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析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后來居上”的原因(共10頁)》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試探析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后來居上”的原因(共10頁)(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試探析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后來居上”的原因
摘 要:芭蕾是俄羅斯藝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俄羅斯藝術的象征。芭蕾起源于意大利,興盛于法國,但在這一領域取得舉世矚目般巔峰成績的卻是俄羅斯。俄羅斯與芭蕾相見恨晚,一拍即合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旨在客觀梳理歷史進程,并結合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與審美取向,探析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趕超法國芭蕾,“后來居上”的原因,從而增強人們對俄羅斯文化與俄羅斯民族的認識與了解。
關鍵詞:芭蕾 俄羅斯 歷史 藝術
1.芭蕾的萌芽與成形
芭蕾被稱為舞蹈藝術的“皇冠之珠”,西方人的審美理想在芭蕾中得到了最為全面完整的體
2、現(xiàn)。長久以來,芭蕾都是整個西方,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美”的象征。芭蕾萌芽于意大利,成形于法國。芭蕾一詞是法語單詞“ballet”的音譯,“ballet”一詞則源于古拉丁語“ballo”,最初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劇場演出的意思。人們根據(jù)法語“ballet”一詞的多義性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將其翻譯成七種形式,除直接音譯的“芭蕾”外,還有“芭蕾舞”、“芭蕾舞劇”、“舞劇”、“舞蹈”、“芭蕾舞團”、“芭蕾音樂”六種譯法。而如今,芭蕾一詞的概念則包羅萬象,既涵蓋歐洲古典舞蹈(即為大眾所熟知的芭蕾舞——一種由穿著特質鞋子的演員用腳趾尖端跳的舞蹈),又囊括古典芭蕾(即綜合音樂、
3、啞劇、舞臺美術、文學于一體,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來展現(xiàn)故事內容或情節(jié)的戲劇形式)。
1.1 芭蕾在意大利的萌芽
國際芭蕾史界對芭蕾歷史的長短有兩種不同的見解,一是從1581年在亨利三世皇后的妹妹瑪格麗特的結婚慶典上演出的《皇后喜劇芭蕾》算起,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另一種則是從17世紀70年代路易十四的宮廷芭蕾算起,迄今則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起初,在戲劇結構和演出形式上,芭蕾借鑒了希臘的悲劇和戲劇、羅馬的擬劇及中世紀的職業(yè)喜劇。羅馬擬劇對芭蕾中啞劇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動作語匯更是直接搬用了當時宮廷舞會上的舞步及整理吸收了以各種形式流傳下來的歐洲民間舞蹈。
普遍認為,
4、芭蕾萌芽于意大利。早在11-12世紀,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幾個城鎮(zhèn)就已出現(xiàn)了早期工商業(y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較為充分的城邦國家。各個城邦的君主為了炫耀自己的權力和財富,常常舉辦節(jié)慶演出,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演出。最為著名的一次表演是1489年,在意大利托爾納由貴族貝爾岡卓·奇·波塔承辦,后被芭蕾史家稱為“宴會芭蕾”的大型席間歌舞《奧爾費》。這是由男女貴族自己飾演的一部歌舞表演,取材于希臘神話關于奧爾甫斯的傳說,通過類似舞會禮儀舞蹈的形式演繹了希臘神話英雄伊阿宋偷盜金羊毛的故事。這類席間歌舞很流行,包括朗誦、歌唱、樂器演奏和舞蹈表演幾個部分,這些部分在當時被稱為“出場”。出場歌舞往往配合宴
