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精修版高三歷史人教版教師用書:模塊二 第8單元 第20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含解析

  • 資源ID:66787770       資源大?。?span id="yqhe6kr" class="font-tahoma">258KB        全文頁數(shù):1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微信開放平臺登錄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0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寶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精修版高三歷史人教版教師用書:模塊二 第8單元 第20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含解析

歷史備考精品資料【精校版】第20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考點1 時髦的轉身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對應學生用書第158頁)識記基礎知識梳理一、動蕩中變化的近代社會生活1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滲透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2)內因:政治運動影響與國民政府的推動。2表現(xiàn)(1)衣:鴉片戰(zhàn)爭以后,“洋布”“洋裝”逐漸流行;辛亥革命后,中山裝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2)食:鴉片戰(zhàn)爭后,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時尚。(3)住:一些中國官員和商人開始建起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4)社會習俗時期變化特點戊戌變法“斷發(fā)易服”“廢止纏足”,改革傳統(tǒng)的婚姻制度城市變化大,農村變化小辛亥革命后“斷發(fā)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國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婚喪儀式簡約文明易錯提醒社會生活變遷的易誤點(1)西式服飾傳入中國,引發(fā)服飾變革,但并沒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飾,而是中西服飾并行。(2)清朝纏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纏足,還多次下令廢除纏足。(3)允許臣民自由剪發(fā)的最早時間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在城鄉(xiāng)之間的差別極大,主要發(fā)生在大城市,廣大農村仍然處在落后、封閉狀態(tài),地區(qū)之間的發(fā)展也極不平衡。二、新中國社會生活新風尚1改革開放前(20世紀5070年代)(1)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農民分得土地,城市解決勞動就業(yè)問題。(2)表現(xiàn):勤儉節(jié)約、無私奉獻,是中國社會風尚的主流。人們衣著樸素,食物簡單,住房擁擠,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總體較低。2改革開放后(1978年至今)(1)原因: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把實現(xiàn)小康作為經濟建設的奮斗目標。(2)表現(xiàn)衣從灰藍色調為主變?yōu)槲宀世_紛,從單一款式走向多樣化食1987年已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政府還倡導“菜籃子工程”住1995年國家在城鎮(zhèn)啟動了“安居工程”社會風尚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注重環(huán)保、講究衛(wèi)生、賑濟災區(qū)的社會風尚逐步形成輕巧識記“一、二、三、四”歸納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化理解史料研習歸納史料一古都北京步入民國時期第一個鮮明的標志,就是廢除帝王紀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歷。新年伊始,依公歷確立元旦,“雙十節(jié)”為全國國慶日,但是雙節(jié)的慶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間較為冷漠。傳統(tǒng)的春節(jié)與中秋節(jié)盛況依舊民國初年,已經出現(xiàn)新式婚禮,北京俗稱“文明結婚”典禮儀式簡單,證婚人宣布結婚者姓名,新人相對三鞠躬,交換飾物,證婚人致辭頒發(fā)證書,新婚夫婦向來賓鞠躬,禮成。舊式婚禮仍然保持著強大慣力,在民間流行。習五一著民國時期北京社會風俗的變遷史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甲午戰(zhàn)爭前,即便是內地甚至某些鄉(xiāng)村,日用洋貨也有所流行。洋貨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揚氣”今則竟曰“洋氣”了。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史料解讀(1)史料一反映了民國初期北京社會風俗演變的特點。抓住史料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新式”“舊式”“傳統(tǒng)”等詞體會史料內涵。據(jù)關鍵信息可知民國初年北京地區(qū)新舊習俗并存的特點。(2)史料二反映了天津開埠后,社會風氣由“揚氣”變?yōu)椤把髿狻保w現(xiàn)了西方文化逐步滲透到國民生活中。注意史料第一句話中的時間背景。據(jù)關鍵信息可知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輸入、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西化、“洋氣”了。史料運用(1)根據(jù)史料一,簡要分析北京地區(qū)社會風俗發(fā)生變遷的背景。提示背景: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中華民國建立;經濟:近代商業(yè)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思想文化:西方思想與生活方式的影響。(2)根據(jù)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揚氣”變?yōu)椤把髿狻钡脑?。提示原因:西方列強入侵,西方商品的輸入,西方文化的影響。