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教學反思+高一語文必修2《蘭亭集序》教學設計
《《我有一個夢想》教學反思+高一語文必修2《蘭亭集序》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有一個夢想》教學反思+高一語文必修2《蘭亭集序》教學設計(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我有一個夢想》教學反思+高一語文必修 2《蘭亭集序》教學設計《我有一個夢想》教學反思首先值得我欣慰的是我高一(9)班的學生,我們的準備僅僅限于早讀的時候通讀了兩遍,但是同學們這節(jié)課上的配合,跟著我一起入境出境,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我的預期,他們的掌聲足以表達他們對自己的肯定和對我們師生合作的滿意。其次,就本節(jié)課的設計來說,我覺得我應該思考這么幾個問題:一、作為一篇著名的演講辭文體,我要教給大家的是什么?1、掌握基本的演講技巧演講是技巧性較高的語言表達,還確實不是一節(jié)課內可以讓同學們學會的,只能說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有點演講的味道,所以關于演講的技巧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就要不斷地貫徹和練習,讓盡量多的學生能熟悉并掌握基本的演講技巧。2、了解本文的演講內容對內容的理解是學習任何一篇文章的先決條件,這篇文章內容簡單,思路也不復雜,我把全文的內容解讀為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受苦難 ——來聚集 ——說夢想 ——唱自由。其中把聚集的斗爭方式和夢想的內容作為重點來解讀。3、體會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情感金的情感在本文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激情的一面;有憤怒的一面,也有歡喜的一面。這些情感隨著金的演講用不同的文字表達出來,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了解是準確把握其情感的基礎。相對應以上內容來說,作者情感也在發(fā)生變化:悲憤——理智 ——期待 ——欣喜。其中把對夢想的期待和自由的欣喜作為演講的最高潮。二、怎樣把學生帶入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情境?這節(jié)課怎樣讓學生“入境”,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只有學生進入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氛圍,能跟著他的演講一起心潮起伏,才算是真的“入境”了,但是光憑對視頻文件的觀看和對文字的閱讀是不足以“入境”的,于是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來讓學生“入境”:1、課前的情境代入法課前我讓同學們能設身處地,把自己置于這 25 萬聚集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前,給自己換上黑色的皮膚,作為其中的一員來“切身”體會當時參與聚會的心情。2、用“我們”的口吻來訴說黑人的生活現狀我查找相關資料,了解黑人在 20 世紀中期的真實生活狀況,再讓同學們用“我們”的第一人稱口吻來分條陳述自己的生活現狀,且對同學們的稱呼變“同學們”為“同胞們”,進一步調動大家這種羞辱和悲憤的心理。三、怎樣才能縱深挖掘這篇文章背后的東西?這篇演講辭沒有特別難理解的詞句,馬丁·路德·金作為黑人的演講背景同學們在歷史課的學習中已經了解較多,于是很難做到淺文深教,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必要。但是其中我覺得有一個點是值得大家討論一下的:馬丁·路德·金提倡的非暴力反抗方式。因為社會進入到現在,文明程度越來越高,還是存在著許多用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那么,為了在這堂課上教育大家要善良、要理智、要和諧,更加智慧地為自己爭取權利,這個問題的討論還真顯得比較重要。于是我拋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討論,封林均和吳佳懌同學說出了暴力方式的弊端,陳抒語同學說出了非暴力帶來的好處和受人尊敬,這和金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是直接相關的。這樣比較深度的和有教育意義的討論就自然達到了我的教學期望。四、學生模仿演講的重點應放在什么地方?整篇的演講辭,處處都可以作為同學們效仿演講的材料,但是在一節(jié)課內,把哪些內容作為演講的典范,確實需要斟酌和裁定。我選取了四個點,都是經過深思慎取的:1、黑人對現狀的絕不滿足這里的黑人現狀需要同學們來演講,因為長期的壓榨使黑人悲憤與不滿與絕不合作的態(tài)度在這里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2、大聲說出我的夢想這里的夢想不是某一個人的夢想,是美國所有黑人的夢想,是馬丁·路德·金演講的核心部分,大家今天就是為了說心中的夢想而聚集起來的,所以必須作為文章的高潮部分來模仿演講。3、讓自由之聲在每一個角落響起這個地方很多排比句,作者不厭其煩地把每一個地點拿來做排比,自然有他的用意,這時候的情感也是很熱烈的,作者希望真正的自由在美國的每一個角落,而不是某些地方實現就行了。4、 一起歌唱古老的“黑人靈歌”這是比較欣喜的場面,所有的人一起歌唱古老的“黑人靈歌”,能把大家內心的悲憤、羞辱、不滿等負面情緒一齊清掃,這是給所有人希望和解脫的時刻,是內心最大的期待,因為情感也最易表達到位。