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萬重山漫想》備課指導
【自讀導言】三峽是翟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為山水畫廊,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翟塘峽為長江三峽第一峽,又稱夔峽。從奉節(jié)白帝城至巫山縣大溪鎮(zhèn),全長8公里,以雄偉壯麗著稱。長江南岸的白鹽山與北岸的赤甲山對峙,巖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門,緊鎖長江。江水在峽中咆嘯奔騰,旋渦四起,山雄水急,氣勢磅礴,令人嘆為止。巫峽為長江三峽第二峽。從巫山縣大寧河口,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峽長45公里。其特征是峽長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麗,似一條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廊。巫峽景區(qū)由“三臺八景十二峰”等景點組成。西陵峽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長70公里,自宜昌秭歸縣香溪河至宜昌市南津關,其特點是灘多水急。其中的泄灘、青灘、崆嶺灘,為三峽著名的三大險灘。西陵峽中景觀甚多,著名的有黃牛峽、黃陵廟、三峽工程、燈影峽、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兵書寶劍峽、屈原祠自古以來,寫三峽的文字就很多,同學們在初中時也學過不少。如酈道元水經注三峽,李白的秋浦歌、朝辭白帝城等等。要在眾多的名文俊筆中寫出脫俗的文字來,不費躊躇是不行的。正是這樣,過萬重山漫想才沒有“率爾”操觚,而是獨辟蹊徑,以三峽為蹤,情隨景遷,景隨情變,“思接千載,心游萬仞”。通過“漫想”,表達了作者對那些勇于開拓的志士仁人表示了由衷的贊美。在寫作中,作者打開視野,在現(xiàn)實和想象之間自由馳騁,其思路縱貫古今,氣勢非凡,表現(xiàn)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駕馭能力。學習此文,主要把握以下要點:一通過學習本文,增加文化知識的積累。作者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又是著名的詩人、雜文家,他的語文修養(yǎng)很高。反映在此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既十分重視文學形象的塑造,又十分重視語言表達的效果。二學習本文,了解和體會文章結構的技巧。這篇文章以三峽為線索,借想象和聯(lián)想歌頌了歷史上那些具有開拓精神的人物。但是這種歌頌又并非是直來直去的,而是在作者思路的縱橫馳騁中一步一步實現(xiàn)的。因此表現(xiàn)在文章結構上,則給人抑揚頓挫、大開大合的感覺。三體會作者所贊美的內在精神。這既是文章學習的重點,也是文章理解的一個難點?!咀宰x程序】1 生字生詞的識記,相關文化知識積累如以敝帚畫西施”、志"、欹“、洪荒“、注”、不盈不溢”、摧山訴(ch削”、水擊三千里,拉(tu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等等。這樣的內容不少,都可借助文中的注釋或查工具書完成。2 找出聯(lián)結上下文的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本文題為“漫想”,實際上“漫”而有序,作者十分注意把現(xiàn)實和想象結合起來,通過想象來安排文章的結構。在自讀時,我們找出這方面的語言標志,會有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1 .抓住起聯(lián)結作用的關鍵語句如“直到今年五十多歲了,才有機會第一次穿過三峽”、“船出了夔門,忽然落進另一個天地”、“面對這奇景”、“第一個”、“既然有第一個”、“那個時候”、“再想下去”、“那時候”、“船已經穿過三峽”等等。通過這些語句,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章渾然一體,一氣呵成。2 .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本文線索,一是緊緊扣住一個“過”字。從船“出了夔門”寫起,直到“船已經穿過三峽”結束,寫了游三峽的全過程;二是緊扣“漫想”二字,不斷拓展時空內涵。閱讀時,我們可以將文章分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我在小時候就讀過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峽的文字,第一個穿過三峽的是誰?”交代行文的起因:“第一次”面對早已神往的“奇景”,“漫想”由此開端。第二部分,第一個,是的,總有第一個吧。但是他們不是歷史的脊梁,他們像蛛絲一般無力,絆不住歷史的腳步?!闭归_“漫想”。