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備課.doc
《四年級上冊科學備課.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上冊科學備課.doc(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植物的身體》教學設計 主備人: 教案序號:1 上課日期: 1、指導學生認識一般植物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組成的。 2、通過綜合植物體的構造,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培養(yǎng)認真、細致地觀察植物體的習慣,進行愛護和保護植物的教育。 二、教學準備 1、鳳仙花整株植物的圖片(課件) 2、常見蔬菜的實物或圖片(課件)。 3、常見植物的圖片(課件)。 4、小茶壺的實物、小螞蟻的標本。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教師出示小茶壺。 師:這是一個小茶壺,看一看,小茶壺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壺蓋、壺身、壺嘴、壺把) (二)學習新課 1、鳳仙花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1)觀察鳳仙花(課件展示)。 問:這是一棵鳳仙花,就是你們熟悉的指甲草,請你們觀察一下,鳳仙花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每部分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引導學生形象地認識鳳仙花的“身體”構造。 邊小結,邊將鳳仙花的根部、莖部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示,最后組成鳳仙花的“身體”。 (2)一般植物的“身體”構造。 課件展示:向日葵、蘋果樹、辣椒等。 觀察:向日葵、蘋果樹、辣椒等植物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 匯報:請學生分別戴上繪有這幾種植物圖案的頭飾,分“角色”說一說自己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每部分是什么樣子的? 問: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一般植物都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 ?。?)認識苔蘚、蕨類、藻類植物的身體構造 課件分別呈現(xiàn)三種植物,讓學生觀察、討論,然后匯報結果。 引導學生小結:苔蘚植物只有莖和葉;蕨類植物只有根、莖、葉;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等器官。 (4)欣賞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植物。(課件呈現(xiàn)) 師: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生活環(huán)境多樣,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的就有30多萬種。由于人類活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有很多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我們應該愛護植物。 (三)鞏固練習 分析常見能吃的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課件出示) 認一認:這是什么植物? 指一指:我們吃的是哪部分? 說一說:這部分叫什么? ?。?)擴展知識練習: 桌子、家俱由植物的哪部分制成? 竹竿是用哪部分制成? 這些美麗的畫(葉畫、豆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制成的? ?。ㄋ模┎贾米鳂I(yè) (1)觀察你周圍的植物,找一找它的身體的各部分。 ?。?)觀察常吃的食物,有植物身體的哪個部分? 教后記: 2、 植 物 的 根 主備人: 教案序號:2 上課日期: 一、 教學目標: 1、 能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根進行細致的觀察,并能用圖表或文字表述觀察結果;能利用簡單器具做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 2、 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意識到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 3、 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養(yǎng)料的作用。 二、 教學過程: 1、 匯報交流: 教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nèi)ビ^察各種植物的根,大家觀察了嗎?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 設置疑問,大膽猜測: 教師:老師有一個問題要請教,同學們觀察子很多植物,它們都有根,植物為什么要長根呢?根對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誰能幫助老師解決這個疑問? 組織學生思考,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 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1)、活動一:引導學生設計“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實驗。 小組討論并實驗。(教師巡視指導,適時點撥。)然后小組為單位匯報。 (2)、引導學生觀察根。 先介紹材料,提示學生做好觀察記錄。學生借助工具對各種植物的根進行細致的觀察。(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再匯報觀察結果。 4、 自由活動: 教師:植物的根還有其它作用嗎? 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5、 拓展活動: 教師:各小組把剛才根吸收水的實驗裝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發(fā)現(xiàn)水位的變化有什么不同嗎? 教后記: 3、《植物的葉》教案 主備人: 教案序號:3 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 2、讓學生體會到葉子也是有生命的。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到葉子也是有生命的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一些植物的葉 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大樹。大家在觀察時收集了樹葉嗎? 生:收集了! 二、主題研究:植物的葉 1、提問:大家收集了幾片樹葉? 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你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 2、學生分組進行統(tǒng)計與分類。 3、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幫助學生明確區(qū)分“種”的標準。 4、匯報: 說一說如何確定兩片葉子是否是一種。 區(qū)分葉子種類的標準: 1、形狀; 2、顏色; 3、氣味; 4、其它。 三、強化鞏固:觀察葉的結構 1、教師提問:這么多的葉,它們的結構有什么共同點? 2、學生仔細觀察后發(fā)言。 3、教師總結并板書。 1、葉柄; 2、葉片; 3、葉脈。 四、總結拓展: 1、學生分組觀察一條樹枝上葉的狀態(tài),找出幾種不同生長階段的樹葉。 2、學生試著用詞語來表述一片葉子一生不同階段的生長狀態(tài)。 3、教師總結板書: 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枯葉 4、引導學生將葉子的一生與人的一生作對比,從而引出“葉子是有生命的”,同時號召大家注意保護植物,收集葉子時只能撿拾落葉,不要采摘樹葉。 