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沉郁頓挫的杜甫詩教師用書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沉郁頓挫的杜甫詩教師用書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沉郁頓挫的杜甫詩教師用書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沉郁頓挫的杜甫詩 杜甫是盛唐詩歌的另一座高峰,與李白同為唐代詩壇上的兩個巨人,世人稱之“李杜”?!皣也恍以娂倚遥x到滄桑句便工”,動蕩的時代大潮不僅洗去了盛唐的繁華,也洗去盛唐文風的錦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的杜甫,目睹時代的巨變和底層群眾無窮無盡的苦難,在巨大的悲愴中以一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敏感之心,以積極的入世精神,緊握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墨汁般濃黑的悲哀”,去直面戰(zhàn)亂和社會的殘酷,將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融在了自己的筆下,鑄成了“三吏”“三別”等如金鐵所鑄、讓百代警聳的字句?!霸娭疾煌芫任铩?,從杜甫開始,唐詩終于擺脫了花前月下、山水田園和邊塞離情的束縛,走向了更為廣泛的社會現(xiàn)實,將時代動蕩的主旋律悲歌吟唱給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杜甫詩歌的風格為沉郁頓挫。所謂“沉郁”,主要表現(xiàn)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和韻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這種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詩歌所要表達的人生情感非常強烈,而同時這種情感受到理性的節(jié)制。他的思慮常常很復雜,心情常常很矛盾,這樣,使得詩中的情感之流成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動。 杜甫的七律被評為:“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亳芒,自是千秋鼻祖?!逼涿兜歉摺芬浴鞍紊娇付Α敝畾鈩?,載譽千年,被推舉為古今七律之冠。 本專題選取了杜甫的四首寫于不同時期的、最能代表其風格的詩歌,讓我們以現(xiàn)代人的視角,借文思泉涌的美文,再讀杜甫,再讀這位憂國憂民的詩人。 《兵車行》是杜甫詩歌沉郁風格的典范作品之一,他運用盛唐出現(xiàn)的新題歌行反映時事,高度概括的場面描寫,以史詩般的大手筆展現(xiàn)了當時的唐王朝征伐作戰(zhàn)、大肆征兵,致使民無寧日的社會背景。 《旅夜書懷》是一首五言律詩。詩人用闊大無垠的夜景襯托深沉滯重的孤獨感,使人感受到詩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筆下奔涌的江流一樣澎湃難平,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飄泊無依的感傷,是杜甫詩歌中的經(jīng)典作品。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是一組七言律詩,這五首詩是詩人游江陵、夔州一帶,訪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廟、武侯祠,因古跡懷古人并自我傷感而作,一氣貫成,為一組詩。第三首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二字,是“怨”的終結。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客至》是一首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xiàn)了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可見詩題中的“客”即指崔明府。杜甫的母親姓崔,有人認為這位客人可能是他母族的親戚?!懊鞲保枪艜r對縣令的尊稱。“相過”,即探望、相訪。 ——————————————————— 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成就,以及在詩歌的思想和藝術上對后世的影響。 2.把握杜甫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即他高度的愛國性和人民性。陶冶自己的愛國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 3.鑒賞杜甫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體會杜甫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及其基本特點,領會賦比興藝術手法的內(nèi)涵。 1.在熟讀乃至成誦的基礎上加強鑒賞分析,討論交流,從而切實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2.《兵車行》一詩可從名句鑒賞入手,初步熟悉全詩大意后,重點記憶名句,再以名句為支撐聯(lián)結全篇,這樣易于理解和背誦。 3.《旅夜書懷》的學習,可從杜甫當時的生活情況入手進行鑒賞,通過分析景物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亼压袍E五首(其三)》可在誦讀中揣摩鑒賞,在分析昭君形象的基礎上,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從而體味詩中抒寫的作者的情懷?!犊椭痢芬辉姂诶首x背誦的基礎上,由寫作背景入手體味作者淡泊的風格。 《兵車行》 [常識速覽] 詩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對后世影響深遠。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言、七言古體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言、七言律詩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方面的完整的藝術經(jīng)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天寶以后,唐王朝對西北、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越來越頻繁。連年不斷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不僅給邊疆少數(shù)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qū)的人民帶來同樣的不幸。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年(751)杜甫旅居長安時?!顿Y治通鑒》記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大敗于瀘南。時仲通將兵八萬……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制大募兩京(長安、洛陽)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痹娙说倪@篇長歌就是表現(xiàn)了唐玄宗好戰(zhàn)喜功、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 這首敘事詩是諷世傷時之作。