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案 滬教版.doc
《2019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案 滬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案 滬教版.doc(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案 滬教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后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而明白本課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聯(lián)系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課前準備: 寫有詞語的黑板,光盤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么是語言故事? (通過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濫竽充數(shù)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正音 勸阻瞄準毫不介意螳螂捕蟬隱伏念頭不堪設想乘虛而入 侍奉固執(zhí)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諸侯得獎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tǒng)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tǒng)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里。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fā)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fā)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zhí)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2、交流: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吳王主觀、專橫。(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yè) 1、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一、聽寫幾組詞語 1、師:這節(jié)課先請同學們聽寫幾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同學們仔細聽,記住了再寫下來,邊寫邊想這幾組詞有什么聯(lián)系? 蟬悠閑自由自在 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正隱伏著禍患 2、出示詞語,自己批改,全對的打“A”,錯的在旁邊訂正,統(tǒng)計對錯。 二、講故事 1、師引入: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不聽大臣的勸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誰再來勸他,他就處死誰,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在花園里給吳王講了這么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是怎樣一件事。老師講完要請同學們來講。 2、師出示:圖(1),示范講故事 3、指一名同學講 師:故事講完了,誰記住了能講這個故事,可以看看我們剛才默的幾組詞,其他同學仔細聽,等會兒請你們評一評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學生評價后,再請另一位同學講) 4、小結,引出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板書) 雖然黃雀在螳螂和蟬的背后,但它也沒有想到自己背后還有一個少年。所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所寓示的一個道理。 三、學習課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給吳王講這么一個故事,那么他只是為了講這個故事嗎?(不是的,為了勸諫吳王) 2、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請你仔細地讀課文,想象當時他的神態(tài)、動作 ?。?)自由讀, ?。?)指名讀,再評議 (3)同桌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 ?。?)推薦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議) 四、明理 1、少年給吳王講故事的目的達到了嗎? 2、從哪里看出來的?(恍然大悟) (1)出示詞語,指名讀 ?。?)說說詞語的意思 ?。?)吳王徹底明白了什么?聯(lián)系前文想一想。 五、總結 1、學到這里,你對吳王有什么了解呢? ?。?)固執(zhí) ?。?)知錯就改 2、小結:是啊,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3、那你們覺得這位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zhí)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后來,人們把它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記住這個道理。 六、作業(yè) 1、復述課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書: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恍然大悟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 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資源開發(fā): 從生活周圍尋找如螳螂一樣的人,分析因顧眼前利益而帶來的禍患。 媒體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應的圖片,配套教材課件。 設計理念: 生活處處皆語文,借用生活中的語言材料深化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 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 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3. 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 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 集體交流,討論。 4. 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讀。 3. 師生評價。 4. 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yè)。 1. 完成習字冊描紅。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 螳螂和蟬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3. 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指名復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yè): 1. 講述故事。 2. 練習說話。 3. 