課后練習: 課外繼續(xù)收集、觀察各種植物的葉 教后記: 4 、植物的莖 主備人: 教案序號:4 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究莖運輸水分的作用;會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莖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yǎng)成認真細致、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愿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3.知道植物的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莖進行比較細致的觀察。 活動準備: 1、提前剪取帶葉的枝條,迅速放入滴過紅墨水的水中,并在陽光下照射3~4小時,觀察現(xiàn)象,做好觀察記錄。 2、準備生長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鏡、刀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探 根吸收來的水分是怎樣輸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12課、植物的莖。師隨機板書 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的植物。 討論:根吸收的水分怎樣到達植物的葉、花、果實?葉制造的養(yǎng)料怎樣到達植物體的其它部分供它們生長? 你認為莖會有什么作用?莖的內(nèi)部可能有什么樣的構造?如果莖確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養(yǎng)料走的一條道路還是兩條路? 學生討論,匯報結果。 教師小結:根據(jù)以上討論我們知道莖可能具有運輸作用;莖的內(nèi)部可能有兩種管子,一種管子將根吸收的水分運送到植物體內(nèi)的各個部分。另一種管子將葉制造養(yǎng)料運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驗證我們的猜想 談話:如果自來水管斷了,水就會流出來,那么切斷植物的莖,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在這顆植物上選擇一嫩枝,剪下。觀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討論:嫩枝截面上的水是從哪里來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莖推放在紅水中,你觀察到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為會么葉子變紅? 討論:以上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把浸泡過的莖、橫切、縱切、觀察。 提問:在莖的橫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莖的縱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說明莖內(nèi)有什么?莖有什么作用? 小結:以上實驗說明莖確實有運輸水分的作用。在莖的內(nèi)部確實有運輸水分的管子。 三、根據(jù)自己的研究,繪制出植物運輸水分的示意圖 根據(jù)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出植物運輸水分的示意圖。 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組織全班交流。 自由活動: 葉制造的養(yǎng)料是通過什么運輸?shù)街参矬w各個部分的?運輸養(yǎng)料的細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師出示資料卡,引導學生認識篩管,使學生知道莖里還有一條運輸養(yǎng)料的管子,它在導管的外面。 教師小結并板書:在植物體內(nèi),莖擔負運輸作用。在莖內(nèi)有兩種管子。一種管子運輸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種管子運輸?shù)娜~制造的養(yǎng)料。 四、實踐應用 有的小朋友愛剝小樹皮,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五、拓展活動 教后記: 5、《花和果實》 主備人: 教案序號:5 上課日期: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說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兩課用多種方法觀察花的基礎上,進一步經(jīng)歷按一定順序觀察,對雄蕊和雌蕊這樣更細小的物體進行專題觀察的過程。 2、有探究花的奧秘的欲望。樂于嘗試著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花的授粉條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chǎn)種子、繁殖生命的任務,能用自己擅長的方法表達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圖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實的成長過程。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的構造和油菜花的果實和種子。(傳粉是植物生命延續(xù)的第一步,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的構造的特殊性,就是為了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思考植物傳粉現(xiàn)象存在的可能性,從而探究果實的成長過程。) 2.難點:了解花粉是如何在雄蕊和雌蕊之間傳播,并使雌蕊內(nèi)的胚珠受精成長。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鑷子、白紙、油菜果實、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組探究用。無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蘿卜花等。 2、顯微鏡2臺。 3、有關植物傳粉、受精的課件 教學活動 一、導入 我們已經(jīng)觀察了油菜花,還認識了大自然各種各樣的花,知道許多植物會開花、結果??墒悄瞎系拇苹?,有的結了瓜,有的卻結不成瓜。蘋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開了花不結果或少結果的現(xiàn)象。這是怎么回事呢?你們的解釋哪些是正確的呢?我們還是仔細地觀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設計意圖: 激發(fā)探究的興趣,這能較好地調(diào)整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入課題,并將討論的焦點引導到花的雄蕊、雌蕊的觀察上。 二、觀察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難觀察,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過觀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確的解釋呢? 2、 學生分組討論并匯報,師生共同歸納研究方法。(參考書上提示的探究方法) 其他還有什么要研究的嗎?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這些構造特點與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有的花會結果,有的花不會結果? 3、學生分組觀察、輕聲討論。 4、全班研討。 5、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適時展示蜜蜂傳播花粉圖和花的受精 意圖。 6、瀏覽課文:雄蕊產(chǎn)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油菜的花朵開始凋謝。 提問:你還看到過其他昆蟲傳播花粉的現(xiàn)象嗎?植物還依哪些力量傳播花粉 教后記: 6、秋季星空 主備人: 教案序號:6 上課日期: 一、教學目標 1.能提出對四季星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能作出書面觀察計劃;在制定觀察計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與討論可以產(chǎn)生新想法并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tài)特征。 