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四第9講明清時期的政治精練含解析.docx
《課標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四第9講明清時期的政治精練含解析.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標通史版2020版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四第9講明清時期的政治精練含解析.docx(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9講 明清時期的政治 一、選擇題 1.(2019四川樂山調研)雍正時設立軍機處,在軍機處“行走”的官員或為大學士,或為尚書,或為侍郎,同時兼理原官職。此后,大學士“必充軍機,始得預政事”。這表明( ) A.低級別官員無權參與朝政 B.軍機大臣位高權重 C.內閣地位已然被軍機處取代 D.內閣權力開始弱化 答案 C 依據材料“大學士‘必充軍機,始得預政事’”不能得出低級別官員無權參與朝政的結論,故A項錯誤;軍機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辦事,屬于皇帝的侍從,B項與史實不符,故錯誤;大學士必須充任軍機大臣才可參與政事,表明軍機處已取代內閣的地位,故C項正確;清朝內閣無實權,D項與史實不符,故錯誤。 2.(2018廣東茂名模擬)百官父母之喪,例結喪假,稱丁憂。洪武八年(1375年),詔百官聞父母喪,不待報即可去官奔喪,并解職守制三年;匿不舉哀或不離職者,過期則發(fā)配為民;守制期滿再起用時還要進行考核。丁憂時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奪情”令其繼續(xù)任職。這些規(guī)定( ) A.體現了明代政治與倫理相結合 B.加強了政府對官吏的嚴格考核 C.說明忠孝觀念主導了官僚思維 D.表明皇權凌駕于政府權力之上 答案 A 本題主要考查明朝的丁憂制度。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中國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統(tǒng)治,將綱常倫理與政治相結合,丁憂制強調了綱常倫理中的忠孝觀念,A項正確;B項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材料中丁憂制強調了綱常倫理中的忠孝觀念,排除B項;C項是對材料的錯誤解讀,政治統(tǒng)治滲透綱常倫理觀念,而不是忠孝觀念主導了官僚思維,排除C項;材料中丁憂制強調了綱常倫理中的忠孝觀念,而不是皇權凌駕于政府權力之上,排除D項。 3.(2019河北廊坊模擬)明代中后期,皇帝長期不理朝政,內閣的票擬,不得不決于內監(jiān)之批紅,而朝廷行政審批權也轉歸于寺人(宦官)。這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明朝的君主專制有所削弱 B.宦官成為明朝中后期的中樞官員 C.內閣在朝廷中的地位上升 D.政治腐敗和統(tǒng)治集團內部紛爭不斷 答案 D 本題主要考查明朝票擬和批紅制度的影響。君主“荒政”,宦官通過批紅來插手處理朝廷公文,逐漸把持朝政,干預朝廷事務,致使政治腐敗,中央內部的權力之爭不斷,據此可知,D項正確。 4.(2019四川成都模擬)兩漢時期皇帝曾把外戚作為輔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漢初期的呂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鳳。但明中期以后,選后妃、駙馬卻有意選寒微之家。這一變化( ) A.推動了外戚淡出政治舞臺 B.反映了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 C.杜絕了外戚與官員的勾結 D.順應了廢除丞相制度的需要 答案 B 本題主要考查皇權專制的不斷強化。據材料中“兩漢時期皇帝曾把外戚作為輔佐皇帝的重要依靠……明中期以后,選后妃、駙馬卻有意選寒微之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故產生這一變化,B項正確。選后妃、駙馬對象的變化并不能使外戚淡出政治舞臺,A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外戚與官員的勾結的問題,C項錯誤;廢除丞相與選后妃、駙馬對象的變化之間沒有直接關系,D項錯誤。 5.“(明代)大學士成為沒有宰相名義的宰相……但大學士畢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單獨推行政令,大學士便無此權。他只能依靠‘票擬’——簽注意見,來竊弄皇帝的權力,只有黑市地位,沒有法定地位?!辈牧弦庠诒磉_( ) A.大學士權力無制度保障 B.設立大學士有利于限制皇權 C.大學士擅長于玩弄權術 D.大學士是宰相 答案 A 根據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沒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學士權力無制度保障,故選A項;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并不能對皇權起到限制作用,故B項錯誤;材料并非意在表達大學士擅長玩弄權術,故C項錯誤;大學士不是宰相,故D項錯誤。 6.(2017課標Ⅱ)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 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 答案 A 本題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從明初嚴禁宦官讀書識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宦官在中樞決策過程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出宦官地位提高,其實質是皇權的加強,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內閣,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宦官是否掌握決策權,D項錯誤。 