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素質(zhì)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 【能力教學點】 學習選用觀察、重疊、數(shù)面積單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設計思路 重點是建立物體的表面大小及面積的概念,知道面積單位的意義,本節(jié)課通過詳盡的實物演示演示了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概念 1.讓學生猜教師身高,師生交流,由此引出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分米。 2.激活關于長度單位實際長短的觀念:誰來比劃一下這些單位有多長。 3.指出:用它們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 4.引入: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度和長度單位,今天在這基礎上學習新的本領。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①我們的課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們的課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這些都是物體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和課桌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②課桌面和黑板面哪個大? ③課本封面、課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見下圖),這些都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shù)方格比較的方法。(板書:重疊比較,數(shù)方格比較) (3)概括面積的意義。 問:物體表面或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4)運用“面積”這個術(shù)語,敘說比較常見物體大小的結(jié)果。 2.認識面積單位。 (1)設疑。 ①出示兩個長寬各異的長方形(即課本第71頁下面的兩個長方形,其實際大小分別是72平方厘米和53平方厘米),讓學生體會用觀察、重疊的方法難以比較它們的大小。 ②請學具來幫忙。給出三種學具(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讓學生選擇。 ③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最合理的方法。 解決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shù)正方形個數(shù)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tǒng)一比較標準的必要性。 ①進一步激疑,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信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問。 ②啟發(fā)學生說出解決方法。 (3)帶著問題自學課本。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4)匯報學習收獲,得出三個常用面積單位的規(guī)定,并形成常用面積實際大小的觀念。 ①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兩人互相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已畫好練習本大小的格子),數(shù)一數(shù)實際能放下幾本。 三、鞏固概念 1.完成課本第74頁“做一做”。 2.完成課本練習十八第1、2題。 3.請你參加圖案設計大賽(即課本第75頁的數(shù)學游戲)。 啟發(fā):你能拼擺出更多、更新穎、更有趣的圖形嗎?展示學生的作品,啟迪思路。 學生動手操作(或回家完成)。 四、本課小結(jié)(略)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 3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素質(zhì)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能力教學點】 讓學生經(jīng)歷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感受面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德育教學點】 滲透“實踐第一”的唯物主義觀,養(yǎng)成敢于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喚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意義,建立面積單位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個學期,學校在班級建設方面又有新舉措,為我們每個班級都拍了集體照,并且裝了鋁合金鏡框,掛在教室門口。那么你知道工人師傅在做這個相框的時候,要使相框做得大小合適,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所需要的鋁合金管?(計算長方形(相片)的周長)計算長度常用單位有哪些呢?(厘米、分米、米)。又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這塊玻璃的大小呢?還能用長度單位嗎? 教師指出,等你們今天學習了面積的知識后,問題就解決了。(板書:面積) 二、實踐探究。 (一)理解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 (1)出示一個文具盒,問:一眼看去,你們先看到什么? (2)許多物體都有它們的表面。例如,黑板面,課桌的表面,書本的封面……你們能再舉出一些物體的表面嗎? (3)學生舉例(略)。 (4)閉起眼睛,把數(shù)學書和課桌的表面摸一摸,說一說有什么感覺?(面有大小) (5)歸納得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認識平面圖形有大小。 (1)出示圖形: 問:物體表面有大有小,那么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嗎? (2)觀察比較平面圖形有大小。 (3)歸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 3、概括得出面積的意義。 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所以說: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 (二)認識面積單位 1、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面積大小差別明顯) 2、出示兩塊長方形的紅白紙片(面積相差無幾,紅紙片面積略大一點,使學生更容易看成與白的一樣大)。 (1)讓學生比較大小一。 (2)反饋,說說比較方法。 ①測量法; ②重疊法。 3、出示兩個顏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略大一點) (1)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2)電腦演示:重疊過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還是很難說出誰的面積大,怎么辦呢? (3)師:我倒有個方法,你們看行不行?(在原圖形上覆蓋線條,把兩個圖形分別分解成小方格)現(xiàn)在你們能知道它們的面積大小了嗎? (4)得出:用數(shù)格法來比較。 (5)用數(shù)格法比較幾個圖形的面積大小是(圖略) (6)你能根據(jù)數(shù)出的9格、6格、15格中知道哪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大或最小嗎? (7)得出:單單數(shù)格子還不能肯定哪個圖形的面積大。要準確地知道面積的大小,就要學會測量和計算,而格子的大小不同,無法比較面積的大小,說明統(tǒng)一方格的大小很有必要。計算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國際上規(guī)定一定標準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積單位。 4、認識1平方厘米。 (1)請大家拿出你們學具中的一個最小正方形,(師同時也出示1平方厘米紅色硬紙)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邊長1厘米。) (2)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3)看仔細后,閉眼回想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你能舉出一些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的物體嗎? (4)學生舉例(略)。 (5)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去度量課本上的兩個平面圖形,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6)反饋,說說擺法。 5、認識1平方分米。 (1)知道了1平方厘米有那么大,(舉硬紙片再次示意)現(xiàn)在請大家用平方厘米測量一下桌面的面積。引出1平方分米。 (2)在學具里找一個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再四人小組討論,為什么選這個正方形? (3)討論得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 (4)閉眼記住1平方分米的大小,學生舉例生活中的1平方分米大的例子。 (5)用1平方分米的硬紙片來測量桌面的面積,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多數(shù)學生有方法地進行測量) (6)反饋結(jié)果,說說擺法。 6、認識1平方米。 (1)請學生用平方分米測量—下教室地面的面積怎么樣? (2)得出1平方分米太小,引出1平方米。 (3)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4)閉上眼睛,仔細想一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 (5)體驗1平方米的大小。(在1平方米大小的布上站人,可以站幾人。) (6)我們?nèi)绻刂淌业孛娴拈L測量教室,約有8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放,沿著寬大約有6個可放,(師邊說邊示意)那么這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三、鞏固應用 1、填寫不同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火柴盒上面的面積有20( ) 老師辦公室的地面面積有20( ) 一張《小學生園地》的面積約有20( ) 反饋(略) 2、區(qū)分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知識延伸。 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學具擺各種圖形,并說出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 面積和面積單位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三年級 數(shù)學 下冊 面積 單位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50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