠟燭燃燒時,不但外形和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變成了一些新的物質(zhì)。接著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物質(zhì)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外形和狀態(tài)的變化,沒有變成新物質(zhì);另一類是變成了新的物質(zhì)。兩類變化的顯著區(qū)別在于是否產(chǎn)生新物質(zhì)。 3.判斷教科書中的六個活動屬于哪一類的變化。學生可以根據(jù)興趣分組選擇做這些實驗,并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判斷屬于哪一類的變化。建議全班學生分三大組:第一組做實驗一、二,第二組做實驗三、四,第三組做實驗五、六,這樣的實驗難易搭配,各組所需的時間也差不多。實驗完成后,一定要讓各組匯報交流,讓大家一起來判斷它們是哪一類變化,從而達到對物質(zhì)變化的全面認識。課后可之一。當你把澄清的石灰水倒進燒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時,這時燒杯壁就附著一層石灰水了。你再把這個燒杯罩在火焰上,一會兒燒杯壁的石灰水就渾濁了。這是因為蠟燭燃燒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會發(fā)生化學變化,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碳酸鈣??梢娤灎T燃燒時,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蠟燭+氧氣→水+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鈣+水 科學家們仔細地研究了蠟燭的燃燒過程,他們發(fā)現(xiàn),蠟燭燒完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等于蠟燭和蠟燭燃燒時所消耗掉的空氣中的氧氣的總質(zhì)量。 教學過程: 1、導入 世界是物質(zhì)的,物質(zhì)是在不斷變化的。大自然中物質(zhì)的變化是各種各樣的:種子 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你還知道哪些物質(zhì)的變化? 2、研究物質(zhì)的變化。 蠟燭是我們熟悉的物體,讓我們來研究蠟燭的變化。 仔細觀察蠟燭,盡可能多的說出蠟燭的特點。 給蠟燭加熱。預測:蠟燭在加熱和冷卻后有什么變化? 仔細觀察燃燒蠟燭是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將觀察到的加熱和點燃蠟燭的現(xiàn)象寫在活動記錄上。 最后,比較蠟燭熔化、凝固和蠟燭燃燒的不同,歸納出物質(zhì)的變化有兩大類。 異類音義是外形和狀態(tài)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另異類生成了新的物質(zhì),證據(jù)可以從顏色改變、產(chǎn)生沉淀、發(fā)光發(fā)熱等現(xiàn)象中尋找。 3、通過尋找證據(j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屬于哪一種變化。 學生探究以下物質(zhì)的變化屬于哪一類。 生雞蛋變成熟雞蛋、面粉做成饅頭、火柴燃燒、水的三態(tài)、鐵水變成鋼錠。 討論研究后把結(jié)論填在書上,并說出你的證據(jù)。 4、學生選擇實驗,在觀察比較中判斷她們屬于哪一類的變化。 學生分小組選擇實驗所需的器材做實驗。 通過著部分的活動,學生可以在各組觀察實驗和活動中交流,對物質(zhì)的變化有更全面的認識。 5、鞏固小結(jié):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參考資料 案例參考: http://www.xxkx.cn http://xxkx.cersp.com 知識參考: [蠟燭燃燒的原理] 常見的蠟燭是用石蠟制成的,石蠟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其化學成分是各種高級烷烴的混合物(烴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石蠟受熱熔化成液態(tài),繼續(xù)受熱變成氣態(tài),遇冷又凝結(jié)成液態(tài)、固態(tài)。 [生雞蛋浸在白醋中,蛋殼上為什么有許多小氣泡] 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遇到醋,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氣體。 碳酸鈣+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鈣+水 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堿塊中倒入白醋為什么翻騰著大量的泡沫] 堿塊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它遇到白醋,也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 碳酸鈉+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鈉+水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為什么產(chǎn)生白色渾濁]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當呼出的氣體進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氫氧化鈣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鈣固體,從而導致澄清液體變渾濁。 