當然,我們當初的教學設計都是期待圓滿的,我們的教學反思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思考和進步,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節(jié)課會給學生留下什么印象,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會給學生帶來怎樣的記憶和影響,才是我們做到了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我希望自己上的每一課或多或少都能留給孩子們一些印跡吧?。ㄉ贤暾n后,老師們進行了評課,我被稱為“激情妹”。三十多歲了,本文至少上過八次了還能有激情,我也覺得不僅是這篇文章打動了我,更是我對語文教學的熱愛?。⊥骆艺f:“做你的學生聽你的課真的很幸福!”于是第二天我把這句話拿來問孩子們:“你們做我的學生幸福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幸福!”還有孩子問:“老師,下一次公開課是什么時候???”孩子們,我會努力備課精心鉆研的,好好跟我配合吧,讓我們每天的課都像公開課那樣投入和值得回味?。└咭徽Z文必修 2《蘭亭集序》教學設計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序文的特點,體會文章精練優(yōu)美、自然清新的語言。過程與方法:疏通課文,理清思路,歸納、積累文言字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教師講述故事,以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東晉公元 353 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間別苑吟詩作賦。其中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著幾分醉意,自告奮勇地要求為眾人的詩集作序。在眾人熱烈簇擁下,只見他拿起鼠須筆,飽沾濃墨,在蠶絲紙上暢意揮毫,人群中不時傳來嘖嘖的贊嘆聲。待到作品出爐,此人便把毛筆一撇一擲,癱坐在旁邊的一個藤椅上,打起呼嚕來了。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覺得意猶未盡,伏案揮毫再次書寫,卻發(fā)覺都不如第一篇來的好,不禁長嘆。這是又是一個神來之筆的傳說,當然,如果當事人沒有扎實的文學祭奠也是無法醉中寫佳作的。這個稀里糊涂寫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無意之作,就是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二、整體感知1、全班齊讀,圈出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讀后糾正個別字音)2、快速瀏覽全文,試從每段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字眼。(樂——痛——悲)三、文本研習也就是說,作者的情感是有一個起伏的變化過程,究竟是什么讓這位大師心起波瀾呢?我們首先來看一看,他為什么會覺得快樂?(在學生回答的同時解決部分字詞問題)1、自讀第一段,思考:蘭亭聚會,俯仰之間,樂在何處?暮春之初,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良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美景)# 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里的景色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天氣好,風景好,難道心情就一定會好嗎?如果宋江帶領梁山好漢跑到蘭亭對王羲之說:“小王啊,我們一起來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蹦菢油豸酥男那檫€好嗎?當然不好。所以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這才有了共同話題,氣氛很好,所以開心。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足以暢敘幽情;(樂事)# “流觴曲水”:是選擇一風雅靜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呤或援翰,作出詩來。當時,王羲之與當朝名士 41 人于會稽山陰蘭亭,大家喝喝酒,吟吟詩,當真是不亦樂乎!詩篇薈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筆走龍蛇為之作序,這就是這篇《蘭亭集序》的由來。仰觀,俯察,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賞心)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在這里,四中美好的事物都具備了,難怪作者會如此開心。2、分享作者快樂的心境——女生齊讀第一段。3、常言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作者的這種快樂并沒有持續(xù)很久,不一會兒,他的精神就突然跌到低谷。針對這個起伏,60 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發(fā)起一場關于《蘭亭》真?zhèn)螁栴}大討論。他認為字體、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寫極樂,突然轉為悲痛,悲得太沒道理了。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四人小組,讀,商討)(先叫學生翻譯,問:你認為這句話是在講什么呢?)如: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比松媸嵌虝喊?,一抬頭,一低頭,這輩子就這樣過去了。這是悲。