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第九單元 金屬 第2課時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課件 魯教版.ppt
《2019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第九單元 金屬 第2課時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課件 魯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第九單元 金屬 第2課時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課件 魯教版.ppt(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部分系統(tǒng)復習成績基石,,第九單元金屬,第2課時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考點梳理過關,考點1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6年5考,一、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屬于化合反應),二、活潑金屬+稀酸(鹽酸、稀硫酸)→鹽+氫氣(屬于置換反應),三、金屬+鹽→新鹽+新金屬(條件:“前換后,鹽可溶”),辨一辨?1.銅和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HCl===CuCl2+H2↑。()2.金屬和酸反應后,溶液質(zhì)量均增加。(√),想一想?鋁比鐵更易與氧氣反應,但同樣暴露在空氣中,為什么鐵比鋁更易生銹?鋁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使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考點2置換反應6年4考,想一想?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有哪些異同?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的比較:,考點3金屬活動性順序6年4考,一、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KCa①NaMg②AlZn③FeSnPb(H)④CuHgAgPt⑤Au。,二、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的依據(jù),三、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辨一辨?1.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3CuSO4===Fe2(SO4)3+3Cu。()2.銅和氯化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Cl===2Ag+CuCl2。()3.反應條件要求越低,金屬的活動性越強。(√),典型例題分析,類型1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判斷與探究,【例1】[2017內(nèi)江中考]金屬及其金屬制品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銅鋅合金的外觀與黃金極為相似,市場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亂真,禍害百姓。利用簡單的化學知識,將其放入稀鹽酸中,觀察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即可鑒別真?zhèn)巍?2)鋁、鐵、銀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三種金屬。對Al、Fe、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探究,能達到目的的一組試劑是②(填序號)。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③Ag、Fe、AlCl3溶液,思路點撥?一般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時,“中間開花”策略是最為簡捷的思路,具體做法是:先將三種金屬按活動性的強弱排序(如A>B>C),然后讓排在中間的金屬B分別與含有金屬A和含有金屬C的鹽溶液進行實驗,即“鹽、金、鹽”;或者是讓含有中間金屬B的鹽溶液與兩邊的金屬A和金屬C分別進行實驗,即“金、鹽、金”。有時也可以借助鹽酸或稀硫酸進行驗證。,解析?(1)銅鋅合金為混合物,將該合金放入稀鹽酸中,鋅可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金位于金屬活動性順序中H元素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反應,故可將固體放入稀鹽酸中觀察是否有氣泡產(chǎn)生來鑒別金與銅鋅合金。(2)將Ag放入FeCl2溶液或AlCl3溶液中,Ag既不能置換出Fe,也不能置換出Al,只能確定金屬活動性AgAg,Al>Fe,無法確定Ag、Fe的活動性順序,③不能達到目的。,變式運用?1.[2017臨沂中考]有X、Y、Z三種金屬,X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Y、Z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如果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會兒,在Z表面有銀析出,而Y沒有變化。根據(jù)以上實驗事實判斷X、Y、Z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A.XYZB.XZYC.YZXD.ZYXBX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Y、Z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說明X是三種金屬中最活潑的金屬;把Y和Z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在Z表面有銀析出,而Y沒有變化,說明金屬活動性Z>Ag>Y,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X>Z>Y。,2.