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水 [白糖燒焦了,為什么會變黑、變苦] 在化學上,白糖屬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白糖很甜,這與它的分子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白糖燒焦后變苦,是因為它在受熱時,白糖里的“羥基”(分子結(jié)構(gòu)中的一部分)與氫原子結(jié)合變成了水分,水蒸發(fā)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這樣,顏色由白變黑,味也由甜變苦。木頭、油脂、石蠟、煤油……一切有機物中都含有碳,當它們受熱發(fā)生分解后,同樣會析出碳:木頭燒焦變黑,菜油熬久了顏色由黃變褐、變黑,蠟燭、煤油一燒起來黑煙滾滾……都是這個緣故。 教學反思: 一、探究過程逐層深入,由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認識。 本課開始由學生初步感知蠟燭的變化到進一步研究蠟燭受熱及燃燒后的變化,使學生對蠟燭受熱和燃燒后的變化有了一個深刻的感性認識,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認識到物質(zhì)變化的兩種類型:形態(tài)的變化(物理變化)、產(chǎn)生新物質(zhì)(化學變化)。 二、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技能。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如何來貫徹執(zhí)行這一精神,我想在每一堂科學課中對小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容忽視的。在本課教學中運用感官來觀察蠟燭燃燒的變化雖然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但當遇到這樣的契機的時候來進行滲透也體現(xiàn)了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重視??茖W探究中如何收集證據(j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訓練。本課中蠟燭燃燒發(fā)生的變化有些現(xiàn)象很難通過感官來感知,這時教師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燒杯來采集蠟燭燃燒時產(chǎn)生的水蒸氣、積碳、二氧化碳等。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提出積碳利用一張白紙就能采集到,不過白紙的高度要控制好。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出他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地認真、嚴謹,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表揚他這種積極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精神。針對這種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教師要適當處理,做到和諧、無痕。對比分類這一種探究方法又是我們科學教學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地方,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發(fā)現(xiàn)蠟燭燃燒會產(chǎn)生很多變化,但我們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不同,如何來突破這一難點——通過比較分類。學生一下就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這樣的教學可以說教得輕松,學得積極。而且把要對學生訓練的各種技能都無痕地滲透于教學過程中。 《鐵釘生銹了》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設(shè)計鐵釘生銹實驗方案,并能夠通過實驗進行驗證。 ●初步學會對同伴設(shè)計的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并會完善自己的方案。 ●能運用簡單器材設(shè)計對比實驗,能夠持續(xù)觀察鐵釘生銹的過程,并認真記錄實驗現(xiàn)象,表達分析結(jié)果,提出防銹建議。 知識與技能 ●知道鋼鐵生銹的原因是鐵與水和空氣接觸。 ●了解防止鐵生銹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堅持參加較長時間的探究活動,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與交流。 ●愿意參與評價,并愿意吸取他人所長,補己之短。 ●關(guān)心與防銹有關(guān)的科技知識,樂于用所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銹的鐵器、無銹鐵器、蒸餾水(或涼開水)、植物油、砂紙。 學生準備:搜集生銹的鐵器、無銹鐵釘、礦泉水瓶或透明塑料保鮮袋、干燥劑、細線繩。 教學活動建議 1.新課導入。教師可出示各種生銹的鐵器讓學生觀察,然后問學生;這些鐵器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繼續(xù)問學生:你曾在哪里見到過生銹的物品?鐵生銹是什么樣子?由鐵生銹的事實,你想到什么?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鐵釘生銹的原因進行猜想,因此,花一點時間讓學生說說”在哪里見到過生銹的物品”很有必要。 2.設(shè)計實驗方案。由于影響鐵釘生銹的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空氣中的氧氣,設(shè)計前,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分組,待所有的學生都選定影響鐵釘生銹的某一個因素后,再分組進行實驗方案的設(shè)計。 3.評價、完善實驗方案。由于學生的經(jīng)驗不足,對實驗的器材選擇,有水、無水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有氧、無氧的條件建立等許多問題都會考慮不周。因此,建議教師在學生初步完成設(shè)計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組匯報、互相補充的形式,帶領(lǐng)學生初步完善實驗方案。然后,利用教師準備的冷卻的沸水、植物油、砂紙等,學生帶來的無銹鐵釘、礦泉水瓶或透明塑料保鮮袋、干燥劑、細線繩等組裝實驗器材,創(chuàng)設(shè)所需環(huán)境,以便課后觀察研究。提醒教師注意,如果選用透明塑料袋作為盛放鐵釘?shù)娜萜鳎该魉芰洗褚稽c,鐵釘尖最好用膠帶包一下。創(chuàng)設(shè)無水或無氧的環(huán)境用塑料袋最好操作,只需把塑料袋內(nèi)的空氣放完即可。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鐵會生銹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鐵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生銹呢?你研究過嗎? 今天我們來研究鐵生銹的條件是什么? 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銹的鐵制品。 觀察鐵銹是什么樣的,比較鐵銹與鐵有什么不同。還在哪見過生銹的物品? 3、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以王剛小組為例,介紹實驗方案的內(nèi)容和格式,學生模擬實驗,假設(shè)制訂方案。(暗示兩個假設(shè)條件:一個是只有空氣,無水。另一個是有水,有空氣。) (提醒學生:新釘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燒掉。) 師: 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來交流實驗方案。請大家對方案,尤其是步驟的完整性進行評價。比如,評價時可以關(guān)注:①要驗證的方面是否是“改變的條件”?②“保持不變的條件”有沒有控制好? ③步驟設(shè)計是否完整?等等。我們來評價小組的方案。你們先介紹一下方案吧。 生: 我們小組提出的假設(shè)是鐵釘生銹可能與水有關(guān),假設(shè)的依據(jù)是生銹的釘子通常碰過水。整個實驗需要兩個塑料袋、兩根相同的鐵釘、一杯水。因為我們研究是與水有關(guān),所以可以改變的條件是水,其他的條件都是不能改變的條件,像空氣、陽光等。實驗步驟是這樣的:把一個釘子沾上水,放進一個塑料袋里,另一個釘子直接放進來一個塑料袋里;最后,把兩個塑料袋中的空氣抽出,并將塑料袋密封起來,同時放在窗臺上,過幾天就可以觀察實驗現(xiàn)象了。請大家給我們小組評一評。 師: 請大家對這個實驗方案的完整性進行評價。 生: 我認為這個實驗設(shè)計的挺好。但有一個地方需要改進,那個沾水的釘子沾的水有些少了,應該多加一些水,要不然太陽一曬,水就蒸發(fā)了,會影響實驗效果的。 生: 我認為我們這樣做完全可以。因為塑料袋是密封的,水不會蒸發(fā)到塑料袋外。生:但是,我認為水多一點總比少一些的好,所以,我建議你們小組在給鐵釘沾水時應該多一些水。 師: 老師也贊成多加一點水,以免真的影響到實驗效果。你們能夠接受個建議嗎?生:能! 師: 請繼續(xù)。 生: 他們小組使用的實驗器材應該加上一個吸管,因為要將塑料袋里的空氣抽出,用吸管抽出空氣最好。 生: 謝謝你,我們接受你的建議。 生: 你們說塑料袋要密封,沒說怎樣密封。請問,你們用什么來密封? 生: 用線繩?。? 生: 那你們應該在器材中寫上“線繩”。 生: 我們接受建議。 生:…… 師: 老師也有個建議,最好把鐵釘用砂紙打磨光亮。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做?生:打磨能夠把鐵釘上的臟東西弄掉,這樣,釘子的條件也保持一樣了。 師: 正確!