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認識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二、教學準備: 北斗七星、仙后座的錄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北斗七星、仙后座的錄像。讓學生感知星空的美麗與神奇,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引出課題。 (二)、科學探究 1、學生自主交流課前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2、引導學生認識秋季的代表星座:仙后座和大熊座。 3、指導學生看星空圖。 4、讓學生提出自己樂于研究的問題。 可以先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nèi)開展活動,教師在巡視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提出的問題并進行恰當評價。對一些不太可行的問題,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恰當引導學生提出一些適合學生探究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去研究,不至于使學生的問題成為空想而不能落實。 5、讓學生自己制定觀察計劃。學生制定完觀察計劃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借鑒與補充,教師可在此對學生的觀察計劃進行恰當?shù)脑u價。 6、制作觀星箱:教師先出示制作觀星箱的步驟,再選定物體來試用觀察。 三、 拓展活動: 建議讓學生課后至少再制作一個觀星箱,分別用來觀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選定的星座,堅持不懈地進行長期的觀察,發(fā)現(xiàn)星空變化的規(guī)律。 教后記: 7、冬季的星空 主備人: 教案序號:7 上課日期: 一、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和進行中長期科學觀察的習慣。 2、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會觀察、樂探索、愿交流的意識,體驗學習活動中的樂趣。 3、 知道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學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觀察;會查閱資料、科學整理資料。 二、教學過程: 活動一:交流我們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1、 讓學生將在自己一段時間以來對星空觀察記錄的情況在小組內(nèi)充分交流進行交流。 2、 讓學生在觀察研究的基礎上,畫出秋季和冬季的北半七星的樣子。 3、 提出研究問題:根據(jù)我們的觀察,從秋到冬,星空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活動二:我們繼續(xù)來觀察、研究星空。 1、 引導學生重新確定冬季星空中自己的研究目標,制訂自己觀察研究重點。 采取小組研究方式相互交流和補充,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以求研究內(nèi)容和重點更為突出。 2、 向?qū)W生介紹獵戶座。 3、 全班討論:從冬天到春天,北斗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冬季星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三、自由活動: 介紹星座知識。 四、拓展活動: 繼續(xù)利用觀星箱觀察、記錄北斗七星及自己選定的觀察目標的變化。 教后記: 8、木材 主備人: 教案序號:8 上課日期: 認知目標: 1、能正對探究木頭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 2、在探究木頭特點的觀察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頭彩繪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頭是天然材料,了解木頭的性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標 : 調(diào)查:一天中,一個中等大小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子。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 各種木頭、放大鏡、酒精燈、導線、電池、小刀、錘子等。 教師準備 多樣木頭、關于木頭應用的課件及資料。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同學們,那么觀察過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活動一:木頭有什么特點? 1、學生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講: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研究。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們感興趣的問題。 2、制定研究方案。小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準備研究材料,發(fā)記錄表格等。 3、各組匯報研究方案 說說要研究的問題,該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講:你們可以按照方案進行研究,在探究過程中,一定要一邊研究,一邊做好記錄。 4、學生進行實驗研究 5、匯報實驗結果 請各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補充。 小結:木頭有哪些特點呢?有沉浮,輕的浮,重的沉;木頭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輪;干木頭不導電;木頭有軟、硬程度;木頭的花紋也不一樣;…… 活動二:木頭是天然材料;木頭的用途 木頭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要節(jié)約木材。請同學們討論交流,談談木頭有哪些作用? 1、小組討論、交流 2、小組代表說說木頭的作用。 小結:木頭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廣。 講:你們知道木頭是怎么來得嗎?一棵樹要經(jīng)過很多年才能長成材。所以我們有珍惜木材。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珍惜木材呢? 3、學生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匯報討論結果。 4、提出問題:哪些木制品可以選用其他材料來代替? 學生進行討論。 小結:木材廣泛應用于生活中,給社會生活帶來繁榮,木材的過量使用對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不合理使用木材造成的后果是難以彌補的。因此,有些木制品現(xiàn)在已用其他人造材料來代替。 自由活動: 1、辯論會分甲、乙兩組,就“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利是弊”展開辯論。通過辯論使學生明確“使用一次性木筷”帶來的危害。 2、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取對方的長處。 拓展活動:調(diào)查:一天中,一個中等大小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子。寫出調(diào)查報告。 教后記: 9、《紙》教學設計 主備人: 教案序號:9 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深入的研究,能夠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實驗的收獲。 2、養(yǎng)成節(jié)約用紙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緊迫感,意識到保護天然資源的重要性。 3、會觀察、描述、記錄、比較實驗的現(xiàn)象,知道不同種類的紙性質(zhì)不同,用途也不同,知道紙的發(fā)明史。 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紙樣品(如蠟光紙、餐巾紙、宣紙、復寫紙、砂紙)、實驗記錄表、滴管、燒杯、放大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禮品,你們想看看嗎?