[2017廣安中考]下列現(xiàn)象和事實,可用金屬活動性作出合理解釋的是()①相同幾何外形的金屬鎂、鋁分別與相同濃度的稀鹽酸反應,鎂反應更劇烈,說明鎂比鋁的金屬活動性強②用硫酸銅、石灰水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制容器盛放③盡管金屬的種類很多,但在自然界中,僅有少數(shù)金屬(銀、鉑、金)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④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說明鋅比鋁的金屬活動性強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A鎂和鋁與稀鹽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是因為金屬的位置越靠前,金屬的活動性越強,鎂的金屬活動性比鋁強,與稀鹽酸反應的更劇烈,①正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故不能用鐵制容器配制波爾多液,②正確;自然界中活潑金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活動性弱的金屬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說明了金屬的存在形式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③正確;金屬鋁更耐腐蝕是由于在常溫下可以和氧氣反應而形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內(nèi)層鋁進一步被氧化,而不是說明鋅的活動性比鋁強,④錯誤。,解析?金屬活動性相差大的金屬和鹽溶液之間優(yōu)先反應,由于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鎂>銅>銀,鎂粉先和硝酸銀溶液反應,再和硝酸銅溶液反應。(1)若濾渣中有鎂粉,則濾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銅,濾渣中除鎂粉外還含有銀和銅;(2)若濾渣中有銅粉,則濾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銀,一定含有硝酸鎂、可能含有硝酸銅;(3)若濾渣中沒有銅粉,則硝酸銅肯定沒有被鎂粉置換,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鎂和硝酸銅,可能含有硝酸銀;(4)每24份質(zhì)量的鎂能置換出64份質(zhì)量的銅,能置換出216份質(zhì)量的銀,根據(jù)反應前后物質(zhì)的總質(zhì)量不變,溶液的質(zhì)量一定變小。,思路點撥?(1)將一種金屬單質(zhì)放入鹽的混合溶液中時,其中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最靠后的金屬最先被置換出來,然后再依次置換出稍靠后的金屬。簡記為“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距離遠,先反應”。如將金屬Zn放入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Zn先與CuSO4發(fā)生置換反應,與CuSO4反應完后再與FeSO4發(fā)生置換反應。(2)將幾種不同的金屬放入同一種鹽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情況與將一種金屬放入幾種金屬的鹽溶液中相似,也是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距離越遠的先反應,然后是距離較遠的反應。,變式運用?3.[2017無錫中考]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反應完成后Zn無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則一定有FeCl2B.若反應完成后Zn無剩余,溶液中若無CuCl2,則可能有FeCl2C.若反應完成后Zn有剩余,則溶液中有ZnCl2,無CuCl2和FeCl2D.若反應完成后Zn有剩余,則溶液中有ZnCl2,無CuCl2,可能有FeCl2D由于鋅比鐵和銅的活動性強,所以把鋅放到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鋅優(yōu)先與氯化銅反應。反應完成后若Zn無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則一定有FeCl2,A正確;溶液中若無CuCl2,則可能有FeCl2,B正確;若反應完成后Zn有剩余,則溶液中的CuCl2和FeCl2完全反應,C正確、D錯誤。,重點實驗突破,實驗1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一、實驗原理及方法,二、實驗方案設計1.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2.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3.對于更多金屬,可以用酸將這些金屬先分組轉(zhuǎn)化為上述兩種情況,然后進行探究。,典例分析,【例】[2016永州中考]現(xiàn)有A、B兩種銀白色的金屬,某同學想要探究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驹O計實驗】取大小相同的兩塊金屬,用砂紙打磨光亮,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再加入等量的同種稀鹽酸,操作與現(xiàn)象如下:【思考結(jié)論】(1)通過上述實驗,判斷出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A”或“銅>銀,將一定質(zhì)量的Zn粉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鋅,當硝酸銀完全反應后再與硝酸銅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1)由流程圖可知,向過濾后的濾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氣泡生成,說明鋅粉是過量的,生成的無色氣體應為氫氣,該反應是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溶液中的硝酸銀和硝酸銅完全發(fā)生了反應,濾液N中的溶質(zhì)是硝酸鋅;(2)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驟Ⅰ中所發(fā)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Zn+2AgNO3===Zn(NO3)2+2Ag和Zn+Cu(NO3)2===Zn(NO3)2+Cu。,3.[2015濱州21題7分]如圖是同學們經(jīng)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車,請完成下列各題:(1)所標各部件中由金屬材料制成的是C(填序號),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有A(或B或D或E)(任選一種物質(zhì)填序號);(2)車輪的鋼圈在潮濕的空氣中會銹蝕,這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jié)果;通常用鹽酸除鐵銹,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6HCl+Fe2O3===2FeCl3+3H2O;(3)新型食品保鮮劑“納米α鐵粉”被稱為“雙吸劑”,其實質(zhì)就是利用了鐵生銹的原理。