史論歸納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及特點1原因(1)西方入侵:鴉片戰(zhàn)爭后,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西方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漸傳入中國,并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和習俗。(2)經濟發(fā)展:在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外國資本主義工業(yè)開始出現(xiàn),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城市近代化基礎設施增多,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和習俗的變遷。(3)民主思想:新思想的不斷傳入,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斷傳播,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生活和習俗的變遷。(4)政府推動:中國政府推行的各種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臨時政府移風易俗的措施等,推動了中國社會生活和習俗的變化。2特點(1)從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內地和市鎮(zhèn)推進。(2)從過程看:與西方侵略相伴始終。有較強的半殖民地色彩,在中西、新舊并存中出現(xiàn)中西合璧。(3)從水平看:斷發(fā)運動迅速、徹底;不纏足運動起步早,但進展緩慢;沿海和內地水平不一。(4)從動力看:每一次風俗等方面的變化都與當時社會運動的推動有關;上層人物的倡導起到社會示范作用。(5)從程度看:大城市變化大;農村變化小,只有少量洋貨進入部分家庭,傳統(tǒng)習慣仍廣泛存在。應用對點強化訓練1(2017·宣城高三調研)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電車公司頒布了乘車守則若干條,其中規(guī)定:不準在車輛行駛時上下車,不準頭和手伸出車外,不準在車廂內吸煙,不得在車上講污言穢語,不得在車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車,不得穿著污穢衣衫上車,傳染病患者不得乘車,不得帶狗等動物上車等等。該守則()A有意貶損中國人的道德水準B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C與中國傳統(tǒng)習俗發(fā)生抵觸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識養(yǎng)成D材料中的乘車規(guī)定是符合文明規(guī)范的,不是有意貶損中國人的道德水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這些乘車規(guī)則只適用于租界內的中國人,故B項錯誤;中國傳統(tǒng)習俗也具有講衛(wèi)生、講禮貌的內容,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的乘車文明規(guī)范可知,這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的培養(yǎng),故D項正確。2(2017·山西高三質檢)1935年4月3日,“第一屆新生活集團結婚”在上海市江灣市府禮堂舉行,57對新人結成佳偶。沒過多久,漢口、北平等地紛紛效仿,幾乎每屆都由市長等名流給他們證婚。這反映出()A市民生活習慣日趨文明B追求自由觀念深入人心C中國傳統(tǒng)習俗逐漸消亡D政府積極推動移風易俗D婚禮僅是生活習慣的一種體現(xiàn)而已,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是否為自由婚戀,故B項錯誤;根據(jù)材料“第一屆新生活集團結婚”可知,僅是上海集體婚禮的開始,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上海市江灣市府禮堂舉行”“市長等名流給他們證婚”可知,集體婚禮體現(xiàn)了一定的政府鼓勵行為,故D項正確。3(2017·常德高三模擬)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始實施,成為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該法律的頒布() A拉開了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序幕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完成C提高了婦女的參政和生產積極性D為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chuàng)造了條件C1950年新中國民主政治已開始建立,故該法律不是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序幕,故A項錯誤;土地改革標志著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完成,故B項錯誤;婚姻法保障婦女的權益,從而提高了婦女的參政和生產積極性,故C項正確;該法律的頒布與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無關,故D項錯誤。4(2017·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三市高三調研)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女孩子不能化妝,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燙發(fā)。若要燙發(fā),需要單位開證明,說某某同志是文藝工作者,有燙發(fā)之必要。這表明當時()A受到了蘇聯(lián)生活方式的影響B(tài)人們的生活物質非常短缺C“左”傾錯誤困擾了經濟建設D人們生活受政治氛圍的影響D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深受“左”傾思想的影響,故出現(xiàn)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束縛,與蘇聯(lián)的生活方式無關,故A項錯誤,D項正確;“一五”計劃完成后,初步實現(xiàn)工業(yè)化,物質生活并非短缺,題干強調的是政治因素的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束縛,與經濟建設無關,故C項錯誤??键c2 雨后的春筍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和大眾傳媒的變遷(對應學生用書第160頁)識記基礎知識梳理一、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1交通工具(1)鐵路19世紀80年代初,清政府建成唐胥鐵路。新中國成立后,寶成、蘭新等鐵路建成?!熬盼濉逼谀袊F路運營總里程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公路20世紀初,汽車開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現(xiàn),但公路發(fā)展受限。