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分享

上傳人:文*** 文檔編號:56429773 上傳時間:2022-02-21 格式:DOC 頁數:7 大小:34.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分享_第1頁
第1頁 / 共7頁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分享_第2頁
第2頁 / 共7頁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分享_第3頁
第3頁 / 共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分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分享(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杜甫詩三首 教學目的: 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通過詩歌學習,激發(fā)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點。 3.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初步掌握一些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讀·講·評·析 文學常識 杜甫小傳 杜甫 (712

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自稱“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其詩深刻反映社會現實,因此被稱為“詩史”,他亦被稱為“詩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 (一)、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年(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天寶三年,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期詩作現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3、。(涉世不深) (二)、 天寶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但均無結果。直到天寶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亂前一個月,才得到小小的參軍之職。仕途的失意困頓和生活的饑寒交迫使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麗人行》、《兵車行》、《出塞》 (憂國憂民) (三)、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chuàng)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后,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后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不久

4、因直諫忤旨,幾近一死。長安收復后,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759年,對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辭官,于年底到達成都。組詩“三吏”、“三別”。 (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達到高峰) (四)、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斷續(xù)住了五年。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開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間”的生活,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甫死于長沙至岳陽的船上,年58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村》、《登岳陽樓》(思想更深邃、詩風更沉郁

5、) 課前預習 字詞辨識 蕭森( ) 積暮砧 ( ) 萬壑 ( ) 朔漠( ) 渚清沙白( ) 青冢 ( ) 環(huán)佩( ) 潦倒 ( ) 繁霜鬢( ) 熟讀詩歌;根據課文注釋,了解詩歌大意。 課堂導學 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篇。 秋興八首(其一) 一、資料介紹 寫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

6、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憑,于是離開成都,經重慶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肚锱d》既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杜甫出生在一個時代“奉儒守官”的家庭,自小所收的教育與熏陶,是他對國家命運與民生疾苦非常關注。他曾多次在詩中表示過“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之類的心跡。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時刻關心著國家形勢,盼望“安史之亂”早日平息,國家與百姓能夠重歸安寧??墒?,事與愿違,“安史之亂”雖與763年

7、被平定,但國家的形勢卻仍不穩(wěn)定,回紇、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強馬壯,不時侵略唐境,吐蕃還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長安;而唐朝內部在平定“安史之亂”戰(zhàn)爭中作大的軍閥也擁兵割據,對朝廷構成了威脅。國運威迫,猶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為此而深感憂慮。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歷經流離,備嘗艱辛,身心憔悴不堪?!安槐欢嗄昀渌畦F”(《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過懶從衣結,頻游任屐穿”(《春日江游》)、“牙齒半落左耳聾”(《復陰》)、“緩步仍須竹杖扶”(《寒雨朝行視園樹》)、“窮愁但有骨”(《王閬州筵酬十一舅》)等詩句,即是他在此期間處境窮困和心境凄慘的真實寫照。他日夜想回歸故鄉(xiāng),卻始終無法實現愿望。寫此《秋興》

8、時,他已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來日無多,葉落歸根之想更為迫切。正是在此種悲人生之秋和國運之秋的心境下,他寫下了《秋興》這首詩。 二、層次結構: 這是一首七律,兩句一聯,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首聯以秋風起興,以楓葉凋零、秋氣蕭森,寄寓老大傷悲、凄苦落寞的情懷。頷聯緊承首聯“巫山巫峽氣蕭森”語意,進而描繪望中的巫峽景象和殷森氣憤:駭浪滔天,似暗寓了時局的動蕩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陰云匝地,又象征著國家命運的光景暗淡和整理心情的陰沉郁悶。頸聯傾訴思鄉(xiāng)衷曲,以“叢菊兩開”、“孤舟一系”的圖景,現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沉濃烈和欲歸不得的無奈與凄傷,章法上,“叢菊”暗承首聯“玉露凋傷楓樹林”所隱示的季

