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視角下政府數字資源的應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知識服務視角下政府數字資源的應用(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知識效勞視角下政府數字資源的應用
摘要:本文以我國政府數字信息資源管理現狀為基點,從知識效勞視角出發(fā),分析在政府數字信息資源開發(fā)中實施知識效勞的重要性與可行性,并進一步探討基于知識效勞的政府數字信息資源開發(fā)實施策略,以期為我國政府數字化信息資源建設提供新思路與解決方案。關鍵詞:知識效勞政府數字資源管理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A隨著數字技術開展及用戶對政府信息效勞的需求日益突出,知識效勞作為全新視角,為政府信息資源開發(fā)提供了新理念和技術架構。就目前而言,政府數字資源管理尚缺乏一定理念支撐下的體系措施,筆者試圖通過前人所做的研究,對知識效勞視角進行解讀,將其與政府數字資源開發(fā)應用有機地
2、結合。1國內知識效勞研究現狀國內被普遍接受的知識效勞概念由張曉林【1】于2000年提出,知識效勞是以信息知識的搜尋、組織、分析、重組的知識和能力為根底,根據用戶問題和環(huán)境,融入用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所提供的能夠有效支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chuàng)新的效勞。國內主要側重于對知識效勞的理論研究,如知識效勞能力建構、內涵、典型特征、效勞模式等方面進行探究,且主要為圖書情報領域。針對知識效勞的模式,最早張曉林【1】認為包括基于內容分析的參考咨詢、知識管理、專業(yè)化、個人化及團隊化知識效勞模式;另一種看法是從用戶目標和環(huán)境出發(fā),對知識進行收集、傳遞、利用,主要為顯性和隱性知識。針對知識效勞的內容,田紅梅【4】認為應
3、包括知識挖掘、組織、開發(fā)和構建知識效勞的平臺技術等,許建蘭[9]認為知識效勞需要為用戶提供知識交流,為專業(yè)人士提供特色效勞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者針對知識效勞流程、營銷策略、人員、技術等多方面進行相關研究。通過文獻整合發(fā)現目前知識效勞理論已相對成熟,但與政府數字資源管理結合的研究甚少。由于知識和數字資源的特殊關系,從用戶角度對數字資源進行評析具有一定實際意義。為此,本文提出知識效勞視角下政府數字資源應用研究這一主題,以期有所收獲。2我國政府數字資源管理現狀2.1政府數字資源管理成就對政府數字網站工作的重視有利于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全國政府網站常態(tài)化監(jiān)管機制持續(xù)穩(wěn)固,202
4、1年國務院辦公廳組織三個季度抽查合格率平均為94%,主管、主辦單位責任意識顯著提升,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得到較好維護。2.2政府數字資源管理局限第一,政府數字資源建設缺乏統一標準及空間阻隔等問題造成知識零散分布,且政府工作節(jié)奏快、內容瑣碎,難以形成系統經驗,且不同層級、行政職能、地理分布的政府掌握數字資源也存在不均衡現象。第二,政府數字資源公開程度有限。數字資源有效利用的范圍與深度及市場價值的實現絕大程度上依賴資源基數及質量上下。政府雖掌握著大多數字資源,但多數處于封閉、閑置或半封閉、半閑置狀態(tài),這對發(fā)揮優(yōu)化數字資源配置及增值功用等方面產生嚴重影響。第三,隱性知識顯性化難。由于政府部門信息根底設
5、施不健全,缺乏功能完備的數字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工作人員能力和共享意愿存在差異。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提供多為原始資料,未能將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向公眾提供清晰明了、經過深加工的信息效勞內容。2我國政府數字資源管理引入知識效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2知識效勞的必要性知識效勞是新型研究視角。目前信息過剩代替信息匱乏成為數字信息化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但筆者認為政府人員關注不應是大數據,而是關注其能更好解釋、揭示和挖掘出政府大量龐雜信息中的價值所在,這亦是知識效勞滿足用戶在數字資源方面潛在的多維需求。政府數字資源建設現狀要求。政府數字信息資源整合力度、共享程度、平安意識等存在缺陷,未滿足用戶需求。但筆者認為政府并
6、不是一味滿足用戶需求,更重要的是基于政府擁有信息資源的現實條件,對其分析挖掘,利用自身優(yōu)勢增加知識導向型,就此來保證數字信息資源增值及社會效益最大化,實現公共效勞從信息的傳遞上升到知識、智慧的傳遞。2.3知識效勞的可行性近年來互聯網事業(yè)開展迅速,不但提供了比擬完備獲取數字資源的根底設施,其內外部環(huán)境也有較大改善,工作人員具備一定技術和應用經驗。其次,知識至上觀念普遍被接受,滲透在社會各個層面。3知識效勞視角下的政府數字資源開發(fā)策略基于知識效勞的政府數字資源開發(fā)實施是一項復雜、漫長又艱巨的系統工程。政府必須從樹立新型效勞理念、建立知識庫等方面為政府數字資源開發(fā)效益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與氣氛。3.1樹立
7、適應知識效勞的政府數字資源開發(fā)新理念目前政府部門仍存在紙上談兵、生搬硬套的現象,導致知識效勞和政府職能脫節(jié),致使局部人員認識有失偏頗,喪失知識效勞生命力。其次認為其重點是引進新技術,不愿意分享,不主動整合挖掘信息,認為知識共享會導致貶值。筆者那么認為共享帶給政府的價值遠高于泄密和知識流失所帶來風險,這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導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擔憂知識流失而遏制知識共享。由此,一方面要充分認識通過知識效勞創(chuàng)新挖掘政府數字資源〔尤其是非結構化隱性知識〕來進行政府管理。另一方面,要認識到由于數字資源多樣性、多變性、異構性等因素的存在,難以對數字資源進行評價,須將定性問題轉化為定量問題解決,樹立新理念,