從同學們的表情當中,老師就知道你們非常喜歡這些禮品,但你們知道這些禮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 2、談話:誰能說說,我們身邊哪些物品是由紙做的? 3、談話:我們身邊很多東西都是紙做的,這說明了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今天我們這一節(jié)課就一起走進紙的世界,去了解紙,去研究紙。 二、實驗探究 1、談話:同學們,紙的用途有好多,要想真正的了解紙,我們還要進一步研究,請認真觀察紙,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2、談話:剛才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要想更好的研究紙的特點,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進行這些實驗呢? 3、討論完善實驗計劃 (1)師生交流:如紙的結實程度,可以通過撕各種紙,感覺它們的難易程度來判斷。觀察紙的毛邊可借助放大鏡觀看。紙的吸水性可以用吸管將水滴到紙上看出來。紙的透明度,可通過把幾種紙分別對著光亮看一看,比較哪種紙的透明度最好。 教師強調(diào)一下滴管的使用:先擠壓一下它的后面橡膠膠帽,然后把吸口放入水中,松開橡膠膠帽,水就吸上來了。然后輕輕擠壓橡膠膠帽就可以把水擠出來。 (2)你們覺得在做這些實驗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4、學生分組實驗。 5、匯報交流: 談話:通過比較之后,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紙有了哪些了解? 同學們講的真好,相信你們現(xiàn)在對紙已經(jīng)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了。 6、了解紙的發(fā)明史 談話: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們的老祖先可在很久以前就發(fā)明出了紙,關于紙的發(fā)明歷史,你們了解嗎? 談話:同學們,通過以上的介紹,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同學們說得很好,從以上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現(xiàn)在紙的生產(chǎn)過程。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張最普通的賀卡要消耗10克優(yōu)質(zhì)紙張,每10萬張為1噸,合4.8—5.2立方米木材,相當于5棵20年生的樹。如果生產(chǎn)1000萬張賀卡,將要砍掉500棵這樣的樹! 三、拓展延伸 談話:可是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人卻不珍惜紙,將紙張隨意亂扔。你們是這樣做的嗎?你們是怎么處理的? 談話:其實我們的這些廢紙是可以進行再生產(chǎn)進行造紙。知道怎么做嗎? 總結: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通過廢紙再生產(chǎn),我們可以節(jié)約多少地球上的森林資源?。? 四、小結評價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或者感想呢?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相信同學們對紙的了解一定加深了很多,你們也和紙成了很好的朋友,老師相信你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節(jié)約用紙,不亂扔紙張,和紙做永遠的好朋友的。課后請同學們按照老師剛才教的再生紙的制作方法,自己做一張再生紙,好嗎? 教后記: 10.陶瓷 主備人: 教案序號:10 上課日期: 認知目標: 1、能針對研究陶瓷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能對自己或小組提出的探究問題做出書面計劃,并能根據(jù)自己的計劃進行觀察實驗;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陶瓷特點的觀察實驗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實驗結果;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1、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拓展性目標: 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陶瓷的歷史。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陶瓷的資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錘、小刀等。 教師準備:關于陶瓷的錄像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資料。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們一起來欣賞陶瓷物品 1、學生說一說自己帶來的陶瓷,介紹本物品的特征、來歷。 2、將學生自己帶來的陶瓷分組擺放在桌子上,進行參觀活動。 3、學生進行交流,認識到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小結:同學們通過參觀、交流認識到陶瓷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除了具有使用價值外,還具有鑒賞價值、藝術價值。 活動二:陶瓷有哪些特點?我們想辦法來研究。 1、提出問題:陶瓷有哪些特點呢? 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設計觀察實驗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同學們設計方案要考慮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應注意的問題和需要的材料。要記錄下觀察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比比那些同學的方法多、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2、學生分組制定實驗方案。 3、學生匯報實驗方案,其他可以補充。 4、學生進行實驗。 5、各組匯報觀察實驗結果。 小結:在同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陶瓷有很多特點,如,耐高溫、耐腐蝕、不怕水、較堅硬,易損壞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經(jīng)過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課下同學們繼續(xù)進行研究陶瓷。 活動三: 根據(jù)陶瓷特點,說一說怎樣利用陶瓷材料? 1、學生談一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 2、放有關陶瓷錄像資料,向?qū)W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應用。 3、提出設想:根據(jù)陶瓷材料的特點,利用陶瓷材料來做那些物品比較合適? 4、學生進行猜想或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四:講一個陶瓷的故事。 讓學生通過講故事,了解關于陶瓷的趣事以及陶瓷的發(fā)展史,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樹立科學應為社會服務的信念。 自由活動: 1、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活動,也可以選擇教科書中提示的集中活動。 2、評價:從:“我的發(fā)現(xiàn)、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我對陶瓷的認識”這幾方面來評價。 拓展活動: “對陶瓷還項研究哪些?”查閱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陶瓷的歷史。 教后記: 11 《金屬》 教學設計 主備人: 教案序號:11 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金屬具有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等共同特點,能用正確的實驗方法給予驗證。