7.(2018福建龍巖一模)乾隆元年詔:“國家以經義取士,將以覘(看)士子學力之深淺,器識之淳薄。……當明示以準的,使士子曉然知所別擇?!边@反映了當時的科場( ) A.應試文章詞藻普遍浮華 B.所選人才的來源十分復雜 C.參試人員無所適從 D.選拔人才的標準需要統(tǒng)一 答案 D 從材料信息可知,乾隆帝指出,國家以經義取士,要考察士子的知識多寡,見識如何,這都需要明示標準,讓士子知曉,即選拔人才的標準需要統(tǒng)一,故選D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應試文章詞藻普遍浮華,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旨在強調選拔人才的標準,無法體現人才的來源,故B項錯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參試人員無所適從,故C項錯誤。 8.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兩路軍務尚未全竣,且朕日理萬機,亦間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須就近承辦”,將其恢復。此后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表明( ) A.清朝內閣權力得到加強 B.清朝中央集權遭到削弱 C.軍機大臣獲得宰相職位 D.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 答案 D 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第二年又因“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須就近承辦”而將其恢復,此后軍機處的權力更大,這表明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因此D項符合題意。由材料中的“內閣宰輔名存而已”可排除A項;軍機處的設置使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排除B項;軍機大臣不同于宰相,且宰相一職在明太祖時已被廢除,排除C項。 9.“早在明末清初,諸先賢就曾將傳統(tǒng)時代一切政治體制的弊病悉歸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專制……但若認定傳統(tǒng)政治制度僅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維持兩千余年就成為不可理解的‘啞謎’。事實上,支撐中國君主制長期存活的社會機制極為復雜,而且在一種特定的社會體制內還長期有效?!边@段論述意在強調( ) A.君主專制存在諸多弊病 B.君主專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長期存在的原因無法解釋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歷史條件 答案 D 本題考查古代中國君主制存在的歷史條件。題干材料表明支撐中國傳統(tǒng)的君主專制制度長期存在的社會機制極為復雜,其意在強調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歷史條件,故D項正確。A、B兩項表述正確,但不是材料強調的重點,C項完全曲解了材料的意圖。 10.(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測評)下面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錄,請擬定一個合適的研究主題( ) 一、內閣與議政王大臣會議 二、內閣與南書房 三、內閣與軍機處 A.內閣制逐漸走向消亡 B.清代地方行政體制的演變 C.清代中央體制的演變 D.康熙皇帝加強皇權的措施 答案 C 材料中目錄都有內閣的存在,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機構都是中央機構,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中央機構的變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體制的演變,故C項正確;軍機處的設立是在雍正時期,故D項錯誤。 11.(2018山西康杰中學模擬)乾隆時規(guī)定:到退休年齡,主動申請退休,獲準退休后級別不變的官員,可以“食全俸”;沒有到退休年齡,但在考核中發(fā)現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獲準級別不變,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員,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祿了。此規(guī)定( ) A.利于增強政府機構的活力 B.保證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 C.對官吏體制作出法律規(guī)范 D.強化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答案 A 本題主要考查清代政治。關于官員退休的各項規(guī)定,裁汰了老弱病員,確保官員隊伍新陳代謝,有利于增強政府機構的活力,A項正確。 12.(2018四川雙流中學月考) 清朝乾隆帝時,朝臣胡中藻的詩句有“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帝看了竟說:“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結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殺,禍及師友。乾隆帝此舉的意圖是( ) A.制造文字牢獄 B.強化君主專制 C.歧視漢族士人 D.確立皇帝獨尊 答案 B 本題主要考查清朝的“文字獄”。材料中胡中藻因為詩中有“論濁清”幾個字就遭到殺害,屬于文字獄的體現,清朝這一措施是通過思想控制來加強君主專制,B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 13.