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專題六 長安晚課件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專題六 長安晚課件 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知識卡片1作者名片趙嘏,字承祐,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人,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輕時四處游歷,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留寓長安多年,出入豪門以干功名,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官渭南尉。與杜牧友善,杜牧極為贊賞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因此人稱“趙倚樓”。有渭南詩集。 2文題背景這首律詩,通過詩人在長安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頷聯(lián)寫仰觀 ?!皻埿菐c”是目見,“長笛一聲” 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tài)。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具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
2、初見,西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迷住,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覓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 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xiāng)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此聯(lián)是趙嘏的名句。據(jù)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杜牧如此贊賞,恐怕就是由于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頸聯(lián)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 :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 ,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tài)十分閑雅靜穆;水塘里
3、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愁容滿面。紫菊半開,紅蓮凋零,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以物喻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郁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憶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 、好景無常的傷感;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更令人憶起“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 “籬”字,取意就在于此吧?上面三聯(lián)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景,無不觸發(fā)著詩人孤獨悵惘的愁緒;末聯(lián)則抒寫胸懷, 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家鄉(xiāng)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
4、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下句用春秋鐘儀事,“戴南冠學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歸隱之不宜遲。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xiàn)了天色隨時間流逝由暗而明的變遷。特別是頷頸兩聯(lián)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jié)合起來, 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jié)的平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xiāng)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sh qu si 拂曉拂曉 越過關(guān)塞越過關(guān)塞 空白,徒然空白,徒然漢家宮闕動高秋漢家
5、宮闕動高秋 長笛一聲人倚樓長笛一聲人倚樓 空戴南冠學楚囚空戴南冠學楚囚 (1)空間角度凡寫景總有一個順序,高低、上下、內(nèi)外,無論怎樣,總是層次分明。如蘇軾的鷓鴣天,上片寫景,由遠到近、由高到低,層次分明?!傲謹嗌矫髦耠[墻,亂蟬衰草小池塘”,先寫遠處林盡頭,高山清晰可見,再寫近處翠竹遮隱墻頭,小池塘旁長滿枯草,蟬聲四起;接下來“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2)色彩角度詩歌中所寫景物的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就收到詩中有畫的效果,鑒賞時可以從景物的色彩角度分析寫景特色。王維田園樂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詩,紅綠相映,色彩分明,讓人聯(lián)想到一夜
6、春雨過后鮮艷的桃花盛開,碧綠的柳絲籠罩在若有若無的水煙之中的迷人景象。(3)感覺器官角度詩歌中作者寫景,往往從自身的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去寫,這就要求我們在賞析時,把詩人所見所聞所感的內(nèi)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這首詩,描寫對象是雪,詩中句句寫雪,可作者依次從自己的感覺、視覺和聽覺來寫,突出了雪之大。(4)動靜角度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靜一動,以聲襯靜,寫景如畫。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夜坐文天祥淡煙楓葉落,細雨蓼花時。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注】 蛩,蟋蟀。坐欲馳,神馳。謂身形不動而心馳于外?!咀ⅰ?蛩,蟋
7、蟀。坐欲馳,神馳。謂身形不動而心馳于外。(1)詩歌的前四句重在寫景繪色,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前四句內(nèi)容作簡要的分析。答:_(2)詩歌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各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guān)鍵時刻力挽狂瀾、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全詩沉郁頓挫,頗有杜詩風味。前兩聯(lián)即景抒情,詩人描繪出一幅肅殺凄涼、而又有聲有色的迷蒙秋雨圖。后兩聯(lián)轉(zhuǎn)入抒情,先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以抒發(fā)遭打擊的怨恨,再訴說壯志難酬的痛苦。尾聯(lián)陡起,一掃沉郁悲涼,轉(zhuǎn)為仰天浩歌,率直地發(fā)出“丈夫壯氣須沖斗”式的吶喊,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典故,很好地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答案答案(1)運用近景和遠景相結(jié)合的手法,首聯(lián)寫近景,頷運用近景和遠景相結(jié)合的手法,首聯(lián)寫近景,頷聯(lián)寫遠景,把秋夜景色描寫得非常真切;還運用靜景和動景結(jié)聯(lián)寫遠景,把秋夜景色描寫得非常真切;還運用靜景和動景結(jié)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氣是靜景的描寫,而宿雁成群與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氣是靜景的描寫,而宿雁成群與四壁的蟋蟀聲是動景的描寫,相映成趣,進一步描寫秋夜的沉四壁的蟋蟀聲是動景的描寫,相映成趣,進一步描寫秋夜的沉寂。寂。(2)頸聯(lián)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痛苦,尾聯(lián)表達立志報國、壯心頸聯(lián)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痛苦,尾聯(lián)表達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不已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