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跟蹤檢測(五十三)基礎知識(1)常見的烴化石燃料的利用(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跟蹤檢測(五十三)基礎知識(1)常見的烴化石燃料的利用(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2020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跟蹤檢測(五十三)基礎知識(1)常見的烴化石燃料的利用(含解析).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跟蹤檢測(五十三)基礎知識(1)——常見的烴 化石燃料的利用 1.如圖所示是四種常見有機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乙可與溴水發(fā)生取代反應使溴水褪色 C.丙中的碳碳鍵是介于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 D.丁可由乙烯與水發(fā)生取代反應制得 解析:選C 甲是甲烷,與酸性KMnO4溶液不反應,A錯誤;乙是乙烯,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B錯誤;丙是苯,苯環(huán)上的碳碳鍵是介于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C正確;丁是乙醇,可由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制得,D錯誤。 2.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①化學性質相似的有機物一定是同系物?、诜肿咏M成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是同系物?、廴魺N中碳、氫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分別相同,它們必定是同系物 A.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 D.只有①② 解析:選A 同系物的化學性質相似,但化學性質相似的有機物不一定是同系物,①錯誤;同系物是結構相似(結構相似,則化學性質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這兩個限定條件必須同時具備,②錯誤;C、H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烴未必是同系物,如C2H4和C3H6(環(huán)丙烷),③錯誤。 3.下列關于煤、石油和天然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煤的干餾是將煤在空氣中加強熱使之分解的過程 B.煤的氣化是將其通過物理變化轉化為氣態(tài)的過程 C.天然氣除了作燃料之外,還可用于合成氨和生產(chǎn)甲醇 D.石油分餾可獲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解析:選C A項,煤的干餾應隔絕空氣加強熱;B項,煤的氣化為化學反應;D項,石油分餾的產(chǎn)品主要是各種烴。 4.下列關于幾種有機物的性質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乙烯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CH3CHBr2 B.乙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反應類型是加成反應 C.乙烷和丙烯的物質的量共1 mol,完全燃燒生成3 mol H2O D.苯中無碳碳雙鍵,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能發(fā)生氧化反應 解析:選C A項,應生成CH2BrCH2Br;B項,乙烯與酸性KMnO4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C項,乙烷和丙烯分子中都含有6個氫原子,依據(jù)氫原子守恒可判斷C項正確;D項,苯燃燒是氧化反應。 5.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H4O和C2H6O的物質一定互為同系物 B.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C.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乙醇>溴乙烷 D.在酸性條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產(chǎn)物是C2H5CO18OH和C2H5OH 解析:選C 分子式為CH4O的物質一定是甲醇(CH3OH),分子式為C2H6O的物質可能是乙醇(CH3CH2OH)或甲醚(CH3OCH3),甲醇和甲醚不互為同系物,A項錯誤;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為二者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使溴水褪色是因為二者發(fā)生了加成反應,褪色原理不同,B項錯誤;室溫下,乙醇與水互溶,溴乙烷難溶于水,C項正確;在酸性條件下,C2H5CO18OC2H5的水解產(chǎn)物是C2H5COOH和C2HOH,D項錯誤。 6.下表中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A 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反應 B CH2===CH2+HCl―→CH3CH2Cl 氧化反應 C CH3COOC2H5+H2O C2H5OH+CH3COOH 水解反應 D CH2===CH2+H2CH3CH3 加成反應 解析:選B A項,烷烴與氯氣的反應屬取代反應,正確;B項,乙烯與HCl的反應屬加成反應,錯誤;C項,酯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也屬取代反應,正確;D項,乙烯與H2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發(fā)生加成反應,正確。 7.