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 44《二里頭文化中的疑難問題》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44《二里頭文化中的疑難問題》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 44《二里頭文化中的疑難問題》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44《二里頭文化中的疑難問題》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 一、教學目標 目標 內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二里頭遺址是夏都還是商都 二里頭遺址的整體規(guī)劃布局 一般村落遺址與都邑遺址的區(qū)別 了解考古發(fā)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多角度看問題 圖片對比分析 關注早期人類社會生活狀況 二里頭遺址的性質 能夠復述課文中的4種觀點 對同一種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論不同 問題探索 考古工作者科學嚴謹的研究作風 誰繼承了二里頭文化 掌握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岡文化 人類文明的傳承性 養(yǎng)成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 分析對比 中華文明的特點是源遠流長 夏朝有沒有文字 熟悉二里頭文化三期陶器上的刻畫符號 符號、信息、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 深入體會人類認識歷史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 問題探究 中國文字的由來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1.知識結構 2.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重點 了解二里頭遺址研究中的疑難問題。明白它們的現(xiàn)實意義。 難點 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的對應關系如何? 教材內容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課教材主要從四個方面向學生介紹了我國二里頭文化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二里頭遺址是夏都還是商都、二里頭遺址的性質、誰繼承了二里頭文化、夏朝有沒有文字?這四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向學生介紹了二里頭文化的考古意義,同時也向學生展示了考古工作者科學的探究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遺留下許多未解之謎??茖W家通過大量艱辛的工作,對歷史遺留下的各種痕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究,為解開這些歷史之謎,提供了富有建設性的成果和借鑒。了解這些歷史之謎及其探究過程,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了解解開人類社會發(fā)展之謎的方法,有助于理解對人類歷史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 本課引言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引用古代文獻《竹書紀年》的記載,加上二里頭遺址考古發(fā)掘的材料,亮出一家之說:二里頭遺址就是夏都斟鄩,這種說法的憑據是什么?有沒有道理?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動力。第二部分:明確提出要探究的主要問題,二里頭遺址究竟是夏都還是商都?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的對應關系如何?夏朝有沒有文字?把學生萌發(fā)的好奇心引入二里頭遺址的考察,引向夏文明的探索。第三部分:列出三個重要的概念,斟鄩與西亳、夏文化、二里岡文化,科學細致的區(qū)分為學生深入認識學習夏文化提供路徑,同時引導學生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歷史創(chuàng)新思維的意識與習慣。 第一目“二里頭是夏都還是商都” 教材講了三個問題。1.都邑遺址:教材首先明確肯定二里頭遺址是都邑遺址;2.判斷方法:一般從遺址中的布局、建筑、設施、工坊四個方面論證說明二里頭遺址是都邑遺址。教材的展示順序:首先它是經過整體規(guī)劃設計的古代人類活動場所,這在二里頭遺址中有明確的表現(xiàn);其次它的居所遺址所反映出當時的建筑規(guī)模宏大、雄偉壯麗,這類建筑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房屋,不是一般的生活建筑,它是王者的活動舞臺,都邑的政治中心──宮殿;再次是宮殿周圍的墓穴、水井、道路、灰坑,這里應該是為王者服務的普通民眾的生活區(qū);再其次教材述說了各種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的鑄銅、制陶、制骨等手工作坊。以上四點足以證明這個遺址是一處古代某個王朝的首都,以上內容建議由學生概括整理;3.提出問題──夏都還是商都:二里頭遺址究竟是夏朝的夏都斟鄩還是商朝的商都西亳?專家學者各有說法,課文介紹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有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夏都斟鄩,另一部分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商都西亳。