8、主動支持政府數字信息資源開發(fā)由信息效勞向知識效勞躍遷。同時筆者認為政府應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在網絡效應作用下,政府數字信息資源會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其數字信息價值也會增加,驅動政府朝著效勞型、知識智慧型政府轉化。3.2建設政府共享“知識庫〞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知識經濟時代決定政府數字資源來源廣泛、繁雜,巨大信息量造成大數據冗余。但簡單信息歸集且關聯程度低,大量信息輸入卻只有極少數信息輸出,無法從中獲取有效資源,造成用戶體驗效果差。因此,建設政府系統共建的知識共享信息庫成了目前政府數字資源建設關鍵性的一步。政府系統共建的知識信息庫,簡稱政府知識庫,主要是對知識數據的收集、存儲、檢索和利用,是進行知識效
9、勞的重要手段。首先,準確篩選信息,著重突出“大、全、精〞,分類系統整合信息,在此根底上按照相關條例,區(qū)分篩選內部與公眾信息,平安與不平安信息,在最大化實現數字價值化的根底上把握好“保密與公開〞、統一規(guī)劃及全網共享原那么。其次,對于碎片化知識假設一無所知,本質是有害無益。因為它們往往簡單、直觀且片面,難以形成有效系統、邏輯以及結構,無法讓用戶從整體把握領域開展脈絡,高屋建瓴。而目前信息大多碎片化,小范圍概讀,因此,我們需要建立系統的共享知識庫,將碎片化知識作為系統有益補充,促使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有效轉化,使數據到信息再到知識,使政府數字資源建設不斷螺旋上升。政府部門再根據知識效勞理念建立標準化知
10、識效勞平臺,確立大框架,從頂層設計思維出發(fā),分工協作,保持信息交流暢通性,防止重復建設,互相借鑒經驗,借助新技術不斷優(yōu)化信息效勞。同時根據統一標準整合數字信息資源,標準資源利用,讓數字信息管理更標準、科學、高效化。3.3建設高素質的政府知識效勞人才隊伍人才是政府進行知識效勞的最重要資產及主體。筆者認為可從兩方面來進行人才再生培養(yǎng):對外和內部學習。一方面,政府管理者可積極尋找引入專家等外部資源,利用專業(yè)知識加強和組織各級管理、技術人員的培訓,努力提高知識效勞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激發(fā)個人創(chuàng)意,提高信息技術、業(yè)務加工處理等“硬技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理論經驗等“軟知識〞,另一方面,筆者認為真正知識組
11、織其實是一個自組織過程,只要其內部信息溝通流暢,其效率和內在價值就自然而然提升,具體來講,先從個人開始,將自己信息通過統一方式整理起來,再通過網絡或線下及時溝通交流,分享觀點與知識,調動個人自發(fā)共享數據及交流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內部學習不斷提供養(yǎng)分,最終實現為共享知識庫的建設提供材料支撐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傳遞和利用知識,不能簡單為了獲得知識而整理,更多的是要去使用知識。3.4制定相關法律及制度政府數字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不同層次的風險隱患,既有系統性,也有數據誤用等風險,政府人員為躲避信息泄密的風險,多數傾向于保密。因此需要完善具體法律法規(guī)促使政府由權威型保密文化邁向開放協
12、調型參與文化,進而推動政府內部不同級別、部門間基于數據交流的協同型組織氣氛的營造。此外,筆者認為政府數據與不同數據源的有機結合可能導致局部信息在經過剖析后而被挖掘出來,使得不同等級的平安數據或敏感數據處在被泄密和侵害的風險之中,因此在實施數字資源共享的同時,要進一步明確數字資源治理責任,從被動數據風險應對到主動的數據開放風險防范,從形式上數據平安制度到主動的數據平安監(jiān)控保護,將開放與保密有機統一,合理解決數字資源共享與隱私內容之間的矛盾。4結束語知識經濟環(huán)境下的知識效勞思想成為政府數字信息化建設的主流指導思想,建立基于知識效勞的政府數字信息資源整合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此,在政府信息
13、化的過程中融入知識效勞理念與模式,是政府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戰(zhàn)略重點,必將受到更多的關注。但我們也應清晰地認識到對待政府數字資源開發(fā)要有足夠的耐心與精力,通過知識效勞來推動政府各種數字信息流在政府內部及政府與社會間高速交互流動,呈現勃勃生機,以此來實現政府真正意義上公共效勞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參考文獻:【1】張曉林,走向知識效勞: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5〕:32-37.【2】宋姬芳.學科館員學科知識效勞能力的建構與實證[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33〔3〕:68-76.【3】靳紅,程宏.圖書館知識效勞研究綜述[J].情報雜志,2021〔8〕:8-10.【4】
14、田紅梅.試論圖書館從信息效勞走向知識效勞[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1,〔4〕:312-314.【5】任樹懷,高海峰,季穎斐.基于圖書館2.0構建學科知識效勞平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21〔3〕:58-62.【6】顏佳華,盛明科.基于知識管理的政府信息資源開發(fā)研究[J].檔案學通訊.2021〔1〕:28-31.【7】楊學山.大力深化地方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和業(yè)務協同工作[J.信息化建設,2021〔1〕:8-12.[8]王知津,謝麗娜,李贊梅.基于知識管理的政府數字信息資源整合模式構建[J].檔案學通訊.2021〔1〕:27-30.[9]許建蘭.淺談圖書館知識效勞[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