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對金屬共同特點的探究過程,能利用簡單的表格整理實驗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人們在認識到金屬的共同特點后,就能夠更好的利用金屬為人們服務。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分組材料:銅絲、鐵絲、鋁絲、砂紙、導線、電池、小燈座、電池夾、小燈泡、燒杯、熱水、小錘子等。 演示材料:金屬制品的實物及圖片或者視頻資料。 2.學生準備:課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銅、鐵、鋁。 教學過程: 一、了解銅、鐵、鋁的用途。 銅、鐵、鋁是生產(chǎn)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許多用品都是用它們制成的。讓學生看課本上的鋁制品、鐵制品、銅制品三組插圖?!俺诉@些之外,同學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這三種材料的制品呢?” 二、探究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 1、為什么人們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大量使用這些材料呢?人們大量使用這些材料,一定是它們有某些與其它材料不一樣的地方,請你大膽的推測一下,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 2、學生發(fā)言推測。教師適機引導并記錄 3、針對推測記錄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4、實驗研究銅鐵鋁的共同特點。 實驗:分別選取銅絲、鐵絲、鋁絲各一段,研究它們有哪些特點。 根據(jù)課本上的四幅插圖分別連接到電路中、把一端置于熱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錘敲砸,分別研究銅、鐵、鋁的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四個方面的特點。實驗時要求同學們記錄實驗的過程和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然后填寫課本上的表格,要求學生邊實驗邊作好記錄,教師指導學生填寫。實驗完后,分析實驗記錄,找出銅、鐵、鋁有哪些共同特點,把結果記錄下來。 三、概括金屬的共同特點。 1、在生產(chǎn)生活中,還可以見到哪些和銅、鐵、鋁有相同特點的材料?它們有什么作用? 2、除了課本上所列舉的這些之外,請同學們說說還有哪些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先找到與銅、鐵、鋁有相同特點(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訴學生銅、鐵、鋁以及與它們具有相同特點的材料都是金屬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屬的共同特點是:容易導電、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屬的特點設計作品。 要求同學們根據(jù)金屬的特點(四個特點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設計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設想寫或畫出來。 教后記: 12、 玻璃與塑料 主備人 : 教案序號:12 上課日期: 認知目標: 1、能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玻璃與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qū)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能對研究過程的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 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為人類發(fā)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喜歡大膽想象。 3、了解玻璃與塑料的特點。 拓展性目標: 調(diào)查一次性方便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材料——玻璃與塑料。 活動一: 1、列舉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與塑料 學生結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說一說: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沒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會怎么樣? 3、出示 :玻璃、塑料制品,讓學生鑒別“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小結:通過上述活動,使同學們對玻璃與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發(fā)現(xiàn)玻璃與塑料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們觀察實驗。 活動二: 1、猜想 玻璃與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結果。 3、進行對比實驗 (1) 設計實驗方案 (2) 匯報實驗方法 (3) 進行實驗活動 整個實驗活動老師注意調(diào)控課堂氣氛,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靈活地處理,確保學生觀察實驗的進行。 4、引導學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再進行對比。 5、學生匯報 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玻璃與塑料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與缺點? 6、出示:資料卡,讓學生閱讀 討論交流:社會面臨著“白色污染”的威脅,應該對材料進行怎樣的改進? 小結: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討論角落,認識到玻璃與塑料的使用給人民及社會帶來了方便,但是塑料廢棄物品嚴重污染自然環(huán)境,反過來又對人類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兩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時也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要發(fā)明新材料來代替塑料。 自由活動: 1、討論交流:玻璃與塑料的未來。 學生充分進行創(chuàng)新、想象,先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想法。 2、評價:根據(jù)“對材料的研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大膽想像”學生進行互評。 拓展活動: 調(diào)查一次性方便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教后記: 13 蒸發(fā) 教學目標主備人: 教案序號:13 上課日期: 1、經(jīng)歷搜集證據(jù)的過程;能夠?qū)Λ@取的信息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能做控制變量的探究實驗。 2、感受蒸發(fā)與生活相關的蒸發(fā)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科學看問題的意識;體驗同學之間合作的快樂。 3、認識蒸發(fā)現(xiàn)象;了解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談話:水是生命之源,許多人小時候都喜歡水。你喜歡玩水嗎?在玩水用水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和問題?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表達與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的內(nèi)容適時播放視頻資料:陽光下晾曬衣服的情景;夏天,一人剛出泳池,兩手抱肩,有點發(fā)冷的情景;河底干裂景象。