用行人問答的方式,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窮兵黷武給人民造成巨大災難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 本詩雖為七言詩,但間雜三言、五言,帶來節(jié)奏的多變;用韻上全詩八韻,四平四仄,平仄相間,抑揚起伏,聲情并茂。朗讀時注意體會上述兩個特點。 全詩分三層,第一層寫軍人家屬送別兒子、丈夫出征時的悲慘情景。 車轔轔,/馬蕭,/行人/弓箭/各/在。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 第二層:通過設問,役人直訴從軍后婦女代耕、農(nóng)村蕭條零落的境況。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 況復/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不異/犬與/。 第三層,寫征夫久不得息,連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戰(zhàn)場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況。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首敘事詩,突出的特點是寓情于敘事之中。無論是前一段的描寫敘述,還是后一段的代人敘言,詩人激切奔越、濃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匯在全詩的始終,詩人那種焦慮不安、憂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朗讀時注意體會這個特點。 [文本精析] 1.本詩開篇是如何描寫悲慘的送別場面的?在這首詩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從視覺、聽覺等角度,給讀者以強烈的感受,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千萬家庭因征戰(zhàn)而妻離子散的悲劇,揭露了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連年發(fā)動的“開邊”戰(zhàn)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為后文的傾訴做了渲染鋪墊。 2.試分析“耶娘妻子走相送”中“走”字的藝術效果。 【答案】 “走”是“跑”的意思,刻畫出親人突然被抓去當兵,又急促押送出征,親屬們追奔呼號,一剎那的生死離別,是何等倉促、何等悲憤,寄寓了詩人濃厚的感情色彩。 3.“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一句中的動作描寫歷來為人稱道,試賞析。 【答案】 “牽衣”表達出不舍之情,“頓足”表達出悲痛之情,“攔道”表達了焦急之情,“哭”表達了無奈和愁苦之情;連續(xù)的四個動作,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把送行者那種眷戀、悲愴、憤恨、絕望的神態(tài)細致入微地表現(xiàn)出來,集中展現(xiàn)了上千萬家庭妻離子散的悲劇,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4.“行人但云點行頻”的意思是頻繁地征兵,許多唐詩研究專家認為這“點行頻”是全篇的“詩眼”。請分析其理由。 【答案】 (1)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萬民無辜犧牲,全國田畝荒蕪的根源;(2)從一個征夫出征的場面,推及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多次”;(3)“點行頻”的原因是“武皇開邊意未已”,“點行頻”的結果是田園荒廢,民不聊生。 5.試從修辭的角度分析“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兩句。 【答案】 “海水”意指流血之多,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兩句一果一因,并形成鮮明對比,把戰(zhàn)爭災難寫得極為真切,道破了苦難的根源,鋒芒直指最高統(tǒng)治者,強烈抨擊朝廷意志造成的流血成海的荒謬。 6.在封建社會,人們往往重男輕女,可是本詩為什么說“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答案】 這兩句寫社會心理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負擔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實造成的。反映了人們心靈受傷害之深;也是對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的有力控訴。 7.“未休關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回答。“租稅從何出?”與哪一句詩照應?詩中這樣前后照應,層層推進,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未休關西卒”的原因是“武皇開邊意未已”?!白舛悘暮纬??”與前面的“千村萬落生荊杞”相照應。這樣前后照應可以深刻批判封建統(tǒng)治者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說明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8.“君不聞”以下四句的基本內(nèi)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聯(lián)系? 【答案】 基本內(nèi)容 聯(lián)系 詩人用“君不聞”三字領起,把視線從邊庭轉移到廣闊的內(nèi)地,千村萬落生荊杞,田園荒蕪,滿目凋敝 詩人馳騁想象,從眼前的見聞,聯(lián)想到全國的景象,由一點推及普遍,既擴大了詩的容量,又加深了表現(xiàn)的廣度和力度 9.文章結尾寫到蒼蒼的白骨、冤鬼的哭訴對全文有何作用?這里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答案】 哀怨的鬼哭與悲慘的人哭形成鮮明強烈的對照,也呼應開篇,首尾圓合,詩人飽滿的激情得到充分發(fā)揮,唐王朝的罪惡被揭露得淋漓盡致。 《旅夜書懷》 [常識速覽] “安史之亂”時,杜甫一度寄住在成都,靠朋友嚴武接濟。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嚴武去世,在成都無所依靠,杜甫決意攜帶家人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經(jīng)過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重慶市忠縣)時,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通過對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寫,勾勒出一種孤獨、凄冷、絕望的境界,抒發(fā)了詩人身世不遇、漂泊無定的悲憤心情。 [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該詩前兩聯(lián)寫景,融情于景。