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中地理 第二單元 第2節(jié) 第1課時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大氣的運動課時作業(yè) 魯教版必修1
-
資源ID:42649196
資源大?。?span id="6zuljo2" class="font-tahoma">338KB
全文頁數:6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0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新步步高】高中地理 第二單元 第2節(jié) 第1課時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大氣的運動課時作業(yè) 魯教版必修1
第二節(jié)大氣圈與天氣、氣候第1課時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大氣的受熱過程及大氣的運動學習目標1.明確大氣圈的概念、組成與結構,運用圖表說明大氣受熱過程。2.運用圖表分析說明大氣的運動。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1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_、_和固體雜質。2干潔空氣的成分及作用(1)_:含量最多,生物體內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2)氧:維持_必需的物質。(3)二氧化碳: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調節(jié)地表溫度。(4)臭氧: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被譽為“_”。3大氣的垂直分層依據:大氣垂直方向上的_、_和運動狀況。具體分層如下:垂直分層氣溫特點大氣運動狀況與人類關系A_層隨高度增加而_對流運動顯著最為密切,天氣現象復雜多變B_層隨高度增加而增加_運動為主適合飛機飛行C_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有電離層,能反射_無線電波二、大氣的受熱過程1“太陽暖大地”:A_到達地面,地面吸收A而增溫。2“大地暖大氣”:地面增溫后放出B_(長波),大氣強烈吸收B而增溫。3“大氣返大地”:C_把熱量返還給地面,起到保溫作用。三、大氣的運動1熱力環(huán)流:地面_引起(2)2大氣水平運動風(1)風的形成過程(2)風的形成原因基礎達標練考查點一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1飛機在萬米高空飛行,高度保持不變,由南極飛往赤道,途中穿越的大氣層是()A始終在對流層 B從對流層進入平流層C始終在平流層 D從平流層進入對流層考查點二大氣的受熱過程2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緯度相當,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氣溫日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地勢高,離太陽近太陽高度角小得多云層厚,而且夜長地勢高,空氣稀薄白天太陽輻射較強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弱A BC D考查點三大氣水平運動風讀圖,回答問題。3若此圖為熱力環(huán)流側視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溫度:abcdB氣壓:dabcC引起該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D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復雜的形式方法技巧練如何判讀等壓面圖在一個六面封閉的透明的玻璃柜內,底面兩側分別放置一個電爐和一大碗冰塊。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薄紙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豎立的薄紙片B(如圖)。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根據紙片A、B的偏動情況,可以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1)該實驗驗證的是_原理。(2)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紙片A向_(填左或右)偏,紙片B向_(填左或右)偏。(3)這個環(huán)流形成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順序按從先到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空氣受熱不均空氣發(fā)生水平運動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異,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垂直運動,引起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的差異A B C D(4)如果右圖中的曲線表示等壓面,比較圖中A、B、C、D四點氣壓值的高低順序_。方法技巧等壓面圖的判讀可以從以下六個關系來理解:1溫壓關系:負相關在近地面,氣溫高的地區(qū)氣流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壓,如A;氣溫低的地區(qū)氣流冷卻收縮下沉形成高壓,如B、C。即氣溫AB,AC。2氣壓關系低空氣壓比高空氣壓高,圖中高、低壓為水平方向比較;氣壓數值上BAEF。3風壓關系水平氣流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即氣流BA、EF。4等壓面凹凸與氣壓類型的關系無論是低空還是高空,高壓處等壓面向上凸起,低壓處等壓面向下凹陷,即“上凸高壓,下凹低壓”。如B、C、E處為高壓,A、D、F處為低壓。5氣溫與垂直氣流的關系近地面氣溫高的地區(qū)氣流上升,氣溫低的地區(qū)氣流下沉。如A處氣流上升,B、C處氣流下沉。6垂直氣流與天氣的關系上升氣流多云雨天氣,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A處多云雨天氣,B、C處多晴朗天氣。一、選擇題下圖為“大氣熱力作用示意簡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所示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A B C D2白天多云時,氣溫比晴天低是因為()A B C D3地面上不同地區(qū)的熱量差異會引起空氣流動。