古人也有很多描寫人生短暫的句子,比如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边@里寫的是盡管每個人的愛好不同,寧靜與躁動不同,但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當大家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感到快樂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視時間的存在,卻沒發(fā)現時間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應過來時,也許早已經是兩鬢斑白的老朽之人了。這也是悲。3)“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钡鹊綒g喜變成厭倦,人事變遷,物是人非,又不得不感慨這個世界的變化。這還是悲。4)“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庇心男┲档酶吲d的事?比如文章開頭就說了,天時、地利、人和,心情無比暢快。但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之前的四大樂事,轉瞬之間,就成為過眼煙云,時間的流逝始終讓人覺得不痛快。5)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況且,人生的長短隨造化而定,最終必將走向消亡。作者認為死和生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是這種大事我們卻做不得半點主,真是既無奈,又無助,怎不叫人痛苦?6)“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每每看到前人寫的關于生和死的文章,作者便沒來由地覺得前人的觀點、看法和自己相差無幾,都把死和生看成是一件大事來對待。7)“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彼宰髡哒f,把死和生,長壽和短命看成是一樣的,這種觀點是十分荒謬的,沒有根據的。后人看我們就像我們看過去一樣,把是非得失看得明明白白。反之,當我們自我觀照,自我審視的時候,往往無法判斷自己的這種生存狀態(tài)究竟好還是不好?!胺仓袊膶W最高作品,即是其作者之一部生活史,亦可謂是一部作者之心靈史。此即作者之最高人生藝術?!?——錢穆也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文化作品的同時,也應關注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時候的人是怎么活著的?引入資料: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當時的統(tǒng)治非常嚴酷,而且朝代更替頻繁,朝不保夕。對生命常常有恐懼之感。而且因為朝代更迭,禮樂崩壞,文人們常常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是謂“一死生”“齊彭殤”。他們崇尚老莊,老莊思想是怎么樣的?老子,提倡小國寡民,無為而治,我樂我的,你哭你的,誰也管不著誰。莊子,逍遙油,我忽而上天,我忽而入地,哪管人間苦樂與悲喜,只要自己覺得逍遙自在就可以了。這是一中十分虛無的人生觀。這和悲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當時文人的生活太消極、太虛無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舉例:時人評價毛澤東)時人無法體察自我,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這也是一大悲!8)“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边@里交代了寫作目的,想著后世的讀者能和他有相同的情致,類似的感傷。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討論結果,大部分同學都不認同郭沫若的看法,同學們認為作者的痛是正常的,是有理有據的。作者或感慨人生短暫、時光易逝,或悲嘆人生無常,死生大事,不得變更,乃至時人活在“當局者迷”的狀態(tài)之中,因此覺得十分悲痛。而這個痛與極樂的連貫性與合理性,同學們在課后仍可以繼續(xù)探討。(看來同學都很厲害,都能和大師級叫板,爭一日之長短)4、事實上,我們可以發(fā)現,作者一直在死生這件事上糾纏不清。他寫人生無常、生命短暫,寫“當局者迷”,批判了當時消極無為、一死生、齊彭殤的人生觀。反而言之,作者提倡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或:它的反面應該是一種怎樣的人生觀?)明:作者批判了時人的人生虛化的思想,認為生就是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視之。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當積極用世,“兼濟天下”,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四、課堂總結1、我們已經知道王羲之的觀點是人生在世,當積極入世,實現抱負。你們怎么看?(機動環(huán)節(jié))2、總結: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既而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fā)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然后由己悲人,批判了時人的虛無、消極,溝通古今,水到渠成。果然是一篇難得的大作。3、讓我們再次朗誦全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情感。五、作業(yè)歸納重要的文言虛詞“之”的用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一個 夢想 教學 反思 語文 必修 蘭亭集序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63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