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吃穿用哪里來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吃穿用哪里來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吃穿用哪里來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吃穿用哪里來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一、教材分析 〈〈吃穿用哪里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第一個主題第一課時的內容。編者的意圖在于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來,并真實地、客觀地、綜合地了解工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從生活的角度,知道工農業(yè)生產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從小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農業(yè)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學生通過調查討論,了解家鄉(xiāng)農作物的生產情況,增強對農作物生長及農業(yè)生產的適令性的真實感受。 3.初步感知生產過程,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三、設計思路 〈〈吃穿用哪里來〉〉這課教學安排三課時完成,本節(jié)課完成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具體教學設計安排如下: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分別請三位學生扮演吃穿用的“角色”,通過自我介紹,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本課內容的興趣。接著,我緊緊圍繞〈〈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這一要求,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吃穿用各種物品的名稱,并展示自己帶來的物品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同時加以分類(農產品和工業(yè)品),再給生活用品找“老家”。 根據學生初步感知吃穿用物品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吃穿用的來源。教學采用看、讀、說、找、寫、編等多種形式,加深對吃穿用物品來之不易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行為。最后,讓學生欣賞“粒粒皆辛苦”的動漫,使本課的教學主題加以升華,提高教學的效果。整節(jié)課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參與活動,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效果。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中使學生真正了解吃穿用哪里來,達到本課教學之目的。 整節(jié)課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實踐活動去觀察、認識吃穿用來之不易,體現(xiàn)〈〈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理念:“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第一課時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農業(yè)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基本領會各種物品的屬性和類別。 3.知道農、牧、漁、林的生產都是農業(yè)生產 4.學生通過調查討論,了解家鄉(xiāng)農作物的生產情況,增強對農作物生長及農業(yè)生產的時令性的真實感受。 5.初步感知生產過程,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農業(yè)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體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通過詢問家長、網上查詢等方式調查了解: 我們當?shù)剞r村主要生產哪些農產品? 我們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產的,哪些是外地產的? 了解家鄉(xiāng)的一種農作物,在什么季節(jié)播種,什么季節(jié)收獲? 四、教學過程 ㈠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㈡初步感知,認識吃穿用物品 1.說一說 師:同學們,我們每天需要吃飯、穿衣,還要使用各種生活用品,你能說出認識的哪些吃、穿、用的物品嗎? 2.全班展示交流 3.生活用品找“老家” 4.學生看書,師小結板書 ㈢調查了解,感受吃穿用來之不易 1.參觀農產品樂園 2.說一說家鄉(xiāng)的農產品 3.編童謠 (四)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學生欣賞動畫片 2.全班交流觀后感 3.總結 ㈤布置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吃穿用哪里來 缺不了 吃穿用 要愛惜 來不易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吃穿用哪里來 3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農業(yè)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能基本領會各種物品的屬性和類別。 3.知道農、牧、漁、林的生產都是農業(yè)生產。 4.學生通過調查討論,了解家鄉(xiāng)農作物的生產情況,增強對農作物生長及農業(yè)生產的時令性的真實感受。 教學設計 第一教學流程(課前準備) 請學生在課前通過詢問家長、網上查詢等方式調查了解: 1.我們當?shù)剞r村主要生產哪些農產品? 2.我們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產的,哪些是外地產的? 3.了解家鄉(xiāng)的一種農作物,在什么季節(jié)播種,什么季節(jié)收獲? 第二教學流程 活動 活動目標 活動內容 活動形式 追根尋源──日常用品找“老家” 讓學生明白工農業(yè)為我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了物質基礎,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1.通過童謠引入課題。 2.請學生觀察26頁的五幅圖,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列出用品的名稱。 3.請學生給生活、學習需要的物品分分類,幫它們找找“老家”。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領會各種物品的屬性和類別。 1.學生根據提示: (1)人每天飲食、起居需要…… (2)學習需要…… (3)出行需要……在書上列出所需用品。 2.交流列出的用品。 3.讀泡泡中的話,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說:列出的物品是從哪里來的。 4.教師出示一些物品,讓學生分類,說理由。 到農村去看看──不同的農產品 了解農業(yè)生產包括農、牧、漁、林的生產。 1.教師依次出示28~29頁的五幅圖片,增加一幅林業(yè)的圖片,讓學生明白:農業(yè)(種植業(yè))、牧業(yè)(養(yǎng)殖業(yè))、漁業(yè)(水產養(yǎng)殖)、林業(yè)(造林營林)都是農業(yè)生產。(教師可以補充講講副業(yè)) 2.引導學生著重了解種植業(yè)。種植業(yè)主要包括: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等作物的生產。 1.生觀察六幅圖片,說說農業(yè)生產包括哪些方面。通過交流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書上相應圖片旁寫下:農業(yè)、牧業(yè)、漁業(yè)、林業(yè)。 2.教師出示關于種植業(yè)的一些圖片,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讓學生了解種植業(yè)的內容。 了解家鄉(xiāng)的農產品 了解家鄉(xiāng)農作物的生產情況。增強學生對農作物生產及農業(yè)生產的時令性、地域性的真實感受。 1.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2.利用29頁蘋果和柑橘的對話,引導學生了解農產品的種類會受自然條件影響。 3.激勵學生為家鄉(xiāng)的農產品打廣告。設計廣告詞。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分組選擇一種家鄉(xiāng)的農產品,在班上介紹這種農產品的特點及其生長的環(huán)境。 2.教師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農諺,進一步了解農業(yè)生產會受氣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的影響。 3.學生為農產品做廣告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 吃穿用哪里來 2教案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四年級 品德 社會 下冊 吃穿 哪里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italysoccerbets.com/p-557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