第三部分,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聲打斷船已經穿過三峽,我感到了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曾經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悅。”回到現(xiàn)實,歌頌當代人民的開拓精神。結束“漫想”,回應開頭。在安排文章的行文結構上,作者是獨具匠心的。如在寫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時,作者用了設問的手法:“第一個穿過三峽的是誰?”通過這一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了文章的淵深之境:三峽那么高,那么險,誰過去?怎么過?一個人能過?還是許多人生生不息地過?所謂微言大義,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發(fā)?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要思考的,而此文給了讀者巧妙的回答。那就是不用揚鞭自奮蹄”,只需要竹篙一點,獨木船開動了”在“漫想”中,作者把古代與現(xiàn)在,把虛景與實景聯(lián)系起來,歌頌了改革開放后熱火朝天的祖國建設。從而把讀者引向了一個較高的思想境界。再從行文上看,文章穿插有致,能巧妙地在現(xiàn)實與想象之間自由切換。文章從“船出了夔門,忽然落進另一個天地”寫起,一直寫到應當怎樣做為止。然后筆鋒一轉,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我憑舷眺望,望著茫茫的江水”。然后又一筆蕩開:“據科學家說,在洪荒時代,四川盆地本來是個內陸海。海水東注,撞擊、啃噬著東邊的大山,年深日久,終于鑿開一條通道,就是三峽”。【自讀點撥】1 文章寫的是三峽的觀感,為何題目叫“過萬重山”?“過萬重山”,本于李白的朝辭白帝城“輕舟已過萬重山”。文章不用“三峽”而取“萬重山”之意,目的是突出三峽山勢險峻,萬山重重的特點,為下文隱喻經歷千難萬險設下一個伏筆。2 文章的景物描寫在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文中有關三峽景物的直接描寫不多,比較集中的是第二段?!按隽速玳T,忽然落進另一個天地。我們的船開向哪里?是回到往古還是駛向未來?是墮入地府還是飛上仙界?我不知道?!边@段文字寫“夔門”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第一次穿過地莫名的驚喜。瞿塘峽(亦稱夔峽)氣勢磅礴,險峰對峙,是三峽中最短的峽谷,但卻“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峽中江流澎湃,濤聲雷鳴,號稱“天下雄關”,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山勢之外,瞿塘水勢亦“雄”,它“鎖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有詩稱之“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苯链?,水急濤吼,蔚為大觀。對瞿塘峽的山水之“雄”,清代詩人何明禮有一首詩寫得至為貼切:“夔門通一線,怪石插流橫。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第一次面對如此險絕的山勢,作者說“忽然落進一個天地”實在貼切不過:一是景色變換的突然,二是奇觀紛至沓來,三是興奮不已,觸發(fā)了無限遐思。從章法上講,這段景物描寫是“漫想”的必不可少的鋪墊。3 文中幾處“三峽”的含義有什么不同?文章里多處用“三峽”一詞,但是細究起來,含義卻有所不同。如“第一次穿過三峽”、“似乎可以說,打開四川和內地的通路(包括北邊翻越秦嶺的蜀道和東邊的三峽),大約不晚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第一個人穿過三峽自然還要早一些”、“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絕然不是第一個”,這里的“三峽”指的是具體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我憑舷眺望,望著茫茫的江水。終于鑿開一條通道,就是三峽?!边@里的三峽”指的是開辟出來的一條道(水)路。不要小看第一個使用石器的人,他們越過了人類兒童時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峽不,他們的步履更為艱難,他們的業(yè)績更為偉大。人類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鐘都在向著難以數(shù)計的未知的領域進軍,都有難以數(shù)計的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開拓道路。于是,歷史昂然向前?!边@里的“三峽”,已與作者對人類宏偉業(yè)績的聯(lián)想渾然一體。