搜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23 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 (趙國在后) 螳螂―――蟬(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身后隱伏禍患 1、以檢查的方式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lián)系實踐和語言環(huán)境理解運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課題,抓住人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指導學生進行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 3、掌握文章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聽、說、讀、寫、演等語文實踐訓練,激發(fā)進一步探究“少年為什么能使固執(zhí)的吳王改變主意”的興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及文,導入新課。 1、分別出示螳螂和蟬的圖片 你能看出圖片是什么動物?(螳螂 蟬) (1)請用手指跟著老師一起書寫“螳螂”“蟬”這三個字(都是課后生字) ?。?)螳螂是什么?(昆蟲、益蟲)螳螂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形聲字)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舉例:蜻蜓。你們也找找看?(螞蟻、蝴蝶、螞蚱、蚱蜢) 有些動物的名稱中有蟲旁,但不是昆蟲,舉例:青蛙、蛇、蚯蚓。 ?。?)故事:話說有一天,這只螳螂來到一個花園里,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這只螳螂一看,饞壞了,它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邊補充完整題目) 這只螳螂吃到蟬了嗎?為什么?你怎么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是一個八字成語??伞扼氩断s》這篇文章卻是一則寓言故事。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個特點——借一則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么,課文中的這則寓言想借螳螂捕蟬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相信學了課文,同學們一定會深刻領會到的。 二、通讀課文,掌握生字。 ?。ㄒ唬┳詫W課文,初步整體感知全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學習課文。 出示學習要求:(大屏幕) 1、先自個兒讀。 ?。?)自己學習生字新詞,掌握形音義。 (2)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對每句話,每個字。 2、再和同桌合作比賽讀,挑一段自己感覺最難讀或讀得最好的內容,考考同桌,比比誰讀得好。 學生根據(jù)要求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ǘW后交流學習情況。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指名認讀后齊讀。 諸侯國 稟報 固執(zhí) 毫不介意 不堪設想 恍然大悟 打消念頭 隱伏禍患 勸阻 2、文章中還有一些字一字多音,你能讀準嗎? 處死 打著鳥 轉來轉去 彈弓 大王 乘虛而入 舉起前爪 露水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地讀,邊讀邊想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節(jié)次開火車讀課文) 2、誰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你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來說一說嗎? 四、細讀課文,了解起因。 1、這個故事的起因是——吳王想攻打楚國。課文第一自然段就交代了這個故事的起因。 2、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從讀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3、交流 A、吳王是位暴君 相機出示句子 可是吳王固執(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固執(zhí)”是什么意思?找近義詞法理解,可以理解為——頑固 ?。?)你能否講講吳王怎么樣,才叫固執(zhí)? ?。?)學學這位暴君的樣子,表演朗讀,后全班一起來學一學。 B、大臣為國家著想 相機出示句子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乘虛而入”的意思是?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乘虛而入”的意思是:乘著吳國正在集中兵力攻打楚國,沒有其他的力量來防備,趁機攻打吳國。 (2)理解“不堪設想”( 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會向很壞的、很危險的方向發(fā)展。)結合整個詞語的意思這個“堪”字的意思就是(能夠、可以) ?。?)吳王如果固執(zhí)己見的話,結果會是怎樣呢? (吳國將被滅亡;吳王自己也將被處死,然后尸體會被掛在城墻上;吳國的老百姓們也將過上逃難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一個成語來說說?(顛沛流離 、居無定所) C、事情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 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磥韰峭醯墓虉?zhí)是有原因的。可當時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事實上,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 4、這時候,君臣之間會又怎樣的對話呢? A、出示:“吳王準備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闭垖懸粚?,君臣間會有怎樣一段對話?(把握大臣極力勸諫,吳王高高在上的一意孤行的基調) 大臣: 吳王: 大臣: 吳王: 大臣: 吳王: B、請同桌或前后同學合作寫話,一人寫吳王的,一人寫大臣的,寫好以后,再合作演一演對話的情境。 五、細讀課文,了解結果。 同學們,你們的表演真精彩!可盡管大臣們極力勸阻,吳王的態(tài)度仍是如此堅決,似乎不可更改。課結果,他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出國的念頭。課文中哪部分寫了故事的結果。 1、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一節(jié),邊讀邊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圈畫出來,好好體會體會。 2、理解“恍然大悟”吳王明白了什么?聯(lián)系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3、文章開頭說吳王固執(zhí)己見,最后又交代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樣的寫作上的安排我們稱之為——首尾呼應。那么讀了這兩個自然段后,你又產生了什么新的疑問呢? ?。?)少年說了什么?為什么能使固執(zhí)的吳王改變主意呢? (2)吳王說少年講得太有道理了,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這正是我們下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六、回歸整體,理清層次。 1、現(xiàn)在,同學們再給這篇課文劃分段落,一定會得心應手了。 起因:(第1自然段)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勸阻。 經過:(第2—11自然段)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 結果:(第12自然段)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楚的念頭。 