頷聯(lián)境界闊大,但反襯出詩人的孤苦伶仃和凄愴心情。后兩聯(lián)“書懷”,頸聯(lián)為反語,表達詩人憤憤不平之情。尾聯(lián)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漂泊無依的感傷。朗讀時應注意把握這一感情基調(diào)以及韻腳字的低沉。 [文本精析] 1.作者在詩中是怎樣將壯闊的景色與凄冷的情懷結合起來的? 【答案】 (1)一、二句寫近景,“細草”“獨夜舟”都是作者自比?!凹毑荨闭f明自己地位低下,孤苦無依?!蔼氁怪邸眲t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寂寞。 (2)三、四句寫遠景,用襯托的手法,用寂寞空曠的境界襯托出自己的孤獨。 (3)七、八句又運用比喻手法來抒發(fā)流離生活的孤獨感受。 (4)總之詩人通過比喻和襯托,將自己置于雄渾遼闊的環(huán)境之下,以壯闊的景色來展示自己的渺小和孤獨。 2.分析頷聯(lián)中“垂”“涌”二字的好處。 【答案】 “垂”為低垂,“涌”為涌動。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來描寫原野的廣闊,用“月涌”來形容大江的流動,形象而細致地描繪了江上的夜景。唯其“星垂”,才能見出原野的廣闊;唯其“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動?!按埂焙汀坝俊辟x予景物以強烈的動感,突出了舟中觀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3.“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是什么意思?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詩人認為一個人聞名于世不能靠詩寫得好,應該靠為國為民的政績。做官應到老年體弱多病才退休,而不應該因受排擠而離職。這兩句表達了自己因受排擠而無法實現(xiàn)“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的悲憤之情。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常識速覽] 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自云安(今重慶云陽)到達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東),一住就是兩年。這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繁榮時期,兩年內(nèi)寫出了四百三十多首詩,占全集詩中的七分之二,而且有不少長篇。從總體上看,不少論者都認為其在思想內(nèi)容上比過去的作品略顯遜色,但其中也有不少作品無論在思想性上還是在藝術性上都堪稱傳世之作,《詠懷古跡五首》即是一例。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之三,詠懷明妃王昭君,是杜甫經(jīng)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 本詩塑造了王昭君這一鮮活的人物形象,她有山川一樣堅強的性格,有雖死而故國之思猶在的愛國之情,有對昏庸的統(tǒng)治者的怨恨之情,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xiāng)土的怨恨憂思。寫昭君的怨恨之情其實是寄托了作者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 [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 群山/萬壑/赴/荊,生長/明妃/尚/有。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怨恨”是本詩的詩眼,也是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它既有昭君之怨,更有作者之怨。讀時要用低沉的語調(diào)讀出怨恨的感情。 [文本精析] 1.這首詩開篇沒有直接寫人物,而是描繪了“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一幅畫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交代主人公的出生地,引出歌詠對象或為人物出場作鋪墊,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烘托昭君為了祖國遠嫁異域的悲壯和偉大。 2.前人評此詩時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請結合詩歌的頸聯(lián)簡要分析。 【答案】 詩歌的頸聯(lián)交代了造成昭君人生悲劇的原因,作者在詠嘆王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王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詩人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遠離漢宮 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 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千載之怨 深沉怨恨 3.中間兩聯(lián)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 中間兩聯(lián),主要運用了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來寫王昭君的悲劇。這里有去與留的對比:離開了不該離開的故國,留在了不該留在的荒漠;生與死的對比:生時可以“識”卻沒能“識”,死了不能歸卻魂魄歸來。通過這些對比,反襯出昭君出塞的悲慘命運。 《客 至》 [常識速覽]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暫時定居下來。因為有友人的接濟,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充滿了樂趣。春意盎然的一天,崔縣令登門拜訪,詩人喜出望外,于是寫下了這首歡快明麗的《客至》。 這是一首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敘事詩,表現(xiàn)了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整體感知]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 2.在前面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 【提示】 這是一首洋溢著生活氣息的敘事詩。詩人匠心獨運,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以它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顯出特點,字里行間充滿了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喜歡與鄰居相通的融洽氣氛。讀時要注意把握這一特點。 [文本精析] 1.《客至》是一首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敘事詩,試分析各聯(lián)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進而總結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主題、藝術手法及特點。 