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課題論證
城關小學
一、課題核心概念界定
(一)、對“高效課堂”的界定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
2、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立足點是“面向學生的發(fā)展”。
(二)、對“教學模式”的界定
“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套計劃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學理論而建立起來的較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種教學活動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從而組成的具有動態(tài)性的過程,從微觀的教學活動的角度看,它具有變化性,但宏觀的過程角度,又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過程形式。一種教學模式由幾種教學策略或教學方法實施的教學活動組成。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在某個具體領域的具體化,同時又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可操作
3、性,它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經(jīng)過網(wǎng)上資料搜集和文獻查閱, 國外的有效教學思想較為系統(tǒng),表現(xiàn)為重視教學效率和尋求有效教學方法(模式)與途徑,先后形成以下教學模式:古希臘蘇格拉底的以對話法為主要特征的“諷刺——定義——助產(chǎn)”教學模式;夸美紐斯總結確立的班級授課制的集體教學形式;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普遍有效”的教學模式;前蘇聯(lián)凱洛夫提出的“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教育派”提出的以“學生”、“經(jīng)驗”、“活動”為中心的“指導——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教改理論和實踐,都是摒棄極端,博采眾長。反映在有效教學的研究上,表現(xiàn)為有效教學模式
4、的研究出現(xiàn)了多樣化、綜合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現(xiàn)在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主要有: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實驗模式,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模式,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模式,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模式、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阿莫納什維利的“合作教學”模式等。
進入近現(xiàn)代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在借鑒國外教學模式和總結自己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吸取外國教學模式之所長又具有我國特色的教學模式,可謂雨后春筍。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效教學模式有:“指導——自學”教學模式、“引導——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目標——導控”教學模式、“情境
5、——陶冶”教學模式等。此時的有效教學開始朝著建構多元化、情境化、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方向發(fā)展。人們更加關注教學實踐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應用。
目前國內(nèi)影響較大的、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安徽銅都雙語學?!叭N瀛h(huán)六度”模式,東廬中學的教學合一“講學稿”課堂教學,文匯中學的“自然分材”模式等。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多而雜亂,研究成熟的尚不多見。
三、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岐山縣城關小學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現(xiàn)有教職工83人,在校學生2200余人,是岐山縣教育體育局直屬小學和窗口學校。學校80%的教師年齡在45周歲以下,他們既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又
6、對工作充滿激情;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這里的學生來源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三分之一來自縣城,三分之二來自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受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差距很大;顯然,學生的基礎差異,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校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教改,努力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我們先后進行了寶雞市立項課題“新課程快樂教育教改實驗”、“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的研究”和省級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培訓模式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學質(zhì)量明顯攀升。09年,我校在進行“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的研究”課題實驗時,
7、發(fā)現(xiàn)在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班額過大,每個班人數(shù)在50——60之間,學生活動很難組織;二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沒有章法,隨意性太強;三是部分老師“穿新鞋走老路”,喧賓奪主,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致使課堂效率低下,三維目標難以落實;四是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習任務的落實,教學過程過于死板;課堂氣氛沉悶;五是少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和學生有效溝通,有時導致師生沖突,對教學帶來極大的影響;六是在新課程實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內(nèi)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七是90后的孩子,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渴望展示自己,而我們的課堂沒能夠給孩子提供足夠展示自我的機會
8、和平臺,從而造成部分學生滋生厭學情緒。
在問題面前,我們認識到,時代在進步,科學在迅猛發(fā)展,我們的教育對象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校只有與時俱進,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高效教學,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真正實現(xiàn)教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在此背景下,學校向縣教研室申請,聯(lián)合申報國家十二五立項課題“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模式研究”這一主課題,得到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希望在我校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問題及對策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模式,為全縣甚至全市的課堂教學改革做出表率并提供借鑒
9、。
四、課題研究目標,研究內(nèi)容,研究架設和擬創(chuàng)新點
(一)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此課題的研究,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本課題實驗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成果:
1、以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通過研究與實踐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2、以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通過本課題的實施與研究,優(yōu)化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總結出小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個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學科教師的教學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學過程科學化,合理化。
10、
3、致力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xiàn)終身學習
4、解決好“兩率”。即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學習率。
5、實現(xiàn)師生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二)、課題研究內(nèi)容
1、研究課題所反映的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課程理念,新課程理念與舊課程有什么區(qū)別,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研究高效課堂的特點、基本點、基本模式、評價、課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學生和教學設備。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滲透新課程理念的載體,是新課改的表形物,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理論基礎。其二,
11、對學生進行具體分析,要分析學生對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思維能力、接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興趣、動機、意志、情感等。其三,是研究學校的教學設備,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實驗材料的準備等。這些都會影響教師在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學法。
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首先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zhì)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運用什么樣的課堂優(yōu)化策略,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高效學習。
12、
(三)課題研究假設