5、會內容,如端豬肉上桌時跳狩獵舞,端魚上桌時便跳捕魚舞。1533年,意大利弗羅倫薩的新貴族梅迪契家族將小女兒凱瑟琳嫁給了后來成為亨利二世的法國王子。凱瑟琳成為法國王后后,對故鄉(xiāng)華美的宮廷芭蕾十分留戀,便讓許多意大利的音樂家和舞蹈大師到巴黎的宮廷表演,隨著意大利與法蘭西宮廷的文化交流不斷發(fā)展,宮廷芭蕾便大規(guī)模傳入到法國。
1.2 芭蕾傳入法國并開始成形
由于凱瑟琳王后對宮廷芭蕾引入與大力推廣,這種演出形式一度風靡于當時的法國。最受推崇的作品當屬被視為西方古典芭蕾史上第一部完整芭蕾舞劇的《皇后喜劇芭蕾》——這是1581年根據(jù)法國亨利三世的王后路易斯的命令,由受聘于法國的意大利宮廷小提琴師巴爾塔扎
6、林尼·德·貝爾吉奧約索編排出來,慶祝王后胞妹瑪格麗特與若阿耶茲侯爵婚禮的。舞劇全長5個小時,場面豪華壯觀,觀眾達上萬人,公主、公爵夫人和皇親貴胄們分別擔任了男女眾神和神話中的高貴角色。該次演出總共耗資500萬法郎,兼有音樂、舞蹈、詩歌朗誦和雜耍表演,是在巴黎盧浮宮的小波旁宮正廳里演出的,其中舞蹈部分約占舞劇總長的四分之一。這部劇的演出質量及壯觀程度都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任何宮廷娛樂活動。故事選自希臘神話,講述了女妖西爾瑟如何用魔法迷惑阿波羅和眾神,并把其部下都變成了野獸,爾后眾神聯(lián)合起來戰(zhàn)勝了女妖,揚善懲惡的故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作品表達了法國國王亨利三世企圖平息各宗教集團間戰(zhàn)爭的美好愿望。從
7、1581年起,人們開始使用“ballet”芭蕾一詞來稱呼這種新的歌舞演出形式。然而,萌芽階段的芭蕾并非我們今天所理解的芭蕾,它那時只是一種綜合形式的表演,其中的舞蹈有很大的啞劇性質,沒有復雜的技巧,與音樂也很少有聯(lián)系,更談不上什么藝術整體性。然而,這種綜合表演就是當今我們所看到高雅華貴的芭蕾的前身。
芭蕾藝術的成形階段是在路易十四執(zhí)政時期(1643-1715)的法國宮廷。路易十四本人很喜歡跳舞,從小就參加芭蕾演出,曾連續(xù)在26部芭蕾里擔任主角。正是由于他對芭蕾藝術的無限熱愛并在法國對其發(fā)展進行不遺余力地推動,芭蕾逐漸在法國興盛起來,成為證明君王威望與法國國力的標志。
而芭蕾藝術真正達到頂峰
8、的地方既非其萌芽之地意大利,也非其成形之地法國,而是在后來才傳入這種藝術的俄羅斯。究其原因,可謂方方面面皆有涵蓋。總之,芭蕾與俄羅斯一拍即合,并在這片土地上攀上藝術頂峰,可以說,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
2.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后來居上”之原因探析
歐洲芭蕾經(jīng)過19世紀浪漫主義的黃金時代以后,很快在西歐和意大利衰落下來。19世紀下半葉開始,俄國取代法國,逐漸成為歐洲芭蕾的中心。俄羅斯芭蕾的權威地位一直持續(xù)到今天,提到“芭蕾”一詞,人們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xiàn)的永遠是《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俄羅斯經(jīng)典芭蕾舞劇??梢哉f,俄羅斯芭蕾在世界人民心中“華貴美麗”的王牌地位都是無法取代的。
9、
2.1 芭蕾傳入俄羅斯
17世紀下半葉,俄國使臣在西歐見到了芭蕾演出,頗為欣賞,便將其引入俄國。由于芭蕾沒有臺詞,且兼有音樂、舞蹈和啞劇成分,十分通俗易懂,很快就在俄國傳播開了。俄羅斯本國的第一部舞劇《奧菲士在歐里狄克》,是由一名流亡法國的蘇格蘭軍官尼科拉·利瑪編排的,于1673年上演。舞劇通過表現(xiàn)史詩《奧菲士》的一些情節(jié),歌頌庇護音樂舞蹈藝術的執(zhí)政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深受沙皇的喜愛。
到了彼得大帝執(zhí)政時期,社交活動受到大力提倡,全國上下積極鼓勵舉辦各種戲劇演出和舞會,皇帝還于1718年頒布了關于舉辦大舞會的命令。在彼得大帝的倡導下,貴族們紛紛從國外聘請舞蹈教師,努力學習西歐流行
10、的社交舞蹈。到了彼得執(zhí)政末年,俄國貴族社會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歐洲的舞會舞蹈,并把這種舞蹈作為時尚潮流的標志。
1731年,彼得堡開辦的貴族特權學?!戃娢鋫鋵W堂,正是俄羅斯芭蕾的搖籃。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這所學校非常重視包括舞蹈在內的藝術教育,于1734年聘請了法國人讓·巴蒂斯特·蘭代擔任舞蹈教師。1737年,蘭代得到沙皇批準,成立了舞蹈班,培養(yǎng)了俄國第一批芭蕾演員。一年后正式成立了俄國第一所舞蹈學?!始椅璧笇W校,即今彼得堡芭蕾學院的前身,它對促進俄國芭蕾精英的本民族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從此結束了俄國芭蕾人才完全依靠從外國引進的局面。