詩句 分析 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 內(nèi)容 戶外景色 __①__ 宴客就餐 __②__ 感情 __③__ 佳客臨門的喜悅 手法 __④__ 選取典型場景、細節(jié) 主題 __⑤__ 基調(diào) 喜 特點 __⑥__ 【答案】 詩句 分析 首聯(lián) 頷聯(lián) 頸聯(lián) 尾聯(lián) 內(nèi)容 戶外景色 掃徑開門 宴客就餐 邀鄰助興 感情 閑居江村的寂寞 佳客臨門的喜悅 手法 寓情于景 選取典型場景、細節(jié) 主題 表現(xiàn)了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 基調(diào) 喜 特點 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2.尾聯(lián)忽轉別意,寫自己想邀鄰翁過來喝酒,突然撇開客人不提,這樣是不是離題了? 【答案】 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開了,實際上是在進一步寫客人,是想利用這種民間常用的方式表示自己難得的興奮:我家來了尊貴客人了,你也過來喝幾杯,好好幫我陪陪客人,喝個痛快,玩?zhèn)€盡興!詩人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作結,將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這種寫法既巧妙,又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讓人回味不盡,可謂峰回路轉,別開境界。 素材一 杜甫的政治憂患,根源于他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根源于“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杜甫面臨的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一切不合理的現(xiàn)狀,都進入了他憂患的視野。而國家民族的衰微,則是他憂患的核心。杜甫的政治憂患反映了一種社會良知的責任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應用角度】 該材料可應用于與“憂患意識”“社會良知”“責任”“遭受冷遇”等相關作文的寫作中。以天下為己任的杜甫,懷著“再使風俗淳”的理想,生活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里,國家民族的衰微,自然成為他憂患的核心。他的憂患反映了他的責任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他雖因多種原因并沒有得到執(zhí)政者的重視,但仍是入世者的楷模。 素材二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杜甫熱愛人民,關心民眾生活,為他們的不幸而憂患重重。在中國文學史上,并不乏關心民生的詩人,那些偉大的或優(yōu)秀的詩人們,常常都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關心和熱愛之情。但是,像杜甫這樣,由感同身受而引發(fā)的對人民苦難的深切了解和關心的卻并不多見。 【應用角度】 該材料可應用于與“關心民生”“理解”“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等相關作文的寫作中。杜甫博大的胸懷,關注的是社稷蒼生?!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的是窮苦百姓;“安得廣廈千萬間”念的是天下寒士;“劍外忽傳收薊北”盼的是戰(zhàn)亂盡平。 素材三 安史之亂,民不聊生,詩人避亂蜀地,草堂三間,棗樹一株,不設樊籬,任鄰家老婦打棗充饑,后杜甫離去,親戚便設了圍墻,不讓老婦進入。杜甫給親戚寫信道:“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應用角度】 該材料可應用于與“人格”“善良”“悲天憫人”“人文精神”等相關的作文寫作中。儒家提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的偉大之處在于:“窮”也兼濟蒼生。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輾轉漂泊,卻對一個處于社會最底層“無食無兒”的老婦人如此同情體恤,這是何等高尚的人格!這是何等善良淳厚的赤子之心! 素材四 杜甫始終不忘自己是儒家的信徒,“儒冠多誤身”“乾坤一腐儒”,他反復這樣強調(diào)。他可能夠不上政治家,但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為朝廷效力,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窮盡了杜甫的一生。 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備受后人賞愛,可是又有誰知道,那每一個字都是他眼中的淚呢?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自己再怎么窮途潦倒,也要為百姓的疾苦呼吁,當人們都在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生離死別灑下同情的淚水時,杜甫卻看到了石壕村里這對老夫妻的生離死別,他們不善于吐露無法承受的悲哀,只會默默地哭泣,因為他們是弱者。杜甫捧著時代的血淚,反復提煉,用沉重的筆觸寫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世界上只要還有不合理的貧富對立,這兩句用紅寶石拼成的詩句,就將永遠使人警醒。詩人總是這樣推己及人,使自己從被苦難壓扁的目光中撐出一片樹蔭,苦苦地為別人遮風擋雨,于是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千古名句。詩人用如此廣大的心胸關懷最底層的窮人時,他自己也正是一個無靠的窮人,最終就窮死在湘江上的一條船里。 【應用角度】 上述材料可應用到與“愛國”“責任”“博愛”“信仰”“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大與小”等相關作文的寫作中。 素材五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應用角度】 這是杜甫在血氣方剛、意氣風發(fā)的二十四歲時寫的言志詩。這首詩含蓄地揭示出青年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自信滿懷,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可應用于與“自信”“信念”“不怕困難”“雄心和氣概”等相關的作文寫作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唐詩宋詞選讀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沉郁頓挫的杜甫詩教師用書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沉郁頓挫 杜甫 教師 蘇教版 選修 唐詩宋詞 選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627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