2、嘗試按照起因、經過、結果來給文章分段嗎?想個小標題。 七、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詞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起因 固執(zhí)攻楚 經過 巧妙勸說 前后照應 結果 打消念頭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 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憑借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資源開發(fā): 從生活周圍尋找如螳螂一樣的人,分析因顧眼前利益而帶來的禍患。 媒體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應的圖片,配套教材課件。 設計理念: 生活處處皆語文,借用生活中的語言材料深化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地進行學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查自讀情況。 1. 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 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詞義。 (2)指名說,集體討論。 3. 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寫個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寫起因、經過、結果。 2. 組成小組想到交流討論。 3. 集體交流,討論。 4. 分段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 出示生字。 2. 指名讀。 3. 師生評價。 4. 學生描紅,臨寫。 六、作業(yè)。 1. 完成習字冊描紅。 2.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 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 螳螂和蟬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3. 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指名復述,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yè): 1. 講述故事。 2. 練習說話。 3. 搜集生活中只顧眼前利益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23 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 (趙國在后) 螳螂―――蟬 (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 身后隱伏禍患 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參與學習,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2、感受少年冒死巧諫吳王的勇氣和才智,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明白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的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復述課文,理解“螳螂捕蟬”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螳螂捕蟬”Flish動漫課件,相關課文文字片等。 2、學生準備:搜集了解春秋戰(zhàn)國的一些歷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ㄍㄟ^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寓言是我們中華民族語言中一顆璀璨明珠,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運用得好,產生的力量可抵千軍萬馬。不信,我們一起來學今天的這則寓言故事。)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濫竽充數(shù)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揠苗助長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齊讀課題——螳螂捕蟬。 5、整體感知: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又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二、檢查預習? 1、結合預習回答下列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少年用什么方式勸阻吳王? 2、交流以上問題。故事的起因(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zhí)得不聽勸阻)、經過(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結果(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指名讀詞語 三、學習故事的起因 1、出示第一段:齊讀 2、思考交流: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反對他的大臣們是怎么認為的?(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機會很大,但是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結合當時情形理解:趁虛而入、不堪設想,)你認為大臣們的話有道理嗎?(交流補充課外知識在春秋戰(zhàn)國群雄紛起的年代,各國都有吞并其他國家的雄略和野心,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只要國力稍弱一點兒,就會被奴役,侵略,甚至侵吞,戰(zhàn)爭勞命傷財,受害的老百姓。)吳王有什么表現(xiàn)?你認為吳王是一個什么人?理解“固執(zhí)”,有感情朗讀吳王的話。 3、談話:這個時候誰還敢來勸!大臣們無可奈何,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怎么辦呢?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卻改變了吳王這一決定,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看2-12段思考回答,指名再說說故事經過 四、引導解析少年所講故事,品析人物 1、少年為吳王講了螳螂捕蟬的故事使吳王恍然大悟。我們一起來評讀一下這故事。 2、出示故事: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齊讀、指名讀) 3、出示詞語,學生練習復述故事(同桌互述,指名復述) ?。?)蟬 悠閑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著身子 舉起前爪 ?。?)黃雀 伸長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拿著彈弓 瞄準) 4少年講的這個故事名字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板書) 5、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這個故事揭示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齊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1)、討論交流: ①“它們”是指誰?說說它們“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 “身后的禍患”各是什么?