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粵教版必修二:《項脊軒志》教案5
《高中語文粵教版必修二:《項脊軒志》教案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粵教版必修二:《項脊軒志》教案5(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項脊軒志》教案5 教學(xué)目標(biāo) 1、 準(zhǔn)確理解“當(dāng)、洞、勝、茲、凡、過、竟、比、殆”九個實詞,并歸納積累“顧、稍、置、歸、去”五個實詞的義項,掌握相關(guān)詞語活用和文言句式。 2、 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思路。 3、 學(xué)習(xí)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jié)和場面類表情達意的方法,品味鑒賞清新凝練的語言。 4、 體會作者對家道衰落的傷感和對故居親人的眷念和深情。 教學(xué)重點、難點 1、 準(zhǔn)確理解“當(dāng)、洞、勝、茲、凡、過、竟、比、殆”九個實詞,并歸納積累“為、書、制”三個實詞的義項。 2、 學(xué)習(xí)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細節(jié)和場面類表情達意的方法,品味鑒賞清新凝練的語言。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一花一草一屋一亭都會因為我們的生命曾經(jīng)在那里留駐而變得深情款款。今天我們就走進這一間滿懷深情的項脊軒,去聆聽歸有光和這所屋子的感人故事。 二、 解題 軒: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車子,因而把像軒車的屋子、走廊都叫軒,今天軒用來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書齋茶館;項脊:因江蘇太倉項脊涇得名,因為他遠祖歸道隆曾居住于此,把它用來作書齋名有紀(jì)念遠祖的意思。志:名詞,記;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三、 作者 歸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號震川,世稱震川先生。八歲喪母,二十三歲娶妻,二十九歲喪妻;科考坎坷,三十五歲才中舉;艱難困苦,六十歲終中進士。以儒生而為縣令,為政清廉,不為豪門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轉(zhuǎn)徙五年而終。歸有光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風(fēng)味”,時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歐陽修”的贊譽。 四、品讀文本 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正音。 2、師生共同翻譯第1段 ,翻譯過程中落實重點字詞和解釋相關(guān)文言現(xiàn)象。 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北:朝北,名詞作狀語。 上:從上,名詞作狀語。 前:在前,名詞作狀語。 顧:①看,本文語境中為“看來看去”。(顧名思義)②只是,如:吏顧不當(dāng)乘威力強請耳。 稍:①稍微。②慢慢地,如:其后秦稍吞食魏。 當(dāng):擋。 洞:明亮洞徹。(洞若觀火:看得清楚明白) 判斷句: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判斷句,用來判斷主語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屬性或?qū)儆谑裁捶秶木渥?。譯文中,能翻譯出“是”,相關(guān)內(nèi)容一定作謂語。如“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表判斷的詞有:也,用“……,……也”的句式;用“者”“也”表示,句式為“……者,……也”;用“者”表示,句式“……者,……”還可用“是、乃、為”等表示和不用標(biāo)志。 省略句:借書滿架,偃仰嘯歌,使不上漏,讀書軒中。 3、提問探究: ①文章開頭,作者寫出書齋項脊軒怎樣的特點? 明確:小、舊、破、漏、暗。 ②作者是怎樣具體地寫他的書齋項脊軒的小、舊、破、漏而又陰暗的? 明確:A、小:舊稱“閣子”,“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納;B、舊:直接點明是百年老屋";C、破漏:“塵泥滲確,雨澤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則又見其小;D、陰暗:“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教師點撥:這樣寫,形象而具體,能給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別是“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一句,尤為生動。屋頂上東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動書桌,看來看去沒有可以安放的地方,用這樣一個生活細節(jié)強烈地感受到屋子的特點。 ③作者對這樣的書齋,是懷著怎樣的感情來寫的呢? 明確:作者并沒有嫌棄它,鄙薄它,相反,對它卻懷有深摯的眷戀之情。 教師點撥:開頭這樣寫,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跟下面寫修葺后的項脊軒形成鮮明的對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書齋,頗有情趣,十分可愛,確是個讀書的好地方,以便進一步表現(xiàn)出作者對它的喜愛。 ④經(jīng)過修葺后的項脊軒變得怎樣了? 明確:變得不漏、不暗了。辟,開。垣墻周庭,在院子周圍筑起了墻。庭院里又種植了蘭、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欄桅,“亦遂增勝”,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⑤作者在這里讀書是一種怎樣的情景? 明確:借書滿架,僵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可愛。 “借書滿架”,足見軒中人的好學(xué),書未必真的都是借來的。“偃仰嘯歌”,見課文注釋、,這是就字面意思解釋。其實這是極寫讀書之樂,只有當(dāng)讀書有所得的時候,才會高興得這個樣子。至于作者為什么一會兒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著”呢?顯然又是在進一步考慮書中的問題,冀有更大的收獲。 “萬籟有聲”是自然界發(fā)出的一切聲響都能聽到?;[,孔穴里發(fā)出的聲音,也泛指聲音。 以有聲寫無聲,這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詩句)一樣,以有聲反襯“靜”字。而這種靜是有靈氣的“幽靜”,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謂“此時有聲勝無聲”。? 接著寫白天書齋的幽靜,用小鳥啄食來點染:到了夜晚,書齋的景物、境界則更幽美。更靜謐。寫明月,用“半墻”來烘托;寫桂樹,以“斑駁”的倩影來描??;接著,由靜而動,寫清風(fēng)徐徐吹拂,用“影動”來襯托,又以“珊珊”(課文注為“美好的樣子”,有的書上解作“形容樹影晃動時輕盈、舒緩的樣子”)之語來渲染,既描繪出桂樹的搖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靜、閑適。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畫面! 小結(jié):這一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寫可喜事,記項脊軒內(nèi)外的景物,著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作者對項脊軒這種深摯的眷戀之情,是貫穿全篇的一條感情線索。這段寫喜悅的心情,恰與下文寫可悲的事相映照。 第二段: 1、齊讀第二段,正音。 2、師生共同翻譯第2段 ,翻譯過程中落實重點字詞和解釋相關(guān)文言現(xiàn)象。 迨:等到。 凡:共。 再:兩次。 妣:母親。(如喪考妣) 3、 問題探究: ①這一段寫了哪些可悲之事? 可悲事一:家庭四分五裂 提問:作者抓住了哪幾個富于特征性的細節(jié),寫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狀的? 明確:寫了“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寫三件典型性的事情,總共也不過用了13個字,寥寥幾筆,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產(chǎn)生的那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和盤托出了。 可悲事二:回憶母親遺事。作者幼年喪母,有些兒時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媽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實,親切而感人。特別是寫到母親關(guān)懷兒女,叩門問寒問暖,“兒寒乎?欲食乎?”情意纏綿,感人至深。雖僅一言半語,卻純是慈母心腸。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動人的生活畫面! 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正音。 2、師生共同翻譯第3段 ,翻譯過程中落實重點字詞和解釋相關(guān)文言現(xiàn)象。 過:①來訪。(過故人莊)②日過午已昏,偏過。③從軒前過,經(jīng)過。 竟:整。 朝:名詞作動詞,上朝。 之:①頃之。助詞,補足音節(jié)。②撫之甚厚。代詞,她。 3、講解: 可悲事三:回憶祖母遺事。三個動人的場面:先是敘述祖母來到軒中只寫了一句話,語氣親切而風(fēng)趣,既表愛憐,又隱含著夸譽,表現(xiàn)了慈愛的長者對小輩的疼愛。次寫祖母關(guān)門而去,哺哺自語,話中有些許憂慮,但更多的是相信,對孫子的功成名就充滿著希望。這話沒有當(dāng)著孫子的面講,更見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誠。接著寫祖母“持一象笏至”,進一步表露了她對小輩的期望和鼓勵。平平常常的幾個場面,平平常常的幾句說話,平平常常的幾個個動作,就把老祖母對孫兒極其疼愛、關(guān)懷的感情,寫得淋漓盡致。足見作者攝取生活細節(jié)功力之深。這一段末一句“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既是對回憶祖母遺事而言,也是對上一層回憶母親遺事而說,結(jié)構(gòu)謹嚴(yán),感情真摯。 第四、五段:? 1、齊讀第四、五段,正音。 2、師生共同翻譯第四、五段 ,翻譯過程中落實重點字詞和解釋相關(guān)文言現(xiàn)象。 殆:大概。 歸:舊時女子出嫁。 書:①或憑幾學(xué)書,寫字。②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書信。③得魚復(fù)中書。字條。④乃丹書帛中曰“陳勝王”。寫。⑤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奏章。 為:①余既為此志。寫。②庭中始為籬。做。③吾從板外相為應(yīng)答。作。④軒東故常為廚。作為。 制:式樣。 所:與“手植”組成名詞性詞組,“……的”。 被動句:得不焚。 介賓短語后置:嘗居于此。其制稍異于前。 4、 講解: 第四段: 簡述:這一段記述一些瑣事,寫作者為項脊軒能長時期維持原狀而感到欣慰。 ?第五段(即最后兩節(jié))。 講解:十幾年后作者又補記了這一段,懷念死去的妻子,是可悲事之四。 ? 提問:在寫法上與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因為都是懷舊,所以情調(diào)和諧。懷念亡妻,同樣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寫。例如,“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xué)書?!薄拔崞逇w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②可寫之事很多,但只寫與項脊軒有關(guān)的事情,可見選材之嚴(yán),取材之精。“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更是生動,一種天真無邪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 文中沒有“相親相愛”或“相敬如賓”之類字眼,而伉麗深情自見。