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第四部分 中國近代史 專題十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講義.doc
《(江蘇專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第四部分 中國近代史 專題十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講義.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第四部分 中國近代史 專題十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講義.doc(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十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挖命題 【考情探究】 考點 主要內容 5年考情 預測熱度 考題示例 考查角度 核心素養(yǎng) 物質生活和社 會習俗的變遷 近代以來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表現及其影響因素 2018江蘇單科,7,3分 近代中國物質 生活的變遷 歷史解釋 ★★★ 2016江蘇單科,10,3分 新潮女性的 發(fā)型變革 歷史解釋 時空觀念 2015江蘇單科,11,3分 解放戰(zhàn)爭期間中國 下層民眾的生活狀況 歷史解釋 時空觀念 2014江蘇單科,6,3分 剪辮子 歷史解釋 交通、通訊工 具的進步 (1)近代以來鐵路公路的建設 (2)交通和通訊工具的變革與發(fā)展 — — — ★☆☆ 大眾傳媒 的發(fā)展 (1)近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報刊及其對中國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2)影視事業(yè)的發(fā)展 (3)互聯網的興起 2017江蘇單科,7,3分 近代以來具有代 表性的報刊及其 對中國社會發(fā) 展所起的作用 時空觀念 歷史解釋 ★★☆ 分析解讀 本專題圍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展開,時間跨度較大,知識點較為散碎,識記性內容多。從近幾年江蘇高考命題的情況來看,本專題表現平淡,近五年以每年一道選擇題的頻率出現,預計這一態(tài)勢將會繼續(xù)保持。命題角度重在以某一具體社會現象為背景材料,解讀出此現象背后所反映出的社會觀念(的變化)或是其體現出的特點。試題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在核心素養(yǎng)立意下對知識的準確理解。在本單元復習過程中,要重視文本閱讀和圖片的分析解讀,培養(yǎng)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能力。適當聯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與這一階段相關聯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內容,分析某一社會現象的背景;分析變遷過程及其中某一現象所體現的實質和特點。 【真題典例】 破考點 【專題概覽】 一、時空定位 二、知識線索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時間跨度大,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近兩個世紀,涉及領域多,主要內容包括物質生活、習俗觀念、交通通訊、大眾傳媒等方面的變遷。 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前后,社會生活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社會變遷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與重大的政治、社會變革密切相關。同時,還有顯著的差異性和共融性:在沿海地區(qū)、城市,與內地和鄉(xiāng)村比較,幾乎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即使在同一地區(qū)、同一城市,往往也是新舊雜陳,中西混合。 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受到西方文化及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又對政治變革、經濟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既有對西方文化的適應融入,也有對西方文化的抵制與抗爭。 【考點集訓】 考點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1.(2018海南單科,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學堂學生剪發(fā)辮,江浙許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們在發(fā)辮四圍留短發(fā),覆于額頭,與道教人物劉海蟾的發(fā)式相似,故得名“前劉?!薄!扒皠⒑!辈]有剪掉發(fā)辮,官府仍視為大害,嚴令禁止。這表明當時江浙地區(qū)( ) A.道教的地位被否認 B.掃除封建陋習成為潮流 C.官府反對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響社會習俗 答案 D 2.(2017浙江4月選考,9,2分)20世紀初,《復報》登載了學生編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國,自由結婚樂。