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綜合過關規(guī)范限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綜合過關規(guī)范限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綜合過關規(guī)范限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綜合過關規(guī)范限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1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1(xx樂山)鴉片戰(zhàn)爭之初,英國向中國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沒有任何結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外國公使要求駐京,咸豐欲以全免英國商品關稅為條件,換取英法撤銷這項要求。這反映出當時的清政府(B)A極度反感英國的侵略行徑B固守傳統(tǒng)的天下觀C了解英國來華的真實意圖D被迫接受自由貿易解析材料中不能得出清政府極度反感英國侵略行徑的結論,故A項錯誤;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之初,清政府不同意與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以全免英國商品關稅為條件,換取外國公使撤銷駐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傳統(tǒng)的華夷天下觀,故B項正確;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不同做法不是出于了解英國來華的真實意圖,而是為了維護傳統(tǒng)的天朝上國的尊嚴,故C項錯誤;材料“咸豐欲以全免英國商品關稅為條件,換取英法撤銷這項要求”,沒有體現被迫接受自由貿易,故D項錯誤。2(xx錦州)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款規(guī)定:“任憑總理大臣邀請英(美)人幫辦稅務, 毋庸英(美)官指薦干預”, 并“各口劃一辦理”。據此,1859年 海關英籍稅務監(jiān)督李泰國被派為總稅務司。 負責募用外國人在各口岸任稅務司。 這表明(C)A洋務運動正式展開B清政府加強了對海關的管控C中國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D. 對外貿易完全被英國控制解析本題主要考查18401900年間列強侵略中國的史實,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并再認再現相關所學的能力。由題目中的信息“1859年海關英籍稅務監(jiān)督李泰國被派為總稅務司,負責募用外國人在各口岸任稅務司”可知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故排除B項,選擇C項;洋務運動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晚于題目中的時間“1859年”,故排除A項;D項中“完全被”的表述過于絕對化,故排除。3(xx張家界一中)太平天國將領楊秀清說“中國有中國之制度,今滿洲造為妖魔條律,使我中國之人無能脫其網羅?!编u容在革命軍中說“我中國今日欲脫滿洲人之羈縛,不可不革命?!眱烧叨贾鲝?B)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國B反對滿清貴族的封建統(tǒng)治C實現國內各民族的平等D實現主權在民原則解析楊秀清和鄒容的論調旨在強調反對滿清貴族政治統(tǒng)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國時期沒有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今滿洲造為妖魔條律”“我中國今日欲脫滿洲人之羈縛,不可不革命?!钡刃畔⒖芍獌烧咧鲝堃晕淞π问酵品瓭M清貴族的統(tǒng)治,故B項正確;實現國內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論據不足,故C項錯誤;主權在民材料沒有體現,故D項錯誤。4(xx沈陽) 1906年,英國自由黨在大選中獲勝,英國議會主動提議逐年削減并最終停止對中國鴉片出口。在此基礎上,兩國政府磋商談判,并最終于1907年簽訂了禁煙條件,公開由政府支持的鴉片貿易終于成為歷史。這體現了(A)A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需要B中國禁煙運動收到實效C鴉片貿易罪惡被深刻認識D鴉片貿易不再有利可圖解析英國對中國的鴉片貿易是近代以來西方殖民者主導的罪惡貿易之一,它的最終結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本題從英國自身的角度為切入點,從“自由黨”“主動提議”“磋商”等關鍵詞,結合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歷史背景可以做出正確判斷。5(xx安徽師大附中)有學者指出:“對慈禧太后來說,義和團事件是一場痛苦的經歷。基于對政治的敏銳和精明的本能使她意識到,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后悔的樣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則就難以重新得到外國的尊敬和國人的敬仰?!边@反映了慈禧太后(D)A對義和團的痛恨B對侵略者的依賴C推行改革的決心D實施新政的目的解析本題考查清政府實行新政。材料中“對慈禧太后來說,義和團事件是一場痛苦的經歷”指的是其支持利用義和團抗擊外來侵略,不是對義和團運動的痛恨,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對外的態(tài)度,不是對侵略者的依賴,故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其改革的決心,故C項錯誤;材料中“除非自己表露出某些后悔的樣子和制定政治改革的措施,否則就難以重新得到外國的尊敬和國人的敬仰”反映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要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贏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故D項正確,故選D。