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3)水運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派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強的壟斷。新中國成立后,輪船運輸業(yè)獲得快速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后,受鐵路、公路和民航業(yè)的影響較大。(4)航空1909年,馮如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yè)的開始。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新中國成立初期,民航發(fā)展有限。改革開放后,中國逐步成為世界民航大國。2通訊工具的變遷(1)電報: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設在臺灣,20世紀初上海開始設立無線電報局。(2)電話19世紀80年代,外國開始在上海設立電話公司。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形成全國電訊網絡。到2003年末,中國擁有的電話數(shù)量躍居世界第一位。(3)互聯(lián)網:近年來,人們通過互聯(lián)網發(fā)送電子郵件。輕巧識記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可歸納為“一、二、三、四”一個沖擊:西方三次工業(yè)革命。兩個特點:半殖民地性、發(fā)展不平衡性。三種通訊方式:電報、電話、互聯(lián)網。四種交通工具: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二、大眾傳媒的變遷1報刊業(yè)走向繁榮(1)19世紀中期前后,外國人在華辦報,有中國叢報萬國公報等。(2)維新派、革命派、先進知識分子利用報刊宣傳民主科學思想。(3)20世紀前期,中國共產黨先后創(chuàng)辦共產黨紅色中華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政論性報刊,同國民黨控制的中央日報等報刊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4)新中國成立后,有人民日報紅旗等黨報黨刊,還有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內容比較豐富。(5)改革開放后,報刊業(yè)出現(xiàn)欣欣向榮的景象。2影視事業(yè)的發(fā)展(1)電影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中國電影事業(yè)開始起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工農生活和革命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紛紛被搬上銀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電影走向輝煌。(2)電視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標志著中國電視業(yè)的誕生。改革開放后,電視逐漸普及,節(jié)目日漸豐富。3互聯(lián)網的興起(1)時間: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lián)網。(2)特點:信息傳播速度快,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強,被稱為“第四媒介”。(3)影響:生活更加快捷與方便,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學習、娛樂方式。易錯提醒有關大眾傳媒認識的幾點誤區(qū)(1)各種媒介都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共同向上發(fā)展。(2)互聯(lián)網的普及不但沒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現(xiàn)同時向上發(fā)展的趨勢。實際上,傳統(tǒng)的媒介紛紛通過網絡來獲得讀者和觀眾,許多有實力的傳統(tǒng)媒介機構都建有自己的網站,爭奪網絡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種媒介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相互不能完全取代。 近代交通事業(yè)的曲折發(fā)展理解史料研習歸納史料一1879年,李鴻章為了將唐山開平煤礦的煤炭運往天津,奏請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鐵路。李鴻章的奏請最初得到清政府的批準,隨后便遭到頑固的王公大臣的群起攻擊。他們說什么火車會“煙傷禾稼,震動寢陵(清朝皇陵)”,會“驚耳駭目,鬼神呵譴”。他們的結論是,鐵路“為祖宗所未創(chuàng),應當立予停止,以維國本而順輿情”。面對強大的守舊勢力,清政府的當權者撤銷了原議,決定將鐵路縮短,僅修唐山至胥各莊一段中國鐵路的發(fā)展歷程史料二甲午戰(zhàn)后中國鐵路事業(yè)的格局之一至1911年,中國共建鐵路8 200千米,其中帝國主義直接投資修筑的鐵路占46%,貸款建筑的鐵路占40%,中國人自建的鐵路僅1 200千米,只占14%一些閉塞地區(qū)的經濟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zhèn)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運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知識的傳播,意味著建立“鐵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種生產過程”,所有這一切,無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tǒng)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推動現(xiàn)代化進程。周積明最初的紀年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史料解讀(1)史料一反映了洋務運動時期發(fā)展鐵路交通的原因和艱難歷程。洋務派發(fā)展鐵路交通是為了解決軍用工業(yè)能源運輸問題,而傳統(tǒng)觀念和封建頑固勢力阻礙近代鐵路的興建。(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國興建鐵路的特點。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投資修筑的鐵路長度大大超過了中國人自建鐵路長度;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了中國的鐵路修筑權。史料運用(1)根據(jù)史料一,分析修建唐胥鐵路的原因。結合所學簡要分析近代阻礙我國鐵路建設的主要因素。