我中華,舊俗真堪嗟,抑女權,九州鑄鐵錯?!焙蟆洞蠊珗蟆贰渡陥蟆返认嗬^刊載。這一現象反映了( ) A.婚姻自由成為普遍時尚 B.民生主義影響巨大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結合 D.婚嫁舊俗受到沖擊 答案 D 3.(2017江蘇揚州高二第一學期期末,19)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的張小田與北京慕貞女子書院的賈玉蓮,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會微斯教堂,由陳牧師主持舉行文明婚禮。報載:“中西往賀者甚眾。鮑太太按琴,男女學生唱詩,一時頗形熱鬧。禮畢,新夫婦乘雙馬車往北門外藍家胡同張君本宅,并有成美學館袁牧師夫婦及路礦等局諸友,均乘馬車送新夫婦回家。”這一社會現象說明( ) A.傳統婚俗已遭廢除 B.年輕人崇尚西式婚禮 C.辛亥革命推動婚俗變革 D.政府倡導婚姻自主 答案 B 4.(2017江蘇南通一模,7)1904年,上海天足會發(fā)行了書目30多種,其中包括《張尚書(之洞)勸戒纏足章程敘》《袁宮保(世凱)勸戒纏足示》《勸戒纏足示諭》等。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民國政府頒布廢止纏足法令 B.移風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權威 C.上海率先出現社會習俗的嬗變 D.廢止纏足已被社會各階層接受 答案 B 考點二 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1.(2018江蘇鹽城三模,6)1877年6月29日,(李鴻章)復劉仲良中丞曰:“日來由東局(天津機器局)至敝署(直隸總督府天津衙署)電線置妥,僅費數百金,通信立刻往復。即用局內學生司之,神奇可詫,各使均相道賀。執(zhí)事聞之,將又啞然笑,數十百年后必有奉為開山之祖矣?!睂Υ私庾x正確的是( ) A.天津機器局是民用工業(yè)代表 B.天津電報業(yè)是由中國人自辦 C.當時中國電報技術世界領先 D.國人通訊方式發(fā)生普遍改變 答案 B 2.(2017江蘇高考考前模擬預測三,8)1873年8月18日,《申報》報道上海洋涇浜一帶已有人力車往來,乘坐者喜其便捷。這種人力車,雙輪上裝座廂,以一人拉行,一般一人乘坐,輕巧便捷。由于人力車輕便價低,經濟適用,大受人們的歡迎,上海輸入后迅即得到推廣,不久就有人依式仿造,不再依賴進口,數量也大增,在20世紀20至30年代,它的數量遠超過汽車,達到五六萬輛之多,成為上?!翱瓦\主要工具之一”。材料從側面反映出( ) A.近代中國交通業(yè)發(fā)展比較緩慢 B.人力車促進了中國交通的近代化 C.近代中國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 D.人力車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答案 A 3.(2017江蘇鹽城三模,10)“吾國向來閉關自守,深絕固拒。故當鐵路萌芽之始,人民則驚疑,政府則顧慮……及后知鐵路之不能不筑矣,而猶有拒外資,爭路權之事,然以國力不勝,資本缺乏,爭之不得,則路權與主權并落于強鄰之手?!痹斐山袊朔N狀況的原因有( ) ①傳統觀念的束縛 ②列強對路權的激烈爭奪 ③國家資金的匱乏 ④政府對鐵路的一貫輕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4.(2017江蘇南通、揚州、泰州三模,9)1931年,上海市區(qū)僅有公用電話6處,在市公用局的推廣下,到1936年,上海華僑界地區(qū)公用電話有124部,租界有213部。1933年至1936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處共接到火警警報3389次,其中由電話接到的警報有1962次。這反映出( ) A.電話通訊利于城市消防發(fā)展 B.國民政府大力普及電話事業(yè) C.火警報警基本使用公用電話 D.電話通訊在近代中國發(fā)展迅速 答案 A 考點三 大眾傳媒的發(fā)展 1.(2018浙江4月選考,15,2分)“兩盒點心跑一天”到20世紀90年代已不再是人們春節(jié)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從除夕夜7點到初五中午12點,家庭電話通話次數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國電信網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電子賀年郵件接來送往。隨著手機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現階段人們春節(jié)期間拜年的首選。這一現象主要反映了( ) A.郵政電信合一時代到來 B.電信縮短了人們的心理距離 C.改革開放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D.通信網絡發(fā)展改變了生活方式 答案 D 2.(2018江蘇蘇錫常鎮(zhèn)四市二模,9)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上海久益煙草公司立即生產出“三省”煙,煙盒上繪有東北三省地圖,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誡國人勿忘國恥,一時暢銷全國。由此可知( ) A.日本全面侵華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B.國民政府喚醒國民的愛國意識 C.民族資本家講究商業(yè)營銷策略 D.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面臨巨大困難 答案 C 3.(2017江蘇南通、揚州、泰州二模,7)19世紀的中國,凡西方的東西,照例會被先反對一陣,但電影卻是例外。