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選修一全冊知識結構第六單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選修一全冊知識結構第六單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教育資源
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冊知識結構
第六單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背景
內憂
馬木路克反動勢力統(tǒng)治
1、在政治上,任命各地的地方長官,到18世紀末架空甚至可以廢黜奧斯曼帝國派遣的帕夏,馬木路克控制政權
2、經濟上,掌握包稅權,控制埃及土地,隨意向農民征收租稅
3、軍事上,單獨組建近衛(wèi)軍,爭權奪利,互相攻伐。
包稅制是改革前埃及封建社會形態(tài)的經濟基礎,它是阻礙埃及社會發(fā)展最深刻的社會因素
馬木路克之間的相互征戰(zhàn),導致埃及的分裂和經濟的衰弱,從而給西方國家侵入埃及造成可乘之機。
馬木路克軍事封建集團反動勢力嚴重阻礙了埃及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使埃及
2、社會動蕩不安
奧斯曼的威脅
自16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埃及、將其變?yōu)榈蹏囊粋€行省。阿里掌權后,奧斯曼帝國準備扼殺新政權
外患
英國等國的侵略危險
拿破侖軍隊侵占埃及(1798~1801年),對埃及實行殖民統(tǒng)治,這在一定程度打擊了埃及的封建勢力,猛烈沖擊了埃及封建社會結構,傳播了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誘導作用。
英國為達到侵略埃及的目的,聯(lián)合奧斯曼帝國或扶持馬木路克勢力,導致埃及出現(xiàn)武裝割據(jù)(1801--- 1803)
雖在阿里掌權后,法軍早已撤離,也打退了英軍(1807),但他們侵略的步伐并沒有停止,危險仍然存在。
開羅起義阿里掌握統(tǒng)治權
第一(
3、11789)、二次(1800)起義是反抗法國殖民統(tǒng)治的民族斗爭盡管都沒取得成功,但在反抗斗爭中逐漸形成的獨立民族意識,是穆罕默德·阿里崛起和改革最深刻的社會意識因素
第三次起義(1804)反抗馬木路克暴政的斗爭,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人民一邊,迅速崛起,掌握了對埃及的統(tǒng)治權(1805)
阿里政權面臨的嚴峻形勢,為鞏固新生的政權,只有進行改革,迅速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消除危機,他想雄心勃勃想建立發(fā)埃及為中心的阿拉伯帝國,以取代奧斯曼帝國。
時間
1805*****19世紀40年代
目的
直接目的:富國強兵
根本目的:鞏固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對外擴張
內容
措施
影響
經濟
4、農業(yè)
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包稅制,沒收違規(guī)宗教地產,確立土地私有制度
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
2、改革賦稅制度:征收單一的土地稅
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3、興修水利
4、推廣改良農具
5、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發(fā)展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
有利于農業(yè)的發(fā)展,為改革奠定經濟基礎
工業(yè)
1、發(fā)展官辦工廠,重點發(fā)展軍事工業(yè),同時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
2、引進西歐國家技術、設備、人才和資金
3、限制私營手工業(yè)生產
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和軍隊的強大,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
商業(yè)
商業(yè)和對外貿易的發(fā)展,開
5、羅、亞歷山大等城市日益繁榮
政治
1、殲滅了殘余的馬木路克
2、削弱了宗教長老階層的勢力
鞏固了國家政權為改革奠定了基礎
3、確立高度的中央集權(設立中央機構國務會議和咨議會,建立省縣鄉(xiāng)村各級行政機構)
結束了埃及長期的分裂和割據(jù)局面,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實質維護其封建專制集權
文化
1、創(chuàng)辦學校
2、外聘專家
3、選派留學生
4、出版翻譯學術著作和普通讀物
5、創(chuàng)辦了阿拉伯文的報紙
推動了埃及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為自己培養(yǎng)了各類人才,傳播了西方科技文化
軍事
1、實行征兵制
2、加強訓練軍隊
3、建軍校培養(yǎng)軍官
4、裝備先進武器
5、
6、建立船隊
使得埃及的軍事實力空前提高,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
結果
19世紀40年代后期,阿里以發(fā)展經濟為核心的全面改革已告失敗
內因(局限性)
封建王朝的封建的專制性和擴張性。大壓迫剝削民眾、統(tǒng)治殘暴,民不聊生,起義暴動。不斷連續(xù)的擴張,使埃及元氣大傷,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這就動搖著阿里政權的根基。同時抑制了緩慢成長的埃及資本主義因素
阿里對外擴張前后30年,可分兩階段,第一階段(1811~1831年)為前20年,阿里打著素丹的旗號對外擴張,以維護帝國統(tǒng)一為名,打擊分離勢力、實行對叛逆者討伐的擴張手法。先后出兵阿拉伯半島、蘇丹、希臘。
第二階段(1831~184
7、1年)為后10年,阿里在羽翼豐滿后,走上了直接與素丹正面交戰(zhàn),擺脫素丹控制追求獨立自主的路子。
通過擴張埃及成為事實上的獨立主權國,且成為地跨西亞、北非的大帝國。但長時間的對外擴張也給帝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外因
列強的插手和干涉。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的西歐以囊括世界為己任,埃及必定成為列強擴張對象的重要選擇,列強寧可維持腐朽的奧斯曼土耳其,也不愿埃及在中東地區(qū)稱霸,以避免成為他們拓展殖民地的障礙
性質
是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發(fā)展的封建改革(未能對生產關系和政治體制進行根本性改造)
意義
1、政治上結束了埃及長期動亂、分裂、割據(jù)局面,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體制。
2、經濟上推進了近代
8、化進程,提高了生產力,發(fā)展了農業(yè)、商業(yè),建立了近代工廠,使長期停滯的埃及社會煥發(fā)了生機活力,工農業(yè)生產迅速發(fā)展。這些都為埃及的經濟獨立、制止西方資本的大規(guī)模滲透奠定了較堅實的基礎,客觀上促進了埃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埃及歷史的進步。
3、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壯大了國力,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后盾。使埃及實際上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推遲了歐洲列強侵占埃及的進程
4、文化上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促進了文化繁榮。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與洋務運動比較
相同點
不同點
背景
兩國都面臨歐美國家侵略的威脅和國內各種矛盾的激化
埃及處于長期動亂、分裂、割據(jù)的局面
9、
目的
直接目的:富國強兵
根本目的:鞏固封建專制統(tǒng)治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還為了對外擴張
推動者
是由最高統(tǒng)治者
洋務運動更主要的是由地方實力派的推動
內容
創(chuàng)辦近代企業(yè)、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和創(chuàng)建軍隊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更全面,涉及到政治,農業(yè),土地和賦稅各個方面
結果及原因
失敗,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政權的封建性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還有列強的插手和干涉政治上結束了埃及長期動亂、分裂、割據(jù)的局面,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經濟、軍事實力的增強,壯大了國力,使之成為維護獨立主權的堅強后盾。
性質
有利于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意義
經濟上推進了近代化進程,經濟、軍事實力得到增強,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西方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傳播,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成效更大
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