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強化二 氣溫和降水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doc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強化二 氣溫和降水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強化二 氣溫和降水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強化二 氣溫和降水 一、選擇題 (2016高考天津卷)讀圖文材料,回答1~2題。 在天津市南部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貝殼堤,是貝殼及碎屑物受潮水搬運,在海邊經(jīng)較長時期堆積而形成的壟崗,可以作為當時海岸線的標志。 1.與天津市其他地區(qū)相比,北部地區(qū)降水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鋒面過境頻繁 B.地處迎風坡 C.空氣對流旺盛 D.多氣旋活動 2.圖Ⅱ所示甲地比周邊地區(qū)氣溫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遠 解析:第1題,由兩圖中的信息可知,天津北部以山地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上升。北部降水較多,年降水量大于600mm,其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區(qū)地處夏季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第2題,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產(chǎn)生活中產(chǎn)生大量的余熱、廢熱,形成熱島效應(yīng)。 答案:1.B 2.C 右圖為我國某區(qū)域冬季某日8時至次日8時的降雪量和積雪深度分布圖,該時段該區(qū)域風向主要為偏東風,云量分布差異不明顯。完成3~4題。 3.造成該區(qū)域東西部積雪深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溫度 C.光照 D.地形 4.圖中M地積雪深度低于周圍地區(qū),該地可能是( ) A.農(nóng)田 B.林地 C.城區(qū) D.鄉(xiāng)村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降雪量差別不大,并且積雪深度和降雪量不存在具體的聯(lián)系,降雪量大的地方積雪厚度不一定厚,A項錯誤。積雪厚度越向海邊越薄,冬季越向沿海溫度越高,因此影響積雪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溫度,B項正確。題干提到云量分布差異不明顯,不是影響積雪深度的主要因素,C項錯。此地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差異不大,也不能成為影響積雪深度的主要因素,D項錯。第4題,M地積雪深度明顯低于周圍地區(qū),考慮到M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應(yīng)為上海城區(qū),城區(qū)內(nèi)大量的人流以及工廠的分布,排放廢熱多,溫度高,使得積雪深度小于周圍,C項正確。其余各個選項農(nóng)田、林地、鄉(xiāng)村溫度都不會高于周圍地區(qū),積雪深度不會低于周圍。 答案:3.B 4.C 里斯本、雅典兩地氣候類型相同,但兩地測得的氣溫和降水量呈現(xiàn)一定的差異。據(jù)此回答5~6題。 5.兩地的夏季溫度有差異,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風影響 B.受沿岸暖流影響 C.受副熱帶高壓影響 D.受沿岸寒流影響 6.兩地的年降水量有差異,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緯度位置較低 B.受西風影響較弱 C.地勢相對較高 D.距地中海較近 解析:第5題,根據(jù)氣溫曲線圖得出:夏季氣溫里斯本低于雅典。兩地所處的緯度位置相當,且都處于沿海平原,但里斯本附近受(加那利)寒流影響,所以氣溫較低,夏季涼爽。第6題,根據(jù)降水柱狀圖判斷:年降水量里斯本大于雅典。兩地都為地中海氣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風控制,雅典距離大西洋較遠,受西風的影響較弱,所以降水較少。 答案:5.D 6.B (2016太原模擬)下圖是山西省年平均氣溫分布圖。讀圖,完成7~8題。 7.影響山西省年平均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 B.太陽輻射、地形地貌 C.太陽輻射、城市分布 D.地形地貌、河流湖泊 8.Y處年平均氣溫及地形分別是( ) A.10~12℃、山地 B.12~14℃、河谷 C.14~16℃、盆地 D.8~10℃、山脊 解析:第7題,圖中等溫線總體呈南高北低,說明太陽輻射是主因;另外,等溫線在河流處明顯彎曲,且河流處為谷地,則地形地貌也是影響氣溫分布的主要因素,故B項正確。第8題,一般受太陽輻射影響,緯度低處氣溫高,圖中Y處外圍等溫線為14℃,北側(cè)有12℃等溫線,則南側(cè)應(yīng)該有14℃等溫線;依據(jù)“大于大的”規(guī)則可判斷,Y處氣溫為14~16℃。該處氣溫高于周邊,說明地勢上低于周邊,故C項正確。 答案:7.B 8.C (2017屆寧德模擬)下圖示意我國某縣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讀圖,回答9~10題。 