《定軍山》一炮打響后,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長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獲成功,看電影的人“有萬人空巷來觀之勢”。對該現象的正確解讀是( ) A.京劇藝術依賴電影技術傳播 B.西方影片具有極大的民眾市場 C.民國政府鼓勵電影產業(yè)發(fā)展 D.國產電影借助傳統藝術得以發(fā)展 答案 D 4.(2017江蘇南京、鹽城二模,7)1895年至1898年,全國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報刊有112種,其中80%左右是中國人自辦的。這些報刊中,有介紹西方科學技術的,有專門報道市場調查的,此外還有專門為稍通文墨的人辦的通俗報刊,有為婦女兒童們創(chuàng)辦的婦孺報,也有為各行各業(yè)創(chuàng)辦的行業(yè)報,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政論性報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報紙”與“刊物”不分,貼近民眾生活 B.注重輿情監(jiān)督,通達社情民意 C.“維新”與“革命”論戰(zhàn),爭取輿論支持 D.提倡民主科學,促進政治進步 答案 A 5.(2017江蘇淮安、宿遷、連云港、徐州一模,8)宣統年間,《國風日報》發(fā)刊詞闡明辦報宗旨:“贊助真實立憲,提供愛國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發(fā)精確之議論,指導政府,不使政令偏頗,引誘國民,勿令責任卸弛。”對其理解正確的是( ) A.倡導民主革命,實現共和立憲 B.重視輿論監(jiān)督,保障政令暢通 C.明確政治導向,彰顯救亡圖存 D.拓寬國人視野,引領民間風尚 答案 C 探史料 探究一 公園與院墻——中國近現代城市的變遷 史料呈現 史料1 民國時期,公園已成為城鎮(zhèn)比較普及的娛樂場所。①民國政府通過公園向民眾灌輸現代觀念,使公園兼具了社會政治教育空間的功能。民國公園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臺、樓閣、荷池、花塢等,有的還輔以假山,②保持了傳統園林的格局。國民政府將南京原來的玄武湖公園改為③“五洲公園”,湖上五個小洲分別被改名為亞、歐、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園建有世界園,中有中國地圖,題有④“要有國家思想,須具世界眼光”;橫批為“勿忘國恥”的對聯;公園內還建有⑤共和亭,書有“共和國之主權在民,共和國之元氣在道德”。 ——摘編自陳蘊茜《論清末民國旅游娛樂空間的變化》 史料2 新中國成立后,城市中“單位大院”興起。機關、工廠、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都可以分得一塊城市土地和一筆建設資金。①各單位將土地用高墻一圍,在內部自行規(guī)劃辦公、居住資源,工作、生活高度一體化,就成了一個個單位大院?!?952年,建筑學家梁思成,曾批評“每個單位都用圍墻把自己圍起來,②自成一個小天地”,是一種“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1964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向中央提交《關于北京城市建設工作的報告》指出:“由于③建設計劃是按‘條條’下達,各單位分別進行建設,④北京市很難有計劃地、成街成片地進行建設,至今沒有建設一條完整的好的街道。……不少單位圈了很大的院子,近期又不建設,⑤造成很大的浪費。” ——摘編自諶旭彬《中國城市居民小區(qū)“千年建墻/拆墻史”》 讀史指導 史料 主旨 史料1:民國時期城市中公園建設的象征寓意 史料2:新中國城市中“單位大院”的興起 史料 解讀 時空 定位 據史料1中“民國時期”“民國政府”“國民政府”“1925年”,可知史料論述了民國時期城市中公園建設規(guī)劃的情況。據史料2中“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1964年”,可知史料論述了新中國城市中“單位大院”興起的概況和相關評論 重點 闡釋 史料1:①說明了民國時期公園具體的政治教育功能。②③④⑤具體論述了教育功能的體現方式,如名稱、楹聯、景點布局設置等。 史料2:①介紹了“單位大院”建設的基本情況。②③④⑤則是梁思成和李富春對這種“單位大院”建設的評價(批評) 史料 認識 建筑首先以居住、娛樂觀賞等實用性功能為出發(fā)點,但背后承載著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意蘊。城市建設、建筑布局,既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體現,也是當時社會思想觀念的投影 史料應用 1.根據史料1,指出民國時期公園向民眾宣揚了怎樣的觀念。并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其重要意義。 答案 觀念:民族主義、國際意識、共和觀念。 意義:啟迪民智,促進民眾思想進步;激發(fā)愛國救亡意識和民族自信,促進國家認同。 2.依據史料2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成立后“單位大院”興起的原因及負面影響。 答案 原因:新中國成立初期各單位進城的現實需要;方便工作與生活一體化;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 影響:不利于單位間的交流;阻礙城市整體規(guī)劃;浪費城市資源。 探究二 家規(guī)家訓——近代社會習俗觀念的變遷 史料呈現 史料1 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中國封建社會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窮途末路。