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主要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探究.doc
-
資源ID:6647753
資源大?。?span id="mt9j775" class="font-tahoma">25KB
全文頁數:7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主要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探究.doc
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主要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探究摘要馬克思通過分析剩余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價值的運動規(guī)律及其作用,創(chuàng)立了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加深對剩余價值理論的理解,分析它是否與當代的社會發(fā)展相適應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資本、土地和勞動共同創(chuàng)造了價值,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們對剩余價值理論的深入理解和認識,因為它不僅揭示了剝削的秘密,而且對指導如何消滅剝削在當代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以及探究其對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的運行是否依然有指導價值具有現實意義。關鍵詞 剩余價值 剩余價值來源 現實意義 馬克思圍繞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的核心問題即剩余價值理論,系統(tǒng)地研究了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50年代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史,詳細地分析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各派的理論觀點,肯定了他們在科學理論上的貢獻,批判了他們的謬誤,公正地評價了他們在經濟學說史上的地位,透徹地闡明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庸俗化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和階級基礎。剩余價值理論是資本論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有關政治經濟學史的經典著作。馬克思分析資產階級經濟學說史所運用的方法論,以及評價各個學派、各個代表人物的原則和依據,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概述 剩余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最偉大的兩個發(fā)現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和核心,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是在批判地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創(chuàng)立的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來的。19世紀的資本主義正處于早期的成長階段,社會經濟還不是很發(fā)達,企業(yè)經營規(guī)模也不是很大。當時的生產主要依靠工人體力來完成,資本家想獲得高額的利潤只有通過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這樣工人的反抗情緒很激烈,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馬克思提出了剩余價值理論。其基本觀點有以下幾點: 資本家通過支付工資購買工人的勞動,通過工人長時間的勞動來獲取再生產資本;資本家的資本分為兩部分:“可變資本”和“不可變資本”,“可變資本”是指用于購買工人勞動力的那一部分,“不可變資本”是指購買機器設備、原料等的資本;工人的勞動時間分為兩部分,“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這是分別用來創(chuàng)造工人勞動價值和新價值的;工人在剩余勞動時間創(chuàng)造的價值叫“剩余價值”;“剩余價值”是工人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卻被資本家無償占有。資本家通過加強對工人的剝削來賺取更多的剩余價值,并且延長必要勞動時間增加剩余勞動時間,這是“絕對的剩余價值”;利潤、利息地租以及許多非產業(yè)部門的收入也是由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轉化來的。 馬克思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階級社會,其中資本家階級的統(tǒng)治建立在對大量社會生產資料的占有和控制基礎之上。工人階級的生產資料被完全剝奪,不得不依靠為資本家階級勞動而生活。但由于工人的剩余勞動采取了剩余價值的形式,所以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關系幾乎完全被商品交換關系的表面現象所掩蓋。表面看起來,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交易是公平的。但這一階段完成后,我們所看到的就不是自由和公平,而是進入了“生產的秘密角落”,這里隱藏著人們現在已經熟悉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的資本家對工人剩余勞動的剝削。直到剩余價值理論創(chuàng)立,對此類問題才做出了科學的回答。馬克思研究出該理論是一項偉大的歷史功績,使我們對剝削及剩余價值問題有了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并了解了資本主義的本質。 二、馬克思剩余價值的來源了解和掌握剩余價值的來源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一)勞動力成為商品是剩余價值產生的基本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有兩個條件。第一,勞動者必須有人身自由,才能把他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第二,勞動者必須喪失生產資料,如他有生產資料,他就會生產,出賣自己的勞動產品,而不是出賣勞動力。勞動力作為商品,也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就是創(chuàng)造商品、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資本家購買的,正是勞動者的這種勞動能力。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在它的消費過程,也就是勞動者的勞動過程中,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價值,創(chuàng)造出較勞動力價值本身更大的價值來。這超過的那一部分價值就是剩余價值。(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不僅是一個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過程,還必須同時是一個使資本家獲得剩余價值的價值增殖過程,資本家所雇傭的工人的工作日,即工人所從事勞動的時間,一部分勞動時間是用于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這部分叫做必要勞動時間,在這時間支出的勞動叫必要勞動,工作日中超過必要勞動時間以外的那部分時間,不是為勞動者自己,而是為資本家勞動的,這一部分時間叫做剩余勞動時間。在這時間內支出的勞動,叫剩余勞動。剩余價值就是剩余勞動的凝結,它是由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而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三)資本的本質資本就是一種能帶來剩余的價值。貨幣轉化為資本是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結果。資本的不同部分在為資本家?guī)硎S鄡r值的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由于工人在生產過程中能創(chuàng)造出比勞動力價值更大的新價值,能為資本家生產剩余價值,所以稱之為可變資本。用來購買生產資料的那部分資本,只是借助于工人的具體勞動,把它原有的價值轉移到新的勞動產品中去,不會變動它的價值量,所以稱之為不變資本,它是給資本家?guī)硎S鄡r值的必要條件。(四)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資本家為了生產剩余價值,他們追逐剩余價值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一是靠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二是靠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延長工作日的絕對量所產生的剩余價值叫絕對剩余價值,主要依靠延長工作日或加大勞動強度等手段來實現。在工作日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必要勞動時間縮短所產生的剩余價值,叫相對剩余價值,主要依靠革新技術裝備,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等手段來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實質就是獲取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規(guī)律: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規(guī)律時指出:“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guī)律。”榨取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動機,對剩余價值的追逐決定了資本主義生產發(fā)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剩余價值的生產具有無限性。剩余價值規(guī)律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生活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它既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全部性質,其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都受這個規(guī)律所支配,又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正是對剩余價值的無限追求,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同時又會加深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由此決定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走向滅亡。三、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正確深化理解和運用剩余價值依然有著深刻的意義,可以正確地指導我們現代化建設。