9.影響該縣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海陸位置 C.季風 D.地形 10.據(jù)圖推斷,年平均氣溫( ) A.N地>M地 B.P地>N地 C.Q地>P地 D.Q地>M地 解析:第9題,依據(jù)山峰及河流,可判斷圖中有一東西向的山脈分布,且等降水量線在山峰附近密集,說明影響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10題,四個地點中,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在下游,海拔低而氣溫高;N在上游,海拔高而氣溫低。 答案:9.D 10.B 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年降水量隨高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11~13題。 11.就相同海拔來說,該山地南北兩坡年降水量( ) A.大體相等 B.北坡較多 C.南坡較多 D.難以判斷 12.該山地年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減少的高度出現(xiàn)在( ) A.南坡3 500米 B.南坡2 000米 C.北坡3 500米 D.北坡2 000米 13.該山地所屬山脈可能是( ) A.南嶺 B.秦嶺 C.陰山山脈 D.天山山脈 解析:第11題,通過比較同海拔的年降水量大小可知,北坡比南坡多。第12題,從圖中可知,年降水量的變化從北坡到南坡是先增大后減少,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現(xiàn)在北坡2 000米高度處。第13題,該山地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北坡為迎風坡,南坡為背風坡。 答案:11.B 12.D 13.D 二、非選擇題 14.(2017屆湖南聯(lián)考)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圖甲為非洲安哥拉的區(qū)域圖。安哥拉中部地區(qū)年均溫在22℃左右,素有“春天國度”的美譽。圖乙為①②兩地的氣候特征圖。 (1)分析安哥拉中部地區(qū)“春天國度”美譽的由來。 (2)比較①②兩地降水特征的差異,并分析成因。 解析:第(1)題,“春天國度”強調(diào)的是一年四季溫度變化較小且較溫暖,圖中顯示該地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故四季溫暖如春。第(2)題,從兩幅圖的縱坐標可看出兩地降水差異較大;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大氣環(huán)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等,可結(jié)合圖中信息回答。 答案:(1)緯度低,海拔高,全年溫差小,四季如春。 (2)①地全年降水明顯小于②地。①地處于東南信風帶,風由陸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經(jīng),降溫減濕,降水少;6~8月因太陽直射點北移,南半球副高北移影響此地,幾乎無降水。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氣壓影響,降水豐富,冬半年受東南信風影響,且深居內(nèi)陸,降水稀少。 15.(2016青島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來,雅安便有“雨城”“華西雨屏”之稱。圖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區(qū)年降水量,圖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數(shù)分布。 (1)描述該地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稱的原因。 (3)說明雅安降水季節(jié)變化對秋季農(nóng)作物的不利影響。 解析:第(1)題,等值線分布特點的描述,可從總體遞變規(guī)律、極值分布等角度回答。第(2)題,陸地局部降水多于周邊,除了宏觀的大氣環(huán)流因素外,還與影響局地小氣候的地形、大氣運動等因素有關(guān)。第(3)題,首先明確關(guān)鍵詞是“秋季”“不利”;然后從圖中可看出,秋季降水日數(shù)最多,降水量較大;降水多易導致澇災,降水日數(shù)多則影響光照和氣溫,從而影響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與品質(zhì)。 答案:(1)總體從東南向西北先增后減;雅安降水量多,向四周遞減。 (2)西側(cè)是青藏高原,東側(cè)是四川盆地,常受到高原下沉氣流和盆地暖濕氣流影響;喇叭形的地形構(gòu)成,造成暖濕氣流只能進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濕氣流影響大。 (3)降水多,易發(fā)生洪澇災害,不利于農(nóng)作物收獲,造成減產(chǎn)甚至絕產(chǎn);降水日數(shù)多,濕度大,氣溫偏低,光熱不足,影響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專題強化二 氣溫和降水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專題 強化 溫和 降水 課時 作業(yè) 新人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610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