下列示意圖中符合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是()下圖為“等壓線分布圖”(比例尺相同,單位:hPa),讀圖回答45題。4四地風力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A BC D5如果此地為北半球,則地的風向為()A偏北風 B偏南風 C偏東風 D偏西風題號12345答案二、綜合題6讀“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將圖中所代表的內容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_,_,_。(2)對地面有保溫作用的序號是_。(3)運用上述示意圖,說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qū)晝夜溫差大的原因是_。答案知識清單 干潔空氣水汽氮生命活動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溫度密度對流降低平流 水平高層大氣短波太陽輻射地面輻射 大氣逆輻射冷熱不均膨脹上升高氣壓 冷卻下降低氣壓AA水平氣壓梯度力基礎達標練1D由于對流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緯度的地面受熱不均勻,因此對流層的厚度也不均勻。低緯度空氣對流旺盛,對流層厚度可達1718千米,而高緯度對流層的厚度僅89千米。2C本題考查學生對大氣的熱力作用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分析運用能力。由圖可知,青藏高原較四川盆地白天輻射強,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因而氣溫日較差大。3C本題側重考查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原理,解答該題的關鍵是理解溫、壓關系和風、壓關系。正確解答該題重點關注以下幾點:(1)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它是大氣運動的最簡單形式;(2)垂直氣流升、降可推知近地面b熱、a冷;再根據水平氣流、的運動方向可推知氣壓:abcd。方法技巧練(1)熱力環(huán)流(2)右左(3)D(4)ABCD解析第(1)題,從實驗的設備、原理可以看出,該實驗驗證的是熱力環(huán)流。第(2)題,由于地表冷熱不均,可以導致熱力環(huán)流,環(huán)流的方向是在豎直方向做順時針運動,即紙片A向右偏,紙片B向左偏。第(3)題,熱力環(huán)流的成因是地表冷熱不均,導致空氣在垂直方向上運動,引起水平方向上密度(壓強)差異,產生氣壓差(水平氣壓梯度力),進而導致水平方向上的運動。第(4)題,在水平方向上,氣流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在垂直方向上,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綜合提升1B2.D根據大氣的受熱過程,可判斷出:表示太陽通過太陽輻射“暖”地面;表示地面利用地面輻射“暖”大氣;表示大氣以逆輻射“還”大地;表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第1題,大氣對太陽輻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很弱,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第2題,白天多云時,由于云層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所以氣溫比晴天時低。3B城市中,應是出現上升氣流,四周空氣流向市區(qū),故C錯。近地面受熱空氣上升形成低壓,地面受冷形成高壓,空氣下沉。故D錯。白天,陸地吸熱快,空氣上升形成低壓,海邊吹海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故A錯。因此,選B項。夜晚,山坡氣溫下降快形成高壓,空氣由山坡流向谷底。4A5.A本題主要考查等壓線的判讀。第4題,由于四幅圖比例尺相同、等壓線疏密程度相同,等壓距不同,故等壓距越大,風力越大。第5題,先標出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畫出風向,則為偏北風。6(1)太陽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地面輻射(2)(3)沙漠白天天氣晴朗,大氣的削弱作用弱,氣溫高;夜晚天氣晴朗,大氣逆輻射作用弱,氣溫低,所以晝夜溫差大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太陽輻射、地面、大氣的相互關系。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推出的含義。結合圖示相互關系可得是太陽輻射,是大氣輻射,是大氣逆輻射,是地面輻射。教材P35問題這種現象可以用降水的時空變化來解釋。大致有三種可能:一是起飛時下雨,起飛以后該區(qū)域停止了下雨(時間變化);二是該區(qū)域地面下雨,高空不下雨(垂直變化);三是機場下雨,機場以外不下雨,即飛機離開了降水區(qū)域(水平變化)。教材P37活動溫室由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它們能讓太陽短波輻射毫無阻擋地進入室內,進入室內的太陽輻射使室內空氣增溫,并向外輻射長波。這些材料具有阻擋長波輻射透過的功能,這樣室內的能量就得以積聚,形成溫室效應。教材P38活動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白天陸地上氣溫高,海洋上氣溫低,這樣在陸地的近地面形成低氣壓,海洋上形成高氣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稱為海風。夜晚,陸地上的氣溫低,海洋上的氣溫高,這樣在陸地的近地面形成高氣壓,海洋上形成低氣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稱為陸風。海陸風對海濱地區(qū)的氣溫有調節(jié)作用。白天,海濱地區(qū)受海風的影響氣溫不是太高。教材P39活動1在只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情況下,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從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垂直于等壓線。2圖229中,風向與等壓線的夾角逐漸變小,最后與等壓線平行;圖2210中,風向總是與等壓線斜交。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前者風向決定于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后者風向還受摩擦力的影響。