俄國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國、丹麥這三大芭蕾學派的
11、精華,在本國民族文學藝術傳統(tǒng)的基礎上,結合俄羅斯演員的形體特點,創(chuàng)立了俄羅斯芭蕾教學體系。芭蕾藝術在俄羅斯逐步走向成熟,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俄國芭蕾終于于19世紀下半葉超過法國,一躍成為世界古典芭蕾王者。
2.2 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登峰造極之原因
一國藝術文化的發(fā)展之高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該國繁榮富強的程度成正比的;一國藝術文化的發(fā)展之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又與其民族性格與情結有關。17世紀末的俄國各方面均比較混亂:經(jīng)濟上嚴重落后于西歐和中歐國家;政治上內亂不斷,世襲貴族玩弄權勢,東正教干涉內政;軍事上內憂外患,不僅經(jīng)常遭到波蘭、土耳其等強鄰的進攻,本國射擊軍還經(jīng)常參與反對沙皇的叛亂活
12、動;文化教育方面更為落后,全國沒有一所世俗學校,居民識字率僅為2%—3%。這一系列惡劣局面在彼得大帝改革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2.1 芭蕾藝術在俄羅斯發(fā)展的歷史條件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全盤西化”,頒布各種法律條文,旨在令整個俄羅斯向歐洲看齊。1702年,彼得一世頒布法令,宣布禁止貴族和領主將自己的妻女藏于家中,要求婦女無論婚否都必須參加上流社會的交際活動。朝中大臣及其妻女必須學會法國宮廷的禮儀和風尚,談吐一定要優(yōu)雅體面。上流社會的人必須學會法語、喝咖啡、吸煙、戴假發(fā)。所有宮廷貴婦和達官妻女都必須學會像法國婦女那樣化妝。并宣布在莫斯科和彼得堡都定期舉辦大型舞會,要求兩
13、地達官顯貴均攜帶自己的妻女前來參加,敕令凡10歲以上的貴婦都必須屆時出席,否則予以嚴懲。一時間,參加冬宮的大型舞會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風尚標,舞跳得好的人會受到人們的稱贊與擁護。于是,上流社會紛紛勤加練習法國舞蹈,以證明自己身份地位的高貴。宮廷貴族向西方看齊,民間自然效仿上流社會,跟著向西方看齊。俄羅斯對法國文化接近癡迷的崇尚,為芭蕾在這里的發(fā)揚光大打下了基礎。
彼得大帝對俄羅斯前后持續(xù)26年的改革,成功喚起了俄羅斯民族壓抑已久的自尊感和自強精神,在較短時間發(fā)動全國上下共同拋棄自身的陳腐習俗和落后意識,令俄羅斯投入到追趕世界潮流的運動中去。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因當時歐洲宮廷政治風氣的
14、影響及法國啟蒙思想家的推動,在俄羅斯實行“開明君主專制”,將彼得大帝未完成的任務進行到底。在葉卡捷琳娜二世執(zhí)政期間,俄羅斯人口由女皇執(zhí)政初期的2320萬人上升至3740萬人,俄羅斯軍隊人數(shù)也從16萬人上升到31萬人,海軍戰(zhàn)列艦數(shù)量由21艘上升至67艘,巡洋艦數(shù)量由6艘上升到40艘,國庫收入由最初的1600萬盧布上升至6900萬盧布,對外貿(mào)易額和俄羅斯貨幣周轉總量也得到了成倍增長。無論從領土面積來講,還是從人口數(shù)量來看,俄羅斯都是當時歐洲第一大國。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崛起,為芭蕾藝術在俄羅斯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與保障。
另一方面,拿破侖于1812年俄羅斯戰(zhàn)場上大敗而歸后,英國、西班牙、德意
15、志等國見勢紛紛對法蘭西群起而攻之,最終甚至整個歐洲聯(lián)合向拿破侖宣戰(zhàn)。法軍節(jié)節(jié)失利,英雄史詩以恥辱告終。同英國等國的決斗給法國帶來了雙重失敗,它不僅未能達到在舊大陸保持霸權的目的,也沒有趕上英國工業(yè)的前進步伐。19世紀上半葉法國50年的落后,使該國受制于其征服世界的勁敵。同時,由法國的刺激而激發(fā)出來的歐洲民族主義高漲起來,在大陸上形成一股反抗法國的力量,令法國自顧不暇。天時地利與人和,這三點法國未能滿足一點,試問芭蕾藝術在這里又如何得以繼續(xù)發(fā)展呢?