消滅私有制并非是單純地建立公有制,也并非把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解讀為實現傳統(tǒng)的全民所有制,而是要實行社會所有制。馬克思認為實行國家所有制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階段,實行社會所有制是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在社會主義階段只能建立公有制,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有可能和必須實現社會所有制。因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生產才能實現完全社會生產,這種社會生產要求社會占有生產資料,作為國家所有制主體的國家也就消亡了,國家所有制也不存在了。在存在國家的條件下,所實行的只能是公有制,而不可能是社會所有制。 (一)剩余價值的實踐意義 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有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及實行社會所有制的能力,只能在市場經濟中把握社會主義方向,實行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經濟體制。非公有制中必定存在剩余價值??茖W地運用剩余價值理論來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并不一定要說這就是剝削,并不是這樣就背離了社會主義消滅剝削的本質。因為剩余價值在社會主義國家中被我們集中起來了,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國計民生的大的工程項目的開發(fā)和發(fā)展都是離不開這些集中起來的資金。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是對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也說明了剩余價值論是社會主義本質論的理論基礎。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前提;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途徑。 馬克思在剩余價值理論中指出利潤全部被生產資料的占有者獨占了,工人僅獲得作為勞動力再生產的補償的工資,這就是資本主義剝削存在的原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余價值理論需要活學活用,我們可以發(fā)現社會主義社會承認勞動者對勞動力資本的所有權,工人的勞動力資本也參與到了利潤的分配中,并且在不同的所有制制度下利潤也不僅僅是只被生產資料的所有者所獨占。 通過理論的內在邏輯推導可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和剩余價值等經濟范疇仍然存在,并對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起促進作用。與資本主義條件下的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關系不同的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集體和勞動者之間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平等合作關系。 (二)剩余價值在第三產業(yè)及未涉及領域的意義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利潤、利息、地租以及許多非產業(yè)部門的收入也是由產業(yè)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轉化來的。并且認為只有產業(yè)工人的活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其他生產要素以及商業(yè)、服務業(yè)等非生產性行業(yè)的職工都不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但是在現代看來,隨著社會分工程度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產勞動概念內涵的擴大,原來一些被認為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眾多行業(yè)和職業(yè)的勞動者都開始發(fā)生變化,例如,第三產業(yè)經研究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的勞動范圍由原來的體力勞動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逐步向體力、腦力勞動者共同創(chuàng)造價值方向發(fā)展。并且腦力勞動者由于從事的是一種高級的復雜勞動所以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 在現代,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開始趨于多樣化。資本主義社會,在承認剩余價值率就是剝削率的前提下,也必須看到有些職工在取得勞動收入即工資的同時,通過剩余價值的再分配,取得一部分存款利息,或購買股票的股息收入。這些收入雖然是他們的非勞動收入,但不能說是剝削收入。 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分配方式是社會總產品的分配,社會主義對社會總產品進行的各項扣除和個人消費品的分配,目的是通過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達到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資本主義的剩余價值被分割為產業(yè)利潤、商業(yè)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二者截然不同,因此,不能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分配形式上的某些共同點來掩蓋分配性質上的根本區(qū)別。 盡管該理論在當代在科學技術方面,第三產業(yè)方面的理論存在了一些滯后性,并且該理論由于其追求的是剩余價值即利潤,不適宜來指導我國國有企業(yè)的改革,但是剩余價值理論仍不失為一個優(yōu)秀的理論指導我國的社會建設,它是應社會歷史條件產生的,也必須隨之發(fā)展。 (三)科學的剩余價值在現代的理解和運用以及與我國當前的經濟關系就當前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來說,必須還存在著一定形式按資分配,工人只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勞動力資本,而沒有生產資料資本。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消滅剝削,這就要不斷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使生產發(fā)展到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社會生產,實行生產資料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和共同管理,人們共同占有、共享和分配勞動成果。只有真正實現了社會所有制,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才有可能消滅一切憑借資本占有他人勞動成果、剩余價值(利潤)的現象,在實現共產主義意義上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后,才能徹底消滅剝削制度。 在馬克思的推演中,人類社會最終會發(fā)展成共產主義社會,社會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在社會主義經濟下,社會生產的目的不再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價值,而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社會成員之間不再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而是平等勞動、走向共同富裕的關系。那么,我國當前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積極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否與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理論相悖呢?顯然不是的。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其次,我國社會主義處在初級階段, 生產力發(fā)展的總體水平不高, 決定了我國現階段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也說明,我國當前公有制經濟還不夠強大,要實現社會主義的最高理想還必須借助非公有制經濟的力量。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fā),讓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當社會主義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我們就會確立公有制經濟獨一無二的地位,并在這一確立的過程中逐漸消除其它一切所有制經濟。所以,馬克思關于剩余價值的學說對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經濟還是具有相當的指導意義。參考文獻: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第139182頁.2馬克思.資本論M第1卷,第五章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第七章剩余價值率1,第十四章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第十七章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轉化為工資,第二十三章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1、2、3、4,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馬克思.資本論M第2卷,第二十章簡單再生產.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4朱莉關于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的幾點思考.5裴小革.論剩余價值論的現實意義Z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6劉冠嬋,孫旭.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在當代中國的積極作用J.華章,2014,(10):140-141.7吳春雷.馬克思相對剩余價值理論的當代啟示仁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1.8秦曦.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理論的現實意義J.內江科技,2010.9徐雪平,秦恒.當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剩余價值論發(fā)展的闡釋J.理論界,2006.10李楠.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與當代社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