提示原因: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fā)展,軍事工業(yè)面臨能源運輸?shù)睦щy。主要因素:傳統(tǒng)觀念和守舊力量的阻礙;清政府頑固派的迂腐守舊和政局動蕩;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制。(2)根據(jù)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興建鐵路的特點及認識。提示特點: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投資興建的鐵路長度大大超過了中國人自建的鐵路;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了中國鐵路修筑權。認識:鐵路是世界科技進步與工業(yè)革命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改變落后的局面,推動中國經濟走向近代化;便于帝國主義對中國輸出資本和掠奪財富,加深了中國經濟的半殖民地化。史論歸納全面理解中國近代交通事業(yè)發(fā)展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近代中國交通業(yè)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近代中國交通業(yè)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地域之間的發(fā)展不平衡。(2)成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促進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為近代交通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列強為了擴大在華的經濟利益,加強對中國的控制,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始終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控制和操縱中國的交通業(yè)。中國各地經濟發(fā)展嚴重不平衡,這就決定了各地交通發(fā)展的不平衡。應用對點強化訓練1(2017·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模擬)輪船進入中國與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通商口岸的開放是相聯(lián)系的;鐵路的開通是與晚清政府大量舉借外債、喪失路權相始終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稱為“國中之國”的租界出現(xiàn)的。材料現(xiàn)象表明()A西方控制了中國近代運輸B外國侵略阻礙了近代交通發(fā)展C近代中國的交通發(fā)展緩慢D晚清中國交通發(fā)展喪失獨立性D材料未體現(xiàn)西方國家控制了中國近代運輸,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了外國侵略的過程中,中國近代交通獲得一定發(fā)展,故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近代中國交通的發(fā)展速度,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晚清中國交通是在外國侵略的過程中發(fā)展的,說明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影響,因而發(fā)展喪失其完全獨立性,故D項正確。2(2017·萊蕪高三質檢)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變了修建鐵路會“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的認識,認識到“鐵路開通可為軍事上之補救”,開始有籌劃地修建鐵路。這說明() A新式交通工具沖擊著傳統(tǒng)觀念B近代交通日益發(fā)達便利C中國應用工業(yè)革命成果速度快D帝國主義侵華深入內地A根據(jù)題干信息可以得出新式交通工具沖擊著傳統(tǒng)觀念,故A項正確;材料只是說清政府逐步改變了修建鐵路會“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的認識,開始有籌劃地修建鐵路,并沒有涉及近代交通的具體狀況和應用工業(yè)革命成果的速度,故B、C兩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帝國主義侵華深入內地的信息,故D項錯誤。3(2017·衡陽十校高三調研)“自有申報以來,市肆之傭伙,多于執(zhí)業(yè)之暇,手執(zhí)一紙讀之。閱之者尚多,銷路至今未減?!庇纱丝梢哉f明()A申報在國內最暢銷B社會信息化的程度提高C報紙主要面對下層民眾 D申報內容通俗易懂D材料沒有其他報紙與申報國內銷量的比較,無法得出申報在國內最暢銷的結論,故A項錯誤;材料僅體現(xiàn)申報的銷售情況,與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無關,故B項錯誤;申報的發(fā)行是面對整個社會,不會特別面對下層民眾,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市肆之傭伙,多于執(zhí)業(yè)之暇,手執(zhí)一紙讀之”可知,下層民眾能讀且樂讀申報,這說明申報內容通俗易懂,故D項正確。4(2017·大連高三雙基)西班牙人雷瑪斯于1911年6月24日在上海虹口建筑虹口大戲院,新興的娛樂方式電影開始進入我國民間。當時上海自治公所針對電影的放映,曾公布了嚴格的管理辦法,其中規(guī)定:開設影戲院,必須領有執(zhí)照,男女觀眾必須分座,影片不得有淫褻內容,放映時間至遲以夜間12點以前為限等。這些規(guī)定反映了當時的中國()A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B思想開放與保守并行C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沖擊 D人們難以接受夜生活B材料體現(xiàn)不出男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故A項錯誤;從材料中對電影放映的管理辦法可知既有封建保守內容,又有思想開放的體現(xiàn),故B項正確;由對電影放映的管理可知 ,舊的風俗習慣受到沖擊,但不是材料的主旨內容,故C項錯誤;材料中規(guī)定以夜間12點為限,不能體現(xiàn)人們難以接受夜生活,故D項錯誤。(對應學生用書第162頁)20122017全國卷考情統(tǒng)計與分析考綱卷別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全國卷2014·電影發(fā)展與流通稅費全國卷2014·近代中國物質生活的變化服飾變革;2015·改革開放以來節(jié)假日的變化全國卷2017·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考情分析本講內容屬于低頻考點。