我們所看見的鐵釘表面有沒有可能光潔程度不同呢?比如,上面會有你摸過的汗?jié)n等,都可能讓鐵釘?shù)臈l件不同,從而出現(xiàn)第二個可以改變的條件。當實驗結(jié)果出來后,到底是與水有關(guān),還是因為釘子上的臟東西的影響,我們很難說清楚。所以,要將鐵釘打磨光亮,這樣就能夠控制整個驗證實驗只有一個可以改變條件,從而驗證假設(shè)的正確與否。我們之所以進行評價,目的就是要仔細考慮方案,讓方案盡量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驗證活動?,F(xiàn)在,請各個小組根據(jù)剛才的評價建議修改自己的驗證方案,選擇同樣假設(shè)的小組之間可以相互參考借鑒。 第二課時 生:(分組修改完善方案。)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數(shù)據(jù),嚴整假設(shè)是否正確。學生交流實驗結(jié)果,安排學生分組匯報,要求學生把實驗的裝置帶來,讓全斑學生看到不同條件下的現(xiàn)象,由此總結(jié)鋼鐵生銹的條件。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鋼鐵生銹的原因。歸納鐵釘生銹的原因。 4、了解防銹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既然鋼鐵生銹與水、空氣接觸有關(guān),那么,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鋼鐵才能不生銹呢? 你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 防銹需要隔絕水和空氣,油漆、搪瓷覆蓋、制成不銹鋼、表面涂上不易生銹的金屬。 還有涂瀝青、放干燥劑…… 5、鞏固 鐵生銹的條件有哪些? 怎樣防止鐵的生銹? 參考資料 教學反思: 評價是讓方案完善的過程。對實驗方案的評價過程也是促進學生交流的過程,因此,選擇評價交流的“切入點”很重要。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驗證實驗方案讓學生進行評價,即解決了個案問題,同時也解決了共性問題,起到了引領(lǐng)作用。另外,我比較重視交流的情感目標達成,組織的評價活動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學生在尊重與和諧的氛圍中各抒己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了學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洗衣服的學問》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實驗。 ●能夠通過請教教師或家長、查閱資料等方法,掌握去除污跡的常用方法。 知識與技能 ●知道洗滌用品可以使污物發(fā)生變化。 ●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滌用品清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控制變量的重要性。 ●體驗到利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角勺、水、粉碎好的肥皂(或調(diào)制好的濃肥皂水)、洗衣粉、草酸、 植物油、舊報紙(保持清潔,易于清理)。 學生準備:多塊質(zhì)地相同的布料(淺色)、筷子、自備“污物”。 教學活動建議 1.新課導入可以用以下方法導入。 第一種方法:創(chuàng)設(shè)問題的情景法。教師可以拿著一件衣領(lǐng)沾有污垢、衣襟沾有油跡、衣袖沾有墨汁、衣角沾有血跡的衣服,沮喪地說:今天,老師打掃衛(wèi)生,不小心把衣服弄臟了,你們瞧,這衣領(lǐng)沾有污垢,這衣襟沾有油跡,這衣袖沾有墨汁,這衣角沾有血跡,哎(大嘆氣),怎么辦呢? 第二種方法:師生談話法。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在家洗衣服嗎?(大多數(shù)學生不洗衣服),知道媽媽是怎么洗衣服的嗎?如果衣服上沾有油跡、果汁、墨汁、血跡等,媽媽是怎么處理的呢?” 2.實驗探索環(huán)節(jié)可以采取以下步驟。 首先,讓學生猜猜,哪一種污跡用哪一種洗滌用品效果好?并將猜測的結(jié)果填寫在表格中。其次,組織學生探討如何控制實驗條件。如選擇布條上污跡的大小、浸泡布條的水量多少、倒入肥皂、洗衣粉、草酸的多少……通過討論,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在這個對比實驗中,其他條件都要一樣,只有洗滌用品不一樣。學生只有明白了控制條件,實驗才能做得科學規(guī)范。建議第一個實驗選擇的污物最好是比較常見的,如油跡,用肥皂或洗衣粉就能洗去的,然后再選擇墨汁或血跡,用肥皂或洗衣粉洗不凈,而用草酸效果卻非常好。這樣,實驗的難度逐漸加大,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增強。最后,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填寫在表格中,并將結(jié)果與猜測比較,從而認識一些科學事實?! ? 3.分組實驗探索。建議不同的小組選擇不同的污物,如圓珠筆油跡組、藍墨水組、紅墨水組、血跡組等等,仍然按照上述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開展探究,最后,全班同學匯報實驗結(jié)果。 