9、節(jié)特征,“孤舟一系”則由頷聯“江間波浪兼天涌”生發(fā)二處(因波濤險惡,不能順流東下回歸長安),呼應巧妙而針線綿密。尾聯則一畝的秋風里,一片搗衣聲的環(huán)境、氣氛,含茹游子無家可歸之惆悵凄涼,緊承上文之“故園心”,又暗扣題目,綰結全詩。 此詩以描繪秋景為外在的行文線索,以抒發(fā)悲愁之情作為連通各聯的內在聯絡,以情感的起伏流轉,貫穿次第展開的各組景物,形神教誨,渾然一體。 三、內容述評: 這是一篇隨物興感、即景寄懷之作。詩人由深秋的衰殘景象和陰沉氣氛感發(fā)情懷,書寫了因戰(zhàn)亂而常年流落他鄉(xiāng)、不能東歸中原的悲哀和對干戈不息、國家前途未卜的擔憂。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以來,悲秋成為古代詩

10、歌中常見的主旨,劉禹錫詩韻“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含意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四、藝術特色: 在《戲為六絕句》中,杜甫曾說“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詩賦動江關?!逼鋵?,此言移來評論他晚年所作的律詩,倒真恰如其分。他在夔州時所作的《登高》、《諸將五首》、《詠懷古跡五首》、《又呈吳郎》等篇章,向來被認為是律詩中的杰作。而《秋興》則更被譽為是他七律中的“裘領”,是“一生心神結聚之作”(見《唐宋詩醇》)。大致說來,其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章法謹嚴 2、情景無間 3、語言練達 五、課內延伸閱讀

11、 夜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曲江二首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詠懷古詩 一、《詠懷古跡》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漂泊之感和思念故鄉(xiāng)之情)。 二、整體感知 1、朗讀 (1) 學生單讀。 (2) 教師范讀

12、。 (3) 學生集體朗讀,注意音調。語速。感情。 2、結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怨恨)。 三、賞析詩歌 1、 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寫什么?(寫景)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3、(討論) 明代評論家胡震亨認為,這么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4、頷聯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說說這聯主要講了昭君的什么嗎?) 5、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

13、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6、 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 頸聯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因課文有注釋,可讓學生講,以訓練其表達能力。) 7、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四、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 五、了解寫作背景,討論、歸納寓意 《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整理個人情懷的抒發(fā),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六、拓展 到此咱們對昭君和詩人杜甫應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下面請同學們來說

14、說你心目中的昭君或杜甫是個怎樣的形象? 七、附: (1)詩的大意: 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2)詩中重點詞語理解: 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 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

15、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 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 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 (3)寫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陽)

16、到達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東),一住兩年。這是他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繁榮時期,從總體看,不少論者都認為在思想內容上比過去的作品略見遜色,其實,其中也有不少作品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性上都堪稱傳世之作,《詠懷古跡》(共五首)即是一例。   《詠懷古跡》是一篇結構嚴密的組詩,五首各詠一古跡,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廟、武侯廟,都是借古跡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 這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歿于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沈德潛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毙湃弧? 登高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

17、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矍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詩中抒發(fā)的不只是詩人個人的不幸。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得繼續(xù)“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里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濃云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郁悶,他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二、指導誦讀 學習詩歌重在誦讀,誦讀能更好地領會詩的主旨,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更好地鑒賞詩歌。 那么怎樣才能誦讀得更好呢? 1、理性的把握:理解

18、詩的整理,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整理的內心中去,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2、感性的表現:語音、語調、表情、動作、音樂 三、賞析文本 1.鑒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這首詩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 “高” “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2.鑒賞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頜聯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還是要了解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暫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

19、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應該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把這聯上下兩句的意思,了解起來總結一下,是互相對比著寫的,也有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蛘叻催^來說,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叭说纳?,指的是個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 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有些無可奈何。還有一種很宏大的氣勢。但同時,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不僅僅是無可奈

20、何,也不是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更不是想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祈求長生不老,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規(guī)律。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 3.賞析頸聯:“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做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弊隹?。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什么叫登臺呢?         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古人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

21、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悲涼的秋天。做客并登臺,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六層了。再往深處想,杜甫登臺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著多病的身體,這樣又是八層愁苦。 4.賞析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國難,是連年的戰(zhàn)亂。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是極度的意思。這樣更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zhàn)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