除了①洋務派為中國傳統家訓教化帶來一股“新風”之外,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將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觀念運用于對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導上,也給傳統家訓以局部的開新。然而,從總體上看,長達三千年之久的②家訓歷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漸呈現出衰落的趨勢;而③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則標志著中國傳統家訓已近尾聲。 ——摘編自陳延斌《家訓:中國人的家庭教科書》等 史料2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生活走上正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們深切地感到:①傳統家庭教育中的家訓,又堪稱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訓中充滿了治理國家、安定社會、修養(yǎng)品德和成就事業(yè)的至理名言。 ——摘編自牛志平《“家訓”與中國傳統家庭教育》 讀史指導 史料 主旨 史料1:近代中國傳統家訓的衰弱 史料2:改革開放新時期對傳統家訓的新評價 史料 解讀 時空 定位 據史料1中“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洋務派”“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可知史料論述的是近代中國傳統家訓的演變歷程。據史料2中“隨著改革開放”,可知史料論述的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對傳統家訓的再研究和再評價 重點 闡釋 史料1:①說明傳統家訓在近代前期曾經有過新的發(fā)展局面。②③則說明了近代中國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傳統家訓的衰落。 史料2:①論述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在對待傳統家訓態(tài)度上的變化,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評價 史料 認識 傳統家規(guī)家訓,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上,有極多的出色代表。盡管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但是對它的思考和研究,既是歷史研究的內容之一,更關系到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 史料應用 1.據史料1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傳統家訓變化的表現及其原因。 答案 表現:呈現新氣息,但總體走向衰落。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傳入;辛亥革命的沖擊。 2.據史料2指出家訓的現世價值。綜合上述史料概括指出傳統家訓地位變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價值: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緊扣時代主題,唱響時代主旋律。 原因:時代變遷。 過專題 【五年高考】 A組 自主命題江蘇卷題組 1.(2017江蘇單科,7,3分)《萬國公報》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學者統計了其中發(fā)表的相關文章,如下表: 時間 主題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纏足(篇) 3 11 17 興女學(篇) 5 6 17 介紹外國 婦女(篇) 2 19 22 合計 10 36 56 由此推斷( ) A.《萬國公報》是中國人最早創(chuàng)辦的報刊 B.晚清知識分子通過報刊實現了言論自由 C.知識界的宣傳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習 D.隨社會發(fā)展知識界對婦女問題漸趨重視 答案 D 2.(2016江蘇單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廳發(fā)布通令:“近日婦女每多剪發(fā)齊眉,并梳拿破侖、華盛頓等頭式(流行的男式發(fā)型),實屬有傷風俗,應予以禁止,以挽頹風……如敢固違,定以婦女坐法并處罰家長。”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A.剪發(fā)齊眉成為婦女的普遍選擇 B.男女平等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為沖擊傳統習俗 D.處罰措施體現民國法治精神 答案 C 3.(2015江蘇單科,11,3分)下圖是1949年3月美國記者伯恩斯拍攝于上海的兩張照片。從中可以看出( ) A.民族工商業(yè)受到列強與官僚的雙重擠壓 B.國民政府覆滅時上海陷入了混亂與動蕩 C.下層民眾遭受了沒有硝煙的侮辱與傷害 D.中國社會萌生著反差強烈的富裕與貧窮 答案 C 4.(2014江蘇單科,6,3分)下側漫畫《發(fā)辮之將來》從本質上表明,當時社會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風尚 B.刻意保存?zhèn)鹘y精華 C.舊有觀念根深蒂固 D.