以選擇題為主,但近代社會生活的嬗變是近代歷史發(fā)展的一面鏡子,今后的命題仍會以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立意,綜合考查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高考命題探究找規(guī)律立足時空觀念主干知識遷移考1(2014·全國卷)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為在奏議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B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維新派的目的。康有為認為欲伸民權,必廣民智,欲啟民智,必先革除惡風陋習,故其主張易服主要是為變法營造社會氛圍。本題選擇B項。名師點撥“衣食住行”是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一個側面,是教材的主干知識,透過“衣食住行”的變化,挖掘其背后的歷史信息,調動和遷移所學知識來解決歷史問題是高考的命題點所在,復習時應重點關注。立足史料實證創(chuàng)新情境靈活考2(2017·全國卷)20世紀30年代,上海市政府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儀式上,喜字紗燈引導,樂隊演奏鋼琴曲,新郎著藍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頭披白紗,手持鮮花,婚禮場面整齊宏大。這反映了當時上海()A民眾實現(xiàn)了婚姻自主B中西習俗融合成為時尚C門當戶對觀念已顛覆D政府主導社會習俗演變B據(jù)材料中信息“新郎著藍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頭披白紗”可知,當時上海的婚俗體現(xiàn)了中西習俗的融合,B項正確。材料未能體現(xiàn)出民眾婚姻是否實現(xiàn)了自主,A項錯誤。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禮習俗的變化,并未體現(xiàn)出門當戶對觀念已顛覆,C項錯誤。近代社會習俗的演變受到社會經濟、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響,并非受政府主導,D項錯誤。3(2014·全國卷)20世紀20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電影的制作中心,當時在上海放映的各種影片中,外國片與國產片比例約為21;而在北京和天津,這一比例高達51甚至61。上海與京津放映中外電影比例不同,能夠說明這一現(xiàn)象的應是()A外國電影的制作水平較高B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更具熱情C中國電影拷貝流通稅費重D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更為開放C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不涉及中外電影制作水平,排除A項;僅從外國片與國產片的放映比例,無法判斷出京津民眾對外來事物的態(tài)度和上海民眾的社會心態(tài),排除B、D兩項。名師點撥試題不拘泥于主干教材知識的具體表述,而是突破教材,從新的角度和視角重新整合相關知識,靈活運用材料創(chuàng)建情境,搭建一個檢驗學生學科能力的平臺。如第2題選取20世紀30年代,上海市政府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史料,還原歷史情境,考查近代社會習俗的變遷;第3題從上海與京津放映的中外影片比例入手,考查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高考仿真演練明趨向1許金城民國野史記載:“無數(shù)的漢人都興高采烈地剪去這條奴隸標志的辮子,也有事先選擇吉日祭拜祖先,然后莊重地剪除辮子。”據(jù)此可見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革新與傳統(tǒng)思想并存C西式生活方式影響廣泛D漢族的傳統(tǒng)思想復興B材料中“興高采烈地剪去這條奴隸標志的辮子”表明革新思想,“事先選擇吉日祭拜祖先”表明傳統(tǒng)思想,故B項正確。2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習俗是女子婚前梳辮,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廣東順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況下自行易辮為髻以立志獨身不嫁的風俗,這些女子稱為自梳女。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風俗逐漸近代化B程朱理學對女性的束縛削弱C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傳播C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改變了傳統(tǒng)的社會習俗,是主要原因,故C項正確。3民國前期,有人曾與報人王新命談論選女婿的標準,要求“三十歲以下,又成名又成業(yè)者,且非軍人”。王回答說:“在科舉已廢的今天,三十歲以下能夠成名成業(yè)的非軍人,實不可多得。”這反映出()A科舉廢止導致青年入仕無門 B戰(zhàn)亂促使國人尚武精神形成C時代進步推動婚姻觀念劇變 D國家震蕩致使社會權勢轉移D結合題中關鍵信息“非軍人”“實不可多得”可知,真正有權力、有地位的大多數(shù)都是軍人,D項正確。A、B兩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對婚姻觀變化的原因分析不準確,排除。41908年3月5日,上海開出了英國人投資的第一列有軌電車。但據(jù)當時報紙記載:乃因歐化初來,風氣未開,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車觸電多不敢坐。這主要說明() A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B近代中國極力抵制西方工業(yè)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進文明的傳播D上海受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影響最深C電車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涉及近代中國極力抵制工業(yè)文明的內容,故B項錯誤;從材料“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車觸電多不敢坐”可知,當時中國人思想比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C項正確;D項“最深”說法錯誤。518951911年中國創(chuàng)辦報刊1 520余種,其中政論性報刊約占88%,就連素為商業(yè)性報紙的申報也要經常發(fā)表與政治相關的文章。這折射了當時中國 ()A列強入侵阻礙經濟發(fā)展B政治變革備受關注C放棄了實業(yè)救國思想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從材料中政論性報刊所占比重大,可知報刊關注政治變革,故B項正確。