22、。心急如焚,才白發(fā)叢生,兩鬢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捌D難”也不僅僅指國家艱難,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應該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

2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客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jié)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還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借酒才能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墒菂s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結在詩的結尾,郁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 情感蘊藏: 首聯 哀婉孤獨  頷聯 沉郁 高昂 頸聯 愁苦沉痛  尾聯 憂憤 無奈 四、比較賞析: 《秋興·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們分別創(chuàng)作

24、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和大歷二年(公元767年),當時整理在夔州。整理在夔州的一兩年的時間內創(chuàng)作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除《登高》和《八陣圖》等單首詩外,還有許多組詩,如《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這段日子,是整理創(chuàng)作的豐收時期,也是整理生命即將結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輝灑向人間,灑向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熱愛著的土地(大歷五年即770年整理卒)。此時期雖然“安史之亂”結束三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一片混亂,在這種形勢下,他只得繼續(xù)“漂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其一》),在“何日是歸年”(《絕句·其二》)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

25、的苦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所有這些像沉重的陰云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只有以他的詩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悶與愁苦。 《秋興·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詩的首聯,開門見山,直寫秋景?!坝衤叮ò茁叮薄皸鳂淞帧薄皻馐捝秉c明秋興之依托,因秋景而起興,感懷。頷聯“江間”指代巫峽,“塞上”借邊塞指代京城一帶。“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點明整理身在巫峽,心想京城,由近及遠排比類推,氣勢十分雄壯?!安ɡ恕痹谙露f“兼天”,“風云”在天而說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語句,極力描繪了秋季陰暗蕭森之景,襯托出整理低沉的心境。頸聯“叢菊兩開他日淚”點出滯留夔州已有兩年,眼看菊花兩度開放,幽思不已,淚如泉涌

26、?!肮轮垡幌倒蕡@心”說明整理漂泊在外,有家難歸,寄身孤舟,故園之思,一心長系。整理在大歷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陽樓》中有詩句“老病有孤舟”,可見“孤舟”成為整理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難歸,魂系孤舟,其慘苦又有誰人知(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整理卒于湘江孤舟中)。尾聯“催刀尺”即趕制寒衣,強調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黃昏時急促地搗衣聲。結尾兩句緊承上聯,用“催刀尺”“急暮砧”這兩個聲動相連的詞組作鋪張,把整理想回家的焦急心情進一步烘托出來。此外,詩中用字處處對仗而雙關,“波浪”、“風云”、“兩開”、“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聲有色,忽近忽遠,忽高忽低,猶如巫峽治水,時而盤旋回落,時

27、而奔騰向前,與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匯合在一起,詩意十分纏綿感人。 《秋興·其一》和《登高》在寫作上有許多共同特點:首先在感情基調上兩首詩都有很濃的悲秋情結。世事艱辛,家丑國難,萬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縷愁緒洋溢在字里行間,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結構處置上,兩詩的首聯,頷聯都極力描寫秋景圖,營造了一個悲愁蕭森的氛圍,使后面的抒情都順理成章,打倒了景為情基,情為景發(fā),渾然天成,足見構思之妙。 再次,兩詩在用詞造句上,都是律詩的典范之作,對仗工整又極具情勢。在兩詩的頷頸聯里體現得特別明顯。如《秋興·其一》的頷聯“江間波濤”對“塞上風云”,“兼天涌”對“接地陰”,頸聯“叢菊兩開”對“孤

28、舟一系”,“他日淚”對“故園思”。《登高》頷聯“無邊”對“不盡”,“蕭蕭下”對“滾滾來”,頸聯“萬里悲秋”對“百年多病”,“常作客”對“獨登臺”。 當然,兩詩又有許多不同點,比如感情表達方式上,格律上,特別是在感情基調上《秋興》詩感傷氣氛太濃,境界不如《登高》壯闊?!肚锱d》詩首聯基調低沉,“凋傷”“氣蕭森”是其體現,而《登高》僅點明“風急”“天高”“鳥飛回”。在境界上《秋興》雖有“江間波濤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丹和《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來。”相比還是有點遜色。 五、達標檢測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共天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1)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見。 7 / 7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