這種寫法,是以當(dāng)年小夫妻在軒內(nèi)唱和相隨的歡樂來襯托今日喪偶的悲哀。補寫的這一段,就文意看,寫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瀾,轉(zhuǎn)而寫庭中一棵亭亭如蓋的枇杷樹,使文章的余韻悠然不盡。亭亭,高高聳立的樣子。 提問:寫感情,可以明寫,也可以暗寫。試聯(lián)系上文舉例說明。 明確:明寫,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愛”,第2段末的“令人長號不自禁”等;暗寫,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茲”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蓋矣”等。暗寫的好處是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繼續(xù)講解:這個結(jié)尾,是畫龍點睛之筆,睹物思人,抒發(fā)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讀者回味不盡,對項脊軒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五、綜合探究: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分析: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項脊軒的興廢變遷,一條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第一小節(jié)先寫項脊軒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寫經(jīng)過修葺后的項脊軒的優(yōu)美、寧靜和恬適,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項脊軒的喜愛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叭挥嗑佑诖?,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引起了對家庭生活瑣事的回憶,而這些事又都與項脊軒有關(guān),都表現(xiàn)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寫了大家庭的分崩離析和破落,表現(xiàn)作者對家庭衰敗的哀痛;二是寫母親對子女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表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三是寫了祖母對作者的牽掛、贊許和期盼,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負親人的撫育和期望的無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寫了亡妻生前在軒中的生活片段和軒以后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妻子的真摯情意。作者正是這樣把經(jīng)過選擇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間中來,盡管這些材料看來互不關(guān)聯(lián),可它們都發(fā)生在項脊軒,作者用這一小屋的歷史把物境、人事、所見、所聞、所感等等,有序地貫穿起來,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們統(tǒng)攝起來,經(jīng)過濾,使這些本來互不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產(chǎn)生內(nèi)部聯(lián)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 2、本文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 分析:作者善于從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瑣事,用典型的細節(jié)和場面,寥寥數(shù)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與之共鳴。在文章中作者借項脊軒來寫事,這些瑣事、瑣談雖是一鱗半爪,但它們是人生活之樹上采擷的最有光彩的枝葉,是生命長流中最動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靈感受過的且感受最深的、歷久不忘的,所以這些我們平常熟視但只有感覺而不怎么認識的事,一經(jīng)作者真切再現(xiàn),便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魅力,便能以“小”、“瑣”事令讀者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寫對母親的懷念一事,作者早年喪母對母親的慈愛不可能有太深的記憶,于是由老嫗說出,極為自然。作者沒有讓老姬說出有關(guān)母親的什么動人的大事,只寫“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可謂平淡之極,但對于一個幼年喪母的人來說,是多么的親切,多么的溫暖,又多么讓人懷念!所以,“語未畢,余泣,姬亦泣”,讀者讀之“亦泣”,正如王錫爵所說的“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側(cè)之思溢于言語之外”。 3、本文的主旨: 分析:文章以項脊軒為感情的觸發(fā)點,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觸為主線,借項脊軒的幾經(jīng)興廢,著重敘述與之有關(guān)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板書:項脊軒 小、舊、破、漏、暗——喜 家庭衰敗 母親早逝與關(guān)愛 悲 祖母的希冀 (生活細節(jié)) 妻子早逝與夫妻情深 111-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項脊軒志 高中語文 粵教版 必修 教案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47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