主動破除國人陋俗 答案 C B組 統一命題、省(區(qū)、市)卷題組 1.(2018浙江4月選考,9,2分)《清代北京竹枝詞》中說:“坤(女)鞋制造甚精工,爭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過尚依舊,幾時強迫變頹風?”這反映了( ) A.傳統觀念影響習俗變革 B.社會啟蒙與進步知難行易 C.婦女纏足之風氣日趨衰頹D.近代女鞋制造工藝刪繁就簡 答案 A 2.(2017課標Ⅲ,29,4分)20世紀30年代,上海市政府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儀式上,喜字紗燈引導,樂隊演奏鋼琴曲,新郎著藍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頭披白紗,手持鮮花,婚禮場面整齊宏大。這反映了當時上海( ) A.民眾實現了婚姻自主 B.中西習俗融合成為時尚 C.門當戶對觀念已顛覆 D.政府主導社會習俗演變 答案 B 3.(2017北京文綜,19,4分)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李時珍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傳教士學習數學、天文知識 清初全社會關注西方自然科學 C 1905年京劇《定軍山》被拍攝為電影 近代科技使傳統戲劇獲得新的傳播形式 D 聯合國向世界推廣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 成功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問題 答案 C 4.(2016海南單科,17,2分)1903年,《大公報》刊文稱:“江南之新學國民及留學生多剪去辮發(fā),以為不如此則形式上有缺點也。乃今年鄉(xiāng)試而伊等又復假裝辮發(fā),依然入場鄉(xiāng)試。然伊等稱自由講民權者,實不敵其功名心也?!边@表明( ) A.科舉制度仍有較強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與科舉已融為一體 C.發(fā)式成為區(qū)別新舊學的標志 D.舊制度制約社會觀念的變革 答案 D 5.(2015四川文綜,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員暨《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認為“這些命書,無論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聽其主持,不得不看為一生絕大的紀念品”。該事例說明( ) A.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婚俗 C.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書決定時人的婚姻 答案 B 6.(2014課標Ⅱ,28,4分)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涤袨樵谧嘧h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 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 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 答案 B 7.(2014浙江文綜,16,4分)從甲圖到乙圖,表明( ) A.先進習俗必然取代落后習俗 B.某些生活習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C.專制王朝由強大走向敗落的歷史命運 D.專制與民主的斗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答案 B 8.(2014浙江文綜,17,4分)右圖是20世紀初某報截圖, 它不能作為直接史料來說明( ) A.出版業(yè)的發(fā)展 B.廣告業(yè)的進步 C.婚姻禮俗之變遷 D.世界文明之演進 答案 D 9.(2015課標Ⅱ,4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國部分節(jié)假日一覽表 年份法定假日天數節(jié)假日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1 1 1 春節(jié) 3 3 3 3 勞動節(jié) 1 1 3 1 國慶節(jié)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 1 1 1 清明節(jié) — — — 1 端午節(jié) — — — 1 中秋節(jié) — — — 1 上表能夠反映我國節(jié)假日變化的多種趨勢。指出其中一種變化趨勢并說明形成的歷史原因。 答案 評分說明 正確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種變化趨勢,如法定假日總天數從少到多,成為法定假日的傳統節(jié)日種類增多,小長假出現和增多等,根據史實對變化趨勢原因的說明充分恰當。 示例 趨勢:改革開放后法定假日總天數從少到多。(4分) 原因:實行改革開放,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休閑娛樂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為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示例”只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10.(2014四川文綜,14,10分)(節(jié)選)歷史敘述、歷史解釋和歷史評價是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近代中國出現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 將零散而混亂的過去信息整理成有條理的歷史知識是歷史解釋的基本任務;探討因果是歷史解釋的重要形式。