1、通過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獲取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情感得到正面提升。
3、課題研究使教師的觀念得到更新,課改執(zhí)行力得到提升,專業(yè)發(fā)展上新臺階。
(四)課題創(chuàng)新之處
1、構建獨具我校特色的個性高效課堂。
2、探尋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及高效課堂的制度保障等。
五、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
(一)研究思路
1、每個年級開設2個實驗班進行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重點探索小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3
13、、由教研組長組織學科教師進行各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課程標準》、主體教育論、素質(zhì)教育理論、多元智力論、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理論等是我們需要廣泛涉獵的理論營養(yǎng)。
2、行動研究法:通過課題理論學習、課題思想的實踐,教學過程的檢查、評價等活動,檢驗研究成果,探討和修訂研究重點和方向。
3、經(jīng)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
4、教育調(diào)查法:根據(jù)實驗需要采用問卷、訪談、測評等形式進行調(diào)查分析、尋找高效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對教學效率影響的規(guī)律。
5、個案研究法:通過年級個案、班級個案、個體個案的追蹤分析,研究高效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
14、成效。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2010年4月——2013年5月,共分為五個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調(diào)研、動員、組織學習階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1、通過開展問卷調(diào)查、教師訪談、學生座談、課堂觀察等途徑,了解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組織召開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討論會,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交流活動。
3、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教改動態(tài),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話教改,談困惑。
第二階段:初步探索實踐階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1、學校成立《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并開題,各科組制定子課題實施方案。
2、各子課題組成員在課堂教
15、學中改革實踐,上研究課。各子課題組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不斷實踐、反思、學習、探討、改進、再實踐。
3、學校為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設條件,在校園網(wǎng)上建專題學習空間,增添學習資料、加強科組教研學習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以學論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導課堂教學改革總體方向的“岐山縣城關小學課堂教學評價表”。
5、積極開展新模式研究課活動,如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各子課題組研究課等。
第三階段:深入實踐階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
1、各子課題組全面、深入地開展課改研究。子課題組成員加強相互聽課和研究。各子課題組負責人要帶頭上模式研究課,課題組每周要推出至
16、少兩節(jié)組內(nèi)模式研究課,并及時評課、總結、改進、調(diào)整。
2、每個年級設2個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班,實驗班的各科教學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實驗班老師加強學習和交流,課題組組織實驗班老師每周開一次實驗研究會,找問題,想措施,及時調(diào)整。
3、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縱向跟蹤對比研究,對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德學生進行橫向定期對比研究。
4、學校定期開展新模式驗收課活動。
5、學校組織校級公開研討課、請寶雞市優(yōu)秀教師上示范課、課堂教學比賽、經(jīng)驗交流會、專家講座、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改進實踐模式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追求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zhì)高效”。
6、各子課題組初步總結形成本學科
17、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堂評價體系。
第四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
1、各學科在全校全面開展新模式的課堂教學。各班各學科都要按各子課題組總結出來課堂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
2、各子課題組及時總結改革中的成功經(jīng)驗,每周開展兩次交流研討會,推廣經(jīng)驗,改進不足。
3、加強學習和交流,積累經(jīng)驗。學校每周組織兩節(jié)校級示范課,推廣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使各學科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4、依據(jù)新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組織開展人人上達標課活動,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
第五階段:總結深化階段(2012年8月—2013年3月)
1、在取得階段性
18、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細節(jié)問題加強研究。
2、學校及時總結推廣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成功經(jīng)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學習簡報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鑒。
3、學校對全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進行總結,結合學校實際,總結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5、表彰先進,深化完善。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教學改革中表現(xiàn)突出的年級組、優(yōu)秀班級和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進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課堂教學模式。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1、課題領導小組
組 長:巨麗虹
副組長:孫小利 崔夕霞
成 員:鄭娟琴 崔曉峰
19、韓玉龍 楊慧雯 付龍華 樊平娟
2、課題實施小組
組 長:鄭娟琴
副組長:楊慧雯
參研成員:教務處成員 教研組長 年級組長
3、人員分工
負責子課題《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負責子課題《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負責子課題《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負責子課題《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負責子課題《構建小學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八、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一)階段性成果
序號
研究階段(起止時間)
成果名稱(成果形式)
1
調(diào)研、動員、組織學習階段(2010年4月—201
20、0年5月)
學習心得、研討課例撰寫學習小結、學習心得、研討課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課堂錄像
2
初步探索實踐階段
(2010年6月—2010年7月)
課題開題報告、實施方案、研討課例、網(wǎng)上專題學習空間、課堂教學評價表開題報告、課題實施方案、優(yōu)秀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制作各種課型的教學實況錄象資料、課題研究相關學習資料
3
深入實踐階段
(2010年8月—2011年7月)
教師教案集、教學論文、課堂教學課例、學生成長匯報、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班教師教案及教學反思、教師教學論文、各種課型的教學實況錄象資料、教師學習資料、實驗班縱向對比數(shù)據(jù)資料、橫向對比數(shù)據(jù)資料、說明課堂教學效果
21、的相關資料、各學科總結的課堂教學模式
4
全面實施階段
(2011年8月—2012年7月)
優(yōu)秀教案集、課題研究論文集、課堂教學實錄教師教學論文、各種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實況錄象資料、專題學習資料、研討會資料、各學科修改完善后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5
總結深化階段
(2012年8月—2013年3月)
岐山縣城關小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學生各類獲獎經(jīng)驗交流材料、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細節(jié)完善的相關資料、教師、學生各類獲獎材料
(二)最終研究成果
序號
研究階段(起止時間)
成果名稱(成果形式)
1
2013年1月前
教師教案集收集存檔
2
2013年3月前
教
22、師圍繞課題撰寫的各類論文征集、發(fā)表
3
2013年3月前
各學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課堂評價論文征集、發(fā)表
4
2013年3月前
各種課型的示范課和課堂教學實錄音像制品收集
5
2013年6月前
收集研討會資料、專題學習資料,
九、課題研究所需的保障條件
1、智力保障。邀請課改專家作講座,邀請省市優(yōu)秀教師來我校上示范課,配置課題研究所需的學習資料,組織部分班主任、課題組教師到先進學校觀摩學習等。
2、制度保障。制定課題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勵制度。
3、物質(zhì)保障。設置專項研究經(jīng)費,及時配備課題研究中所需的各種教學輔助工具。
十、參考文獻
[1]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fā)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2);
[2]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冢汉D铣霭嫔纾?001:266;
[3]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
[4]張劉祥,金其生.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5]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