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格薩爾王的故事1教案 語文S版.doc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格薩爾王的故事1教案 語文S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格薩爾王的故事1教案 語文S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格薩爾王的故事1教案 語文S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會認“酥”等七個字。 (2)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格薩爾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3)了解唱詞中運用“比興”的手法。 (4)搜集、閱讀其他神話與傳說故事。 2.過程與方法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自主探究。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格薩爾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然后集體交流,說說自己喜歡格薩爾王的原因。最后引導學生讀詩歌的唱詞,了解嘉察唱“野牛”、“老虎”是為了說明覺如不能用石子對付自己的同胞兄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格薩爾王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贊揚他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格薩爾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教學關鍵】 本課篇幅很長,要組織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默讀要留有一定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介紹格薩爾王,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格薩爾王”:同學們,這個名字你們一定有些陌生吧!(也可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下面老師給大家做一個簡要介紹: 格薩爾王生于公元1038年,死于公元1119年,享年81歲,他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格薩爾王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嶺國領土得以統(tǒng)一。格薩爾王去世后,嶺蔥家族將都城森周達澤宗改為家廟。 他降魔驅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輝業(yè)績,早在10至ll世紀,就在我國有雪域之稱的西藏草原、風光綺麗的青海湖邊、巍峨的日月山下、絲綢古道的隴原大地、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美麗的孔雀之鄉(xiāng)云南等省區(qū)民間廣泛流傳,至今人民依然懷念歌頌著這位民族英雄。 2.教師談話,導人:原來,格薩爾王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了解格薩爾王的故事。(把課題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課前廣泛地搜集有關的資料,在資料的搜集和閱讀中,初步了解格薩爾王。再通過課堂的反饋、交流,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格薩爾王的整體認知。同時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和借助資料學習課文的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讀準、讀通課文。 (2)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格薩爾王的什么故事?你喜歡他嗎?為什么? 傳說中講了格薩爾王降魔驅害,造福人民,并非常大方地收納受災的嘉察部落,最后受到嘉察部落人民的擁戴,繼而也成為他們的領袖的故事。 2.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要求自學。 (設計意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和文本充分交流的時間,養(yǎng)成靜讀的習慣,以讀促思,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提高自身獨立閱讀理解文本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習慣。) 三、集體反饋,掌握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語的情況。 (1)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2)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酥”、“靴”字的讀音。 (3)教師再次出示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認讀。 2.反饋分段的情況。 第一段(1):格薩爾王名字叫覺如,是藏族傳說中的神靈和英雄。 第二段(2):講覺如按天神的旨意從嶺地來到玉隆,消滅惡魔,殺死強盜,使那里的商人生意興隆。 第三段(3~13):講有一年,嶺地遭遇連日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難存活。覺如答應嶺地遷移到玉隆,使嶺地的百姓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覺如也成了他們的領袖。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理清文章的條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理解、概括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師:你喜歡這個藏族人民的英雄嗎?為什么? 2.交流反饋。 (1)他非常勇敢,為民除害。 覺如到了玉隆,用法力消滅了危害牲畜的地鼠惡魔;殺死了搶劫商人的強盜,幫商人奪回了被搶的財物。 (2)他非常善良,造福百姓。 商人們?yōu)榱烁兄x覺如,一定要將財物分一半給他,覺如不肯接受。 覺如說:“……將來無論你們到什么地方,我都會保護你們的?!? 由于覺如的關心和照顧,他們的生意一直很興隆。 當嶺地的人畜難以存活時,覺如答應嶺地部落遷移到玉隆,使嶺部落的百姓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 他公平地分配了領地。每一個首領都得到了自己的領地。但覺如和母親仍舊住在 自己的小帳篷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集體反饋,在反饋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引導、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格薩爾王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從而贊揚他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五、朗讀唱詞,體會比興用法 1.教師:《格薩爾王傳》之所以家喻戶曉,經久不衰,除了具有積極的思想內容,代表了人民的愿望之外,還由于它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史詩充分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深深植根于藏族人民心中。唱詞大量吸收民歌和自由體民歌的格律,使用了許多民間諺語和民間誦詞,因而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里的兩段唱詞。 2.朗讀兩段唱詞。 3.教師:在第二段唱詞中,嘉察唱道:“黃嘴野牛的持角……拿石子對付是否妥當?”在這里,嘉察唱“野牛”、“老虎”是想說明什么? (嘉察唱“野牛”“老虎”是借野牛、老虎來比喻同胞之間血濃于水質親情,說明這些動物都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覺如也不應該用石子來對付自己的親哥哥和嶺地的親人們。) 4.教師小結:這里作者運用了比興的手法。動物都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覺如也不應該用石子來對付自己的親哥哥和嶺地的親人們。比興手法的運用,加強了唱詞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了唱詞的韻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格薩爾王》這部史詩永遠散發(fā)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六、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格薩爾王的故事》為我們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讓我們感受到《格薩爾王》這部史詩非常有特色的唱詞的藝術魅力。希望同學們課后能找其他神話或傳說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格薩爾王的故事 消滅地鼠惡魔 殺死強盜 保護商人 同意嶺地部落遷移到玉隆 分配領地 (贊揚格薩爾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格薩爾王的故事教材分析 語文S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選自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說的是格薩爾王名字叫覺如,是藏族傳說中的神靈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從嶺部落來到玉隆,消滅惡魔,殺死強盜,使那里的商人生意興隆。有一年,嶺部落遭遇連日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難存活。覺如答應嶺部落遷移到玉隆,使嶺部落的百姓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覺如也成了他們的領袖。這個故事展現(xiàn)出藏族人民心目中一位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格薩爾王是藏族傳說中的神靈和英雄。他勇敢、善良,嶺部落的人們很愛戴他。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簡略地寫格薩爾王按天神的旨意從嶺部落來到玉隆,消滅惡魔,殺死強盜,使那里的商人生意興隆。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詳細寫有一年,嶺部落遭遇連日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難存活。覺如答應嶺部落遷移到玉隆,使嶺部落的百姓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覺如也成了他們的領袖。這一部分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第3—6自然段)寫嶺地遭遇大雪,人畜難以存活。部落派人尋找適宜的地方遷移,他們發(fā)現(xiàn)了玉隆,嘉察得知玉隆的主人就是弟弟覺如,決定帶人去請求覺如讓他們遷到那里。 第二層(第7—12自然段)嘉察等人到達玉隆遭到覺如阻攔,當覺如知道是哥哥和嶺部落的親人前來借地時,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嘉察一行人來到玉隆,覺如以為是強盜來犯,“昂首挺胸”,“手拿拋石器,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從他的唱詞和他拋出的石子“帶著燦燦的火星,將石崖砸得粉碎,發(fā)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充分顯示出他的神勇。當他得知來人是自己的哥哥和嶺部落的親人,并知道了他們的來意時,便熱情款待并“高興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這足以看出格薩爾王熱愛親人,愛護百姓,愛憎多么分明。 第三層(第13—15自然段)嶺部落的百姓遷到玉隆,開始了新的生活。 選編本文的目的:使學生初步了解藏族傳說中的神靈和英雄——格薩爾王,了解藏族的民間文化。 課后有兩道思考題和一道選做題。第一題要求用較快的速度默讀,了解課文講了格薩爾王的什么故事,并對人物進行簡單的評價;第二題是提示學生理解唱詞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只要讀懂即可)。帶★號的選做題是拓展性練習題,引導學生找其他神話故事或傳說故事讀一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五年級語文下冊 格薩爾王的故事1教案 語文S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下冊 格薩爾王 故事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626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