6太平軍進入湖南省后,巡撫駱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舉人周煥南的減稅方案,未經朝廷允許私自免征厘金和鹽茶稅、減征地丁銀,由是軍民大悅?!霸诔隹谪浄矫妫鼈兊臄盗亢蛢r值都大為增加,湖南成為我國首要的茶葉輸出大省,而上海則成為首要的市場。”由此可見(C)A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十分重視商品經濟發(fā)展 B清政府逐步認識到賦稅沉重的消極影響C湖南省進行財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鎮(zhèn)壓內亂D內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國的貿易地位日趨重要解析本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以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A項錯誤,題干信息為湖南巡撫進行的財政改革;B項錯誤,題干是湖南省而非清政府;D項與材料無關;湖南省的財政改革是針對太平軍進入湖南后而采取的應對之策,故本題選C項。7(xx岳陽)以下是張海鵬先生主編的中國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錄,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D)第一卷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概說第二卷近代中國的開端(18401864)第三卷(18651895)第四卷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18951901)第五卷新政、立憲與辛亥革命(19011912)A從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B制夷、自強與實業(yè)救國C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D早期近代化的嘗試解析本題時間“18651895”,北京條約是1860年簽訂的,不符合時間要求,故A項錯誤;制夷是鴉片戰(zhàn)爭后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的,不符合時間要求,故B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在1864年就被鎮(zhèn)壓了,故C項錯誤;依據所學可知此時民族工業(yè)產生,進行了早期現代化的嘗試,故D項正確。8(xx揭陽)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負責有關外交事宜的機構出現了從“理藩院”到“總理衙門”到“外務部”的演變。這些變化(D)A說明原有的整個官僚體系遭到否定B充滿屈辱,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發(fā)展C是中國社會半封建化的表現D反映了中國外交制度的近代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清政府時期中國外交,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為了適應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侵略的需要,設置專門對外機構,但是其客觀上也推動了中國外交的近代化,符合題意的是D項,A、B兩項表述錯誤,外交機構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帶有半殖民地的性質,不是半封建化,排除C項。9(xx德州)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別頒布了城鎮(zhèn)鄉(xiāng)地方自治章程、府廳州鄉(xiāng)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規(guī)定地方自治機關具有相對獨立的權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權和行政權。這反映了(B)A專制皇權體制走向崩潰B對地方制度改革的嘗試C地方實力派的離心傾向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顯著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自治,未涉及專制皇權體制,故A項錯誤;從封建的中央集權到具有近代色彩的地方自治,反映出清政府對地方制度進行了改革,故B項正確;實行地方自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攏地方實力派,故C項錯誤;材料所反映的僅僅是清政府頒布的地方自治章程,實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故D項錯誤。10(xx濰坊)孫中山在最初開展革命活動時,主要贏得了秘密會社、下層階級和海外華僑的支持,卻沒有得到士大夫階層的擁護,他們普遍支持康有為和梁啟超。l900年后,越來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孫中山的事業(yè),孫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亂者”一變而成為愛國志士。促成這種轉變的主要因素是(C)A列強加劇侵略擴張B革命思想的不斷傳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動D孫中山個人聲望提高解析列強加劇侵略擴張在甲午戰(zhàn)后,不是在1900后,故A項錯誤;革命思想的不斷傳播沒有被士大夫階層所接受,他們接受的是康梁的維新思想,故B項錯誤;1900后,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失敗,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人們對清政府徹底絕望,促成了孫中山形象的轉變,故C項正確;孫中山個人聲望提高是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項錯誤。