建議教師在此處補充第一種學術觀點的具體論述。A.二里頭遺址是夏都斟鄩;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王朝。據《竹書紀年》記載夏王朝的第三個王(啟之后)太康定都斟鄩。《史記夏本紀》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闭遴壴诤翁帲?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陽轄區(qū)偃師二里頭進行考古發(fā)掘,經碳14測定,其絕對年代,相當于夏代。距今約有4 000年的歷史,是一座大型都城遺址??脊艑W家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斟鄩的所在地。夏代的太康、仲康、夏桀曾建都于此?!兜弁跏兰o》記載:太康在位29年?!锻ㄨb外紀》記載:仲康在位13年,夏桀在位52年,夏朝都斟鄩計94年。B.偃師尸鄉(xiāng)的商文化遺址是商都西亳;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原是夏的一個諸侯國。商部族活動的主要地區(qū)是河南的北部、東部,河北的南部和山東的西南部,湯最后的定居地區(qū)是河南東部的商丘,史稱南亳。商湯在伊尹的協(xié)助下,舉兵西進,逼近夏都斟鄩。夏軍紛紛投降,倒戈助商,夏亡商立。商湯攻克夏都斟鄩之后,決定在夏都附近另建新都。新都建成后,商湯從南亳遷此,史稱西亳。1983年,中國社科院在洛陽偃師尸鄉(xiāng)溝、大槐樹、塔莊一帶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這座商城遺址。商城總面積為190萬平方米。城內南中部有宮殿遺址。宮城成正方形。大殿之后,有幾座宮殿建筑,東西對峙,系王宮所在地。城內道路縱橫,井然有序。城外有環(huán)城馬路。這座規(guī)模宏大的商城,顯然是按照都城的規(guī)格建造的。據碳14測定的絕對年代,是商城早期與晚期的城池。偃師尸鄉(xiāng)的商文化遺址,就是商都西亳的所在地。到此處建議教師明確告訴學生目前也有一些專家對以上分析有種種質疑和否定,古書中記載的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到底在哪里,有待進一步考古發(fā)掘研究勘正。 第二目“二里頭遺址的性質” 教材介紹了兩個問題。1.遺址層與文化期的對應。二里頭遺址有一、二、三、四期,分別代表二里頭文化的一、二、三、四期;2.文化的斷代定性。對于二里頭的四個文化期,其文化屬性是夏文化還是商文化,考古界中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教材介紹了4種看法。一種意見認為,二里頭四期的遺存,因為各期一脈相傳,屬同一類型,都屬于夏代的遺存。第二種意見認為一、二、三期與四期有較大的不同,前者屬夏文化,四期遺存屬于商文化。第三種意見認為二里頭的一、二屬夏文化,三、四期遺存全屬商文化。第四種意見認為二里頭的一期屬夏文化,二、三、四期遺存全屬商文化。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歧異頗多。建議教師請學生列表比較歸納。歸納項應該包括看法、主張、原因等。通過做學思之窗的練習加深印象。 第三目“誰繼承了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文化最終發(fā)展去向?它被誰繼承?表現(xiàn)為什么文化形態(tài)?這是二里頭遺址考古工作者力求弄明白的問題。教材在此講述三個問題。1.二里岡商文化。引入了二里岡商文化的概念,2.二里岡文化特征:通過與二里頭文化比較得出二里岡文化特征,建議教師從以下五個方面引領學生進行歸納比較二里岡文化特征。A.分布地域;B.碳素測定;C.陶器種類;D.青銅樣式;E.墓葬格式。3.繼承方式置疑。 第四目“夏朝有沒有文字” 教材講述了四個問題。1.甲骨文:先從商朝文字入手,明確表述商是有文字的王朝,它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建議教師展示幾個甲骨文文字,并簡單介紹甲骨文,以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漢字由來的興趣。2.中國文字應有萌芽期: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那么按照文字形成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在甲骨文成熟以前,應該有一個中國相象文字的萌發(fā)期,郭沫若提出的這一假設引起人們的贊同關注和思考。順此思路,專家學者提出以下問題:文字萌發(fā)過程是否從夏朝開始?夏朝是否有文字?3.二里頭文化三期陶器刻畫符號:教材在本目中客觀地展示了二里頭文化三期陶器刻畫符號拓本,一期2處,三期46件,此處建議教師按以下方式組織教學,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拓片,歸納陶器刻劃符號的特點:部位──集中在陶器口部;方法──燒好后刻上、有一次刻成、有多次刻成;形狀──豎道、十字、交叉、井字等;結論──接近象形文字。4.置疑:它們表達什么意思?是不是文字?目前專家斷言,這些問題的解決為時不遠。將為研究夏朝、夏文化、二里頭文化提供更多的資料。 以上疑問,目前的研究尚未超出推論的范疇,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的關系,仍有待于考古研究的新成果,例如文字的發(fā)現(xiàn)、夏都斟鄩的確定。有專家說,“隨著二里頭遺址勘察發(fā)掘與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它在探索華夏文化的源流、中國早期文明與國家形成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也將進一步彰顯”。 三、教學設計與案例 1.