你想對“它們”說點什么?(學生回答,完成板書:捕 啄 彈) ②少年是如何用這個故事勸說吳王的?自由度2-12節(jié),注意體會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對話及心理。 ?、圩杂勺x、指名讀,適時指導后分角色讀(只讀人物對話) ?。?)、再思考:這里的“它們”除了指這些外,還可能指誰?為什么? (3)總結引導: 少年講的故事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話中有話,少年要跟吳王說的話外話是什么?大屏出示句子填空。大王您如果出兵攻打楚國,正如—————— ,正如————,正如————————,大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及身后正隱伏的禍患??!如果其他諸侯國————,后果將———————————— 6、吳王聽明白少年的話了嗎?出示最后一段:齊讀。讀后思考交流: ?。?)吳王恍然大悟了什么?(吳王真的攻打楚國,其他諸侯國會乘著吳國的兵力不足,對他們偷襲,可能吳國自己也保不住了。) 吳王還明白了什么?(可能吳國四面都是敵人,弄到滅亡的地步。即使不會亡國,吳國肯定會大傷元氣了。國家滅亡,遭殃的是那些的打仗的士兵,是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民,是手無寸鐵的平民,是無辜的老百姓,遭殃的是可憐的兒童和老人。 ?。?)總結:貪圖眼前不該擁有的利益,這才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也才是帝王之福?。∪嗽谌魏螘r候都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淺,不然的話就會吃大虧 7、激趣討論:文中的少年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愛國、有勇有謀、膽識過人、機智勇敢)2、少年講這個故事這一方法妙在什么地方?(從少年講故事的時機選擇、場合選擇、方式選擇來指導體會) 8、交流補充:方法的巧妙之處在于:旁敲側擊、不露聲色,維護了吳王尊嚴。 9、總結:我可以這樣說:“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 四、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今天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還認識了一位有勇有謀,智勸吳王的少年,我想此時此刻同學們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說的話,請選擇其中的兩項完成。 我從吳王身上體會到了 遇事不能固執(zhí)已見,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我從少年身上體會到了 我們要學習少年的遇事冷靜,善于思考。 從吳王身上得到的教訓是:遇事不能固執(zhí)已見,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有什么事情的話,還能亡羊補牢,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危險。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不能目光短淺,不然的話就會吃大虧 少年智勸吳王這件事讓我想到了 2、列舉只顧眼前利益的例子 3、你們說,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了,那么,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他會對大臣們怎樣解釋這一新決定呢?小組交流,課后完成 六、課后鞏固,擴展閱讀: 1、閱讀課文2—3遍。復述課文,編排課本劇 2、 查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資料或故事。 3、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七、鏈接名著————下課是新一輪讀書的開始 1、《伊索寓言》 2、《克雷洛夫寓言》 3、《中國古代寓言》 板書設計 10、 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 ←—楚國←—吳國←—諸侯國←—? 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打算 [教材簡解]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吳王聽后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后人根據(jù)這個故事概括出“螳螂捕蟬”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后憂。 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本課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借助插圖激發(fā)想象,引導說話,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憑借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難點:借助文本語言,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人為本,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注重課內外延伸,訓練學生對信息的搜集與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在讀中質疑,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學生讀議結合,讀寫結合,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機會,讓學生學會表達。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借助一個淺顯的故事說明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忘記身后隱患的道理。文章情節(jié)簡單明了,語言通俗易懂,但插圖卻清新悅目。我根據(jù)教材特點設計教案,將教學中心放在看圖、啟發(fā)想象、引導說話以及隨堂練寫,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自己感悟道理、領會方法,從而獲得為人做事的技巧。通過讀、思、說、寫多種渠道的練習能使簡單的課文深刻化,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投入度高。 [教學過程] 一、話說成語,激趣導入 1.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博大精深,成語就是其中的一塊瑰寶,有的成語來自歷史故事,有的成語來自神話故事,有的成語來自民間傳說,有的成語來自古詩詞句,有的成語來自寓言故事,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寓言呢?你們知道哪些成語來自寓言故事呢? (狐假虎威、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自相矛盾……) 2.學生交流。(要求說出寓言故事的名字,并簡單說說其中的道理。)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則寓言故事:螳螂捕蟬。(板書課題) 指導書寫“螳螂”,你們認識螳螂嗎? (憑借生活經驗認識這個“朋友”,螳螂又叫刀螂,但不是“刀郎”,加深對“螂”的認識,螳螂對莊稼有益。) 4.教師拓展:人們一提到“螳螂捕蟬”,就會想到“黃雀在后”。你們知道它的出處嗎?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出自《韓詩外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它原文:(多媒體出示)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指導學生理解,感受文言文語言的精確與簡練。 (設計意圖:由“狐假虎威”、“刻舟求劍”這些成語引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質樸、自然而又意蘊深長。讀課題、明題意、釋來源,為讀懂課文作了鋪墊,隱含著一種較為強烈的尋根意識。) 二、巧妙入文,探究感悟 同學們,讀讀下面一段話,看看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多媒體出示) “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閑的樣子,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 2.說哪些情況下可以用“自由自在”?指導學生造句。 3.借助插圖,自讀感悟:說說各自都從中讀懂了什么? 4.交流讀書感受,填空: (1)蟬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2)螳螂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5.總結,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對課文進行重組,直接切入第一個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理清了蟬、螳螂、黃雀和少年之間的關系,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利用填空形式,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關系,掌握重點。而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對它們進行忠告,則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學生對“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忽視了身后隱伏的禍患”這個道理的認識。通過反復的朗讀品味,挖掘成語內在的意蘊。) 三、整合資源,巧妙入境 過渡:是啊,凡是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后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后行,切忌一意孤行。請大家再讀下面這個小故事:(多媒體出示)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墒菂峭豕虉?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讀過這個故事后吳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得出來? 2.如何理解“固執(zhí)”,讀一讀吳王的這句話“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3.交流:反復朗讀,吳王的眼前的利益是什么?(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其中就暗含了所隱伏的禍患) 4.想象說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設計意圖:教學中如何處理教材,用好教材,發(fā)揮教材“例子”的作用,這是非常關鍵的,所謂“教無定法”,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偏離“工具性”與“人文性”和諧發(fā)展的軌道,這就是“好法”。所以,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分割、重組與整合,將課文內容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成語故事、歷史故事呈現(xiàn)在課堂上,讓學生樂“學”不疲。) 四、追根溯源,體會智慧 過渡,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對話追問:既然不能正面勸阻,那我們該怎么做呢?談談各自的看法。自由朗讀課文。 1.說說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怎樣? 2.出示: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你講得太有道理了!”少年是怎樣“講”的?反問:是一種簡單的講嗎?(少年的“巧勸”究竟“巧”在哪兒?而使那位固執(zhí)的吳王最終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再讀課文2—11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內容。 4.交流: (1)四人一小組練習分角色品讀課文,可加上動作,并想想少年說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是指什么? (2)賞讀:“是的,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填空C、D內容) A、蟬的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B、螳螂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C、黃雀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D、吳王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3)出示《春秋列國圖》,聯(lián)系螳螂捕蟬的故事,從這幅春秋形勢圖上看,假如你是吳王,你從中明白了什么?會說些什么?(打消念頭) (4)什么是恍然大悟?“悟”又是什么意思,你有恍然大悟的體驗嗎?說說看。(指導造句) (5)想一想:吳王從中“悟”到了什么?你從中“悟”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寫下你“悟”到的東西。 師小結: 原來少年表面是在講故事,實際上是——(生接: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所以少年的勸和大臣們的勸有所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那少年的勸就是——(生接:“巧勸”“智勸”)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少年的計謀巧妙,則進一步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逐步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的理解不僅僅再停留在剛才對故事的理解上,而是能聯(lián)系具體的事件,讓學生觀察《春秋列國圖》、聯(lián)系螳螂捕蟬的故事,分角色并加上動作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這樣,學生自然“感”得多,“悟”得深。) 五、拓展延伸,遷移內化 1.評一評:學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許多感受,你覺得吳王和少年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教師加以歸納: 吳王:固執(zhí)、知錯就改。 看來,我們應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吳王。他既有糊涂的一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雙重性,需要我們去正確評價。 少年:機智、聰明。 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zhí)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既是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個能啟迪人的智慧的成語故事。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明珠,源遠流長,積累成語能豐富我們的知識。 你知道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意思相近的成語嗎? 課件出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3.