11(xx宜昌)清末民初國人學習西方建立國會政制,然當國會政制實踐已逾十年之際,廢除國會成為各界近乎一致的訴求;到20世紀中期,召開國民會議又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這一過程說明(B)A國會政治符合中國國情B代議制的實踐遇到挑戰(zhàn)C中國盲目學習西方政治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解析廢除國會成為各界近乎一致的訴求,反映出國會政治并不符合中國國情,故A項錯誤;國會政治是代議制的形式,社會各界要求廢除國會,代議制的實踐遇到挑戰(zhàn),故B項正確;中國學習西方政治是為了救亡圖存,并非盲目學習,故C項錯誤;對國會政治的質疑,反映出民主共和觀念還未完全深入人心,故D項錯誤。12(xx樂山)孫中山在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時表示“唯有民生主義尚未著手”,將此作為“效力”的方向。黃興也曾表示“吾黨以后當純帶一種建設性質”。這些主張(A)A對民國形勢的評判過于樂觀B直指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C加速了國內和平時期的到來D指明了民主革命的新方向解析孫中山在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1912.4)時,表示將民生主義作為“效力”的方向,“黃興也曾表示吾黨以后當純帶一種建設性質”,表明孫、黃二人都認為革命后,國家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中華民國的建設,而沒有認識到中國社會性質尚未真正改變,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指出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故B項錯誤;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中國很快進入黑暗、動蕩的北洋軍閥時期,C項與史實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中,“孫中山在解除臨時大總統(tǒng)時表示唯有民生主義尚未著手,將此作為效力的方向”, “黃興也曾表示吾黨以后當純帶一種建設性質”沒有指明民主革命的新方向,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3題25分,14題12分,15題15分,共計52分)13(25分)(xx湖南師大附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黨,原為周代鄉(xiāng)下基層組織,“五族為黨”。后延伸為以類相從之意。尚書把“無偏無黨”“無黨無偏”作為政治標準;孔子提出:“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東漢后期,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大夫,引發(fā)黨錮之禍,東漢衰敗。唐代后期出現“牛李黨爭”,科舉出身的庶族官僚和士族出身的世家官僚為如何選官和對待藩鎮(zhèn)斗爭不休,加劇唐朝政局混亂。北宋歐陽修作朋黨論,指出君子因志趣一致結合,相互補益,共同為國做事,這是真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結合,彼此勾心斗角,是假朋黨,因此建議君王支持真朋黨安定天下。不久北宋出現以是否支持王安石變法為區(qū)分,彼此相爭相互打擊的熙豐黨人與元祐黨人。而明末曾出現崇尚氣節(jié)實學,主張開放言路、反對閹黨專權的東林黨人。清朝雍正皇帝親自寫御制朋黨論批評歐陽修觀點為邪說,其道是小人之道,指出朋黨培植黨羽以營私利,不惜損害公義,達到互相扶植、提攜,有事相互關照之目的,暗地干擾皇帝決策。摘編自杜秀芳“ 圈子”與“朋黨”等材料二1913年,北洋政府推動制定正式憲法,引發(fā)了一場大討論。國民黨主張進一步加強議會權,以便通過多數黨組閣制,同掌行政、立法兩權;而傾向總統(tǒng)制的進步黨等與北洋集團強調,在當時情況下需增強行政權。國民黨主導的國會推出一個議會權比同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更強的天壇憲法草案。袁世凱反對,謂“民黨議員,干犯行政,欲圖國會專制”。11月,袁世凱解散國民黨,剝奪國民黨籍議員資格438人。南方國民黨人匆忙起兵反袁,遭全面鎮(zhèn)壓;輿論上,政權過渡剛完成,人心思定,多數人不愿支持國民黨。摘編自章永樂近代中國憲政建設中的政治吸納、整合、缺位(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朋黨”屢遭打擊的原因,并比較歐陽修與雍正觀點的異同。(1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民國初年“黨”的變化并簡要評述其“黨爭”。(10分)答案(1)原因:違背儒家傳統(tǒng)觀念;宦官專權,打壓士大夫的抗爭;官僚集團政治主張彼此尖銳對立;君主專制的強化與腐朽。比較:同:抨擊為私利勾心斗角的朋黨現象。異:歐陽修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fā);希望皇帝選賢任能,“朋黨”反而有利朝政;雍正從鞏固皇權角度出發(fā);堅決打擊一切為私利抱團,阻礙政令通行的行為。(2)變化:從共同利益觀念的朋黨,到近代化政黨政治下的黨派;從植根于專制集權制度,到立足于民主選舉的代議制。評述:國民黨力主擴大議會權力,強化責任內閣制;進步黨主張加強行政權力,強化總統(tǒng)制;國民黨與袁世凱矛盾尖銳,政黨政治破裂失敗。辛亥革命后臨時約法頒布,國會選舉;各方力量缺乏有效整合和妥協(xié),行政權力缺乏有效制約;政黨政治脆弱,民主憲政道路坎坷。14(12分)(xx廣東六校聯(lián)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國歷史的學者認為:近代中國的歷史是屈辱的歷史,就是“沉淪”;半資本主義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間二十年的歷史,是近代中國“沉淪”到谷底的時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轉折期,是“沉淪”到“上升”的轉折期。