并引導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要探究的問題:水跑到哪里去了? (這樣設計,從日常生活現(xiàn)象入手,為的是讓學生明白,研究科學是從觀察、研究身邊的事物開始的,并把學生引入到對本課的探究活動之中。)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水跑到哪里去了? 談話:洗過的頭發(fā)和衣服會干,水跑到哪兒去了? (1)、教師介紹:每組桌上都放有小鏡子、玻璃片,你能利用桌上的器材或身體器官,使水很快消失嗎? (2)、學生動手實驗。 談話: (3)、學生交流。根據(jù)剛才的實驗,我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能作出解釋嗎? (4)在小組交流匯報的基礎上,自行總結結論:擦到手掌和鏡面上的水跡,濕衣服上的水并沒有消失,它變成水蒸氣飛散到了空中。 讓學生閱讀教科書關于蒸發(fā)的描述,對照自己的結論,修正自己解釋。 活動二:探究水蒸發(fā)時要吸收熱量 談話:蒸發(fā)時會伴隨什么現(xiàn)象呢?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 學生閱讀教科書對探究活動的描述。(或教師出示相關的內(nèi)容要求。)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介入指導。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溫度計的變化,提示他們多做幾次實驗,并做好記錄。使學生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反復驗證。 學生整理記錄,交流結果。 啟發(fā)談話:通過實驗,包有棉紗的溫度計有什么變化?溫度下降,說明了什么?液泡及周圍的熱量是怎么減少的? 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然后讓學生匯總交流結果,得出結論:包有棉紗的溫度計的液柱會下降,是因為棉紗上的水蒸發(fā)引起的,這說明水蒸發(fā)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 活動三:怎樣才能使水蒸發(fā)得更快些呢? 談話:水在任何溫度下都會蒸發(fā),我們能不能想辦法使水蒸發(fā)得更快些呢? 分組討論、猜想加快蒸發(fā)的方法。 教師啟發(fā)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大膽設想。討論要點:晴天衣服干得快,提高溫度可能水會蒸發(fā)得快些;風吹著衣服干得快,可能加快空氣流通會使水蒸發(fā)得快些;曬糧時,糧食攤開的面積越大干得越快,也許面積越大,蒸發(fā)得越快等。 談話:根據(jù)猜想,你們打算怎樣實驗? 學生設計探究計劃。教師要對那些想出別具一格辦法的同學,給予表揚與鼓勵。 談話:桌上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器材:瓷盤、吹風機,手帕等,請同學們根據(jù)設想進行實驗,如果你還用什么別的材料,可以到老師這里領取。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可以讓具有同一設想的同學坐到一起為一組。)在這一活動中要提示學生注意小組合作。教師介入指導,提示學生在做對比實驗時,當一個變量改變時,其它變量必需保持恒定,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如:探究做加熱可以蒸發(fā)得快這一實驗時,往大小、厚薄相同的兩個瓷盤里滴上少許等量的水,一個瓷盤用試管夾夾住在火上加熱,另一個瓷盤放在桌上讓水在常溫下蒸發(fā)。加熱改變了溫度,而瓷盤和水量必需保持恒定。 師:你們是用什么辦法使水蒸發(fā)得更快的呢? 各小組選代表邊演示邊表述。 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了:提高水的溫度;增大蒸發(fā)面積;加快蒸發(fā)面上的空氣流通等,都可以使水蒸發(fā)得快些。 三、自由活動 制作天氣預報器 談話:氣象臺每天都用儀器對天氣進行預報。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制作天氣預報器呢?老師這里有個天氣預報器模型,請看屏幕: 1、課件展示天氣預報器模型,并說明原理。 師:你想制作一個天氣預報器來預測天氣嗎? 2、指導閱讀資料卡上的制作方法后,學生動手制作。 3、展示制作成果。 四、拓展活動:調(diào)查水的蒸發(fā)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談話:水每時每刻都在蒸發(fā),蒸發(f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在課下調(diào)查: 1、蒸發(f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2、人們是怎樣利用蒸發(fā)原理進行生產(chǎn)的。 教后記: 14、沸騰 主備人: 教案序號:14 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經(jīng)驗對所觀察作假設性解釋;能用簡單器材做給水加熱的實驗并作實驗記錄;能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并將探究結果與假設相比較。 2.愿意合作與交流,尊重觀察實驗事實。 3.了解水的沸點。 準備:酒精燈、火柴、溫水、計時器、鐵架臺(帶鐵圈)、石棉網(wǎng)、燒杯、溫度計等13組件。 活動流程: 一、激趣導入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你們親自燒過開水嗎?你認為在開水燒開的過程中,會有哪些現(xiàn)象發(fā)生? 2、學生回答后,師板書:沸騰,從而導入新課。 二、探究活動 1、猜想:你認為水燒開時會有什么現(xiàn)象? 2、小組討論,根據(jù)桌上的材料設計實驗方案。 3、小組匯報設計實驗方案。 4、教師提出實驗要求(小組合作): ①小組長分好工:(觀察、記錄、操作、計時)。 ②按步驟操作和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實驗。 ③不講與實驗無關的話,不做與實驗無關的事; ④實驗時,要注意安全,別碰到酒精燈或水等以免燙傷自己。 ⑤匯報交流。 5、學生實驗,師巡回指導;并完成討論問題: ①水為什么翻騰? ②水中的氣泡可能是什么物體?從哪來的? ③這些氣泡在什么條件下發(fā)生的?水燒開時的溫度是多少? 6、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么是沸騰? 7、師出示“沸騰”定義后,請學生齊讀加深理解。 8、提問:如繼續(xù)加熱,液體溫度還會上升嗎?生盡情地回答(板書:液體的沸點)。 三、鞏固應用(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理解的“沸騰”、“液體的沸點”是什么樣子的?) 1、什么是沸騰? 2、什么是液體的沸點? 四、課外拓展 1、查閱資料: ①在高山上和海邊燒水,水的沸點是一樣的嗎? ②“瓦特改良蒸汽機”詳見課本p59 2、自制小制作:小小蒸汽動力機 教后記: 16、水的三態(tài)變化 主備人: 教案序號:16 上課日期: 教學目標: 1、水在自然界有各種形態(tài)——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即水在自然界同時以液態(tài)、固態(tài)和氣態(tài)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斷經(jīng)歷著三種狀態(tài)的循環(huán)變化,促進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是溫度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 1、回憶或觀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種形態(tài)——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討論它們之間變化的原因和條件。 2、尋求水的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變化的證據(jù),嘗試自主設計水的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變化的觀察實驗活動。 3、分析水的各種狀態(tài)之間變化的過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態(tài)變化規(guī)律。 4、思考有關自然界水的相關問題,并嘗試用“水的三態(tài)循環(huán)”對這一現(xiàn)象做出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觀測數(shù)據(jù)(證據(jù))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2、初步認同物質(zhì)是不斷變化的。 