歷代王朝不斷調控中樞權力以維護其統(tǒng)治。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后得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并在左右?!瓕遗e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起徒步(平民),數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大臣數詘。 ——《漢書嚴助傳》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祎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以為拒捍制使,乃賜死于家。 ——《舊唐書劉祎之傳》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漢武帝為削弱相權所采取的舉措。(3分)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劉祎之為何不認可王本立宣讀的“敕書”。(3分) 答案 答案要點: (1)舉措:任用賢良文學之士為身邊近臣;讓他們參與議政、奏事;令其詰難大臣。 (2)說明:詔敕須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詔令被認為是違制的。 14.(2019河北秦皇島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統(tǒng)”思想濫觴于先秦時期,《詩經》中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后來逐漸發(fā)展為一個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系統(tǒng)的、內涵豐富的思想體系。下表是不同時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對此認識的摘要。 孔子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唐太宗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明太祖 “朕既為天下主,華夷無間,姓氏雖異,撫字如一” 清世宗 “中國之一統(tǒng)始于秦,塞外之一統(tǒng)始于元,而極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孫中山 “五族共和” 毛澤東 “中華各民族共同建立統(tǒng)一的人民共和國” 解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中國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 答案 評分標準: 論題(3分) 等次 分值 答題情況 一等 3分 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能夠充分挖掘材料的信息,關注時空,提出明確合理的論題 二等 1~2分 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 三等 0分 無論題或論題均與題目無關 史實與論證(8分,運用2個與題目相關的具體史實加以論證) 等次 分值 答題情況 一等 7~8分 能夠引用2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對史實的分析準確,由此推導出的結論順理成章;論述完整、清晰、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等次 分值 答題情況 二等 5~6分 能夠圍繞所定論題,闡述自己的論題;所舉史實與論題基本能構成邏輯關系;論述較完整、清晰,文字通順 三等 3~4分 所舉史實對論題支撐不足,或史實與論題之間邏輯性不強;論述不夠嚴謹,文字較通順 四等 0~2分 論述文字與論題關系不清,或無關系;結論錯誤;沒有邏輯性,文字不通順。無史實論證或只有單個史實且無論證 結論與論題一致,1分。 示例: “大一統(tǒng)”思想內涵隨時代變遷而不斷發(fā)展豐富。 西周時期,各民族繁衍生息在不同的區(qū)域,有不同的風俗、文化,但隨著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的推行,促進了不同地域間的交融,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大一統(tǒng)思想初步形成。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面對社會的分裂動亂,諸子百家不僅將原有的“大一統(tǒng)”觀念系統(tǒng)化、理論化,而且還增加了新的內容,即強調國內政治秩序的統(tǒng)一問題。 董仲舒針對漢武帝初年嚴重的社會危機和尖銳的階級矛盾問題,系統(tǒng)發(fā)揮了“大一統(tǒng)”思想,強調國家政治上的整齊劃一,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符合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清政府力主華夷同源,無內外、中外之分,確立了清代“天下一家”“中外一體”的“大一統(tǒng)”觀念。以此為指導,在邊疆地區(qū)設置不同的行政管理機構,建立空前“大一統(tǒng)”的多民族國家。 總之, “大一統(tǒng)”思想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其內容的發(fā)展與豐富,推動了中華民族整體發(fā)展和文化進步。 解析 從材料信息中不同時期對“大一統(tǒng)”的認識來擬定主題,結合不同時期“大一統(tǒng)”的特征進行論述。要注意主題鮮明,史實正確,邏輯嚴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專題 明清 時期 政治 精練 解析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637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