(據李劍鳴《歷史學家的修養(yǎng)和技藝》) (2)根據材料三對歷史解釋的認識,結合所學知識解釋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國新事物的出現。(10分) 答案 (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體表現在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變遷、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等幾個方面,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 因果: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先進的西方工業(yè)文明對傳統中華文明的沖擊;部分先進的中國人倡導向西方學習和社會變革運動的影響。這些新事物的出現,促進了人們行為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C組 教師專用題組 考點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1.(2014安徽文綜,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報》刊載《西裝嘆》:“更有西裝新少年,短衣窄袖嬌自憐。足踏黃革履,鼻架金絲邊。自詡開通世莫敵,愛皮西地口頭禪。醉心爭購舶來品,金錢浪擲輕利權?!边@表明( ) A.國人對西方文化認識過于膚淺 B.著西裝已成為當時普遍現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為都市主流 D.大眾傳媒理性看待社會時尚 答案 D 2.(2014北京文綜,17,4分)下圖是民國時期描繪北京社會生活的風俗畫。畫中最能反映近代社會生活變革的有( ) ①墻上畫作的風格 ②人物的發(fā)型 ③照明手段 ④飲食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3.(2014福建文綜,15,4分)旗袍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中國城市女性的時尚著裝。其社會原因是( ) A.西式服飾傳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華民國建立,人們思想觀念變化 C.城市化進程中,女性開始引領時尚 D.旗袍典雅大方,體現女性的曲線美 答案 B 4.(2014天津文綜,13,10分)(節(jié)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甲午戰(zhàn)爭前,即便是內地甚至某些鄉(xiāng)村,日用洋貨也有所流行。洋貨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揚氣”“今則竟曰‘洋氣’了”。 ——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氣”是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揚氣”變?yōu)椤把髿狻钡脑颉?6分) 材料三 20世紀末,中國百姓生活中,電話從“搖著打”到“走著打”,汽車從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飾逐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可供選擇的服飾多了。將服飾產品打造成國內甚至國際品牌,成了眾多服飾廠家的經營訴求。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得到更多體現。 ——摘編自嚴昌洪《20世紀中國社會生活變遷史》等 (3)對比材料二與材料三,分析中國人在對外態(tài)度上有何進步。(4分) 答案 (2)西方式生活時尚。 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輸入,西方文化的影響。 (3)19世紀后期,中國人被動接受西方文化和簡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并融入世界。 考點二 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 (2016天津文綜,5,4分)1899年初,中國進口了幾部馬可尼無線電報機,安裝在兩廣總督督署、威遠等要塞以及南洋艦隊艦艇上,用于軍事指揮。要知道,在同一年,馬可尼才剛剛說服英國郵政部建立了一個無線電報站,英國無線電通訊業(yè)務方才起步。這反映了( ) ①中國應用無線電報基本與西方同步 ②中國在科技上處于領先地位 ③中國仍處于學習器物階段 ④世界市場的發(fā)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考點三 大眾傳媒的發(fā)展 1.(2018浙江4月選考,28,2分)閱讀下表,解讀正確的是( ) 時間 影事概略 1896年 上海徐園首次放映“西洋影戲” 1905年 中國拍攝第一部影片——京劇《定軍山》(片斷) 1927、1930年 有聲影片傳入中國;有聲電影開始拍攝 20世紀30、 40年代 美國影片《摩登時代》在上海、廣州等地上映《風云兒女》《三毛流浪記》等國產片上映 20世紀50、 60年代 《紅色娘子軍》《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等歌頌革命斗爭、社會主義新生活的題材是電影的重要內容 20世紀80、 90年代 改革開放后,《牧馬人》《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等多種題材電影相繼問世;《紅高粱》《黃土地》等獲得國際大獎;《泰坦尼克號》等國外影片在中國熱映 ①中國電影在發(fā)展初期以戲劇電影為主 ②中國與歐美幾乎同時進入“有聲電影黑白時代” ③中國電影事業(yè)經歷了從進口片到國產片的發(fā)展歷程 ④電影以其特有的溝通方式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fā)展 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2.