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歷史必修1《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民版歷史必修1《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 最新人民版歷史必修 1《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教案 近代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通史概要:
近代史始于 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 , 止于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是逐步淪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也是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社會進步 , 堅持反帝反封建斗爭 , 并
在共產黨領導下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
1840 年 , 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 , 戰(zhàn)敗 , 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會。之后 , 西方列強又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 , 使社會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程度不斷加深 , 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后 ,1901 年《辛丑條約
2、》的簽訂 ,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 , 日本還發(fā)動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 , 給人民
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 , 人民前仆后繼 , 進行了頑強不屈的反侵略斗爭。在列強一次次大
規(guī)模的侵華戰(zhàn)爭中 , 廣大愛國官兵浴血奮戰(zhàn);從三元里抗英到義和團運動 , 廣大人民群眾也
肩負起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使命;最終在共產黨領導下 , 取得了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第一節(jié)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教案
課標要求:
列舉 1840 年至 1900 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識記鴉片戰(zhàn)爭的經過、《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3、的內容、甲午中日
戰(zhàn)爭的經過、《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危害、八國聯軍入侵概況、《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
響、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運用不平等條約的具體內容 ,
歸納外國列強侵華的共同特點 , 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 , 概括列強侵華程度不斷升級情況 ,
促使學生歷史思維的發(fā)展。
( 2)、過程與方法:研讀史料 , 提煉觀點;問題探究;歷史事件的比較;課堂討論 , 問
題探究。
(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東西方發(fā)展的差異 , 帶來西方列強瘋狂的對華侵略 , 不僅失
去了獨立發(fā)展的環(huán)境 , 反而逐步淪為西方的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 , 說明落后就要挨打。
4、殖民擴張帶來了很大危害 , 其惡果至今尚未根除。
教學課時: 2 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 鴉片戰(zhàn)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
與《辛丑條約》。
難點: 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和列強侵華程度是如何不斷加劇的?
教學建議
( 1)、建議用視頻材料導入新課 , 摘錄鴉片戰(zhàn)爭相關視頻資料;也可以復習初中知識
導入 , 通過設問 , 復習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等有關內容 , 導入新課;還可以聯系現實導入
由臺灣問題 , 引出臺灣被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的危害 , 導入新課。
( 2)、第一目“國門洞開” , 側重講述列強的軍事侵華 , 主要講述三方面內容
5、:即列強
打開國門的原因、過程及影響。
列強打開國門的原因 , 教材講述了兩個方面 , 即世界形勢與形勢 , 教材內容十分概括 , 教
師應補充適當的材料來說明十九世紀中期之前歐美資本主義迅速崛起 , 而此時正值封建社會
末期 , 國力衰弱 , 危機四伏。揭示出列強侵華的必然性與可能性。
列強打開國門的經過 , 首先應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知識鏈接” 1840— 1900 年列強發(fā)動
的侵華戰(zhàn)爭簡表 , 對這一時期列強侵華有一個完整的了解。對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重點應放在《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內容講解上
至于戰(zhàn)爭的具體過程 , 可結合視頻
6、材料 , 通過投影播放讓學生大概了解即可。
列強打開國門的影響 , 可先讓學生閱讀然后再歸納 , 既要了解具體的危害 , 又要總體歸納
為“主權遭踐踏 , 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概念要給
學生作必要的解釋 , 防止形成錯誤認識 , 另外還可啟發(fā)學生思考 , 列強的侵華對有沒有積極的
影響?培養(yǎng)學生全面辯證地評價歷史事物的能力和發(fā)散思維的養(yǎng)成。
( 3)、第二目“瓜分狂潮與民族危機” , 側重講述列強的政治侵華 , 本目內容不是重點
只需按教材講清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大概過程及危害 ,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的
原因、目的、內容、影響 , 無須過多展開。
3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