摘編自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選取中國近代19011920年間的主要史實,對上述材料結論進行論證。(說明:可以對上述材料結論進行論證;也可以提出新的結論并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答案觀點:19011920年是近代中國“沉淪”到谷底的時期,也是由“沉淪”到“上升”的過渡和轉折期。論證:(1)“沉淪”是指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強對華侵略不斷加劇并與中國反動勢力相互勾結。其表現包括: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社會,中外反動勢力匯流;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復辟帝制,革命黨人維護民主共和斗爭失?。卉婇y割據混戰(zhàn),對內獨裁,民眾生活困苦等。(2)“上升”是指中國向半封建半資本主義方向發(fā)展,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民主革命的影響。其表現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進一步動搖封建思想,民主科學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廣泛傳播等。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結合材料可知,其觀點為19011920年是近代中國“沉淪”到谷底的時期,也是由“沉淪”到“上升”的過渡和轉折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沉淪”指的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論證時,可結合辛丑條約的簽訂、袁世凱復辟帝制、革命黨人維護民主共和斗爭的失敗和軍閥割據混戰(zhàn)進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上升”指的是中國向半封建半資本主義方向發(fā)展,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民主革命的影響。論證時可從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表現回答。15(15分)歷史分期是通過劃分歷史時期研究史學的一種方法,旨在揭示不同歷史時期或階段之間的質的差別,從中發(fā)現歷史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關于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分期,是確定中國近代史學科對象的重要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胡繩發(fā)表文章將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此后,中國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fā)生的五四運動。但范文瀾等學者提出,按照社會性質,中國近代史應該包含18401949年的整個時期。張海鵬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分期應以1949年為界(1)如果以“五四運動”為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試析其劃分的依據。(6分)如果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這兩個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性質有何“質的差別”?(3分)(2)有部分學者主張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為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簡要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1)依據:五四運動前后民主革命的領導者發(fā)生變化:五四運動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無產階級力量強大,從此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成立,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因此,近代(18401919)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代(19191949)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運動發(fā)生在一戰(zhàn)后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五四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人民思想空前解放,群眾性反帝反封建愛國民主運動高漲,五四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考生從社會經濟結構、階級結構、革命領導、群眾基礎、思想文化、世界潮流等角度分析到三點依據并做簡要說明即得6分。)差別:社會性質發(fā)生變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代是社會主義社會。(3分)(2)其著眼于政治體制的改變;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6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綜合過關規(guī)范限時檢測 岳麓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第四 單元 內憂外患 中華民族 奮起 綜合 過關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262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