在新長征中,在我們的祖先簞路藍縷、以啟山林,此時此刻正有多少葛洲壩在興建,有多少新的三峽待穿過??!而且更有千萬未來的三峽在前頭,那三峽,也許高得頂住月亮,長得環(huán)繞地球。于是,我看見無量數(shù)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挺立起來。他們抖掉昨天的惡夢,矚望明日的晨光;他們被一個鋼鐵的意志黨的意志團結在一起,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正在向著當今和未來的無量數(shù)新的三峽進軍?!憋@然這里的“三峽”指的是人類面臨的各種艱難險阻和各種未知的困難。4 本文贊美了什么精神?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所寫的“萬重山”即三峽,含義比較豐富。每一層含義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相同,即無論是具體的“三峽”還是比喻的“三峽”,都與困難有關。江水鑿開三峽,要經歷千難萬險,第一個經過三峽的人要經過千難萬險,今天雖然我們進入一個新時代,但是要建設和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藍圖,也要經歷千難萬險。這是一個顛破不滅的真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些困難都被人類克服了,因而顯示出人類在戰(zhàn)勝自然和征服自然方面的偉大功績。但是這些功績卻并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相反,它顯示了人類面對困難義無反顧,克服困難意志堅定永無止境的探索精神。文章中這樣的句子較多,應當引起注意。【自讀思考】一作者在文章結尾處說他已經穿過三峽,試回答下列問題:1 .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曾經感到的喜悅是怎樣的喜悅?2 .第一個穿過三峽的人未曾感到的喜悅是怎樣的喜悅?3 .作者為什么能夠感到這樣的喜悅?二讀一讀蘇軾滟滪堆賦,看看課文與此文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異同。天下之至信1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與海之深,而可以意揣2。唯其不自為形,而因物以賦形,是故千變萬化而有必然之理3。掀騰勃怒,萬夫不敢前兮;宛然聽命,惟圣人之所使4。余泊舟乎瞿塘之口,而觀乎舞澗之崔嵬5,然后知其所以開峽而不去者,固有以也6。蜀江遠來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嘗齒吾7兮,其意驕逞而不可摧8;忽峽口之逼窄兮,納萬頃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峽也,而戰(zhàn)乎舞澗之下,喧虺震悼9,盡力以與石斗。勃10乎若萬騎之西來,忽孤城當?shù)涝?1臨沖;畢至于其下兮,城堅而不可??;矢盡劍折兮,迤邐循城而東去。于是滔滔汩汩,相與入峽,安行而不敢怒。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變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說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12。滟滪堆,俗稱燕窩石,在川奉節(jié)縣東五公里瞿塘峽口。舊時為長江三峽著名險灘。因它是聳立江心的一塊巨石,阻扼西來之水,故使江水奔騰暴怒,造成船行之險。此堆今已被炸毀。注釋:1 至信,最可信。2 意思是無論江河多大,大海多深,都可以任人們去想象。3 意思是水的形狀由其他物體的形狀決定,因而形態(tài)千變萬化,自有它的道理。4 這句的意思是說,水一旦發(fā)怒,會令人感到恐懼,但它也受周圍事物的控制。5 山石高大的樣子。這里指瞿塘中的礁石滟滪堆很險峻。6 固有它的道理。7未嘗齒吾,齒吾,音j口y原指意見不合,這里指沒有什么阻礙。8意思是力量巨大,無可阻擋。9喧虺震悼,指水擊聲很大。虺,音hu颼虺,打雷的聲音。10 勃,氣勢盛大的樣子。11 援,,音goU®援,古代攻城用的器具。鉤著城壁,援引而上。這里作動詞。12 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本來就有因為安穩(wěn)而生變化,也有因為(用,因為)危難而尋求安穩(wěn)的道理。從這個道理就足可以知道事物存在的本性是什么。三課下收集并研讀有關三峽的資料,了解三峽的有關人文歷史知識。答案提示11 .一種經過自己的奮斗而取得成功的喜悅。2 .指的是今人的開拓遠勝于古人的成功的喜悅。3 .一是通過漫想,二是通過對人們建設和改造三峽的豪邁壯志的觀察。2 課文主要是借寫景抒發(fā)對那些具有開拓精神的人的贊美。而蘇軾的文章在于闡發(fā)世事“有以安而生變,亦有以用危而求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