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七年級語文下冊-外國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主課件配套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部編七年級語文下冊-外國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主課件配套教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9 外國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 配套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4.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5.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并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情趣。
6.借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直抒胸臆的構(gòu)思,理解《未選擇的路》一詩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 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過程和
2、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反復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聯(lián)系自身實際,深刻體會兩首詩的思想意義。
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同步提高。
比較鑒賞法。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理由,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學習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體味詩人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fā)的感慨,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yǎng)健康的人生觀。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
3、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結(jié)合體驗,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教法學法:朗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讀準字音
瞬( shùn )息 佇(zhù )立 荒草萋萋(qī ) 幽寂(yōu jì)延綿(yán mián )
解釋詞語
尷尬 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幽寂 幽靜寂寞。
延綿 延續(xù)不斷。
萋萋 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憂郁 愁悶。
佇立 長時間地站著。
涉足 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向往 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二、
4、賞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趣引讀。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今天我們來學習普希金的一首小詩,看看他是如何面對人生的。
朗讀詩歌 注意節(jié)奏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二)、簡介作者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主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
5、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chuàng)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普希金出生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zhí)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三)、問題探究
1、“假如生活欺
6、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實生活的寫照。
2、 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jié)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
3、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詩人是說,現(xiàn)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
7、“鎮(zhèn)靜”,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是要強調(diào)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從另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 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語調(diào)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使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許多人把這首詩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四)、背誦詩歌
三、賞析《未
8、選擇的路》
(一)、朗讀詩歌,注意節(jié)奏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
9、/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簡介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他當過紡織工人、教員、記者、經(jīng)營過農(nóng)場,辦過私立學校,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nóng)民詩人”。他的詩樸實無華,卻又細致含蓄,耐人尋味。
他的著名詩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頓以北》等。詩作名篇有《白樺樹》、《修墻》 。他處在傳統(tǒng)詩歌和現(xiàn)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xiàn)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問題探究
1、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
10、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shù)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qū)別?
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tǒng)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后的悵惘
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 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
11、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fā)出感嘆,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
5、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路,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四、積累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請根據(jù)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guān)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xiāng)》
五、布置作業(yè)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板書設(shè)計
未選擇的路
佇立(思索)
決定(選擇)
選擇之后的悵惘
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