4.資料分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把肥皂或洗衣粉去污原理做成多媒體課件,生動的畫面和精彩的解說,一定會將本課的學習推向高潮。如果沒有條件,教師可以將教科書第23頁左下角的漫畫畫在黑板上,油污、水、肥皂要用三種不同的顏色表示,邊講邊畫,效果也會不錯。實在有困難的話,學生自學課文,也能了解去污原理。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不管選用哪種洗滌用品洗滌,都是為了使污物發(fā)生變化,溶解到水中,達到去污的目的。 課后可以布置學生做一個有趣的活動:在自己的一只手的五個指尖上分別抹上口紅,用大拇指分別與其他每個指尖摩擦以使口紅涂抹均勻。一次分別將一個指頭浸在一種洗滌液中,如肥皂液、洗滌劑(廚房用)、洗發(fā)香波、洗衣劑等。再用另一只手用棉簽擦每個指尖上的口紅,每次擦拭都可以定時為3秒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判斷哪種洗滌液去污能力(除去口紅印能力)最強,哪種洗滌液去污能力最弱。 教學過程: 1、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衣服上沾著汗?jié)n,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樣去除它們嗎? 2、通過怎樣去除衣服污跡的問題,開展討論。圍繞洗衣服的話題,展開討論。 引出“哪種污物用哪種洗滌劑用品效果好”的問題。 3、探究洗衣服的學問。 師:剛才我看到同學們的猜測,沒有選一種洗滌劑的,對于一種污漬,有的選洗衣粉,有的選肥皂,有的選洗潔精,究竟哪一個好用,想不想知道?現(xiàn)在我們就做? 生:好! 師:知道怎么做嗎? 生:知道。 師:真的,不過在做之前,我們要有幾個問題要考慮好,先把事情想周全了我們再做。例如我們要去除鋼筆水這個污跡,我們在一個杯子中放一勺洗潔精,在另一個杯子中放兩勺洗衣粉,在另一個杯子中放三勺肥皂粉,這樣可以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不可以? 生:分布不均勻,去污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師:用的量要一樣,也就是在實驗中我們必須保證一件事,什么事兒? 生:洗滌用品的量要一樣。 師:相同條件就這一個嗎,還有沒有呢?小組里商量商量怎么樣? (教師參與到某一小組的討論,了解學生的討論狀況。) 師:怎么樣?商量得如何,誰來說說? 生:用的水要一樣 師:能不能具體說一說,你看,你這句話我有兩種想法,一是用自來水,二是用礦泉水,或者用冷水或者用熱水你這個“水要一樣”究竟指的是什么? 生:指水的品種一樣,數(shù)量的多少一樣。 師:其他小組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洗的時間要一樣。 生:污漬的量要一樣。 師:“量”這個字用的準確嗎? 生:是污漬的面積。 生:洗的方法要一樣,用手洗和用搓板洗效果是不一樣的。 生:洗的東西要一樣,就是用毛料都用毛料,不能一個用布,另一個用毛料。 師:實際上,你們說的是洗滌時的材料要一樣。說這么多相同點,有沒有不同點? 生:不能在一塊洗,要用不同的容器。 師:好!但實際上還是要用同樣的容器的。 生:用的洗滌用品不一樣。 師:看來不同條件有幾個? 生:有一個。 師: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可以做呢?沒有材料是吧?看,這些是我們這節(jié)課將用到的實驗材料。(向?qū)W生介紹實驗材料,具體過程略) (重點通過觀察污漬的變化,比較出肥皂、洗衣粉洗滌效果的差異。) 4、介紹洗衣方面的知識。 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例介紹洗衣的學問。 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對于油污用肥皂洗滌效果比較好……雖然污跡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與之 匹配的洗滌劑發(fā)生反應,它們都能被洗干凈,洗衣服大有學問。 5、鞏固 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學問呢? 教學反思: 科學課必須重視探究過程,設(shè)計探究方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上充當了學生的傾聽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驗方案的制定,學習實驗方法,感受了科學實驗的嚴謹,極為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本段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實驗方案制定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學生成了探究的主人。-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水滴里的生物 水滴 生物 教學 設(shè)計 1.1 趙軍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920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