有4種碳骨架如下的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a和d是同分異構體 ②b和c是同系物 ③a和d都能發(fā)生加聚反應 ④只有b和c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選A 由題圖可知,a為2甲基丙烯(CH3)2C===CH2,分子式為C4H8;b為新戊烷(CH3)4C,分子式為C5H12;c為2甲基丙烷(CH3)3CH,分子式為C4H10;d為環(huán)丁烷,分子式為C4H8,故①②正確;d不能發(fā)生加聚反應,故③錯誤;b和c能發(fā)生取代反應,但a、d也能發(fā)生取代反應,故④錯誤。 8.(2018全國卷Ⅲ)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苯乙烯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與液溴混合后加入鐵粉可發(fā)生取代反應 B.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與氯化氫反應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劑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解析:選C “鐵粉”“液溴”是苯乙烯()在苯環(huán)上發(fā)生溴代反應的條件,A項正確;含有碳碳雙鍵,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B項正確;與氯化氫的反應是發(fā)生在碳碳雙鍵上的加成反應,產(chǎn)物是氯代苯乙烷,C項錯誤;含有碳碳雙鍵,能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聚苯乙烯,D項正確。 9.(2019德州模擬)進行一氯取代反應后,只能生成三種沸點不同的產(chǎn)物的烷烴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解析:選D 能生成三種沸點不同的產(chǎn)物,即生成三種一氯代物。A中有5種位置不同的氫,其一氯代物有5種,錯誤;B中有2種位置不同的氫,其一氯代物有2種,錯誤;C中含有2種等效氫,其一氯代物有2種,錯誤;D中有3種位置不同的氫,其一氯代物有3種,正確。 10.(2016全國卷Ⅱ)分子式為C4H8Cl2的有機物共有(不含立體異構)( ) A.7種 B.8種 C.9種 D.10種 解析:選C C4H8Cl2可看作C4H10中的2個H被2個Cl取代得到的產(chǎn)物,C4H10有CH3CH2CH2CH3和CH3CH(CH3)2兩種異構體;2個Cl取代CH3CH2CH2CH3中同一碳原子和不同碳原子上的2個H分別有2種和4種不同結構;2個Cl取代CH3CH(CH3)2中同一碳原子和不同碳原子上的2個H分別有1種和2種不同結構。即符合條件的有機物共有9種。 11.分子式為C6H12的烯烴且雙鍵在鏈端的同分異構體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 A.8種 B.7種 C.6種 D.5種 解析:選B 分子式為C6H12的烯烴只含有1個,其同分異構體中雙鍵處于鏈端,當主碳鏈骨架為C===C—C—C—C—C時,結構有1種;當主碳鏈骨架為C===C—C—C—C時,甲基可處于2、3、4號碳原子上,結構有3種;當主碳鏈骨架為C===C—C—C,支鏈為乙基時,只能處于2號碳原子上,結構有1種,支鏈為2個甲基時,可以均處于3號碳原子上,也可以分別處于2號和3號碳原子上,結構有2種;主碳鏈骨架為C===C—C時,不能成立。因此有7種。 12.分子式為C7H8,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的烴的一氯代物有( ) A.3種 B.4種 C.5種 D.7種 解析:選B 由題意可知該烴為,該有機物中等效氫為4種,分別為,其一氯代物有4種。 1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正戊烷、新戊烷、異戊烷互為同分異構體 B.互為同系物 C.四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處于同一平面 D.扁桃酸()屬于甲酸酯且有羥基直接連在苯環(huán)上的同分異構體共有13種 解析:選B 正戊烷、新戊烷和異戊烷的分子式均為C5H12,但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A項正確。同系物是指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三種分子的分子式依次為C6H6、C10H8、C14H10,其分子組成依次相差C4H2,且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B項錯誤。四氯乙烯的結構類似乙烯,4個氯原子和2個碳原子共面,C項正確。當苯環(huán)上連有2個取代基(1個—OH和1個—CH2OOCH)時,存在鄰、間、對位3種結構;當苯環(huán)上連有3個取代基(1個—OH、1個—OOCH、1個—CH3)時,即當—CH3、—OOCH處于鄰位,—OH有4種位置,當—CH3、—OOCH處于間位,—OH有4種位置,當—CH3、—OOCH處于對位,—OH有2種位置,故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3+4+4+2=13種,D項正確。 14.乙烯的相關轉化關系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與CH3OCH3互為同分異構體 B.X為Cl2 C.聚乙烯是純凈物 D.甲→乙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 解析:選A 乙烯與水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甲(CH3CH2OH),甲(CH3CH2OH)與CH3OCH3互為同分異構體,A正確;乙烯與HCl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CH3CH2Cl,故X是HCl,B錯誤;聚乙烯(CH2—CH2)的聚合度n值不確定,故為混合物,C錯誤;甲(CH3CH2OH)在Cu作催化劑條件下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乙(CH3CHO),D錯誤。 15.下列關于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為取代反應,有機產(chǎn)物與水混合浮在上層 B.