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 1.1地球與地圖課時提升作業(yè)(一)(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 1.1地球與地圖課時提升作業(yè)(一)(含解析).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 1.1地球與地圖課時提升作業(yè)(一)(含解析).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 1.1地球與地圖課時提升作業(yè)(一)(含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x·天津六校聯(lián)考)讀圖,完成1、2題。 1.假設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時出發(fā)駛向180°經(jīng)線,而且同時到達,則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2.有關甲、乙、丙附近三個陰影區(qū)域比例尺大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處比例尺最小,丙處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處比例尺相同 C.甲處比例尺大于乙,乙處比例尺大于丙 D.乙處比例尺最小 【解析】1選B,2選D。第1題,甲、乙、丙三地與180°經(jīng)線都相差了5個經(jīng)度,但甲、乙、丙三地的緯度位置不同,雖然經(jīng)度間隔相同但緯線長度不同,相同經(jīng)度間隔的緯線長自赤道向兩極遞減,緯度越高緯線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第2題,緯度相差1°的經(jīng)線長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結(jié)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個陰影區(qū)域的面積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代表的實際面積越大,比例尺越小,從而可以判斷三地的比例尺是甲處大于丙處,丙處大于乙處。 【誤區(qū)警示】經(jīng)緯度間隔度數(shù)相同的經(jīng)緯網(wǎng)格的面積大小比較主要看緯度位置,往往低緯度地區(qū)的經(jīng)緯網(wǎng)格面積較大,高緯度地區(qū)的經(jīng)緯網(wǎng)格面積較小。 3.(xx·北京文綜)圖a為某校地理小組設計的校園景觀指示牌,圖b為校園圖局部。讀圖,回答指示牌在圖b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選B。由圖a可知,面向指示牌站立,前方80米為校訓碑,350米為地理園,從指示牌左行200米為老校門,右行150米為氣象站。因此在圖b中,先找到位于老校門和氣象站之間的地點,再尋找與校訓碑和地理園所在方位相符的地點,即為②。 讀下面四幅等高線圖,回答4、5題。 4.圖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表示實地范圍最大、內(nèi)容最簡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4選B,5選A。第4題,四幅等高線圖圖幅、等高距和疏密相同,則比例尺越大的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坡度越陡。第5題,四幅等高線圖圖幅相同,則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略。 【方法技巧】比例尺大小的判斷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來衡量的。判斷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圖所示。 (xx·揭陽模擬)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回答6、7題。 6.圖中①地和②地相差最有可能是( ?。? A.100米 B.150米 C.200米 D.250米 7.圖中甲河的流向是( ?。? A.從北向南 B.從西南向東北 C.從東北向西南 D.從南向北 【解析】6選A,7選C。第6題,圖中等高距是50米,①地海拔在150~200米,②地海拔在250~300米,①地和②地相差可能是50~150米。第7題,河谷地形的等高線是向高處彎曲的,甲處的河流應從東北流向西南。 【加固訓練】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回答(1)、(2)題。 (1)圖中等高線最大值為500米,最小值為100米,等高距為100米,等高線①和②的海拔分別為( ?。? A.100米、300米 B.200米、400米 C.100米、400米 D.200米、300米 (2)圖中河流中畫法不正確的有( ?。? A.1條 B.2條 C.3條 D.0條 【解析】(1)選A,(2)選B。第(1)題,根據(jù)題干,可知②處等高線數(shù)值為300米,因為河流所在位置地勢較兩側(cè)低,則河流兩側(cè)相鄰的等高線數(shù)值相同,可以推斷①處等高線數(shù)值為100米。第(2)題,河流發(fā)育在山谷中,圖中③⑤處地勢為山脊,不能發(fā)育河流,河流畫法出現(xiàn)錯誤。 (xx·衡陽八中模擬)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一獵人欲到該地打獵。讀圖完成8、9題。 8.獵人登上山頂,可能看到獵物的地點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獵人熟悉動物習性,知道山羊喜歡在陡峻的山崖活動,而水鹿被追趕過后,會尋找有水的地方喝水。在這次打獵中,他捕獲了山羊和水鹿,請問他最有可能分別在圖中哪兩處捕獲這兩種動物(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8選C,9選B。第8題,圖中的山頂海拔為887米,站在山頂上向甲、乙、丙、丁四個地點看,甲處附近與山頂之間存在一高聳的地形,不能通視;乙處與山頂之間隔著一條山脊,不能通視;從丙處到山頂屬于凹形坡,可以通視;從丁處到山頂屬于凸形坡,不能通視。第9題,分析圖中的等高線分布特點可知,②處存在一處陡崖,地勢陡峻,可能有山羊活動;③處等高線向高處彎曲,可能存在一條河流,可能有水鹿活動。 讀某風景區(qū)等高線圖,回答10、11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點河流流速最快 B.②點是拍攝該風景區(qū)主峰照片的最佳地點 C.③點是觀日出最佳地點 D.④點位于⑤點正西方向 11.下面地形剖面圖是依據(jù)等高線圖中的哪一剖面線繪制的( ?。? A.L1 B.L2 C.L3 D.L4 【解析】10選B,11選B。第10題,①點位于山脊,沒有河流;②點視野開闊,與主峰之間沒有阻擋物,適合拍攝主峰照片;④點海拔最高,東坡為凹形坡,是觀日出最佳地點;對照指向標,④點位于⑤點西南方向。第11題,剖面圖示意剖面線海拔最高超過1 200米,即經(jīng)過主峰,因此排除L1和L4,剖面圖顯示剖面線穿過兩個山峰,因此再排除L3。 二、非選擇題(共56分) 12.目前我國已建有五個極地科考站,其分布如下面兩圖所示。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南極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侖站 (80°25′01″S,77°6′58″E)的物資補給中轉(zhuǎn)站,試算出其與昆侖站的直線距離(約數(shù))。 (2)若運送物資的飛機從長城站(62°12′59″S,58°57′52″W)飛往中山站,說出其最短航線的飛行方向。 (3)請說出圖中五個極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并判斷其與其他四個科考站的相對方位。 【解析】第(1)題,南極中山站與昆侖站經(jīng)度相隔較小,緯度約相隔11°,同一經(jīng)線上緯度1°相差約111千米,故約為1 221千米。第(2)題,由于自長城站至中山站的最短航線是這兩點之間大圓航線的劣弧,它的弧線頂點接近南極點,所以先向東南飛,再向東北飛。第(3)題,先判斷南極上空地球自轉(zhuǎn)方向,再確定靠近中山站的90°為東經(jīng)90°,南北方向是絕對的,而東西方向則要依據(jù)“舍遠取近”的原則,將兩點置于經(jīng)度小于180°的范圍內(nèi)判斷。 答案:(1)約為1 221千米。 (2)先向東南方向飛,再向東北方向飛。 (3)長城站 長城站位于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侖站的西北方向,位于黃河站的西南方向。 13.(能力挑戰(zhàn)題)(xx·煙臺模擬)讀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指出圖中白水河的流向以及甲村與龍山之間的溫差范圍。 (2)簡述圖示地區(qū)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征。 (3)依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說明甲、乙兩村所處位置的相同點(最少四點)。 (4)某學校兩組同學進行登山比賽,分別沿B、C線路攀登龍山和虎山。有人建議將出發(fā)地設在A點,有的同學提出質(zhì)疑,感覺不夠公平合理,試說明理由。 【解析】第(1)題,根據(jù)圖中等高線確定河流的流向,再根據(jù)指向標判斷。導致兩村溫差的因素是地形地勢,先算出兩地的高差,再計算甲村與龍山之間的溫差范圍。第(2)題,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征從地形類型、地形分布、高低起伏總趨勢來描述。圖中大部分地區(qū)海拔超過500米,地形以山地為主,北、東、南三面地勢較高,中部地勢較低。第(3)題,比較兩村的位置特點,從村莊與地形地勢、河流等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關系方面來歸納。第(4)題,選擇登山線路要考慮坡度,坡度的陡緩可以根據(jù)等高線疏密來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C線路等高線比B線路等高線密集,說明該線路的坡度較陡,攀登難度較大。 答案:(1)自東向西 3℃到4.2℃之間(3℃-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輪專題復習 1.1地球與地圖課時提升作業(yè)一含解析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一輪 專題 復習 1.1 地球 地圖 課時 提升 作業(yè) 解析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97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