(2016海南單科,24,2分)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于統一發(fā)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機關重要新聞的暫行辦法》,規(guī)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聞均由新華通訊社統一發(fā)布。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聞宣傳網絡 B.實現信息傳播業(yè)的結構性調整 C.便于及時通報國內國際形勢 D.建立集中統一的新聞宣傳制度 答案 D 3.(2014課標Ⅰ,30,4分)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當時在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象的應是( ) 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 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更為開放 答案 C 【三年模擬】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2019屆江蘇南京高三學情調研,7)民國初年,姚靈犀在《采菲錄》中記載:“天足萌秀之際,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時有耳所聞。舊有纏足之妻,多成棄婦;纖小之足,每致離婚?!边@說明( ) A.近代社會民眾的習俗變遷異常緩慢 B.婦女纏足習俗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 C.社會思想觀念呈現新舊沖突的局面 D.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引發(fā)社會大變革 答案 C 2.(2019屆江蘇揚州高三上學期期中,7)1912年3月2日,孫中山以大總統的名義發(fā)布命令:“官廳為治事之機關,職員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階級……嗣后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民間普通稱呼則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廳惡稱?!鄙鲜龇Q謂變化的社會意義主要在于( ) A.強調信念一致 B.強化公仆意識 C.充實人民語言 D.彰顯平等精神 答案 D 3.(2019屆江蘇徐州一中高三第一學期階段性檢測一,16)《申報》1897年7月14日報道,“有客籍之人旅游過此者,謂之較之兩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滬上求時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觀之,則凡諸不同者,不待兩三年也,有一歲而已變者焉,有數月而即變者焉”。材料反映的現象出現的外部原因是( ) A.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 B.社會思想的解放 C.政治運動的影響 D.近代西方的影響 答案 D 4.(2018江蘇鹽城高三第一學期期中,8)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報》專門刊登了一篇題為《粵女學生之怪裝》的文章,稱她們“穿著猩紅襪褲,腳高不掩脛,后拖尾辮,招搖過市”。為此廣東教育司專門發(fā)出布告,下令整頓,稱“近來有一種女子,舉止佻達,長襪猩紅,褲不掩脛,此在無知識者為之尚不足責,不謂人格尊貴之女學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當時( ) A.學校教育尚未開啟近代化 B.新舊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 C.崇洋風氣已成為社會主流 D.新文化運動促進女性解放 答案 B 5.(2018江蘇海門一模,9)《滬北西人飲食竹枝詞》記載:筵排五味架邊齊,請客今朝用火雞。啤酒百壺斟不厭,鱗鱗五色泛玻璃。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的傳統飲食被西餐所取代 B.西餐成為中國人款待貴賓的一種時尚 C.西餐已逐步進入普通百姓之家 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動中逐漸流行開來 答案 D 6.(2018江蘇南京高三學情調研,7)1877年,《萬國公報》刊發(fā)文章歷數裹足的種種危害;1880年鄭觀應批判裹足“極其流弊,難罄形容”;1883年康有為創(chuàng)辦戒纏足會,對女性“忍氣吞聲”“毀筋絕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該現象直接反映出( ) A.女性裹足已引起輿論普遍關注 B.廢止纏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有識之士的倡議體現風氣開化 D.傳統女性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 答案 C 7.