3、初步建立物質(zhì)不滅的觀點。 【教學重點】認識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種狀態(tài)可以互相轉(zhuǎn)變。 【教學難點】對水的三態(tài)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 小組:水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發(fā)生變化的條件討論記錄表,玻璃杯1只,冰塊1杯,食鹽 全班: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xiàn)象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水的各種形態(tài) 1、師:在將近一個星期的學習以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水,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生交流 師:剛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種狀態(tài),大家一起先來看幾張圖片和一些視頻。(課件展示) 2、師:剛才的圖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幾種形式。你能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說說你所知道的云、霧、雨、露、霜、雪、冰嗎,可以小組討論一下,試著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學生討論交流。(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發(fā)生變化的條件 水的形態(tài) 變化的過程 變化的條件 霜 水蒸氣(氣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雪 水蒸氣(氣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冰 水(液體) 冰晶(固體) 溫度降到0℃以下 露 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云 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霧 水蒸氣(氣體) 水(液體) 溫度降到0℃以上 二、水的三態(tài)循環(huán) 1、小結:我們剛才通過的討論和前面幾課的實驗和觀察,發(fā)現(xiàn)了液態(tài)的水能凝固成固態(tài)的冰,固態(tài)的冰會融化成液態(tài)的水,液態(tài)的水會蒸發(fā)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氣態(tài)的水蒸氣又會凝結成液態(tài)的水。 師:你能用圖來表示上面三者之間的轉(zhuǎn)化嗎?(學生畫) (2)如果剛才討論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總結中直接總結完整。) 熱量的變化引起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 2、師:我們學了這么多之后,現(xiàn)在你能解釋為什么海洋中的總不會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嗎?請同學們結合P58的圖,討論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師:學了這章,你有什么收獲呢? 2、閱讀資料庫,增長知識。 教后記: 17.小水滴的旅行 主備人: 教案序號:17 上課日期: 活動過程: 活動一:把我們了解的露和霜的資料交流一下。 這一活動是將課前調(diào)查和了解的信息資料進行表達與交流。教科書展現(xiàn)了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資料的場景,引導學生把調(diào)查了解的信息資料,采取不同的方式表達,相互分享信息,交換看法,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八赡苁沁@樣形成的!”一是提示學生根據(jù)掌握的證據(jù)、過去所學過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對露和霜的形成做出預測。二是為學生的預測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教科書這樣安排的目的是通過交流,了解彼此搜集的信息資料和想法,讓學生能依據(jù)現(xiàn)有的證據(jù)和經(jīng)驗對露和霜的形成提出預測。 活動二:我們想辦法制造露和霜 教科書展示了兩幅圖片:一是學生圍繞實驗材料,:正在設計制造霜的實驗方案的情景圖;二是學生制造露的實驗場景。展示制造露的情景圖片,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探究,驗證自己的預測?!拔覀兿戎圃炻丁笔侵笇W生按照自己的探究方案,自由進行露和霜形成的模擬實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選什么材料制造霜呢”包含兩層用意:一是提示學生根據(jù)猜想設計探究方案,確定人員分工,準備探究工具等;二是提示學生只有選擇合適的材料,才能確保實驗成功,獲得證據(jù)。教科書沒有過多地呈現(xiàn)制造霜的方法途徑.意在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實際,:設計實驗方案,在選擇制造霜的方法途徑上,給予更大的空間。 教科書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探究過程中,一不僅僅是讓學生收集數(shù)據(jù)檢驗預測,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了解事物的手段。 教科書用“露和霜形成的條件有何不同?”提示學生在整理數(shù)據(jù)信息時,不但要把露和霜的形成過程進行比較,找出兩者在形成過程中的相同點,而且還要把露和霜形成條件進行對比,找出不同點,使學生體驗到用這種方法來分析事物,能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 教科書最后設計了“實驗發(fā)現(xiàn)”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表達交流探究結論的基礎土,將結論與預測相比較,找出結論與預則有哪些異同點,從結論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第二個研究方案: 活動準備: 提出本課所要探究的問題:“霧和云形態(tài)萬千,變化莫測,它們是怎樣形成的?”提出課前準備活動的指向:“調(diào)查霧和云與我們的關系”,為學生課堂交流做好信息資料的準備。教科書展示了幾幅圖片,提示學生可以采取留心觀察、查閱資料、調(diào)查訪問等方法,搜集相關的資料,使學生感悟到霧和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活動一:我來介紹霧和云, 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學生交流調(diào)查了解的信息教科書展示了學生自由交流的情景:“機場有大霧,一飛機要停飛”與“霧好大,把頭發(fā)都打濕了?!碧崾緦W生在交流時,要注意對大量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了解的信息進行分析,從中體驗到霧和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案鶕?jù)云的情況,可以預測天氣”是讓學生通過交流資料.獲得對霧和云研究意義的認識。教科書這樣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交流方式,把自己所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達到資源共享,并通過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在感知霧和云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深入探究的欲望。 活動二:想辦法制造霧 教科書安排了幾幅制造霧的實驗情景圖。首先展示了兩種制造霧的實驗方案。一是通過用酒精燈對燒瓶加熱,使水沸騰,這時從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氣”?!