反應②為氧化反應,反應現(xiàn)象是火焰明亮并帶有濃煙 C.反應③為取代反應,有機產(chǎn)物是一種烴 D.反應④中1 mol苯最多與3 mol H2發(fā)生加成反應,是因為一個苯分子含有三個碳碳雙鍵 解析:選B 反應①為苯的溴代,生成的溴苯密度比水大,沉降在水底,A錯誤;反應③為苯的硝化,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的硝基苯為烴的衍生物,C錯誤;苯分子中無碳碳雙鍵,D錯誤。 16.100 ℃時,兩種烴蒸氣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所得CO2和H2O的物質的量隨混合烴總的物質的量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對該混合烴組成的判斷正確的是( ) A.一定含有甲烷 B.一定含有乙烯 C.一定含有苯 D.一定不含乙烯 解析:選A 由圖像可知,當混合烴總的物質的量為1 mol時,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6 mol和2 mol,故其平均分子組成為C1.6H4,由于碳原子數(shù)小于1.6的烴只有甲烷一種,因此一定含有甲烷。一個CH4分子中含4個氫原子,故另一種分子中一定含4個氫原子,且其碳原子數(shù)大于1.6,故可能含有乙烯或丙炔,一定不含有苯。 17.乙烯和丙烯屬于同系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等質量的乙烯和丙烯完全燃燒耗氧量相同 B.丙烯分子中三個碳原子處于同一直線上 C.乙烯和丙烯與HCl加成均有兩種產(chǎn)物 D.以丙烯為單體加聚可以生成 解析:選A 乙烯和丙烯的最簡式均為CH2,故等質量的乙烯和丙烯完全燃燒時耗氧量相同,A項正確;乙烯中6個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但2個碳原子和與其相連的氫原子均不在一條直線上,丙烯可以看作甲基取代乙烯中的一個氫原子,因此丙烯分子中三個碳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直線上,B項錯誤;乙烯與HCl的加成產(chǎn)物為CH3CH2Cl,丙烯與HCl的加成產(chǎn)物為CH3CH2CH2Cl、CH3CHClCH3,C項錯誤;以丙烯為單體加聚可以生成,D項錯誤。 18.曲酸和脫氧曲酸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食品添加劑,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曲酸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脫氧曲酸能發(fā)生酯化反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C.曲酸與脫氧曲酸所含的官能團相同 D.與脫氧曲酸互為同分異構體的芳香族化合物有4種 解析:選D 與脫氧曲酸互為同分異構體的芳香族化合物有3種。 19.有機物的結構可用“鍵線式”表示,如CH3—CH===CH—CH3可簡寫為。有機物X的鍵線式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的分子式為C8H8 B.有機物Y是X的同分異構體,且屬于芳香烴,則Y的結構簡式為 C.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與足量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環(huán)狀的飽和烴Z,Z的一氯代物有4種 解析:選D 由X的鍵線式可知其分子式為C8H8,與苯乙烯()互為同分異構體,X分子結構中含碳碳雙鍵,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X與足量H2加成生成的環(huán)狀飽和烴Z中只有2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原子,其一氯代物有2種。 20.有機化合物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由于其特殊的電子結構一直受到理論化學家的注意,如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下列關于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的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4種 B.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不是環(huán)丙烷的同系物 C.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內 D.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與環(huán)己二烯互為同分異構體 解析:選C 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分子中的4個“CH2”完全等同,,它的二氯代物有4種,A正確;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分子的分子式是C6H8,環(huán)丙烷C3H6不是同系物,B正確;含有飽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結構特點,所以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內,C錯誤;環(huán)丙叉環(huán)丙烷分子的分子式是C6H8,環(huán)己二烯的分子式也是C6H8,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D正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用版2020高考化學一輪復習 跟蹤檢測五十三基礎知識1常見的烴化石燃料的利用含解析 通用版 2020 高考 化學 一輪 復習 跟蹤 檢測 五十三 基礎知識 常見 化石 燃料 利用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611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