教學設計 “二里頭遺址是夏都還是商都”一目的教學,應達到兩個目的:1.使學生形成二里頭遺址是都邑遺址的基本概念;2.使學生學會都邑遺址的判定。掌握對古遺址功能作用的判斷方法,例如對二里頭遺址社會功能的判斷,它是都邑還是一般村落民居?根據教材內容,學會從遺址中的整體布局、宏偉建筑、青銅禮器、生活設施、手工作坊幾個方面論證說明二里頭遺址是都邑遺址。使學生獲得以下完整的認識:即從建筑基址殿堂式建筑的規(guī)模上看,它決不是普通的民宅,是象征權力或具有祭祀作用的宮殿或宮廟式建筑。大規(guī)模青銅器鑄造和禮器等基本要素的存在,顯示二里頭遺址應該是當時的帝王之都;3.在本目學習中還要讓學生形成細致的探究問題的意識,即在確定二里頭遺址是都邑遺址后,應進一步思考的是它與夏文化存在什么樣的聯(lián)系?通過中國夏朝研究狀況、尋覓夏文化的簡單介紹,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內容:由于夏朝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當時的文字和比較完整可據的年代標尺,夏朝是否存在令人們懷疑。二里頭遺址是中國學者在努力尋覓夏文化、力圖證實夏朝的存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此后持續(xù)四十余年的田野發(fā)掘所獲取的豐富遺存和信息,為夏文化內涵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學資料,從而為夏文化的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它所處的年代正是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期,又由于地處古代文獻所記載的夏王朝的中心區(qū)域,年代也大體在夏王朝的紀年范圍內,使二里頭遺址作為夏時期一處重要都城遺址的學術地位得到一部分學者的肯定確認,但由于夏商王朝分界沒有弄清楚,二里頭遺址理所當然地成為目前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關鍵性遺址,所以從發(fā)現(xiàn)至今,圍繞它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它留給人們最大的懸念是:它是夏都還是商都西亳。 關于“二里頭遺址的性質”一目的教學,應抓住以下三點:1.知道遺址分期與文化分期的對應關系。2.使學生了解二里頭文化分期爭論的焦點及現(xiàn)實意義,爭論集中在對二里頭文化性質即所屬族屬與朝代的認識,歸納起來也有四種主流觀點。組織學生討論歸納四種觀點。向學生介紹學術動態(tài):夏商周斷代工程以后,二里頭文化的主體為夏人遺存的觀點逐漸為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學術界也都傾向于認為二里頭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3.向學生展示專家學者具體的論證過程,使學生對考古研究有初步的了解。 “誰繼承了二里頭文化”一目的教學,應注意以下三點:1.使學生形成概念:文化特征及文化的傳承發(fā)展;2.知道二里頭文化的特征。其中,二里岡文化特征,可由學生分小組討論歸納。3.了解二里岡文化。 關于“夏朝有沒有文字”一目的教學,應注意:1.使學生形成以下概念:商朝是有文字的王朝。甲骨文是商朝沉默的歷史的見證。但甲骨文不是中國文字的最初源頭,漢字的最初萌芽在哪里?什么模樣?學生應該帶著這些問題關注二里頭遺址和夏文化的研究。2.了解甲骨文、認識甲骨文。3.了解二里頭陶器的刻畫符號。 教學案例 案例一 學習二里頭遺址是夏都還是商都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或幻燈介紹兩幅圖片和兩則古代文獻資料。 圖一:二里頭遺址平面示意圖 圖二:河姆渡遺址示意圖 材料一:據《竹書紀年》記載,夏王朝的第三個王(啟之后)太康定都斟鄩?!妒酚浵谋炯o》云:“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材料二:《史記殷本紀》正義云:“亳、偃師城也。湯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也?!薄稘h書地理志》云:“湯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師西十四里?!庇衷啤昂幽腺葞煘槲髻瘢蹏考皽?,盤庚亦徙都之?!薄吨駮o年》載:“湯居西亳,仲丁元年辛丑即王位,自亳遷于囂?!薄妒酚浺蟊炯o》又載:“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庇衷啤暗鄹”溃拥畚湟伊?,殷復去亳徙河北?!? 設問:二里頭遺址是王朝都邑還是一般民居?它是夏都斟鄩還是商都西亳? 教學:教師學生共同研究圖片、材料、課文進入第一目學習。 案例二 學習二里頭遺址的性質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或幻燈向學生展示專家學者具體的論證過程,使學生對考古的文化分期研究有初步的了解。使學生不但知道二里頭文化的四種分期,還知道某一種觀點使用的論據論證。從而學會分析。 鄒衡先生主張整個二里頭文化都應屬于夏文化,其主要理由是: 材料一:1.年代相符。他首先論證了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鄭州商代城址就是商初的湯都亳邑,因此壓于商城之下的二里頭文化在相對年代上理應屬于夏代文化范圍。 材料二:2.二里頭文化有自己獨具的文化特征,這種特征表現(xiàn)在禮器方面與二里岡文化有明顯的不同。鄒先生說:二里頭文化出土禮器以“觚、爵、盉則比較常見,而且經常成套出現(xiàn)。早商(即二里岡文化)文化中,很少見到盉,而斝則是常見的。由此看來,觚、爵、盉與觚、爵、斝這兩種不同的組合,應該是代表了夏、商兩種文化不同的禮俗?!边@里主要不同點在于夏用盉而商多以斝為禮器(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試論夏文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又見《關于探討夏文化的幾個問題》《文物》1979年3期)。 