(2018江蘇宿遷青華中學質量檢測,7)民國天津名流葉崇質在家人“偶有小恙”時,會請孩子們的老師開中醫(yī)草藥處方。其長子多病,日常喝罐頭牛奶,吃魚肝油。倘若病情嚴重,就會請最好的受過西方培訓的醫(yī)生來,通常是位日本醫(yī)生。一位畢業(yè)于愛丁堡大學的中國醫(yī)生最終治好了長子的肺結核。綜合以上材料,可知這一時期( ) A.歐洲醫(yī)術比亞洲醫(yī)術更高明 B.只有西醫(yī)能治愈惡疾 C.城市居民膳食結構更加西化 D.西醫(yī)已進入國人生活 答案 D 8.(2018江蘇海門一模,10)“自津浦通車,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滬,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鐵路地帶之消息,傳遞已較前大便?!薄拌F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睂Υ死斫庹_的是( ) A.鐵路發(fā)展有利于觀念革新 B.內地與西部邊疆的聯系在加強 C.鐵路交通受到民眾的歡迎 D.電信事業(yè)發(fā)展得益于鐵路交通 答案 A 9.(2018江蘇南通、揚州、泰州、淮安、宿遷二模,7)右圖為發(fā)表于1909年的時事漫畫《一手掩盡天下目》。該漫畫的寓意是( ) A.清政府肆意壓制革命輿論 B.新聞媒體面臨惡劣的環(huán)境 C.報刊有效發(fā)揮著政治監(jiān)督作用 D.革命派開始利用報刊啟發(fā)民智 答案 B 10.(2017江蘇無錫高三期末,6)以婦女放足為例,早在1897年,上海便設立了全國性的不纏足總會,入會者多達三十萬人,天足成風;而作為首都北京直至庚子以后,放足之風“仍未大開”。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 B.先進知識分子的倡導 C.百日維新法令的推動 D.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 答案 A 11.(2017江蘇鎮(zhèn)江三模,7)1902年清廷頒布《勸行放足歌》詔書:“照得女子纏足,最為中華惡俗。惟當纏足之時,任其日夜號哭。對面置若罔聞,女亦甘受其酷!為之推原其故,不過扭于世俗。意為非此不美,且將為人怨怒。務各互相解釋,切勿再事拘囿?!边@從實質上說明( ) A.世俗偏見阻礙社會進步 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清政府順應近代化潮流 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答案 C 12.(2017江蘇蘇州三模,7)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當天即發(fā)布《改用陽歷令》,廢帝王紀年而為國家紀年,又推舉陽歷為國歷,然陰歷仍占據民國初年社會主流。1928年后南京國民政府強力推行國歷運動,但與陰歷有關的民俗文化仍然支配著民眾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國歷與陰歷之間進行調適。這種現象說明了( ) A.政府主導社會習俗 B.傳統習俗根深蒂固 C.中國社會仍然止步不前 D.西方文明不適應中國 答案 B 13.(2017江蘇蘇錫常鎮(zhèn)四市一模,7)下圖是20世紀初一家祖孫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身穿長袍馬褂,案幾的左右放置新式的煤油燈和鬧鐘,中間則擺著水煙袋、紫砂壺和一對青花小碗。這張照片折射出近代社會( ) A.傳統與現代交融 B.中式與西式對壘 C.文明與落后沖突 D.鄉(xiāng)村與城市同步 答案 A 14.(2017江蘇徐州高考考前模擬,7)下表為上海外白渡橋通行交通工具變化情況統計表。 年份 人力車 (輛) 馬車 (輛) 轎子 (乘) 馬 (匹) 腳踏車 (輛) 機器腳 踏車 (輛) 汽車 (輛) 公共 汽車 (輛) 有軌 電車 (輛)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數據的變化表明上海( ) A.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城市交通進步顯著 C.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民眾消費水平懸殊 答案 B 15.(2017江蘇宿遷高二第一學期期末,9)下表為中國近代報刊業(yè)發(fā)展情況簡介,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 19世紀40— 90年代 19世紀90年代 20世紀初期 代表刊物 外國人拉開中國近代報刊業(yè)序幕;《昭文新報》開創(chuàng)國人辦報先例 維新派《時務報》《強學報》《中外紀聞》等宣傳維新思想 《新青年》的創(chuàng)辦;革命派在國內外一共創(chuàng)辦了近120種報刊 A.國人向西方學習逐步深入到制度層面 B.國人辦報逐漸占據新聞產業(yè)主導地位 C.近代報刊業(yè)的發(fā)展體現社會變革要求 D.近代報刊業(yè)的發(fā)展推動國人思想解放 答案 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江蘇專版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第四部分 中國近代史 專題十四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講義 江蘇 專版 2020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第四 部分 專題 十四 中國 現代 社會生活 變遷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45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