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計量單位.doc
《中藥的計量單位.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藥的計量單位.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 中藥的計量單位 古代有重量(銖,兩,分,錢,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種計量方法,用來量取不同的藥物. 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變遷,后世多以重量為計量固體藥物的方法.明清以來,普遍采用16進位制,即1斤=16兩=160錢.現在中國對中藥生藥計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為了處方和配藥特別是古方的配用需要進行換算時的方便,按規(guī)定以如下的近似值進行換算. 一兩(16進位制)=30g 一錢=3g 一分=0.3g 一厘=0.03g 1斗相當于現在2000毫升,1合相當于現在20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1 合 = 20 毫升 中國中藥劑量的表示方法:對于每一味中藥過去一般用兩(一斤等于16兩)、錢(一兩等于10錢)、分(一錢等于10分)表示?,F在全國規(guī)定統一用克表示,即,過去的一錢大約等于現在的3.125克?,F在就用一錢等于3.125克的標準換算過去中藥方劑的劑量。 中醫(yī)藥特殊計量 古代醫(yī)藥著作中還使用一些特殊或模糊的“量”名,現擇要列舉如次: (1) 方寸匕 古代盛藥量器,猶今之藥匙?!墩妥C類本草?序例上》:“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者為度。”一方寸匕約等于現代的2.74毫升,盛金石藥末約為2克,草木藥末約為1克左右。 (2) 錢 匕 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用漢代的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不散落者為一錢匕;用五銖錢幣盛取藥末至半邊者為半錢匕;錢五匕者,是指藥末蓋滿五銖錢邊的“五”字至不散落為度。一錢匕約今五分六厘,合2克強;半錢匕約今二分八厘,合1克強;錢五匕約為一錢匕的四分之一,約今一分四厘,合0.6克。 (3) 刀 圭 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墩妥C類本草》引陶弘景《名醫(yī)別錄》:“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泵?董毅《碧里雜存?刀圭》:“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璧之形,中一孔即貫索之處。蓋服食家舉刀取藥,僅滿其上之圭,故謂之刀圭,言其少耳。” (4) 一字 古以唐“開元通寶”錢幣抄取藥末,將藥末填滿錢面四字中一字之量,即稱一字,約合今之0.4克。 (5) 雞子黃大 這是對某些藥物采用取類比象的方法而作為用藥分量的。如《傷寒論》大青龍湯中的石膏,“如雞子黃大”。一雞子黃大略等于40顆梧桐子大,約合9克。1梧桐子=2.25克。 (6) 枚 果實記數的單位。隨品種不同,亦各有其標準,如大棗十二枚,則可選較大者為一枚之標準。 (7) 握、把 部分草本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 (8) 束 部分蔓莖類藥物的一種約略計量單位。以拳盡量握之,切去其兩端超出部分,稱為一束。 (9) 片 亦為一種約略計量單位。如生姜一片,約計一錢(3克)為準。 (10) 盞、杯、碗、盅 為藥液(或水、酒)的約略計量單位。通常的容量約合今之150~300毫升。 另外,在古代方書中,或在民間用藥時,還有一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一捻、一撮、一指撮等,無非是言其少,約為幾克的分量。 (11)梧桐子大小是指制作的丸劑一粒藥的量,梧桐子比小米略大些,梧桐子大小如胡椒粒,一般一粒相當于0.2克左右。 另: 中國古代糧食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厘,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精選word范本!-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藥 計量單位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35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