而對俄羅斯來說,19世紀是俄國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最為光輝的階段,它承擔了對俄羅斯民族進行思想啟蒙的偉大使命,同時,它也是俄羅斯民族文化、文學、藝術、
16、語言、教育、科學等領域飛速發(fā)展的一個世紀,芭蕾藝術自然也包含其中。而同期的西歐芭蕾卻在日趨衰落,人才不斷外流。1860年,俄國沙皇撥出巨款,大力支持芭蕾藝術在本國的發(fā)展,重金聘請意大利和法國的芭蕾人才赴俄。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彼得堡已然經(jīng)成為新的世界芭蕾中心。這時,天才指揮家佳吉列夫決定將俄羅斯芭蕾介紹給全世界,他組織俄羅斯芭蕾舞團到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促進了各國芭蕾舞藝術的復興與發(fā)展,俄羅斯人也因此而倍感驕傲,更加熱愛芭蕾藝術,芭蕾在俄羅斯便有了更為雄厚的群眾基礎,成為俄羅斯的象征。
2.2.2 俄羅斯人的芭蕾情結
俄羅斯藝術文化傾向借鑒于外國,在引入俄國后,使之與本民族特色相融合,
17、從而達到新的高度。芭蕾可以說是俄國引入別國藝術,“改良”后又超越先人的典范代表。俄羅斯人的芭蕾情結可謂已在其血液中根深蒂固了。
俄羅斯人熱愛藝術,醉心音樂,崇尚舞蹈,這與他們自古以來形成的細膩而感性的性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芭蕾極富表現(xiàn)力,蘊含之感情頗為豐富,這十分符合一向對藝術演出的情感表現(xiàn)力要求極高的俄羅斯人的喜好。芭蕾在俄羅斯的舞臺上,成功實現(xiàn)了芭蕾舞者與觀眾在感情上的共鳴,使演出得到升華。此外,俄羅斯的舞蹈歷史悠久且傳統(tǒng)優(yōu)秀,其獨特的舞蹈語言與音樂形式,都與芭蕾在藝術表現(xiàn)手法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增添了俄羅斯人對芭蕾的親切感,使其很快將芭蕾這門新藝術與本民族的舞蹈相融合,俄羅斯民族
18、性格中的極端性也為其將芭蕾藝術發(fā)揮到極致提供了必要條件。另一方面來說,芭蕾講究動作標準精美,注重純粹的技術標準和動作的完整,這一藝術形式特點恰好完全符合俄羅斯人的審美取向。
19世紀下半葉的俄羅斯,又正是以柴可夫斯基為代表的一系列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活躍的時期。柴可夫斯基于1876、1889和1892年分別創(chuàng)造了《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三部最具代表力的芭蕾作品,一舉將俄羅斯芭蕾推向世界巔峰的寶座。
綜上所述,芭蕾在俄羅斯這片土地上攀上頂峰可謂眾望所歸,是必然會發(fā)生的歷史現(xiàn)象。其萌芽之地意大利與成形之地法國,由于歷史的局限性,都無法為芭蕾的飛躍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歷史條件允許,并且完全符合國家人民性格喜好與審美取向的俄羅斯。因此,19世紀末下半葉,俄羅斯芭蕾得以趕超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后來居上”,成為芭蕾界的領頭羊。
參考文獻:
[1]藍凡文化工作室. 足尖上的精靈——芭蕾的故事.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2.
[2]藍凡.芭蕾.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02.
[3]朱立人. 西方芭蕾史綱. 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1.
[4]宋文飛. 不朽之美——俄羅斯芭蕾藝術. 青年文學家·藝術研究.
[5]皮埃爾·米蓋爾. 法國史.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
專心---專注---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