若用化學方法檢驗使用一段時間后的“納米α鐵粉”是否完全失效,可選用磁鐵(或稀鹽酸或硫酸銅溶液)檢驗,若出現(xiàn)有黑色粉末被吸引(或有氣泡冒出或有紅色沉淀生成)的現(xiàn)象,說明該雙吸劑仍可使用。,(1)根據(jù)標示的各部件,其中鏈條是金屬材料制成的,其余的均由有機合成材料制成;(2)鐵生銹需要與氧氣和水蒸氣接觸;稀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為6HCl+Fe2O3===2FeCl3+3H2O;(3)檢驗鐵粉的方法很多,比如用磁鐵吸引,若有黑色粉末被吸引或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或加入硫酸銅溶液有紅色沉淀生成等,證明該雙吸劑仍可使用。,猜押預測?1.甲、乙兩燒杯內(nèi)盛有等質(zhì)量、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鹽酸。將鎂逐漸加入甲燒杯,鐵逐漸加入乙燒杯,測量加入的金屬質(zhì)量m和相應的燒杯內(nèi)物質(zhì)質(zhì)量變化量ΔM,畫出ΔM-m曲線Oac和Obc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m1∶m2=3∶7B.m1-ΔM1Y>XB.Y>X>ZC.X>Y>ZD.X>Z>YB把Y投入X的硝酸鹽溶液中,能置換出X,說明Y的金屬活動性強于X;X、Z投入稀硫酸中,X能反應Z不能,說明X的活動性大于Z。,6.[2013濱州7題3分]下列現(xiàn)象和事實,可用金屬活動性作合理解釋的是()①金屬鎂在空氣中比鋁更容易燃燒,說明鎂比鋁的活動性強②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說明鋅比鋁活動性強③用硫酸銅、石灰水配制農(nóng)藥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制容器④盡管金屬的種類很多,但在自然界中,僅有少數(shù)金屬(銀、鉑、金)以單質(zhì)形式存在A.①②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B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的原因是金屬鋁的表面易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到了保護作用,而不是鋅比鋁的活動性強。,7.[2012濱州6題3分]根據(jù)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斷正確的是()A.金屬鉀能與硫酸鋅溶液發(fā)生化學反應得到金屬鋅B.金屬鐵與硫酸溶液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比原溶液的質(zhì)量增大C.在常溫下,鋁比鎂更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D.金屬銅與氯化銀反應得到金屬銀B鉀的金屬活動性太強,能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鉀會與硫酸鋅反應生成氫氧化鋅沉淀和硫酸鉀,而不能生成金屬鋅,A錯誤;假設有56g鐵與硫酸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2g氫氣,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則溶液的質(zhì)量增加了54g,所以金屬鐵與硫酸溶液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zhì)量比原溶液的質(zhì)量增大,B正確;鎂的活動性比鋁強,鎂比鋁更容易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C錯誤;氯化銀不能溶于水,銅不能與氯化銀發(fā)生反應,D錯誤。,猜押預測?為了驗證“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其中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組合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①向盛有金屬Ag的試管中加入稀鹽酸,Ag的表面無變化,說明金屬活動性H>Ag;②向盛有金屬Cu的試管中滴加FeSO4溶液,無現(xiàn)象發(fā)生,說明金屬活動性Fe>Cu;③向盛有金屬Fe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金屬鐵的表面有氣泡產(chǎn)生且溶液由無色變成淺綠色,說明金屬活動性Fe>H;④向盛有金屬Cu的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Cu的表面有銀白色物質(zhì)析出且溶液由無色變成藍色,說明金屬活動性Cu>Ag;對照四個實驗可知:實驗②④組合可以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Fe>Cu>Ag。,命題點3化學反應類型,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判斷基本反應類型,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它們之間的關系。,8.[2014濱州16題3分]下列化學反應及反應類型與如圖所示的微觀變化對應正確的是()A.2CO+O22CO2化合反應B.2HI+Cl2===2HCl+I2置換反應C.2H2O2H2↑+O2↑分解反應D.2HCl+CuO===CuCl2+H2O復分解反應,B由微觀模擬圖可知,該反應是單質(zhì)+化合物→單質(zhì)+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選項B的化學反應及反應類型與如圖所示的微觀變化對應正確。,關聯(lián)考題?[2015濱州22題(3)1分];[2013濱州8題3分];[2012濱州16題3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中考化學總復習 第一部分 系統(tǒng)復習 成績基石 第九單元 金屬 第2課時 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課件 魯教版 2019 中考 化學 復習 第一 部分 系統(tǒng) 成績 基石 第九 單元 課時 化學性質(zhì)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1149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