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取消了攻楚的念頭。但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那么,第二天上朝時,他面對大臣怎樣自圓其說呢?大家討論一下,為吳王設計一篇講話稿。 4.交流寫話。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整體建構的過程,教學中應不斷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通讀全文、整體感悟的機會,給學生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感性認識。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點燃學習語文的“火種”,碰撞出學習語文的智慧與情感。) 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少年 眼前 身后 無遠慮 有近憂 【總評】《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而在這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和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打破了常規(guī),有獨具匠心之處,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新穎獨特,雖然改變了課文的“序”,但以發(fā)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科學合理的安排了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通過朗讀、想象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于螳螂捕蟬的故事也就不再停留在一開始的表面認識上了,而是能夠聯(lián)系吳王要攻打楚國這件事,分析其利弊,并能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透徹理解,深入體會少年的智勇雙全。在教學的鞏固練習中,教師有意識地訓練了學生從多角度去總結課文,這實際上又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要從多角度看問題。課后的拓展練習也可以認為是這節(jié)課的另一創(chuàng)新之處,教師讓學生幫助吳王自圓其說,設計一篇講話稿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有效、和諧的課堂。 (這篇教學案例是我近期設計的,發(fā)表在山西教育出版社《小學教學設計》(語文)xx年第三期) 1、給下面的字注上拼音,并讀通文章。 ( ) ( ) ( ) ?。ǎ? 潭 蛻 屏 殼 2、解釋帶點的字的意思、然后解釋詞語的意思。 千載難逢 載:千載難逢: 恍然大悟 悟:恍然大悟:。 3、在句子中填上適當?shù)南舐曉~。 (1) 小鳥的翅膀發(fā)出()的響聲。 (2) 蟬在樹枝上()地叫個不停。 (3) 下課的鈴聲( )響了起來。 (4) 門( )的一聲開了。 (5) 大街上響起了( )的鞭炮聲。 4、給第10~13自然段加上標點。 5、螳螂是怎樣捕蟬的?請你簡潔地敘述出來。 6、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螳螂捕蟬》 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螳螂捕蟬》這篇課文,大家一起齊讀課題。 “螳螂捕蟬”這個成語有時也寫作“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边@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大家知道,寓言的特點就是通過講故事讓人們從中明白一定的道理。那么這個故事講的是什么呢?能讓我們領會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就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掃除障礙,學好字詞 課文中有幾個難讀的詞語,大家能讀準確嗎? 請同學們自己先讀一遍,再互讀一遍,互相提醒糾正。 出示:固執(zhí) 侍奉 諸侯 稟報 乘虛而入 不堪設想 再看兩個形近字 侯 候 請大家觀察它們的字形有什么不同,如何區(qū)分呢? 三、初讀課文,了解梗概 下面請大家按要求朗讀課文 出示:大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完課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建議大家在講的時候,把: 出示:概括文章內容 時間 起因 經過 結果講清楚。 出示:概括文章大意 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勸阻。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結果,吳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四、抓住線索,了解背景 同學們,大臣們?yōu)槭裁匆獎褡鑵峭豕ゴ虺兀?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同學們,大臣們的話有道理嗎? 手繪地圖:春秋時期,吳國在長江下游,而楚國位于長江中游,兩個國家相距很遠,如果吳王出兵攻打楚國,吳軍就要孤軍深入到楚國的腹地,而此時中原的諸侯國要乘虛而入,吳國就無法及時回航,后果就不堪設想。 五、揣摩語言,感受特點 大臣們是說得有道理的,可是吳王是怎么回答的呢?讀一讀下面的句子。 出示:可是吳王固執(zhí)地說:“誰敢來勸我,我就處死他!” 你們看,吳王下達了死命令,大臣們只好束手無策,此時,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登場了。 同學們,大臣們勸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而那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勸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大家在書上找出來 出示兩段話: 可是吳王固執(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你們看,同樣是勸,可結果卻這樣的不同,是為什么呢?我們到文章里去找一找答案。首先我們來讀一讀文章的第九至十一小節(jié),爭取能把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復述出來。 六、深入故事,探究道理 同學們,少年為什么要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勸說吳王呢?螳螂捕蟬和吳王攻打楚國有什么相同點呢? 請大家讀讀下面的句子想一想;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同們讀完了這兩個句子,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螳螂捕蟬和吳王攻打楚國有相似之點呢?“攻打楚國”就是眼前的利益,而隱伏的禍患就是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來攻打吳國,吳王和蟬、螳螂、黃雀一樣,一心只想眼前的利益,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我們再看第一句,少年在說這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指名讀,齊讀 吳王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反應呢?出示:吳王恍然大悟,他領悟到什么?為什么同樣是勸,大臣們的勸換來了吳王的死命令,而少年的勸卻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 出示: 少年: 大臣們: 再讀兩句,如果你是吳王,聽了兩種不同的勸,心理感受會一樣嗎? 