案例三 學習誰繼承了二里頭文化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或幻燈向學生展示二里頭陶器2件,二里岡陶器2件,讓學生找出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由此說明兩者的文化元素的繼承關系。分別概括出二里頭陶器的文化特征,二里岡陶器的文化特征。 二里岡期商文化的直接先驅。但也有人不同意上述看法,認為在同一地區(qū)內,時間較晚的文化接受和融合較早文化中的一些因素是正常的現(xiàn)象,從二里頭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及二里岡期商文化之間的文化特征的差異等方面看,用一脈相承的說法無法解釋,二里頭文化應該另有淵源。 使學生明白:考古學家要充分利用田野考古的豐富材料,超越文獻的束縛,啟示新的歷史問題,創(chuàng)造古史研究的新境界,要設法解決只有他們自己才能提供的證據和問題,努力重建和史籍記載完全不同的歷史進程,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成為提供歷史新知的源泉。他們更要關注文明和國家起源消失的原因,即文明興衰的因果關系,試圖了解世界不同地區(qū)早期國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方面的共性和個性。 案例四 學習夏朝有沒有文字時,用實物投影,或計算機,或幻燈向學生展示2幅圖片,2幅材料進入本目學習。 圖片一: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上二十多種刻畫符號。 二里頭文化時期是否出現(xiàn)了文字,目前尚不能肯定。一些遺址出土的陶器上一再發(fā)現(xiàn)有刻畫的符號(記號),已知有二十多種。其中有的可能就是原始文字,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一文化的樂器有陶塤和石磬兩種。此外,還見有卜骨,大多用豬、牛等動物的肩胛骨,上有灼痕。這些遺物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奴隸主貴族的精神生活。目前發(fā)現(xiàn)二里頭文化陶器刻畫符號達幾十種,其中有的造型十分接近商代的甲骨文,不排除屬于文字的可能。二里頭文化藝術品多見陶塑,有蛤蟆、羊、龜、龍、魚、蛇、豬、狗、烏等造型,陶刻有人像、饕餮紋、蛇紋、魚紋、幾何形等圖案,其中有一片陶器殘片上刻有兩條蛇(龍)的形象,巨眼、利爪,身上飾有鱗片。 圖片二:甲骨文字。 材料一:干支紀年紀日法:孔甲、胤甲、履癸帝王名。 中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紀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為名,說明當時用天干作為序數已較普遍。 材料二:夏代的歷法:《夏小正》關于星象、氣象、物象內容若干。 夏歷是我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能依據北斗星旋轉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夏歷就是以斗柄指在正東偏北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保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xiàn)存的有關“夏歷”的重要文獻。它按夏歷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述每個月中的星象、氣象、物象以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水平,保存了我國最古的比較珍貴的科學知識。 經過對二里頭文化陶器刻畫符號、干支紀年紀日法、《夏小正》歷法的歸類研究,有學者推論夏的文明存在,夏的文字也存在。 四、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引文中的觀點與本頁四種看法中的哪一種最為接近? 解題關鍵:熟悉課文中介紹的二里頭文化的4種分期方法。 思路引領:把材料中的觀點與本頁四種看法相對應。 答案提示:引文中的觀點與本頁第四種看法最為接近。 【探究學習總結】 本課測評 1.龍山晚期、二里頭文化和二里岡文化的陶器,存在許多相似之處,這說明中華文明的什么特點? 解題關鍵:文化因素的繼承性。 思路引領:有相似說明有繼承。 答案提示:這說明中華文明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先后繼承并發(fā)展。 2.學習本課,你認為二里頭遺址研究中最難的問題是什么? 解題關鍵:二里頭遺址考古研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最難的問題。 思路引領:二里頭遺址性質的劃分。 答案提示:我認為二里頭遺址研究中最難的問題是二里頭遺址性質的劃分,它關系到夏商的分期,關系到二里頭遺址它是夏都斟鄩還是商都西亳,只有等更多的考古材料的出現(xiàn)才能解決問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二里頭文化中的疑難問題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44二里頭文化中的疑難問題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5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44 里頭 文化 中的 疑難問題 教案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274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