(對應學生用書第163頁)以家國情懷關注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家國情懷理論闡釋1家國情懷強調關注社會、關注民生(1)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鑒古而知今,讀史以明志,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歷史課責無旁貸地肩負著承載民族精神、養(yǎng)成合格公民的義務,致力于給學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2)中國社會以家庭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維和生活方式“家國情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把個人追求與社會目標統(tǒng)一起來的信念。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是中國人特有的社會價值邏輯,家國情懷強調關注國家、社會和民生。2以家國情懷關注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在“家國情懷”的浸潤之下,每一個公民都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給予他的福祉。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處于劇變的歷史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無論是衣食住行、習俗風尚,還是郵電通訊、大眾傳媒等,都出現(xiàn)了新的特征。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清晰地反映了現(xiàn)代化的進程和社會進步。運用點撥1以家國情懷關注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階段和原因(1)四個階段: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革開放。(2)五點原因:“歐風美雨”的影響;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的推動;先進的中國人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經濟發(fā)展是生活變遷的根本原因。2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與重大歷史事件的關系(1)社會史觀強調一定時期的社會習俗是一定時期思想的體現(xiàn)。不同時期的社會習俗變化一般都與重大歷史事件對社會生活的沖擊有關,尤其是對中國近代化影響深刻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2)社會習俗的變化近代中國社會習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響。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fā)易服”“廢止纏足”,并改革傳統(tǒng)的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前后,“斷發(fā)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國時期,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喪儀式由煩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近代中國的廣大農村仍處在落后、封閉的狀態(tài),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在農村堅若磐石地沿襲下來。3(對接高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處于劇變的歷史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無論是衣食住行、習俗風尚,還是郵電通信、大眾傳媒,都出現(xiàn)了新的特征,近幾年高考加大了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一命題趨向,以家國情懷關注社會生活的變遷,探究變遷的原因、表現(xiàn)和影響,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針對訓練11919年,某新潮社社員暨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認為“這些命書,無論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聽其主持,不得不看為一生絕大的紀念品”。該事例說明()A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tǒng)婚俗C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書決定時人的婚姻B題干敘述的是新潮社個別社員的情況,不能據(jù)此就判斷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也不能就此認為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故排除A、C兩項;作為新式青年的新潮社社員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仍看重八字、命書,說明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tǒng)婚俗,故選B項;D項表述錯誤,故排除。2下表反映了民國初年1912年私人開辦的部分女子學校的狀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地點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設有六個年級,分為工藝組、紡織組等神州女校上海設國文、圖畫等專修科,畢業(yè)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發(fā)展女子法政學堂上海培養(yǎng)婦女參政人才、以儲他日議院之選A.發(fā)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B培養(yǎng)婦女技能的專業(yè)極其有限C婦女成為享有公民權利的社會成員D培養(yǎng)婦女參政已成為社會共識A本題主要考查女子學校的學科設置及其反映的問題。結合表格內容和選項信息可知,B、C、D三項都只反映了表格中的某一部分,不夠全面,排除。A項敘述全面而且與表格內容吻合。

注意事項

本文(精修版高三歷史人教版教師用書:模塊二 第8單元 第20講 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含解析)為本站會員(仙***)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lián)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