這兩種勸,吳王的感受不一樣的,吳王執(zhí)意要攻打楚國,而大臣們堅決反對,作為一國之王,他感到很沒面子,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下了死命令,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而少年的勸說十分地巧妙,也很委婉,讓吳王自己去明白了其中的厲害關系,這樣,吳王就容易接受了。 七、學習少年,享受智慧 同學們,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那少年的勸就是什么勸呢?巧勸,智勸。 少年的巧勸和智勸還體現(xiàn)在哪里呢?默讀課文,找一找。 出示:少年選擇了花園這個地方來勸吳王(讓吳王比較容易接受) 少年在花園里一連站了三天,不惜被露水沾濕了衣服。(等待機會,引起吳王的注意) 少年對吳王說,他看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勾起吳王的興趣) 八、角色表演,加強體驗 這個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分角色表演 九、布置作業(yè),升華感受。 作業(yè): 同學們,這篇課文是寓言,從螳螂捕蟬這個故事里,或者從少年身上,你悟到了什么道理,寫一兩句話。 《螳螂捕蟬》教后反思: 今天如愿以償?shù)厣贤炅诵聦W期的導行課,聽課前由于對教材、對教案爛熟于心,所以覺得絲毫不用學生多做準備,即使今天的早讀也還是讓學生讀英語。但一個早上,我還是為課件的準備馬不停蹄地運作。雖說課件制作沒有求人,可在教室里安裝投影儀必須請專業(yè)教師,因此,兩位專業(yè)老師忙前忙后,總算在上課前五分鐘安排妥當 。 上課鈴一響,我便進入了角色,開場白可謂妙語聯(lián)珠,不過都是跟人學來的,毛澤東就曾說過,不會的照抄一遍也是好的。我也就照說了一遍,你別說,別人的設計就是精當,沒有一句多余的話,不僅我說起來順口,聽起來也特別入耳,于是,我又進一步體會到,一位語文老師時刻都別忘了練語,即練習表達。盡量把話說順,說好,說美。如果每堂課都注意字斟句酌,語言基本功就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接下來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得很順利,學生配合也是恰到好處,還剩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我一看還有近十分鐘,我馬上改變策略,讓學生自主準備分角色表演讀課文,臨時決定由小組長當導演指導本組其他角色讀好,小組長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有的竟手舞足蹈像模像樣地表演起來,為了延長時間,我先讓幾個導演先來示范一遍,再讓小小組展示。兩個回合一來,時間正好差不多。這樣,不僅注意了學生的參與面,也充分利用了時間。 課后,我認真學習了各位老師的聽課意見,絕大多數(shù)的老師都對我的做法給予了肯定和贊許,也有少數(shù)老師對某些方面提出了疑問:比如,這堂課教師的引導是不是多了點?我覺得提得不錯,本堂課,由于課前準備了課件,有些問題在學生回答后總是情不自禁地向下一方面引,但在引導的過程中還是盡可能地尊重學生的理解,也讓他們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時間自主研究,獲取更多的信息。 有的老師聽得很仔細,指出引導學生讀少年勸吳王時的語氣應該是晚輩對長輩的勸說,所以是一本正經的,鄭重其事的。他提得很有道理。由于本人的教學機智有特進一步培養(yǎng),還有受省優(yōu)質光盤的影響,今天可謂是一種嘗試,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學會取舍,不能拿來即用。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發(fā)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 教學時,我打破常規(guī)教學方法,直接從故事導入課文。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礎上再研讀文本,在授課時引導學生抓住書后面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深入感受課文內容。少年講的故事巧妙,發(fā)人深思。抓:“知了 螳螂 黃雀 少年”之間的厲害關系來理解,以及他們與吳國、楚國、其它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來理解。 少年勸阻的方法間接巧妙,使人容易接受。抓少年和大臣們不同的勸阻方式來理解?!皡峭鯙槭裁创蛳斯ゴ虺哪铑^?”這個問題理解了,隨而理解“一個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就不難了。 轉換角色,我讓學生讀課文,感到少年講的故事很妙,并啟發(fā)學生通過生生朗讀、師生朗讀、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現(xiàn)出來。學生以演促讀,以讀促理解,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學習、互相協(xié)作的氛圍。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樣一個人,以至后來理解寓言的寓意,層層深入。 復述故事,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通過朗讀內化“理解”,通過復述表現(xiàn)“感受”。我在作業(yè)部分就布置了這樣一題,讓學生通過內化吸收,進行行動的復述,把少年勸的妙處表現(xiàn)出來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運動”。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可以內化文中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綜合的言語表達能力。 1.精讀課文第一段。 ?。?)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教材簡解: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說→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后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教學目標: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场⒂懈星槔首x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內容,并領會故事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2、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了解吳王為什么會聽了少年的話,同時體會少年的計謀巧妙在哪里。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闭n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引領學生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讓學生在反復的文本誦讀中,探究、感悟、交流、積累、體驗,從而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設計思路: 1、面向全體學生,以讀促悟,以讀促學,用反復的、逐層深入的讀的指導和訓練中,串聯(lián)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展示。 2、創(chuàng)設情景,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努力建設和諧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螳螂捕蟬 2019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螳螂捕蟬教案 滬教版 2019 六年級 語文 下冊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68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