拔铱吹搅遂F”暗示學生實驗成功后的欣喜,體驗成功的樂趣。二是在盛有溫水的燒杯口上方,放一塊冰,冰塊周圍會有“白氣”出現(xiàn)?!坝脺厮黠@”意思是使用溫水做這項實驗,觀察到的“白氣”現(xiàn)象更明顯。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把熱水倒入燒杯里,在水的表面有“白氣”出現(xiàn),隨著水溫的下降,“白氣”逐漸消失。當水溫接近室溫時,水面上方不能凝結成小水珠,不能產(chǎn)生霧.若在燒杯口上方放一冰塊,會產(chǎn)生“白氣”。教科書展示這樣一個實驗場面圖,為學生制造霧提供方法導向,目的是引導學生根據(jù)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的道理,采取不同的方法制造霧,教科書用“現(xiàn)在我們說說霧和云是怎樣形成的吧”引導學生表達與交流。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水在蒸發(fā)的過程中,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二是引導學生根據(jù)探究的結果,聯(lián)系到自然界中水蒸氣遇冷空氣凝結成小水滴,進而推測自然界低空中的霧和高空中的云的成因。通過表達與交流,使學生對霧和云的形成過程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教科書這樣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課堂探究獲得的證據(jù),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過思維加工,對自然界中的霧和云作出合理的解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實事求是、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 教后記: 18、航海家的發(fā)現(xiàn) 主備人: 教案序號:18 上課日期: 一、教學目標:通過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形狀及人們對地球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重點:了解人們對地球的認識過程;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海的經(jīng)過。 三、教學準備:搜集有關地球及人們對地球的認識過程方面的資料;古人對地球的形狀、大小的猜想,“蓋天說”、“渾天說”、麥哲倫等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圓的)那你能看見嗎?(不能)你想知道有關地球的知識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球。板書課題:航海家的發(fā)現(xiàn)。 (二)、猜想假設 1、學生討論,交流對地球的認識:地球是圓的,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分組交流搜集到的資料。 師出示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學生觀察地球的形狀,表面畫面,猜想地球的表面及整體狀況,認識地球的形狀。 2、師提出問題:地球是圓的?圓的怎樣?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資料討論回答:地球平均赤道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6.76千米,說明地球不是正圓體,應是橢圓體。 3、師:古人是怎樣認識地球的? 學生根據(jù)資料交流。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他們認為,天是圓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 師:這就是最早的“蓋天說”。板書:“蓋天說”。 師: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思考。 師:古代印度是怎樣認識地球的? 學生根據(jù)已有資料討論,古印度人認為,世界是由幾只巨象的背撐著,世界的中央是高山。巨象站在一只大烏龜?shù)谋成稀? 師:出示課件,學生看圖,觀察想象。 師:你覺得古人的猜想怎樣?他們?yōu)槭裁磿@樣去猜想? 學生討論,認識古人的猜想。 4、師:古人僅憑視覺去觀察,只看見頭頂?shù)奶?,腳踏的地,那么歷史上人們怎樣證實地球是球體的? 學生根據(jù)資料,航海家的發(fā)現(xiàn):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海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師出示課件(麥哲倫環(huán)球航海示意圖),讓學生說說麥哲倫航海路線,談一談麥哲倫航海的故事。 師:麥哲倫從西班牙往西航行,最后到達了原地,如果他往東航行,結果是怎樣?這說明了什么道理? (三)、實施探究 師:地球到底是怎樣的?你有什么認識?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 資料,加上自己的猜想,探究地球的形狀,分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看法。 請幾位同學總結對地球的認識: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 (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讓學生畫出地球的形狀,展示給大家看,交流對地球的認識。 (四)、拓展創(chuàng)新 收集人類探索地球歷程的資料,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實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說說給大家聽。 教后記: 19《地球上有什么》 主備人: 教案序號:19 上課日期: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科學》(青島版)四年級上冊《我們的家園》單元的第二課。主要通過活動讓學生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組成物質(zhì),學會看地圖,了解地球儀上的主要標識和功用,并為進一步認識地球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地貌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地球表面分布著海洋與陸地,陸地上分布著山地、湖泊、盆地……但他們對地形地貌的認識卻是膚淺的、片面的,僅限于有限的見聞,沒有宏觀的、整體的認識。學生識讀地圖、地球儀能力較弱,一般少有相關經(jīng)歷,而此恰是學生形成理性認識的重要方法,此方面能力在有針對性的探究中,學生易于提高。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查閱、整理資料和看地圖、觀察地球儀等,了解地球地貌狀況;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了解地球物質(zhì)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義,樹立保護環(huán)境和資源的意識。 3.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了解地球儀、地圖的主要標識和功用。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學生準備:按類別搜集關于地球概貌的材料 教師準備:要為學生準備地形圖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儀。 (二)具體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們的周圍有什么 師:上節(jié)課我們在航海家的指引下,認識了地球的形狀。對于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你還想什么呢? 師:看的出大家都非常想進一步了解我們每天生活的這個家園,那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地球上有什么”吧! 師:對于這個話題很大,那讓我們-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四年級 上冊 科學 備課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916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