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單元知識點梳理:荊軻刺秦王
《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單元知識點梳理:荊軻刺秦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單元知識點梳理:荊軻刺秦王(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單元知識點梳理:荊軻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高興。 2.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jīng)。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捧著。 6.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7.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huán)”,繞。 8.卒起不意 卒惶急無以擊軻 卒,通“猝”,倉促,突然。 二、古今異義 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困難。 2.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5.持千金之幣物 古義:禮物 今義:錢幣。 6.秦王方還柱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7.諸郎中執(zhí)兵 古義:宮廷侍衛(wèi) 今義:指中醫(yī)。 8.左右既前,斬荊軻 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 三、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名詞作狀語 1.進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3.函封之 4.發(fā)盡上指冠 名詞作動詞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為歌曰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 左右既前,斬荊軻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2.欲與 ( 之 ) 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 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給貢職如郡縣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點實虛詞 1、發(fā)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 打開 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 出發(fā) 發(fā)盡上指冠 頭發(fā) 2、故 故遣將守關(guān)者 特意 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緣故 鯫生說我……故聽之 所以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登上 軻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雞黍 老,舊 3、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 如果真的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的確,確實 4、度 度我至軍中,君乃入 估計 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常態(tài),氣度 5、顧 顧計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過 荊軻顧笑武陽 回頭 大行不顧細謹 顧忌,考慮 6.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被 為之奈何 對付,處理 乃為裝遣荊軻 準備 乃令秦武陽為副 做為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為 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發(fā)出 7.而 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 并且,表遞進 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卻,表轉(zhuǎn)折 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就,或不譯,表承接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相當于“地”或不譯,表修飾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然則將軍之仇報 (既然這樣,那么) 3. 荊軻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 課文內(nèi)容分析 ⑴荊軻與太子丹的分歧,既表現(xiàn)了荊軻的足智多謀,果敢勇決,性格剛烈,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謀事不周的弱點。 ⑵秦廷行刺采用了如下幾種描寫方法。 ①斗爭雙方的動作描寫,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過程,層次分明。 荊軻“取─奉─發(fā)─把─持─揕─逐─提” 秦王“驚─引─起─拔─走─擊” ②通過語言、神態(tài)、表情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人物形象,讀之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③運用間接描寫的方法渲染氣氛,襯托荊軻的英雄形象,秦武陽“色變振恐”襯托荊軻鎮(zhèn)定自若;“群臣驚愕”“盡失其度”,秦王“目眩良久”等反面襯托了荊軻的威武壯烈。 3、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為,秦統(tǒng)一六國,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這是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愿望改變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因而,荊軻進行的這場斗爭既有其合理性、積極意義,又有其局限性。 【同步練習】 基礎鞏固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使工以藥淬之 B.卒起不意 C.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D.往而不反者 【解析】 B項,“卒”通“猝”;C項,“振”通“震”;D項,“反”通“返”。 【答案】 A 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③顧計不知所出耳④荊軻顧笑武陽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解析】?、佗诟痹~,假如沒有;③副詞,只是;④動詞,回頭看。 【答案】 D ★3.(對應本課“重難突破”第1題)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情況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B.又前而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 【解析】 例句與A項皆為名詞作狀語;B項,方位名詞作動詞;C項,名詞作動詞;D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答案】 A 4.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B.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愿大王少假借之 【解析】 A項,“窮困”,古義為“走投無路,陷入困境”;今義為“生活貧窮,經(jīng)濟困難”。B項,“無信”,古義為“沒有信物”;今義為“不講誠信,無信用”。D項,“假借”,古義為“寬容、原諒”;今義為“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 【答案】 C 5.對下列各句句式特點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狀語后置句) B.群臣侍殿上者(定語后置句) C.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判斷句) D.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被動句) 【解析】 A項應為定語后置句。 【答案】 A-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新人 教版高一 語文 必修 單元 知識點 梳理 荊軻刺 秦王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784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